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心虫类害虫诱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47050发布日期:2021-06-22 15:05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食心虫类害虫诱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害虫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心虫类害虫诱捕装置。



背景技术:

果蔬在种植过程中容易受到食心虫等害虫的侵害,现有的害虫防治方法主要有化学农药防治和物理诱杀方法。

化学农药防治主要是采用杀虫剂或昆虫生长调节剂类产品,菊酯类杀虫剂具有触杀活性,但是食心虫在果实里面,触杀活性大大降低;昆虫生长调节剂虽然对食心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是这类药剂主要通过胃毒作用,需要多次反复施用才能确保消灭害虫,而且会导致果实基本不可食用。另外,化学农药产品容易残留在果实表面或渗透进果实内部,进而通过食物链对人体造成损害,因此,物理诱杀方法更值得推广使用。

现有技术(cn208175855u)公开了一种柑橘实蝇类害虫诱捕器,主体为内部中空的球体,球体由上半球体、下半球体组成,在上半球体的中上部沿周向设置有环状带,环状带上设置有若干通气孔,环状带上还粘贴有粘带以将通气孔密封住;下半球体内部设置有用于盛放引诱剂的方形凹槽。当仅用球体外的粘虫胶粘住害虫时,环状带上的粘带不用撕下,当害虫多时,可采用粘虫胶和引诱剂共同作用的方式来诱捕害虫。

该现有技术通过方形凹槽盛放引诱剂,引诱剂为粉末状或液体状,由于诱捕装置一般都是挂在室外田间的,当出现大风或其他恶劣天气时,例如风将诱捕装置吹得来回摆动时,方形凹槽内的引诱剂则很容易倒出,从而降低了诱捕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背景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食心虫类害虫诱捕装置,通过两个半球体组成中空球体,两个半球体之间卡设有诱芯柱,且诱芯柱贯穿中空球体设置,避免了现有技术采用凹槽盛放引诱剂时存在的引诱剂易倒出等问题,提高了诱捕能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食心虫类害虫诱捕装置,包括开设有通气孔的中空球体,所述中空球体由两个半球体组成,两个所述半球体之间卡设有诱芯柱,所述诱芯柱贯穿所述中空球体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空球体由相互扣合的左半球体和右半球体组成,所述诱芯柱插设在所述左半球体和右半球体之间,且贯穿所述中空球体设置。

优选地,所述中空球体内设有供所述诱芯柱插入的套筒,所述套筒由设置在左半球体的左半筒、以及设置在右半球体的右半筒形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诱芯柱的一端设有插件,所述左半球体的顶部开设有左半槽,所述右半球体的顶部开设有右半槽,所述左半槽和右半槽拼接组成与所述插件匹配的结构。

优选地,所述左半槽和右半槽均为梯形槽,且所述左半槽和右半槽呈轴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左半球体的底部开设有左半孔,所述右半球体的底部开设有右半孔,所述左半孔和右半孔拼接组成用于供所述诱芯柱的另一端穿出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插件的上表面设有挂钩或挂耳,以将中空球体挂设。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诱芯柱通过吸附材料制成,所述诱芯柱上浸渍有引诱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诱芯柱的内部开设有用于盛放引诱剂的中空腔,所述诱芯柱上开设有与所述中空腔贯通的透气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空球体为黄色或果绿色,所述中空球体的表面包覆有粘虫胶,所述中空球体采用木塑复合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食心虫类害虫诱捕装置通过两个半球体组成中空球体,直接在两个半球体之间卡设诱芯柱,且诱芯柱贯穿中空球体设置,避免了现有技术采用凹槽盛放引诱剂时存在的引诱剂易倒出等问题,提高了诱捕能力。

2、本实用新型的在诱芯柱的顶部设有插件,在中空球体上设有与插件匹配的槽孔,并通过两个半球体将诱芯柱卡紧,需要替换诱芯柱时,直接将两个半球体打开即可,使用方便。

3、本实用新型的中空球体表面还可以包覆粘虫胶,进一步提高捕虫效率。

4、本实用新型的中空球体采用木塑复合材料制成,可以对植物秸秆进行回收利用,并且中空球体可以降解,对环境污染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食心虫类害虫诱捕装置;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食心虫类害虫诱捕装置的主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食心虫类害虫诱捕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食心虫类害虫诱捕装置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顶”、“底”、“左”、“右”、“竖直”、“水平”、“内”、“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说明书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采用凹槽盛放引诱剂存在的引诱剂易倒出,诱捕能力差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食心虫类害虫诱捕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中空球体1,所述中空球体1由相互扣合的左半球体1-1和右半球体1-2组成,扣合方式和结构均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所述左半球体1-1和右半球体1-2上均开设有若干个通气孔101,通气孔101的设置位置以及设置个数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

如图2所示,所述左半球体1-1和右半球体1-2之间设有诱芯柱2,所述诱芯柱2贯穿中心球体1设置,以图2为例,即诱芯柱2竖直设置,且延伸至中心球体1的顶端和底端。为了固定所述诱芯柱2,所述中空球体1内还设有套筒,所述套筒通过设置在左半球1-1内左半筒1-3、以及设置在右半球1-2内的右半筒1-4组成,左半筒1-3和右半筒1-4形成供诱芯柱2插入的套筒,套筒上设有通孔。

具体的,所述诱芯柱2的顶端设有插件201,如图3所示,所述左半球体1-1的顶部开设有左半槽102,所述右半球体1-2的顶部开设有右半槽103,所述左半槽102和右半槽103拼接组成供插件201嵌入的凹槽,且所述左半槽102和右半槽103形成的凹槽与所述插件201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以将插件201卡设在凹槽内。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左半槽102和右半槽103均为梯形槽,且所述左半槽102和右半槽103呈轴对称设置,此时所述插件201的形状类似哑铃形,但是并不局限于此。

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左半球体1-1的底部开设有左半孔104,所述右半球体1-2的底部开设有右半孔105,所述左半孔104和右半孔105拼接组成用于供所述诱芯柱2的底端穿出的通孔。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诱芯柱2为中空结构,即诱芯柱2的内部设有用于盛放引诱剂的中空腔202,所述诱芯柱2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中空腔202贯通的透气孔203,具体的,所述诱芯柱2通过硅胶材质或者硅胶复合材料制成;使用前,先通过透气孔203向中空腔202内倒入引诱剂,或者直接将诱芯柱2浸泡在引诱剂中;然后将诱芯柱2放在左半球体1-1和右半球体1-2之间,再将左半球体1-1和右半球体1-2扣合即可,此时诱芯柱2被卡紧,引诱剂的气味会通过透气孔203、套筒上的通孔、以及通气孔101散出,以将害虫诱杀;需要更换时,只要将左半球体1-1和右半球体1-2打开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诱芯柱2的设置结构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诱芯柱2也可以通过吸附材料制成,使用前将诱芯柱2浸泡在引诱剂中进行吸附,使诱芯柱3浸渍上引诱剂进行诱杀;另外,诱芯柱2也可以通过卡扣插设在左半球体1-1和右半球体1-2之间。

为了提高诱捕效果,本实施例的中空球体1可以设置为黄色或果绿色,并且在中空球体1的表面包覆有粘虫胶,这样可以吸引害虫并通过粘虫胶将害虫粘住,即采用粘虫胶和引诱剂共同作用的方式来诱杀害虫。

为了方便将本实施例的装置挂设在田间,可以在所述中空球体1的顶部设有挂钩或挂耳,具体的,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插件201的顶部设有挂耳204,挂耳204上设有穿孔,使用时将挂绳穿过挂耳204上的穿孔即可将诱捕装置挂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空球体1采用木塑复合材料制成,可以将植物秸秆回收再利用,并且中空球体1可以降解,对环境污染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中空球体1并不局限于由左半球体和右半球体组成,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上半球体和下半球体组成,此时诱芯柱插设在上半球体和下半球体之间,即此时的诱芯柱水平设置。

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