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堤植物随水位上下漂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42961发布日期:2021-05-07 19:34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河堤植物随水位上下漂浮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生态环境建设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河堤植物随水位上下漂浮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人们对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在河道施工中,对河道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变的越来越重要,河道的生态环境保护主要包括对水体的治理、对河中生物的保护、对河岸植被的管理和对河堤的绿化。

为了防止河道的水土流失,现在越来越多的河堤都采用混泥土进行加固,但使用混泥土加固河堤后也为河堤的绿化工作带了困难,目前对需要使用混泥土加固的河堤所采用的绿化方式一般是在河堤上留出多个矩形区域不使用混泥土覆盖,然后在混泥土固化后在这些矩形区域内种植植物,但由于混泥土容易吸水且混泥土内的水分容易蒸发,使河堤表层土壤缺水,所以在晴天较多的时候,河堤上的植物容易出现大面积枯死,同时由于河道水位的上涨,部分植物容易被河水淹没,导致植物死亡,所以需要经常对河堤植被进行补充,这导致对于河堤的绿化成本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河堤植物容易受旱枯死和水位上涨时植物容易被淹死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河堤植物随水位上下漂浮结构,包括种植板、转动部分和浮动部分。

所述种植板上设有种植槽,所述种植槽朝前设置。

所述转动部分包括转动板、固定块和转轴。

所述转动板位于种植板的上方,转动板的下表面与种植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块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固定块分别位于转动板的左右两端,所述每个固定块靠近转动板的一侧均水平设有圆形盲孔。

所述转轴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转轴分别位于转动板与两个固定块之间,且两个转轴均水平设置,所述每个转轴的一端与相邻转动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每个转轴的另一端位于相邻的圆形盲孔内,所述每个转轴均可在圆形盲孔内转动。

所述浮动部分包括固定板和浮筒。

所述固定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固定板竖直设置在种植板的下方,且两个固定板分别靠近种植板的左右两侧,两个固定板的上端均与种植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浮筒水平设置在两个固定板之间,且浮筒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相邻的固定板固定连接。

通过设置种植板、转动部分和浮动部分,在种植板上的种植槽内铺设泥土,就可以将植物种植在种植槽内,避免泥土直接与混泥土接触而丢失大量水分,从而有效避免植物因缺水而枯死,由于种植板与转动板固定连接,使得种植板可以绕转轴的轴线转动,当水位上涨时,在浮筒的浮力作用下,种植板的下端随水位上升,使得种植板上的植物不会被水淹没,从而有效解决了河堤植物容易被水淹没导致死亡的问题。

作为优选,所述种植板的下表面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与种植槽相通。通过设置排水口,当降雨较多时,排水口可以将种植槽内多余的水排出,从而避免植物根部因长时间泡在水中,导致根部坏死的情况。

作为优选,所述种植槽下端水平设有过滤网。通过设置过滤网,可以对流经排水口的水进行过滤,避免排水时因水中夹杂泥沙或其他杂物导致排水口堵塞,大大提高了种植板的排水能力,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种植槽内还设有排蓄水板。所述排蓄水板为现有技术。通过设置排蓄水板,可以大大提升种植槽的排水和蓄水能力,避免旱季河堤植物因缺水死亡和避免雨季河堤植物因土壤含水过多而导致根部坏死。

作为优选,所述每个圆形盲孔内均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圆面与圆形盲孔过盈配合,且轴承的内圆面与对应转轴的端部过盈配合。通过设置轴承,将转轴与圆形盲孔之间的直接接触式转动,变为转轴通过轴承实现转动,大大降低转动部分的转动阻力,使水位上涨时,种植板在浮筒浮力作用下的转动更加灵活,大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每个固定块朝前的一侧均设有注油孔,所述注油孔与圆形盲孔相通。通过设置注油孔,可以通过注油孔定期向圆形盲孔内注入润滑油,防止轴承锈蚀,从而保证转动灵活,是转动部分的维护更加方便,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两个固定块的上方还水平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下表面靠近两端的位置分别与两个固定块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挡板,挡板可以将固定块和转动板的上方挡住,避免有杂物或泥土等滚到固定块与转动板之间,将转动板卡住,导致转动部分失效,使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大大提高。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包括种植板、转动部分和浮动部分,在种植板上的种植槽内铺设泥土,就可以将植物种植在种植槽内,避免泥土直接与混泥土接触而丢失大量水分,从而有效避免植物因缺水而枯死,由于种植板与转动板固定连接,使得种植板可以绕转轴的轴线转动,当水位上涨时,在浮筒的浮力作用下,种植板的下端随水位上升,使得种植板上的植物不会被水淹没,从而有效解决了河堤植物容易被水淹没导致死亡的问题。

2.在种植槽内设置排蓄水板可以大大提升种植槽的排水和蓄水能力,避免旱季河堤植物因缺水死亡和避免雨季河堤植物因土壤含水过多而导致根部坏死。

3.通过设置轴承,将转轴与圆形盲孔之间的直接接触式转动,变为转轴通过轴承实现转动,大大降低转动部分的转动阻力,使水位上涨时,种植板在浮筒浮力作用下的转动更加灵活,大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稳定性。

4.通过设置挡板,挡板可以将固定块和转动板的上方挡住,避免有杂物或泥土等滚到固定块与转动板之间,将转动板卡住,导致转动部分失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中,1-种植板,11-种植槽;2-转动部分,21-转动板,22-固定块,23-转轴,圆形盲孔-24;3-浮动部分,31-固定板,32-浮筒;4-排水口,5-过滤网,6-轴承,7-注油孔,8-挡板,9-河堤,10-水平面,11-植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为了方便描述,本实用新型撰写中引入了以下描述概念:

本实用新型中‘前’、‘后’、‘左’、‘右’、‘上’、‘下’均指在图1中的方位,其中‘前’是指在图1中相对于纸面朝外,‘后’是指在图1中相对于纸面朝里。

参见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实施例1:河堤植物随水位上下漂浮结构,包括种植板1、转动部分2和浮动部分3。

所述种植板1上设有种植槽11,所述种植槽11朝前设置。

所述转动部分2包括转动板21、固定块22和转轴23。

所述转动板21位于种植板1的上方,转动板21的下表面与种植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块2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固定块22分别位于转动板21的左右两端,所述每个固定块22靠近转动板21的一侧均水平设有圆形盲孔24。

所述转轴23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转轴23分别位于转动板21与两个固定块22之间,且两个转轴23均水平设置,所述每个转轴23的一端与相邻转动板21的侧面固定连接,每个转轴23的另一端位于相邻的圆形盲孔24内,所述每个转轴23均可在圆形盲孔24内转动。

所述浮动部分3包括固定板31和浮筒32。

所述固定板3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固定板31竖直设置在种植板1的下方,且两个固定板31分别靠近种植板1的左右两侧,两个固定板31的上端均与种植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浮筒32水平设置在两个固定板31之间,且浮筒32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相邻的固定板31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种植板1的下表面设有排水口4,所述排水口4与种植槽11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种植槽11下端水平设有过滤网5。

进一步地,所述种植槽11内还设有排蓄水板。所述排蓄水板为现有技术。具体实施时,先在种植槽11内铺设排蓄水板,再在排蓄水板上铺设防水保护板,然后在防水保护板铺设无纺布滤水层,最后在无纺布滤水层上铺设土壤。

进一步地,所述每个圆形盲孔24内均设有轴承6,所述轴承6的外圆面与圆形盲孔24过盈配合,且轴承6的内圆面与对应转轴23的端部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每个固定块22朝前的一侧均设有注油孔7,所述注油孔7与圆形盲孔24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固定块22的上方还水平设有挡板8,所述挡板8的下表面靠近两端的位置分别与两个固定块22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限定的河堤植物随水位上下漂浮结构的工作过程如下:

安装和种植:将所述河堤植物随水位上下漂浮结构放置在河堤上,种植板1设有种植槽11的一面远离河堤,将浮筒32置于水中,且浮筒32轴线与水面平行,将两个固定块22靠近河堤的一侧与河堤表面固定连接,此时所述漂浮结构安装完成,然后在种植槽11内铺设土壤,将植物种植在种植槽11内。

水位变化时:固定块22被固定在河堤上,转动板21通过转轴23与固定块22转动连接,从而使得与转动板21固定连接的种植板1可以绕转轴23的轴线转动,当河内水位发生变化时,浮筒32在自身重力与浮力的作用下,随水位上下浮动,浮筒32的上下移动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种植板1绕转轴23转动,从而使种植板1始终位于水面上方,从而避免河水将植物淹没,导致植物死亡的现象。

蓄水和排水:土壤被铺设在种植槽11内,不与混泥土接触,从而使得土壤可以在旱季更长间保持水分,当种植槽11内的水量过多时,土壤中的水会从排水口4流出,从而有效避免在雨季,植物根部长时间被水浸泡导致根部坏死的情况。通过在种植槽内设置排蓄水板进一步提升了种植槽11的排水和蓄水能力,使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大大提高。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