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苗栽培土壤湿度自动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18243发布日期:2021-06-25 16:19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苗栽培土壤湿度自动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苗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苗栽培土壤湿度自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茶树为无性繁育,是采用茶树的成熟枝条通过扦插使其生根发芽、长叶、育成植株后进行移栽。目前在进行茶苗育苗时,大多是直接将剪好的插穗插入土壤中,等到生根后就可移栽,使之成为独立的新茶树。在进行茶苗移栽时,将茶苗放入挖好的坑中,然后填入土壤并压实。在茶苗移栽后期管理过程中,需要人工定期查看土壤湿度是否合适,当土壤湿度偏低时则需要人工对茶苗进行浇水灌溉,一方面劳动强度大,另一方面对土壤湿度控制把握不好,进而影响到移栽后的茶苗正常生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茶苗移栽后需要人工定期查看土壤湿度状况并进行浇水灌溉,存在劳动强度大以及对土壤湿度控制不好的问题,提供一种茶苗栽培土壤湿度自动控制装置,该装置通过对土壤湿度状况进行检测,并根据湿度检测值控制是否进行灌溉,实现由人工到自动化的转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茶苗栽培土壤湿度自动控制装置,包括埋设于茶苗根部上方土壤中的海绵块,所述海绵块中包裹有渗水管,所述渗水管上设有渗水孔,所述渗水管通过输水管与水泵的出水端相连,所述水泵的进水端通过输水管与储水箱相连,所述储水箱内设有液位计,所述储水箱顶部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有进水阀,还包括土壤湿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土壤湿度传感器埋设于靠近茶苗根部的土壤中,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土壤湿度传感器、水泵、液位计、进水阀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土壤湿度传感器检测茶苗根部土壤湿度状况,控制器根据湿度检测值控制水泵工作,水泵从储水箱中抽水至渗水管中并经渗水孔渗透至海绵块中,进而向海绵块下方土壤中渗透,由于渗水管被海绵块包裹,既可避免渗水孔堵塞,又可在海绵块内储存一定量的水,同时控制器根据液位计反馈的水位情况来控制进水阀的开闭,实现储水箱自动补水;该装置通过对土壤湿度状况进行检测,并根据湿度检测值控制是否进行自动灌溉,减少了人为参与环节,实现由人工到自动化灌溉的转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储水箱顶部设有加料口,所述储水箱上还设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用于对加入储水箱中的肥料进行搅拌均匀。通过在储水箱上设置加料口和搅拌装置,当需要对茶苗施肥时,可由加料口向储水箱中加入营养液或肥料,并采用搅拌装置进行搅拌均匀,从而实现茶苗施肥与灌溉相结合的模式,可以降低施肥工作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和搅拌轴,所述搅拌电机设于储水箱顶部,所述搅拌轴设于储水箱内且与搅拌电机的输出轴相连,从而实现对加入储水箱中的肥料进行搅拌均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搅拌轴上设有若干个与其垂直的搅拌片。通过在搅拌轴上设置搅拌片,有利于加速搅拌时的水流运动,从而大大缩短搅拌均匀所需的时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海绵块为圆盘状结构,且所述海绵块的中心设有与茶苗根部尺寸适配的中心孔。如此,可以将茶苗根部穿过中心孔,使得海绵块向下渗水环绕分布在茶苗根部周围,实现对茶苗根部的均匀浇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渗水管为圆环管结构,且所述渗水管与所述海绵块同心,可使渗水管向海绵块均匀渗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渗水管上均布有若干个渗水孔,所有的渗水孔出水方向朝下。如此,实现向海绵块均匀渗水,且有利于渗水向下进入下方土壤中。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土壤湿度传感器检测茶苗根部土壤湿度状况,控制器根据湿度检测值控制水泵工作,水泵从储水箱中抽水至渗水管中并经渗水孔渗透至海绵块中,进而向海绵块下方土壤中渗透,由于渗水管被海绵块包裹,既可避免渗水孔堵塞,又可在海绵块内储存一定量的水,同时控制器根据液位计反馈的水位情况来控制进水阀的开闭,实现储水箱自动补水;该装置通过对土壤湿度状况进行检测,并根据湿度检测值控制是否进行自动灌溉,减少了人为参与环节,实现由人工到自动化灌溉的转变;

2、通过在储水箱上设置加料口和搅拌装置,当需要对茶苗施肥时,可由加料口向储水箱中加入营养液或肥料,并采用搅拌装置进行搅拌均匀,从而实现茶苗施肥与灌溉相结合的模式,可以降低施肥工作量;

3、通过使海绵块为圆盘状结构,且海绵块的中心设有与茶苗根部尺寸适配的中心孔,如此,可以将茶苗根部穿过中心孔,使得海绵块向下渗水环绕分布在茶苗根部周围,实现对茶苗根部的均匀浇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茶苗栽培土壤湿度自动控制装置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海绵块俯视图。

图3为图1中渗水管仰视图。

图中标记:1-海绵块,11-中心孔,2-渗水管,21-渗水孔,3-水泵,31-输水管,4-储水箱,41-加料口,5-进水管,51-进水阀,6-搅拌电机,7-搅拌轴,8-茶苗,9-土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茶苗栽培土壤湿度自动控制装置;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茶苗栽培土壤湿度自动控制装置,包括埋设于茶苗8根部上方土壤9中的海绵块1,所述海绵块1中包裹有渗水管2,所述渗水管2上设有渗水孔21,所述渗水管2通过输水管31与水泵3的出水端相连,所述水泵3的进水端通过输水管31与储水箱4相连,所述储水箱4内设有液位计,所述储水箱4顶部设有进水管5,所述进水管5上设有进水阀51,还包括土壤湿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土壤湿度传感器埋设于靠近茶苗8根部的土壤9中,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土壤湿度传感器、水泵3、液位计、进水阀51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土壤湿度传感器检测茶苗根部土壤湿度状况,控制器根据湿度检测值控制水泵工作,水泵从储水箱中抽水至渗水管中并经渗水孔渗透至海绵块中,进而向海绵块下方土壤中渗透,由于渗水管被海绵块包裹,既可避免渗水孔堵塞,又可在海绵块内储存一定量的水,同时控制器根据液位计反馈的水位情况来控制进水阀的开闭,实现储水箱自动补水;该装置通过对土壤湿度状况进行检测,并根据湿度检测值控制是否进行自动灌溉,减少了人为参与环节,实现由人工到自动化灌溉的转变。

本实施例中,所述储水箱4顶部设有加料口41,所述储水箱4上还设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用于对加入储水箱4中的肥料进行搅拌均匀。通过在储水箱上设置加料口和搅拌装置,当需要对茶苗施肥时,可由加料口向储水箱中加入营养液或肥料,并采用搅拌装置进行搅拌均匀,从而实现茶苗施肥与灌溉相结合的模式,可以降低施肥工作量。在不需要进行施肥时,采用盖板将加料口遮盖,以避免杂物等进入储水箱中而影响水泵工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6和搅拌轴7,所述搅拌电机6设于储水箱4顶部,所述搅拌轴7设于储水箱4内且与搅拌电机6的输出轴相连,从而实现对加入储水箱中的肥料进行搅拌均匀。具体的,施肥前向储水箱注满水后关闭进水阀,将肥料放入储水箱中搅拌均匀,然后通过水泵进行浇灌茶苗,如此可以使得浇灌的肥水营养浓度尽量一致。

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轴7上设有若干个与其垂直的搅拌片。通过在搅拌轴上设置搅拌片,有利于加速搅拌时的水流运动,从而大大缩短搅拌均匀所需的时间。优选地,所述搅拌片在搅拌轴7上呈错位布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海绵块1为圆盘状结构,且所述海绵块1的中心设有与茶苗根部尺寸适配的中心孔11。如此,可以将茶苗根部穿过中心孔,使得海绵块向下渗水环绕分布在茶苗根部周围,实现对茶苗根部的均匀浇灌。

本实施例中,所述渗水管2为圆环管结构,且所述渗水管2与所述海绵块1同心,可使渗水管向海绵块均匀渗水。优选地,所述渗水管2的直径略大于所述输水管31的直径,从而方便在渗水管上钻孔连接输水管。

本实施例中,所述渗水管2上均布有若干个渗水孔21,所有的渗水孔21出水方向朝向茶苗根部方向。如此,实现向海绵块均匀渗水,且有利于渗水向下进入下方土壤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