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温室盆栽的须根系植物分根区自动交替灌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03496发布日期:2021-04-02 09:17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温室盆栽的须根系植物分根区自动交替灌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节水灌溉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温室盆栽的须根系植物分根区自动交替灌溉装置。



背景技术:

水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是维持全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环境资源,也是决定国家规划和发展的战略资源。然而随着全球人口数量增大,人类活动增加,使得极端天气频现,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进程,导致全球可利用的淡水水资源越来越少。而农业用水又是淡水资源消耗最大的一部分,我国农业灌溉用水量占全国总供水量的65%左右。此外,我国的农业用水整体粗放,造成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因而,急需探索一种节水高效的灌溉技术。

分根区灌溉技术是康绍忠等人在1997年提出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其原理是交替的使作物根系处于干湿循环的环境中,根系所处环境的干湿循环促使干旱区的根系产生的脱落酸向地上部分运输,运输至地上的脱落酸促使叶片气孔关闭,减少了叶片的蒸腾耗水,最终提高了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在科学研究中,为了揭示分根区灌溉产生的一些现象,需要查清其机理。为了避免大田试验中气象因子对试验的影响,需要在温室开展分根区灌溉试验。在生产实践中,通常有两类作物根系,即须根系和直根系,由于直根系作物在温室分根困难,进而在实验过程中通常以须根系植物作为实验对象。

目前以须根系植物作为分根区灌溉的实验对象时,普遍存在如下问题:①温室的分根装置虽然通过隔板将作物根系可以分隔开,但是不能确保两个区域的根系没有水分交流,结构不合理,影响实验结果;②已有的装置依然不能确保根系在根系的均匀分布;③温室的水分管理还是以人工管理为主,加大了实验的误差因素。因此,设计一种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温室盆栽须根系植物分根区自动交替灌溉装置对于提高实验准确性和解放劳动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市场上温室的分根装置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温室盆栽的须根系植物分根区自动交替灌溉装置,通过采用三角形结构的隔板将种植箱分割为两个独立的分根区域,让须根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自动实现分根,减小了人工分根的误差及对根系的损伤,保证了分根区灌溉的顺利进行,避免了水分在两个分根区的交流,同时通过采用湿度传感器、控制箱和电磁阀来实现灌溉水量的精准控制,能够根据两个分根区不同的水分消耗来进行自动灌溉,使水分在两个根区均匀分布,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温室盆栽的须根系植物分根区自动交替灌溉装置,包括种植箱6,所述种植箱6内部中间固定设置有隔板603,隔板603将种植箱6的内部空间平均分割为左侧分根区和右侧分根区两个区域,所述左侧分根区和右侧分根区上均设置有根灌管5,根灌管5的输入端通过电磁阀4与主水管3相连通,主水管3与水箱2相连通,水箱2上放置有控制箱1,控制箱1与电磁阀4相连接。

所述种植箱6包括箱体604和隔板603,隔板603固定设置在箱体604的内底部中间位置上,隔板603上方设置有种植板602,种植板602的两端均固定设置在箱体604的内侧壁上。

所述隔板603为底端开口的中空三角形结构,且箱体604的侧壁上设置有隔板603相匹配的三角形结构的开口槽605。

所述箱体604内部的左侧分根区和右侧分根区的底部均设置有透水孔606,透水孔606用于排出多余水分和进行外界气体交流。

所述种植板602上设置有若干个种植孔,且所述种植板602位于隔板603中部的正上方。

所述箱体604两端内侧壁的中下部嵌入设置有湿度传感器601,湿度传感器601与控制箱1相连接。

所述控制箱1包括壳体、控制器、蓄电池组、存储器、显示屏、输入键盘和报警器,所述控制箱与蓄电池组、存储器、显示屏、输入键盘和报警器相连接。

所述根灌管5为等距螺旋状结构,且根灌管5的内侧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出水口,出水口上设置有防堵护网。

所述水箱2内侧壁上设置有液位传感器7,水箱2的内底部设置有水泵,水泵与主水管3相连接。

所述水箱2通过电磁阀与外接水源相连接,电磁阀和液位传感器7均与控制箱1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采用三角形结构的隔板将种植箱分割为两个独立的分根区域,让须根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自动实现分根,减小了人工分根的误差及对根系的损伤,保证了分根区灌溉的顺利进行,避免了水分在两个分根区的交流;

2)通过采用湿度传感器、控制箱和电磁阀来实现灌溉水量的精准控制,能够根据两个分根区不同的水分消耗来进行自动灌溉,使水分在两个根区均匀分布,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3)通过在两个分根箱体内部设置等距螺旋结构的根灌管来对种植箱进行灌溉,保证了灌溉的均匀性,提高了灌溉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种植箱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种植箱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种植箱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种植箱的工作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种植箱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序号及名称:控制箱1、水箱2、主水管3、电磁阀4、根灌管5、种植箱6、液位传感器7、湿度传感器601、种植板602、隔板603、箱体604、开口槽605、透水孔60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温室盆栽的须根系植物分根区自动交替灌溉装置,包括种植箱6,所述种植箱6内部中间固定设置有隔板603,隔板603将种植箱6的内部空间平均分割为左侧分根区和右侧分根区两个区域,所述左侧分根区和右侧分根区内部均设置有根灌管5,根灌管5放置在左侧分根区和右侧分根区内部,便于根灌管5的取下和种植箱6的清洗,所述根灌管5的输入端通过电磁阀4与主水管3相连通,主水管3与水箱2内底部的水泵相连通,水箱2上放置有控制箱1,控制箱1与电磁阀4相连接。

所述种植箱6包括箱体604和隔板603,隔板603固定设置在箱体604的内底部中间位置上,隔板603上方设置有种植板602,种植板602的两端均卡合固定设置在箱体604的内侧壁上,所述种植板602采用卡合固定的连接方式,便于调节种植板602与隔板603之间的高度,有助于保证须根植物的分根效果。

所述隔板603为底端开口的中空三角形结构,且箱体604的侧壁上设置有隔板603相匹配的三角形结构的开口槽605,所述隔板603与箱体604为一整体结构,通过采用三角形结构的隔板603将种植箱6分割为两个分根区,让须根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自动实现分根,减小了人工分根的误差及对根系的损伤,保证了分根区灌溉的顺利进行,避免了水分在两个分根区的交流,同时所述隔板603可采用透明的硬质塑料材料制成,进而便于实验人员在实验过程中从种植箱6的底部中间的开口槽605上对根系生长情况进行观测。

所述箱体604内部的左侧分根区和右侧分根区的底部均设置有透水孔606,透水孔606用于排出多余水分和进行外界气体交流。

所述种植板602上设置有若干个种植孔,且所述种植板602位于隔板603中部的正上方,从而便于须根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自动实现分根操作,减小人工分根的误差和对根系的损伤,所述种植板602采用可降解的硬质塑料材料制成,既不会影响须根植物的生长发育,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所述箱体604两端内侧壁的中下部嵌入设置有湿度传感器601,湿度传感器601与控制箱1相连接,湿度传感器601用于对左侧分根区和右侧分根区中土壤基质的水分和湿度进行检测,并在控制箱1和电磁阀4的共同作用下实现自动灌溉,避免了人工灌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所述控制箱1包括壳体、控制器、蓄电池组、存储器、显示屏、输入键盘和报警器,所述控制箱与蓄电池组、存储器、显示屏、输入键盘和报警器相连接,蓄电池组通过电源接口与外接电源相连接,电源接口位于壳体侧壁的底部。

所述根灌管5为等距螺旋状结构,且根灌管5的内侧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出水口,出水口上设置有防堵护网,通过采用螺旋结构的根灌管5来对种植箱6进行灌溉,保证了灌溉的均匀性,提高了灌溉效率。

所述水箱2内侧壁上设置有液位传感器7,液位传感器7用于检测水箱2中的液位高度,所述水箱2的内底部设置有水泵,水泵与主水管3相连接,所述水箱2通过电磁阀与外接水源相连接,电磁阀和液位传感器7均与控制箱1相连接。

所述种植箱6的底部还设置有接水盘,用于对种植箱6中渗出的水分进行收集,避免影响实验室环境。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在具体使用时,须根植物的根系会在隔板603的作用下向左侧分根区和右侧分根区进行生长,减小了人工分根的误差及对根系的损伤,避免了水分在两个分根区的交流,同时通过左侧分根区和右侧分根区中设置的根灌管5来进行分区灌溉,能够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实施例2

如图7-8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2中的所述种植箱6中不包括隔板603,隔板603的设置便于种子种植时对种植位置进行精准限制,防止种子偏移现象的发生,保证须根植物分根区灌溉目标的顺利实现,但隔板603会限制须根植物主干的生长发育,因此,针对生长发育较为快速的须根植物需要采用不包括隔板603的种植箱6。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