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育苗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15540发布日期:2021-07-27 13:14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育苗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育苗设备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育苗盆。
背景技术
:在培育幼苗时,通常会将幼苗放到育苗盆里培育,传统的育苗盆大小一般固定,不能调节,而幼苗会逐渐长大,也就需要越来越大的生长空间,如果一开始就使用比较大的育苗盆则会浪费育苗所用的营养土及其他资源,不利于节约成本。如果随着幼苗的生长而替换更大的育苗盆,有可能会在替换育苗盆的过程中伤害幼苗的根系,降低幼苗的成活率。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节大小的新型育苗盆,使得育苗盆可以随着幼苗的生长而提供越来越大的生长空间,提升幼苗的生长环境。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育苗盆,包括:第一半盆体,所述第一半盆体具有收容空间,并且其一侧敞开;第二半盆体,所述第二半盆体的一侧敞开;所述第一半盆体敞开的一侧的侧壁和底壁上开设有插接槽,所述第二半盆体敞开的一侧可插接于所述插接槽内与所述第一半盆体形成一个环闭的盆体,在所述插接槽内沿第二半盆体的插接方向设有滑轨,所述第二半盆体可在所述滑轨上滑动,以使所述盆体的空间变大或变小。可选地,在所述第一半盆体敞开一侧的侧壁和底壁的交接处还设有向外延伸的引导板,用以将第二半盆体引导至所述插接槽的开口处,以使所述第二半盆体通过引导板插接到插接槽内。可选地,所述引导板设置在所述插接槽的槽口位置,包括侧壁引导板和底壁引导板,所述侧壁引导板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半盆体敞开的一侧的侧壁上的插接槽的内壁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侧壁引导板的外壁与所述第一半盆体敞开一侧的外侧壁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底壁引导板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半盆体敞开的一侧的底壁上的插接槽的内壁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底壁引导板的外壁与所述第一半盆体敞开一侧的外底壁位于同一平面上。可选地,在所述第一半盆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限位孔,在所述第二半盆体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可与所述第一限位孔重合的第二限位孔,以使所述第二半盆体插接在所述插接槽不同深度时,可在多个位置处形成贯穿第一半盆体和第二半盆体的限位孔。可选地,在所述第一半盆体和第二半盆体的顶部分别标有与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垂直对应的标记结构,用于标记所述第一限位孔和所述第二限位孔的位置,所述插接槽贯穿于所述第一半盆体的顶部。可选地,所述第一半盆体的顶部设有挡块,所述挡块的一端与所述插接槽的内壁连接,另外一端为沿插接槽水平长度方向延伸的活动端,可从上而下遮盖所述插接槽。可选地,在所述第一半盆体和/或所述第二半盆体的底部设有疏水孔。可选地,所述新型育苗盆可采用塑料或塑胶材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半盆体敞开的一侧的侧壁和底壁上开设插接槽,并在插接槽内沿第二半盆体的插接方向设置滑轨,使得第二半盆体敞开的一侧能插接于所述插接槽内与所述第一半盆体形成一个环闭的盆体,并且能通过滑轨在插接槽上滑动来调节第二半盆体插接的深度,以此来控制盆体的大小,打破了传统育苗盆大小固定的局限,使得人们可以根据苗体的大小来调节盆体的大小,以提供相应大小的生长空间,提升幼苗的生长环境。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型育苗盆的第一半盆体和第二半盆体插接前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新型育苗盆的第一半盆体和第二半盆体插接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第一半盆体20第二半盆体30插接槽40引导板51第一限位孔52第二限位孔60挡块70疏水孔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的“和/或”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技术方案、b技术方案,以及a和b同时满足的技术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下将主要描述主题一的具体结构。参照图1至图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新型育苗盆,包括:第一半盆体10,所述第一半盆体10具有收容空间,并且其一侧敞开;第二半盆体20,所述第二半盆体20的一侧敞开;所述第一半盆体10敞开的一侧的侧壁和底壁上开设有插接槽30,所述第二半盆体20敞开的一侧可插接于所述插接槽30内与所述第一半盆体10形成一个环闭的盆体,在所述插接槽30内沿第二半盆体20的插接方向设有滑轨,所述第二半盆体20可在所述滑轨上滑动,以使所述盆体的空间变大或变小。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半盆体10和第二半盆体20的形状可以有很多,比如,正方体、长方体、梯形体等。插接槽30的深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插接槽30的大小对应第二半盆体的侧壁和底壁的厚度而设置,确保第二半盆体20能插接到插接槽内。在培育幼苗时,将第二半盆体20敞开的一侧的侧壁和底壁分别对准第一半盆体10敞开一侧的侧壁上和底壁上的插接槽30,然后将第二半盆体20沿滑轨插到插接槽30较深位置处,使得第二半盆体20与第一半盆体10形成的盆体较小,将幼苗放到盆体内培养,当幼苗长大到一定程度,需要更大的生长空间时,用力推动第二半盆体20使其沿滑轨滑动到插接槽30较浅的位置处,使得第二半盆体20与第一半盆体10形成的盆体被调大,以给苗体提供更大的生长空间,有利于提升幼苗的生长环境。另外,当需要将苗体移到其他环境种植时,可直接将育苗盆放到种植地,然后再将第二半盆体20滑出第一半盆体10内从而将盆体打开,如此,可方便快捷地将苗体和泥土从育苗盆中取出放入到新的种植地,移苗方便,并且能将苗体和原来的泥土一起移植,有利于苗体的生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半盆体10敞开一侧的侧壁和底壁的交接处还设有向外延伸的引导板40,用以将第二半盆体20引导至所述插接槽30的开口处,以使所述第二半盆体20通过引导板40插接到插接槽30内。引导板的设置有利于操作者轻松方便地将第二半盆体20插接到插接槽30内。引导板的设置方式有多种,下面举个例子进行说明。所述引导板40设置在所述插接槽30的槽口位置,包括侧壁引导板和底壁引导板,所述侧壁引导板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半盆体10敞开的一侧的侧壁上的插接槽的内壁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侧壁引导板的外壁与所述第一半盆体10敞开一侧的外侧壁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底壁引导板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半盆体10敞开的一侧的底壁上的插接槽的内壁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底壁引导板的外壁与所述第一半盆体10敞开一侧的外底壁位于同一平面上。本实施例中,由于引导板设置在插接槽30的槽口位置,将第二半盆体20放到引导板上即完成了将第二半盆体20对准插接槽30的工作,使用时只要将第二半盆体10放到引导板上再往内推动即可使第二半盆体10插接在插接槽30内,在没有引导板的情况下,由于没有物件的支撑,凭空对接的难度大很多,相比之下,引导板使得操作者可轻松方便地将第二半盆体20插接到插接槽30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半盆体10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限位孔51,在所述第二半盆体20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可与所述第一限位孔重合的第二限位孔52,以使所述第二半盆体20插接在所述插接槽30不同深度时,可在多个位置处形成贯穿第一半盆体10和第二半盆体20的限位孔。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二半盆体20可在插接槽内滑动,会使得盆体总体不够固定,在有些情况下,比如搬运盆体的时候,有可能会使第二半盆体20滑出第一半盆体10外,使得盆体散开,影响幼苗。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滑动第二半盆体20使得第一限位孔51与第二限位孔52的其中一个重合,形成贯穿于第一半盆体10和第二半盆体20的限位孔,然后用螺钉或其他物件固定好限位孔,使得第二半盆体20固定在第一半盆体10上。设置多个第二限位孔52,使得可以选择在多个插接深度处形成限位孔。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半盆体10和第二半盆体20的顶部分别标有与第一限位孔51和第二限位52孔垂直对应的标记结构,用于标记所述第一限位孔51和所述第二限位孔52的位置,所述插接槽贯穿于所述第一半盆体10的顶部。可以理解的是,在滑动第二半盆体20以使第一限位孔51和第二限位孔52的其中一个重合的工作中,人们难以通过盆体顶部直观的判断第一限位孔51是否和第二限位孔52重合,通过设置标记结构,并将插接槽设置成贯穿于第一半盆体10的顶部,使得人们可以通过观察盆体顶部的标记结构是否重合而判断第一限位孔51是否和第二限位孔52的其中一个重合,简单直观,有利于操作者的使用。更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半盆体10的顶部设有挡块60,所述挡块60的一端与所述插接槽30的内壁连接,另外一端为沿插接槽30水平长度方向延伸的活动端,可从上而下遮盖所述插接槽30。由于插接槽30贯穿于第一半盆体10的顶部,泥土、雨水等容易容易掉入插接槽30内腐蚀盆体,在不需要观察盆体顶部的标记结构时,把挡块60的活动端盖放于插接槽上,使得挡块60从上而下遮盖住所述插接槽30,当需要观察盆体顶部的标记结构时,掀开挡块60的活动端即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半盆体和/或所述第二半盆体的底部设有疏水孔。疏水孔可使育苗盆内多余的水分流出,避免盆内水分过多而造成幼苗根部腐烂。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新型育苗盆可采用塑料或塑胶材质。塑料和塑胶材质耐腐蚀,有利于提高育苗盆的使用寿命。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