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双叶片风扇的灭蚊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89112发布日期:2021-05-11 14:33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双叶片风扇的灭蚊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灭蚊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双叶片风扇的灭蚊灯。



背景技术:

在公共场合或是家里常会有各种蚊虫,蚊虫会影响人的正常休息,也会携带病菌,因此需要灭杀蚊虫。

一般的灭蚊灯,包括外壳,外壳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壳体、风扇架和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通过风扇架连接,上壳体设置有进蚊腔,下壳体设置有储蚊腔,风扇架内设有用于连通进蚊腔和储蚊腔的安装腔,安装腔处安装有风扇,上壳体上设置有供蚊虫飞入进蚊腔的进风口,下壳体设置有与储蚊腔连通的出风口,进风口、进蚊腔、安装腔、储蚊腔和出风口之间构成完整风路,外壳内还设有诱蚊灯,风扇工作时,进风口处产生负压,蚊虫飞至进风口处,会被吸入进蚊腔内,再由气流带至储蚊腔处。然而这类灭蚊灯,其上的风扇为单叶片结构,只具有一圈叶片,因此风扇吹出来的风速度单一,并且不够分散,排风效果不佳,不利用空气流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具有双叶片风扇的灭蚊灯,其吹出来的风比较扩散,排风效果好,利于空气流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双叶片风扇的灭蚊灯,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壳体、风扇架和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通过风扇架连接,上壳体设置有进蚊腔,下壳体设置有储蚊腔,风扇架内设有用于连通进蚊腔和储蚊腔的安装腔,安装腔处安装有风扇,上壳体上设置有供蚊虫飞入进蚊腔的进风口,下壳体设置有与储蚊腔连通的出风口,进风口、进蚊腔、安装腔、储蚊腔和出风口之间构成完整风路,外壳内还设有诱蚊灯,所述风扇包括叶片座、转轴、线圈和磁环,所述叶片座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风扇架上,磁环固定设置在叶片座上,线圈固定设置在风扇架上,所述叶片座包括内圈叶片、外圈叶片和隔板,内圈叶片和外圈叶片通过隔板隔开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风扇能带动外壳内的空气进行流动,气体可从进风口处进入进蚊腔,然后依次经安装腔、储蚊腔,最后从出风口处流出,线圈通电后产生磁场,从而带动叶片座转动,由于叶片座设置有内圈叶片和外圈叶片,内圈叶片产生慢速的风,外圈叶片产生快速的风,两股风在离开风扇到达一个点后,会进行交汇从而形成碰撞,碰撞后的风向四面八方扩散,这样气流更容易从出风口处排出,从而加快了空气的流通,当风扇开启工作时,蚊虫飞至进风口处,会被吸入进蚊腔内,再由气流带至储蚊腔处,蚊虫不能飞出出风口,只要风扇一直工作,蚊虫在气流的带动下一直留在储蚊腔内;当风扇停止工作时,可在储蚊腔的上端口设置遮挡结构,避免蚊虫从储蚊腔内飞出,直至蚊虫死亡,诱蚊灯能够吸引并引诱蚊虫接近进风口处,使得灭蚊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内圈叶片包括若干个上层叶片和下层叶片,上层叶片和下层叶片分别上下错位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上层叶片和下层叶片位置设计合理,气流带动更加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风扇架在安装腔的底面上设有供风扇安装的安装座,安装座的四周设有若干个环形风道,各环形风道由内至外依次间隔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各环形风道位置设计合理,起到良好的导流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风扇架上设有环形挡板,环形挡板围成安装腔设置,环形挡板与风扇架的侧壁间隔设置,风扇架在环形挡板与风扇架之间设置有螺钉连接柱,螺钉连接柱通过螺钉与上壳体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环形挡板起到导流作用,螺钉连接柱通过螺钉与上壳体固定连接,结构简单,连接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外壳在风扇架与下壳体之间设置有贴片架,贴片架上设有若干个用于导通安装腔和储蚊腔的通道,各通道处分别设置有弹片,弹片包括定位端和活动端,弹片的定位端固定设置在贴片架上,弹片的活动端封堵通道设置,弹片受气压作用向储蚊腔内摆动从而打开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其中弹片的定位端固定设置在贴片架上,该固定方式可以是弹片的定位端直接固定在贴片架上,也可以是弹片间接的固定在贴片架上,弹片的活动端可进行摆动,用于封堵或打开通道,当风扇未工作时,弹片封堵通道,该封堵并不是指密不透风,也可以是具有较小的间隙,蚊虫不能飞过,当风扇工作时,弹片在气压的作用向下摆动从而打开通道,贴片架的设置,便于弹片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贴片架上固定设置有贴片,各弹片的定位端一体设置在贴片上,所述贴片成圆锥状设置,贴片的上端直径大于贴片的下端直径,各弹片沿贴片的周向间隔分布于贴片的侧面,弹片的定位端位于弹片的活动端的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贴片为一体式结构,被切割后形成各弹片,弹片的定位端与贴片一体连接,弹片的活动端受气压作用可进行摆动,采用整体式结构,便于成型安装,当蚊虫被气流带至贴片的侧面上,蚊虫会顺着贴片的侧面落至弹片处,蚊虫就会被气流从通道处带入储蚊腔内,并且各弹片的位置设计合理。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贴片架成圆锥状设置,贴片架包括上安装板、支撑杆和底板,上安装板和底板通过支撑杆相互连接,上安装板夹设于风扇架和下壳体之间,底板可遮挡贴片的下端设置,上安装板、底板以及相邻两个支撑杆之间构成通道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贴片架的形状与贴片的形状相适配,便于贴片的安装,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底板上设置圆锥凸起,这样蚊虫就无法停留在底板上,蚊虫会顺着圆锥凸起的侧面滑落至贴片的侧面处,蚊虫就会被气流从通道处带入储蚊腔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上壳体包括中架和上盖,上盖盖设在中架上并且与中架固定连接,中架与风扇架固定连接,进风口开设在中架的外侧面上,进蚊腔设置在中架内,所述上盖上固定设置有导光套,导光套伸入进蚊腔,诱蚊灯设置在导光套的端部,所述上盖上还设有电路板、电池和按钮开关,电池、风扇、诱蚊灯和按钮开关分别与电路板电连接,所述上盖上固定设有管子,管子导通上盖和安装腔。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按钮开关包括用于控制风扇运行的灭蚊开关以及用于开启诱蚊灯的灯开关,诱蚊灯开启后可通过导光套将光进行传导,起到更好的诱蚊效果,导线可经管子输送,设置更加合理。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贴片架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环形防蚊网,下壳体与贴片架插接配合,下壳体的侧壁围设在环形防蚊网的四周,出风口包括设置在下壳体侧壁上的第一出风口以及设置在下壳体底面上的第二出风口。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环形防蚊网的设置,不会让蚊虫从下壳体的第一出风口处飞出,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设置,可增加空气的流通,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设置是:所述下壳体的底面包括斜面部和环形储蚊槽,环形储蚊槽位于斜面部的四周,第二出风口开设在斜面部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蚊虫掉落至斜面部上,由于斜面部倾斜设置,蚊虫可沿斜面部滑落至环形储蚊槽内,这样第二出风口就不会被堵塞,不会影响出风,环形储蚊槽也能起到聚蚊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风扇与风扇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叶片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风扇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贴片和贴片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上盖与导光套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中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上盖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12所示,一种具有双叶片风扇的灭蚊灯,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壳体1、风扇架2和下壳体3,上壳体1与下壳体3通过风扇架2连接,其中风扇架2可分别与上壳体1与下壳体3分体设置,当然也可以是风扇架2与上壳体1一体设置或是风扇架2与下壳体3一体设置,上壳体1设置有进蚊腔111,下壳体3设置有储蚊腔31,风扇架2内设有用于连通进蚊腔111和储蚊腔31的安装腔21,安装腔21处安装有风扇4,上壳体1上设置有供蚊虫飞入进蚊腔111的进风口112,下壳体3设置有与储蚊腔31连通的出风口,进风口112、进蚊腔111、安装腔21、储蚊腔31和出风口之间构成完整风路,外壳内还设有诱蚊灯51,风扇4包括叶片座41、转轴42、线圈43和磁环44,叶片座41通过转轴42转动设置在风扇架2上,磁环44固定设置在叶片座41上,线圈43固定设置在风扇架2上,叶片座41包括内圈叶片411、外圈叶片412和隔板413,内圈叶411片和外圈叶片412通过隔板413隔开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内圈叶片411包括若干个上层叶片4111和下层叶片4112,上层叶片4111和下层叶片4112分别上下错位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风扇架2在安装腔21的底面上设有供风扇安装的安装座22,安装座22的四周设有若干个环形风道23,各环形风道23由内至外依次间隔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风扇架2上设有环形挡板24,环形挡板24围成安装腔21设置,环形挡板24与风扇架2的侧壁间隔设置,风扇架2在环形挡板24与风扇架2之间设置有螺钉连接柱25,螺钉连接柱25通过螺钉与上壳体1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在风扇架2与下壳体3之间设置有贴片架6,贴片架6上设有若干个用于导通安装腔21和储蚊腔31的通道61,各通道61处分别设置有弹片71,弹片71包括定位端711和活动端712,弹片71的定位端711固定设置在贴片架6上,弹片71的活动端712封堵通道61设置,弹片71受气压作用向储蚊腔31内摆动从而打开通道61。

在本实施例中,贴片架6上固定设置有贴片7,各弹片71的定位端711一体设置在贴片7上。当然也可以是弹片71的定位端直接固定在贴片架6上。

在本实施例中,贴片7成圆锥状设置,贴片7的上端直径大于贴片7的下端直径,各弹片71沿贴片7的周向间隔分布于贴片7的侧面,弹片71的定位端711位于弹片71的活动端712的上方,贴片架6成圆锥状设置,贴片架6包括上安装板62、支撑杆63和底板64,上安装板62和底板64通过若干个支撑杆63相互连接,上安装板62夹设于风扇架2和下壳体3之间,底板64可遮挡贴片7的下端设置,上安装板62、底板64以及相邻两个支撑杆63之间构成通道61设置,底板64向上延伸有圆锥凸起641。

在本实施例中,上壳体1包括中架11和上盖12,上盖12盖设在中架11上并且通过螺钉与中架11固定连接,中架11与风扇架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进风口112开设在中架11的外侧面上,进蚊腔111设置在中架11内,上盖12上固定设置有导光套52,导光套52伸入进蚊腔111,诱蚊灯51设置在导光套52的端部,上盖12上还设有电路板81、电池82、灭蚊开关83和灯开关84,电池82、风扇4、诱蚊灯51、灭蚊开关83和灯开关84分别与电路板81电连接,上盖12上固定设有管子121,管子121导通上盖12和安装腔21,风扇架2上还设有usb充电头85。

在本实施例中,贴片架6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环形防蚊网9,下壳体3与贴片架6插接配合,下壳体3上设有用于支撑贴片架6的承重板32,下壳体3的侧壁围设在环形防蚊网9的四周,出风口包括设置在下壳体3侧壁上的第一出风口331以及设置在下壳体3底面上的第二出风口332。

在本实施例中,下壳体3的底面包括斜面部333和环形储蚊槽334,斜面部333倾斜设置,斜面部333中间高四周低,环形储蚊槽334位于斜面部333的四周,第二出风口332开设在斜面部333上,第二出风口332设置有若干个,并沿环形储蚊槽334的周向间隔分布,第二出风口332较小,蚊虫不易飞出。

以上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具体实施例的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