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固体肥料的农业用植物根部追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94669发布日期:2021-06-18 16:03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固体肥料的农业用植物根部追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肥料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固体肥料的农业用植物根部追肥装置。



背景技术:

肥料是指提供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一类物质,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之一。主要包括磷酸铵类肥料、大量元素水溶性肥料、中量元素肥料、生物肥料、有机肥料、多维场能浓缩有机肥等。按肥料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和流体肥料。固体肥料又分为粉状和粒状肥料。流体肥料是常温常压下呈液体状态的肥料。

本申请针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现有技术中在进行根部追肥时,常采用人工挖掘施肥坑,然后在手动的将固体肥料播撒到施肥坑的内部,而由于种植面积广,挖坑与施肥的工作量大,对植物的追肥效率低下,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固体肥料的农业用植物根部追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固体肥料的农业用植物根部追肥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有活动板一,所述活动板一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挖孔结构,所述活动板一的顶部设置有施肥结构,所述挖孔结构包括横板,所述横板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二,所述电动伸缩杆二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框架,所述框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二,所述伺服电机二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的外壁套接有螺旋叶片,所述施肥结构包括活动板二,所述活动板二的顶部焊接安装有料筒,所述料筒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一,所述伺服电机一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外部套接有螺旋上料叶片,所述活动板二的顶部通过支腿固定连接有肥料箱,所述肥料箱底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竖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体的顶部贯穿开设有两个滑道,所述箱体内壁的两侧之间固定安装有两个滑杆,所述箱体内壁的两侧之间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螺纹杆,两个所述滑杆与螺纹杆之间设置有传动板,所述传动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焊接板,且焊接板的顶部通过滑道与活动板一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箱体内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结构,且驱动结构与螺纹杆之间传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三个滑座二,所述滑座二滑动连接有与其相适配的滑块,且滑块的顶部与活动板一的底部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结构由伺服电机与链轮传动结构组成,所述链轮传动结构由两个链轮与链条组成,且两个链轮之间通过链条传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板的一侧分别穿插开设有两个滑孔与螺纹孔,所述传动板通过螺纹孔与螺纹杆传动连接,且螺纹杆与螺纹孔相适配,所述传动板通过滑孔与滑杆滑动连接,且滑杆与滑孔相适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动板一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滑座一,所述滑座一滑动连接有与其相适配的滑动块,且滑动块的顶部与活动板二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一的顶部且位于挖孔结构与施肥结构之间固定安装有两个电动伸缩杆一,且电动伸缩杆一的驱动端与活动板二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通过箱体、挖孔结构、施肥结构、活动板二、伺服电机一、料筒、竖管、肥料箱、旋转轴、螺旋上料叶片、电动伸缩杆二、横板、伺服电机二、框架、安装轴与螺旋叶片的配合使用,先采用挖孔结构进行施肥坑的挖掘,挖掘完成后,推动箱体进行移动,使施肥结构排料端位于施肥坑的正上方并向施肥坑内部加入肥料,与此同时,挖孔结构在进行另一个施肥坑的挖掘,采用了机械化的挖孔与施肥操作,实现了半自动化的追肥操作,减少了人工工作的部分,有效的降低了追肥的工作量,省时省力,且在向施肥坑导入肥料时,挖孔结构也在挖掘新的施肥坑,利于施肥挖坑的同步进行,追肥效果高。

2、本实用通过电动伸缩杆一、滑座一、滑动块、焊接板、滑座二、滑道、滑杆、传动板、螺纹杆、驱动结构与活动板一的配合使用,焊接板带动活动板一进行横向的移动调节,进而对挖孔结构的挖掘位置和施肥结构的排料位置同步进行调节,使装置可适用于不同的工作环境,且电动伸缩杆一的伸缩可进一步带动施肥结构进行旋转,进而实现对挖孔结构与施肥结构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使得装置适用于不同种植间距的植物追肥,装置的适用性广,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基于固体肥料的农业用植物根部追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基于固体肥料的农业用植物根部追肥装置中施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基于固体肥料的农业用植物根部追肥装置中挖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基于固体肥料的农业用植物根部追肥装置中箱体的俯视图;

图5为一种基于固体肥料的农业用植物根部追肥装置中箱体的俯视剖视图。

图中:箱体1、电动伸缩杆一2、滑座一3、挖孔结构4、施肥结构5、滑动块6、活动板二7、伺服电机一8、料筒9、竖管10、肥料箱11、旋转轴12、螺旋上料叶片13、电动伸缩杆二14、横板15、伺服电机二16、框架17、安装轴18、螺旋叶片19、焊接板20、滑座二21、滑道22、滑杆23、传动板24、螺纹杆25、驱动结构26、活动板一2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基于固体肥料的农业用植物根部追肥装置,包括箱体1与箱体1底部安装的行走轮,箱体1的顶部设置有活动板一27,活动板一2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挖孔结构4,活动板一27的顶部设置有施肥结构5,挖孔结构4包括横板15,横板15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二14,且电动伸缩杆二14的驱动端贯穿横板15的顶部并延伸至横板15的下方,电动伸缩杆二14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框架17,框架17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二16,且伺服电机二16的驱动端贯穿框架17的内壁并延伸至框架17的外部,伺服电机二16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安装轴18,安装轴18的外壁套接有螺旋叶片19,施肥结构5包括活动板二7,活动板二7的顶部焊接安装有料筒9,料筒9顶部的一侧贯穿开设有进料口,料筒9底部的一侧穿插安装有排料管,料筒9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一8,且伺服电机一8的驱动端贯穿料筒9的一侧并延伸至料筒9的内部,伺服电机一8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旋转轴12,旋转轴12的外部套接有螺旋上料叶片13,活动板二7的顶部通过支腿固定连接有肥料箱11,肥料箱11底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竖管10,且竖管10的底部与料筒9顶部固定连接,竖管10与料筒9的内部相连通,箱体1的顶部贯穿开设有两个滑道22,箱体1内壁的两侧之间固定安装有两个滑杆23,箱体1内壁的两侧之间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螺纹杆25,两个滑杆23与螺纹杆25之间设置有传动板24,传动板2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焊接板20,且焊接板20的顶部通过滑道22与活动板一27的底部固定连接,箱体1内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结构26,且驱动结构26与螺纹杆25之间传动连接,箱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三个滑座二21,滑座二21滑动连接有与其相适配的滑块,且滑块的顶部与活动板一27的底部固定连接,驱动结构26由伺服电机与链轮传动结构组成,链轮传动结构由两个链轮与链条组成,且两个链轮之间通过链条传动连接,传动板24的一侧分别穿插开设有两个滑孔与螺纹孔,传动板24通过螺纹孔与螺纹杆25传动连接,且螺纹杆25与螺纹孔相适配,传动板24通过滑孔与滑杆23滑动连接,且滑杆23与滑孔相适配,活动板一2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滑座一3,滑座一3滑动连接有与其相适配的滑动块6,且滑动块6的顶部与活动板二7的底部固定连接,活动板一27的顶部且位于挖孔结构4与施肥结构5之间固定安装有两个电动伸缩杆一2,且电动伸缩杆一2的驱动端与活动板二7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使用时,伺服电机二16带动安装轴18进行旋转,进而带动螺旋叶片19旋转,与此同时,电动伸缩杆二14带动框架17进行下降,从而可进行施肥孔的挖掘操作,挖掘完成后,电动伸缩杆二14进行复位,饲料在肥料箱11内部进行存储,并通过竖管10进入料筒9的内部,伺服电机一8带动旋转轴12进行旋转,进而带动螺旋上料叶片13进行旋转,从而可使料筒9内部的肥料箱排料管的方向运输,最终通过排料管排出到施肥坑中,先采用挖孔结构4进行施肥坑的挖掘,挖掘完成后,推动箱体1进行移动,使施肥结构5排料端位于施肥坑的正上方并向施肥坑内部加入肥料,与此同时,挖孔结构4在进行另一个施肥坑的挖掘,采用了机械化的挖孔与施肥操作,实现了半自动化的追肥操作,减少了人工工作的部分,有效的降低了追肥的工作量,省时省力,且在向施肥坑导入肥料时,挖孔结构4也在挖掘新的施肥坑,利于施肥挖坑的同步进行,追肥效果高,驱动结构26带动螺纹杆25进行旋转,在螺纹杆25与传动板24的横向传动作用下,使得焊接板20带动活动板一27进行横向的移动调节,进而对挖孔结构4的挖掘位置和施肥结构5的排料位置同步进行调节,使装置可适用于不同的工作环境,且电动伸缩杆一2的伸缩可进一步带动施肥结构5进行旋转,进而实现对挖孔结构4与施肥结构5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使得装置适用于不同种植间距的植物追肥,装置的适用性广,使用方便。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