旋转式智能定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47231发布日期:2021-04-27 19:25阅读:47来源:国知局
旋转式智能定时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灌溉技术领域,涉及定时器,尤其是一种旋转式智能定时器。


背景技术:

2.灌溉定时器是农业、园林或家用等领域的常见定时装置,其通常与农业、园林等灌溉设备连接,其能在预定时间内对农作物或花卉等进行浇灌,保证其农作物或花卉能及时的补充水分,其无需人工对灌溉设备进行开启或关闭,使用方便、省力。
3.智能定时器由壳体、控制部分、管道组件组成。然而,智能定时器所设置的管道不能旋转,对水管铺设的连接方向及连接角度具有较高的施工要求,增加施工难度,不便于后期维护,同时也不方便用户操作,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旋转式智能定时器。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转式智能定时器,包括:
6.第一导管组件,包括第一导流通道;
7.控制阀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导管组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导流通道的通断;
8.机壳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导管组件并罩设所述控制阀组件;
9.线路板组件,安装于所述机壳组件内并与所述控制阀组件通信连接;
10.第二导管组件,包括第二导流通道,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管组件的一端;
11.锁定件,锁定连接所述第一导管组件和所述第二导管组件;
12.所述第二导管组件绕所述锁定件的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一导管组件转动,且所述第二导流通道与所述第一导流通道连通。
13.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管组件和所述第二导管组件插接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导管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导管组件转动的回转轴线与所述第一导流通道的延伸方向相交。
14.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管组件包括连接管、安装于所述连接管一端的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连接管的自由端弯折形成第一转动部及贯穿所述第一转动部的第一锁定孔,所述第一锁定孔与所述第一转动部所对应的通水口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密封圈装配于所述第一锁定孔的孔壁,所述第二密封圈安装于所述第一转动部并环绕所述通水口,所述第二导管组件插接于所述第一锁定孔并与所述第一密封圈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导管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部并与所述第二密封圈密封连接,所述锁定件穿出所述第一锁定孔并锁定连接所述第一导管组件和所述第二导管组件,所述控制阀组件安装于所述连接管。
15.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管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转动部的末端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密封圈安装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并超出所述通水口的孔壁,所述第二导管组件插入所述通水口并沿所述通水口径向挤压所述第二密封圈,直至所述第二导管组件抵接于所述第二密封圈并沿所述通水口的轴向挤压所述第二密封圈。
16.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管组件还包括自所述连接管的管壁向所述通水口的开口方向延伸第一环形凸筋,所述第一锁定孔贯穿所述第一环形凸筋,所述第一密封圈安装于所述第一环形凸筋,所述第二导管组件插接连接于所述第一环形凸筋。
17.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管组件还包括安装于所述连接管另一端的母牙接头和安装于所述母牙接头内的第一蛙眼件,所述第一蛙眼件横贯于所述母牙接头并抵接于所述第一导管组件。
18.可选地,所述第二导管组件包括管体件,所述管体件包括主管体、自所述主管体的自由端弯折的第二转动部、自所述主管体的管壁凸出形成的插接部及贯穿所述插接部的第二锁定孔,所述插接部与所述第二转动部同轴设置且所述插接部超出所述第二转动部的开口并向外延伸,所述插接部插接连接于所述第一锁定孔并与所述第一密封圈密封连接,所述第二转动部插接所述通水口并与所述第二密封圈密封连接,所述锁定件穿插于所述第二锁定孔。
19.可选地,所述第二导管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管体件的接头件、装配于所述接头件内的内塞及安装于所述接头件内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横贯于所述接头件并抵接于所述内塞。
20.可选地,所述机壳组件包括前壳、安装于所述前壳的中壳及后壳,所述前壳和中壳形成密闭的控制腔,所述线路板组件安装于所述前壳且位于所述控制腔内,所述中壳和后壳形成的收纳腔,所述控制阀组件位于所述收纳腔内,所述第一导管组件的两端分别穿出所述收纳腔。
21.可选地,所述线路板组件包括主板、电性连接于所述主板的显示单元、至少一个操作件及储能元件,所述显示单元及所述操作件安装于所述前壳,所述储能元件安装于所述后壳,所述控制阀组件与所述主板通信连接。
22.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第二导管组件能够相对于第一导管组件转动,以灵活调节管路连接角度并降低施工要求,操作及维护方便。灵活转动的第二导管组件能够进一步扩大定时器的浇灌模式,扩大更多的应用场景,用户体验好。
附图说明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旋转式智能定时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导管组件相对于第一导管组件转动至垂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导管组件相对于第一导管组件转动至倾斜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导管组件与第一导管组件连接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旋转式智能定时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0.图中,机壳组件10;前壳11;后壳12;中壳13;第一导管组件20;第一导流通道201;连接管21;第一转动部211;第一锁定孔212;第一环形凸筋213;第一定位槽214;第二密封圈
22;第一密封圈23;母牙接头24;第一蛙眼件25;第二导管组件30;第二导流通道301;管体件31;第二转动部311;插接部312;第二锁定孔313;第二定位槽314;主管体315;内塞32;过滤网33;接头件34;线路板组件40;主板41;显示单元42;操作件43;储能元件44;控制阀组件50;锁定件60。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32.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33.如图1至图4所示,旋转式智能定时器包括第一导管组件20、第二导管组件30、控制阀组件50、机壳组件10、线路板组件40和锁定件60,所述第一导管组件20包括第一导流通道201,第二导管组件30包括第二导流通道301,第二导管组件30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管组件20的一端且所述第二导流通道301与所述第一导流通道201连通。锁定件60锁定连接所述第一导管组件20和所述第二导管组件30,所述第二导管组件30绕所述锁定件60的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一导管组件20转动。水、水溶液等流体能够沿第一导流通道201和第二导流通道301流通,其中,第二导管组件30能够相对于第一导管组件20绕锁定件60的中心线转动,以调节第二导流通道301中液体的流动方向。第二导管组件30与第一导流通道201可转动连接,并通过锁定件60锁定连接,连接方便。第二导管组件30能够相对于第一导管组件20转动,以灵活调节管路连接角度并降低施工要求,操作及维护方便。
34.控制阀组件50安装于所述第一导管组件20,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导流通道201的通断。机壳组件10安装于所述第一导管组件20并罩设所述控制阀组件50,线路板组件40安装于所述机壳组件10内并与所述控制阀组件50通信连接。线路板组件40根据内置程序或结构设定调节控制阀组件50运行,以控制第一导流通道201的通断。其中,当控制阀组件50控制第一导流通道201打开时,第一导流通道201中的流体能流入到第二导流通道301,继而从第二导流通道301中输出。当控制阀组件50控制第一导流通道201关闭时,控制阀组件50阻断第一导流通道201中的流体流入到第二导流通道301,从而停止灌溉。灵活转动的第二导管组件30能够进一步扩大定时器的浇灌模式,扩大更多的应用场景,用户体验好。值得一提的是,流体的流动方向并非固定不变,可以根据设定要求使流体从第二导管组件30流入到第一导管组件20。
35.第一导管组件20和第二导管组件30可转动连接,以实现第二导管组件30输出角度的灵活调整。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管组件20和所述第二导管组件30插接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导管组件30相对于所述第一导管组件20转动的回转轴线与所述第一导流通道201的延伸方向相交。
36.第一导管组件20的一端和第二导管组件30的一端插接配合连接,装配准确度高。并且,第二导管组件30相对第一导管组件20转动,以扩大第二导管组件30的转动范围。其中,所述第二导管组件30相对于所述第一导管组件20转动的回转轴线,转动方向及范围可控,转动角度大。第二导管组件30相对于第一导流通道201的延伸方向倾斜,以改变出液方向,施工及维护方便。
37.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管组件20包括连接管21、安装
于所述连接管21一端的第一密封圈23和第二密封圈22,所述连接管21的自由端弯折形成第一转动部211及贯穿所述第一转动部211的第一锁定孔212,所述第一锁定孔212与所述第一转动部211所对应的通水口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密封圈23装配于所述第一锁定孔212的孔壁,所述第二密封圈22安装于所述第一转动部211并环绕所述通水口。
38.连接管21的末端弯曲设置形成第一转动部211,以改变通水口及第一锁定孔212的朝向。可选地,所述第一锁定孔212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导流通道201的中心线倾斜相交,该倾斜相交包括第一锁定孔212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导流通道201的中心线;或,第一锁定孔212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导流通道201的中心线的夹角大于90度。所述第一锁定孔212的孔径小于所述通水口的孔径,所述通水口连通至所述第一导流通道201。通水口设为第一导流通道201的一端开口,当第二导管组件30连通至第一导管组件20时,通水口与第二导流通道301连通。
39.所述第二导管组件30插接于所述第一锁定孔212并与所述第一密封圈23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导管组件30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部211并与所述第二密封圈22密封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导管组件30包括管体件31,所述管体件31包括主管体315、自所述主管体315的自由端弯折的第二转动部311、自所述主管体315的管壁凸出形成的插接部312及贯穿所述插接部312的第二锁定孔313,所述插接部312与所述第二转动部311同轴设置且所述插接部312超出所述第二转动部311的开口并向外延伸。所述插接部312插接连接于所述第一锁定孔212并与所述第一密封圈23密封连接,所述第二转动部311插接所述通水口并与所述第二密封圈22密封连接,所述锁定件60穿插于所述第二锁定孔313。
40.管体件31的末端弯曲设置形成第二转动部311,以改变插接部312及第二锁定孔313的朝向。可选地,所述第二锁定孔313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导流通道301的中心线倾斜相交,该倾斜相交包括第二锁定孔313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二导流通道301的中心线;或,第二锁定孔313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导流通道301的中心线的夹角大于90度。所述插接部312的管径小于第二转动部311所对应形成的导流口的孔径,第二转动部311的内壁面与插接部312的外壁面之间形成的导流空间连通至所述第二导流通道301。导流口设为第二导流通道301的一端开口,当第二导管组件30连通至第一导管组件20时,导流空间与第一导流通道201连通。
41.当第二导管组件30插接连接于第一导管组件20时,插接部312插入第一锁定孔212,并与第一密封圈23密封连接。第二转动部311插入第一转动部211以形成插接结构,并且与第二密封圈22密封连接,形成同心双轴插接定位机构,转动稳定性高。
42.当插接部312插入第一锁定孔212后,锁定件60沿第二锁定孔313穿出所述第一锁定孔212并锁定连接所述第一导管组件20和所述第二导管组件30,以使第一导管组件20和所述第二导管组件30连接成一体,且相对转动面通过第一密封圈23及第二密封圈22密封连接,密封性好。所述控制阀组件50安装于所述连接管21,以控制第一导流通道201的通道,安装便捷。
43.如图4和图5所示,为提高第一导管组件20和所述第二导管组件30相对转动部位的密封性,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管组件20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转动部211的末端的第一定位槽214,所述第二密封圈22安装于所述第一定位槽214并超出所述通水口的孔壁。所述第二导管组件30插入所述通水口并沿所述通水口径向挤压所述第二密封圈22,直至所述第二导管
组件30抵接于所述第二密封圈22并沿所述通水口的轴向挤压所述第二密封圈22。
44.第二转动部311插接于第一转动部211,以使两者插接配合连接。可选地,第二转动部311的端部设置有环形的第二定位槽314,所述第二定位槽314位于第二转动部311的外周壁。第二转动部311呈台阶轴结构插接至第一转动部211,其中第二定位槽314的环形壁与第一定位槽214的内壁面配合,以使第二密封圈22沿径向挤压弹性形变并密封。第二定位槽314的台阶面与第一定位槽214的台阶面相互配合,以使第二密封圈22沿轴向挤压弹性形变并密封。第二密封圈22的径向及轴向多角度密封第一导管组件20和所述第二导管组件30的活动部位,密封效果好。
45.优选地,插接部312与第一锁定孔212插接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导管组件20还包括自所述连接管21的管壁向所述通水口的开口方向延伸第一环形凸筋213,所述第一锁定孔212贯穿所述第一环形凸筋213,所述第一密封圈23安装于所述第一环形凸筋213,所述第二导管组件30插接连接于所述第一环形凸筋213。
46.第一环形凸筋213自连接管21的管壁凸出,以扩大第一锁定孔212的孔壁面积,并进一步靠近第二导管组件30的插接部312位。可选地,插接部312插接连接于第一环形凸筋213,以提高插接配合的导向性及密封性,密封效果好。与第一转动部211和第二转动部311通过第一密封圈23密封的结构类似,插接部312设为台阶轴结构,第一锁定孔212设为台阶孔。第一密封圈23限定于第一锁定孔212的台阶面处,插接部312穿过第一密封圈23并与第一环形凸筋213插接连接,以使第一密封圈23沿径向和轴向密封插接部312和第一环形凸筋213,密封效果好。
4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管组件20还包括安装于所述连接管21另一端的母牙接头24和安装于所述母牙接头24内的第一蛙眼件25,所述第一蛙眼件25横贯于所述母牙接头24并抵接于所述第一导管组件20。母牙接头24用于快速连接导管,以连通至水源。第一蛙眼件25用于过滤流体。
4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管组件30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管体件31的接头件34、装配于所述接头件34内的内塞32及安装于所述接头件34内的过滤网33,所述过滤网33横贯于所述接头件34并抵接于所述内塞32。接头件34设为螺纹接头结构,用于连接喷嘴组件、喷头等灌溉输出功能件,实现快速拆装。内塞32设为环形套管,用于保持灌溉输出功能件与接头件34的密封连接。过滤网33设置有孔洞,用于过滤流体。
49.如图1和图6所示,所述机壳组件10包括前壳11、安装于所述前壳11的中壳13及后壳12,所述前壳11和中壳13形成密闭的控制腔,所述线路板组件40安装于所述前壳11或中壳13且位于所述控制腔内。线路板组件40设置于控制腔内,避免水汽等异物干扰,提高电气性能稳定性。所述中壳13和后壳12形成的收纳腔,所述控制阀组件50位于所述收纳腔内,所述第一导管组件20的两端分别穿出所述收纳腔。机壳组件10将控制腔和收纳腔分开设置,降低控制腔的密封要求以及线路板组件40的防水要求,降低成本。线路板组件40通过导线连通控制腔和收纳腔,方便控制控制阀组件50的运行状态。
50.可选地,所述线路板组件40包括主板41、电性连接于所述主板41的显示单元42、至少一个操作件43及储能元件44,所述显示单元42及所述操作件43安装于所述前壳11,所述储能元件44安装于所述后壳12,所述控制阀组件50与所述主板41通信连接。
51.主板41可通过螺钉安装于前壳11,以使显示单元42与前壳11的透明区域相对设
置,继而通过显示单元42输出相应的运行参数及指示信息。显示单元42可设为显示屏,指示灯等。操作件43设为按钮、旋钮、拨杆、滚轮、鼠标等输入操作件43,以方便输出控制指令,操纵方便。储能元件44设为蓄电池等结构件,用于平衡机壳组件10整体重量的分布情况,减小第一导管组件20所受到的扭矩力。储能元件44设置于后壳12,还可方便控制腔的密封,减小控制腔的体积。
52.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其它结构和原理与现有技术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