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种养一体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00407发布日期:2020-12-25 08:00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养殖场种养一体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领域,具体涉及养殖场种养一体化系统的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肉质品的需求持续增高,而养殖场作为肉制品的主要提供源,承担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且随着国家大力倡导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大前提下,常规化的养殖场存在建设不合理、饲养不科学、废污难处理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养殖场种养一体化系统,在养殖场设置配套粪污处理和种植区,提升精准化养殖的同时,有效处理养殖场产生的废污进行回收再利用,用于进行农林作物的种植,减少养殖场废物排放,实现种养一体化。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养殖场种养一体化系统,包括包括圈养区、放养区、粪污处理系统、第一种植区和饲料加工供应区;圈养区包括圈舍、连通通道和喂料槽,在圈养区内设置多个圈舍,在圈舍内设置喂料槽,多个圈舍之间通过连通通道连通;连通通道包括通道和第一闸门,通道将多个圈舍进行连通,在通道上设置第一闸门;在圈养区的一侧设置放养区,放养区与圈养区通过连通通道进行连通;在圈养区远离放养区的一侧设置粪污处理系统;粪污处理系统包括排污沟、贮粪池、沼气池和稀释调节池;在圈舍旁设置排污沟,排污沟的出料端与贮粪池的进料端连通,贮粪池的出料端与沼气池的进料端连通,沼气池的出料端与稀释调节池的进料端连通;在稀释调节池旁设置第一种植区;在第一种植区和圈养区的同侧设置饲料加工供应区;饲料加工供应区包括饲料加工区和饲料供应区,饲料供应区将饲料输送至喂料槽内。

进一步地,由高及低,沿坡度依次设置放养区、圈养区、粪污处理系统和第一种植区。

进一步地,在所述圈养区旁设置清洗区,清洗区的进出料端分别与连通通道连通;清洗区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二冲洗区、游泳区和第三冲洗区;在第二冲洗区内设置第二冲洗机构,在第三冲洗区内设置第三冲洗机构。

进一步地,在所述圈舍上方设置第一冲洗机构,第一冲洗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杆、转筒和驱动电机;在圈舍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第一固定杆,第一固定杆沿竖直方向设置,转筒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杆转动连接;在第一固定杆上设置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传动端与转筒的一端传动连接;在转筒上均匀设置多个喷嘴。

进一步地,在所述圈舍外侧均匀设置多个消毒机构和换风机,消毒机构的喷射端指向圈舍内的上方。

进一步地,在所述放养区内设置多个喇叭。

进一步地,所述清洗区还包括称重区,称重区设置在第三冲洗区的出口处,称重区包括称重器、识别器和第二闸门,在第三冲洗区的出口处设置第二闸门,在第二闸门的出口处设置称重器,在称重器旁设置识别器。

进一步地,所述粪污处理系统还包括固液分离机和粪液收集池,贮粪池的出料端与固液分离机的进料端连通,固液分离机的液体出料口与粪液收集池的进料端连通,粪液收集池的出料端与沼气池的进料端连通。

进一步地,在所述排污沟的最高处的上方设置储水箱和导流管,储水箱设置在排污沟的上方,导流管的顶部与储水箱连通,底部靠近排污沟。

进一步地,所述饲料加工区包括粉碎机、混料机和发酵池,饲料供应区包括储料仓、放料斗和蛟龙给料器;粉碎机的出料端与混料机的进料端连通,混料机的出料端与发酵池的进料端连通,发酵池的出料端与储料仓的进料端连通;储料仓的出料端与放料斗的进料端连通;放料斗的出料端与蛟龙给料器的进料端连通;蛟龙给料器设置多个出料口,多个出料口分别与多个喂料槽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能达到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1、通过本种养一体化系统,实现养殖和种植的一体化作业,有效利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污进行回收利用后,用于种植作业,大大减少了废污排放,实现了养殖场绿色循环作业。

2、本种养一体化系统为我国的大部分山地、坡地等荒废地区的有效利用,提供了方向,可进行大规模推广。

3、设置称重、监测等机构,提升了养殖场的科学饲养水平,可以实现精准化养殖,提升养殖效益。

4、根据坡度设置排污沟,减少了粪污清理所需的人力物力支出成本,有效的利用了地势条件。

5、设置定期冲洗和消毒机构,提升了养殖区的清洁性,提升了生长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圈舍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圈舍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清洗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饲料加工供应区的示意图。

图中:1-圈养区;11-圈舍;12-连通通道;121-通道;122-第一闸门;13-第一冲洗机构;131-第一固定杆;132-转筒;133-驱动电机;134-感应器;14-喂料槽;15-换风机;16-消毒机构;2-放养区;21-喇叭;3-清洗区;31-第二冲洗区;311-第二冲洗机构;32-游泳区;33-第三冲洗区;331-第三冲洗机构;34-称重区;341-称重器;342-识别器;343-第二闸门;4-粪污处理系统;41-排污沟;411-储水箱;412-导流管;42-贮粪池;43-固液分离机;44-干粪堆放区;45-粪液收集池;46-沼气池;47-稀释调节池;48-施肥管;49-沼气使用端;5-第一种植区;6-饲料加工供应区;61-饲料加工区;611-粉碎机;612-混料机;613-发酵池;62-饲料供应区;622-储料仓;623-放料斗;624-蛟龙给料器;7-监测器红外热成像体温监测;8-plc控制器;9-第二种植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图7所示,养殖场种养一体化系统,包括圈养区1、放养区2、粪污处理系统4、第一种植区5和饲料加工供应区6;圈养区1包括圈舍11、连通通道12和喂料槽14,在圈养区1内设置多个圈舍11,在圈舍11内设置喂料槽14,多个圈舍11之间通过连通通道12连通;连通通道12包括通道121和第一闸门122,通道121将多个圈舍11进行连通,在通道121上设置第一闸门122;在圈养区1的一侧设置放养区2,放养区2与圈养区1通过连通通道12进行连通;在圈养区1远离放养区2的一侧设置粪污处理系统4;粪污处理系统4包括排污沟41、贮粪池42、沼气池46和稀释调节池47;在圈舍11旁设置排污沟41,排污沟41的出料端与贮粪池42的进料端连通,贮粪池42的出料端与沼气池46的进料端连通,沼气池46的出料端与稀释调节池47的进料端连通;在稀释调节池47旁设置第一种植区5;在第一种植区5和圈养区1的同侧设置饲料加工供应区6;饲料加工供应区6包括饲料加工区61和饲料供应区62,饲料供应区62将饲料输送至喂料槽14内。

以养猪场为例,大部分时间猪位于圈舍11内进行圈养,并通过喂料槽14(采用适用于猪饲养的不锈钢自动喂料槽)进行自动定量喂食,喂食完成后,每天固定时间打开相应圈舍11的闸门以及其与放养区2之间连通通道12上的第一闸门122(第一闸门122可以为带自锁机构的推拉门或合页门或旋转门等),将相应圈舍11内的猪群驱赶至放养区2内进行放养一端时间,增加猪群的活动空间和运动强度,从而可以提升猪的体质和肉质;放养完成的猪群再通过驱赶,从连通通道12赶回圈舍11内,再关闭相应的闸门;在圈养过程中产生的粪污流入排污沟41内,再通过排污沟41统一排放至贮粪池42内,贮粪池42顶部设置阳光板,通过阳光照射加快粪污沉淀、转化发酵分解;之后将上层粪液抽送至沼气池47内进行沼气发酵,期间产生的沼气输送至沼气使用端49进行生活、生产使用,进行有效利用;经过长时间沼气发酵分解后的粪液转化为有机肥,再抽送至稀释调节池47内,进行加水稀释和增加其他肥料,配比完成后,将调整好的肥液抽送至第一种植区5内,对第一种植区5内种植的牧草、中药材或其他农林作物进行施肥,有效利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污,变废为宝,有效利用资源;第一种植区5内种植的牧草、中药材等进行收割后输送至饲料加工区61,进行饲料加工,加工后的饲料输送至饲料供应区62内进行储藏,并定时将饲料输送至喂料槽14内,进行投料饲喂;本种养系统可以实现大部分饲料的自给自足,且无污物排放,实现了养殖场的清洁生产及资源最大化利用,且长期维持,可以减少养殖场养殖成本,提升了经济效益。

优选的,不同圈舍11之间猪群(或不同种类猪群或不同成长期的猪群)放养时间进行间隔,即一个圈舍中的猪放养之后,另一个圈舍再进行放养,减少不同猪群之间混同,而造成的管理不便;优选的,可以针对不同的猪群设置相应的圈舍11和相应的放养区2进行分隔、同时圈养和放养,节约时间。

优选的,第一种植区5同时设置不同的种植区,种植不同的农林作物,可根据农林作物的生长周期进行搭配,可以保证饲料原料的连续供应;或所需饲料原料配比进行搭配种植,可以提升饲料的营养配比,提升养殖动物肉质和体质,提升本种养一体化的优势,“自给自足”,可根据所饲养动物进行自行搭配,减少市场风险的不可控因素,减少因市场风险导致的养殖成本的增加,提升养殖经济效益。(相应的,设置多个稀释调节池47,分别对应相应的种植区进行有机肥的调节)

优选的,沼气池采用红泥进行密封,可以减少粪污的臭味。

实施例2:

如图1-图7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设置方式。

本养殖场种养一体化系统中由高及低,沿坡度依次设置放养区2、圈养区1、粪污处理系统4和第一种植区5。此种设置方式,可以有效利用场地的坡度,将粪污处理系统5和第一种植区5设置在圈养区1的低处,便于圈舍11内产生的粪污可以通过坡度,便利的流入排污沟41内,排污沟41内的粪污便利的流入贮粪池42内进行收集利用,减少额外清理支出;同时,为乡村、城镇荒废山地、坡地的利用提供了方向,可以将本种养一体化系统进行推广使用,有效利用闲置场地;优选的,第一种植区5可以设置在山脚下相对平缓地区,便于种植作业。

实施例3:

如图1-图7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养殖场清洗功能。

本养殖场种养一体化系统中在圈养区1旁设置清洗区3,清洗区3的进出料端分别与连通通道12连通;清洗区3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二冲洗区31、游泳区32和第三冲洗区33;在第二冲洗区31内设置第二冲洗机构311,在第三冲洗区33内设置第三冲洗机构331。第一冲洗机构311可以为对射式喷嘴,设置在第二冲洗区31通道的两侧;当猪群需要清洗时,通过连通通道将猪群驱赶至第二冲洗区31内进行冲洗,将猪身上的赃物冲洗后,猪群再进入游泳区32内进行水中游泳活动或清洗,之后再将猪群驱赶至第三冲洗区33处进行冲洗或消毒,之后再将猪群驱赶回圈舍中,实现猪群的定时清洗、消毒或游泳作业。

优选的,第二冲洗区31的产生的冲洗废污通过排污沟41排放至贮粪池42内(含有较多的粪污等杂物),游泳区32和第三冲洗区31(非消毒)产生的废污(含有较少的粪污等杂物)可以直接排放至稀释调节池47内进行利用,有效的利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再利用,提升资源利用率,减少排放量,节约成本。

优选的,游泳区32采用动态循环水。

实施例4:

如图1-图7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圈舍冲洗结构。

本养殖场种养一体化系统中在圈舍11上方设置第一冲洗机构13,第一冲洗机构13包括第一固定杆131、转筒132和驱动电机133;在圈舍11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第一固定杆131,第一固定杆131沿竖直方向设置,转筒13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杆131转动连接;在第一固定杆131上设置驱动电机133,驱动电机133的传动端与转筒132的一端传动连接;在转筒132上均匀设置多个喷嘴。转筒132的转轴与进水管之间通过旋转密封接头连接,驱动电机133驱动转筒132进行转动,转筒上设置的喷嘴喷水,实现对圈舍地面的冲洗;设置转筒式的冲洗结构,可以实现定向冲洗,将圈舍内的污物向特定的方向进行冲洗,冲洗后的废污排放至排污沟41内,实现对圈舍冲洗的同时,可以对排污沟41内实现一定的冲洗,减少排污沟41内粪污堆积而产生的臭气扩散。

优选的,相邻两个第一冲洗机构13之间存在冲洗重合区,当前一个第一冲洗机构13冲过来的污物,后一个第一冲洗机构13可以通过转动冲洗,将污物再向后冲洗,直至冲洗至排污沟41内,提升自动冲洗效果。优选的,多个第一冲洗机构13之间进行联动、配合转动冲洗,提升冲洗效果。

优选的,在转筒132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感应器134,相应的在第一固定杆131上设置配合工作的感应器134或与感应器134配合工作的机构,实施方式为:在转筒132一端的端面上沿其轴线均匀设置3个感应器134(即相邻两个感应器134之间的角度为120度),三个感应器134将转筒132上的喷嘴分为三个区域,三个区域内的喷嘴进行间隔交替喷水作业(通过设置三个带阀门的连通管路实现);在第一固定杆131上相应的设置两个配合感应器134工作的机构(两者之间角度为120度),使得,当某一区域的前端感应器134与第一固定杆131上的机构靠近工作时,该区域内的喷嘴开始喷水作业,当该区域的前端感应器134连续第二次靠近第一固定杆131上的机构并工作时,该区域内的喷嘴停止喷水作业,从而实现,转筒132上的喷嘴指向圈舍地面时才开始喷水,当喷嘴指向离开地面时,即停止喷水,减少向“空中喷水”现象,减少不必要用水的浪费,提升资源利用率。

实施例5:

如图1-图7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圈舍消毒和换气机构。

本养殖场种养一体化系统中在圈舍11外侧均匀设置多个消毒机构16和换风机15,消毒机构16的喷射端指向圈舍11内的上方。换风机15用于对圈养区1内的空气进行吹扫进行强制换气;例如当圈舍11内温湿度过大时,开启换风机15,进行换气,降低温湿度,提升圈舍空气环境,减少猪群患病,提升其生长环境。

消毒机构16定期向圈养区1内喷洒消毒液,进行定期消毒。优选的,消毒液可以为酵素液或复合微生物液,可以分解和减少氨气等有害气体,替代传统的消毒液,除了可以消毒,减少对猪群的损害外,还可以进入粪污内,促进后期粪污的发酵处理等作业(优选的,在圈舍冲洗后进行消毒作业,以每天11时-15时效果更佳)。

实施例6:

如图1和图5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放养区驱赶。

本养殖场种养一体化系统中在放养区2内设置多个喇叭21。喇叭21外设置防护、防撞机构,减少猪群的撞击损坏。优选的,喇叭21可以播放音乐,提升猪群生长环境。优选的,喇叭21可以播放驱赶声音(人工录制的特定驱赶声音或者刺耳、视觉冲击力较大的声音),通过特定位置的喇叭21播放驱赶声音,实现对猪群的驱赶,方便高效,节约人工支出。

实施例7:

如图1-图7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称重机构。

本养殖场种养一体化系统中清洗区3还包括称重区34,称重区34设置在第三冲洗区33的出口处,称重区34包括称重器341、识别器342和第二闸门343,在第三冲洗区33的出口处设置第二闸门343,在第二闸门343的出口处设置称重器341,在称重器341旁设置识别器342。第二闸门343可以为单向旋转闸门,允许单个猪、单向通过。优选的,在猪耳或猪身上设置标识码(可以识别的条码),当猪群清洗后,通过第二闸门343分流后,促使单个猪站立在称重器341上(可以在称重器341的出口端设置进出闸门和声音驱赶喇叭),并通过识别器342识别猪身上的标识码后,将称重记录与标识码进行自动匹配记录至数据库中,便于作业人员实时监控个体猪的生长情况,便于针对性的进行饲喂;实现在不同的生长周期,检测每个个体猪的生长情况,及时甄别健康个体和体弱个体(或生长缓慢个体),然后针对检测数据和成长曲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实现精准化针对性的养殖。

优选的,在称重区34设置体表温度检测机构,在称重时,同时记录其体表温度,为监控猪个体生长情况提供数据参考,提升了猪饲养过程中的精准化养殖作业。

实施例8:

如图1-图7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粪污处理结构。

本养殖场种养一体化系统中粪污处理系统4还包括固液分离机43和粪液收集池45,贮粪池42的出料端与固液分离机43的进料端连通,固液分离机43的液体出料口与粪液收集池45的进料端连通,粪液收集池45的出料端与沼气池46的进料端连通。在沼气处理前,先将粪污进行固液分离,将分离出来的干粪堆放至干粪堆放区44进行堆放发酵,将粪液进行沼气发酵处理,分别处理,一方面可以提升沼气处理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实现粪污的最大化利用,干粪经过堆肥处理后,也可以进行肥料利用,提升利用率。

优选的,在粪液收集池45内进行粪液的酸碱度调节,以提升后期的沼气发酵效率。

实施例9:

如图1-图7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排污冲洗结构。

本养殖场种养一体化系统中在排污沟41的最高处的上方设置储水箱411和导流管412,储水箱411设置在排污沟41的上方,导流管412的顶部与储水箱411连通,底部靠近排污沟41。优选的,储水箱411为定时/定量排水箱,定时向排污沟41排放一定量的水,通过排污沟41的坡度,实现对排污沟41自上而下的冲洗作业,减少粪污的暴露堆积时间,减少臭味扩散,提升养殖场清洁度,提升生长环境。

实施例10:

如图1-图7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饲料加工供应结构。

本养殖场种养一体化系统中饲料加工区61包括粉碎机611、混料机612和发酵池613,饲料供应区62包括储料仓622、放料斗623和蛟龙给料器624;粉碎机611的出料端与混料机612的进料端连通,混料机612的出料端与发酵池613的进料端连通,发酵池613的出料端与储料仓622的进料端连通;储料仓622的出料端与放料斗623的进料端连通;放料斗623的出料端与蛟龙给料器624的进料端连通;蛟龙给料器624设置多个出料口,多个出料口分别与多个喂料槽14连通。将牧草、药材等原料收割后放置在饲料加工区61,并通过粉碎机611粉碎后,再搭配其他原料通过混料机612完成混料后,置于发酵池613内再进行一定时间的发酵后,输送至储料仓622备用;需要饲喂猪时,储料仓622向放料斗623内放料,放料斗623再通过蛟龙给料器624分别输送至不同的喂料槽14内,进行饲喂作业,无需人工饲喂,高效便捷。

优选的,设置多个储料仓622,分别用于储存不同种饲料,以适应不同的饲喂需求。

优选的,在喂料槽14设置有称重计量器,并与plc控制器8电气连接,针对每个圈舍11均设置一定的投料重量的标准(同一个圈舍11内的多个喂料槽14的重量之和),完成一个圈舍的投料后,再进行下一个圈舍的投料作业,并通过plc控制器8进行控制不同圈舍的不同投料设定(可根据所饲养猪的生长周期、品种进行设定),实现大批量圈舍的精准化饲养投喂;优选的,可以记录每个圈舍11投料后的猪群消耗量(投喂量减去剩余量),来监控每个圈舍中猪群的饮食量是否正常,进行精准监控,提升饲养效果。

优选的,在圈养区1或放养区2内设置(红外热成像体温监测等)监测器7,实时对环境和个体猪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针对处理,防患于未然,减少风险。

优选的,在圈养区1和放养区2外围设置第二种植区9,第二种植区9内种植具有除臭作用的农林作物,减少养殖场臭味的扩散。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