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螯螯虾离体卵批量化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49725发布日期:2021-08-06 12:41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螯螯虾离体卵批量化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螯螯虾离体卵批量化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红螯螯虾又名“澳洲淡水龙虾”,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拟螯虾科、光壳虾属,其个体较大,外形和海中的龙虾接近,但属于在淡水中生活繁殖的虾类品种,其肉质紧实滑脆、味道鲜美可口,是世界上经济价值较高的虾类品种之一。红螯螯虾一年可多次产卵,繁殖适宜温度为22~33℃,最适水温为28~30℃,一般交配后雌虾24小时内即排卵,然后与精子结合而受精,受精卵由母体抱卵孵化,一般水温在28~29℃时孵化期为30~31天。

目前红螯螯虾的生产方式主要为温室内亲虾抱卵孵化,虽然对于温度能做到良好控制,但是存在较多缺限,例如:卵会因母体挤压碰撞受损;母体死亡卵即死;易受真菌细菌感染;孵化同步性差;养殖期间吸污、换水、抓虾等人工操作后会引起母体掉卵等,导致出苗量不足。

现有技术尝试对红螯螯虾虾卵进行离体孵化来改善上述问题,但是目前针对离体孵化的设备大多难以提供良好的孵化环境,因此成效并不理想。专利cn211129415u公开了一种红螯螯虾虾卵的孵化装置,在孵化箱体内设置了加热装置、增氧装置,并通过水泵对箱体内水体进行循环流动;虽然该孵化装置保证了虾卵孵化期间的水温、水中的溶解氧以及循环水的要求,但是虾卵在孵化盒中孵化时易产生脏污,难以及时清除,而且容易发霉,导致孵化环境恶化,因此孵化率和出苗率都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红螯螯虾离体卵批量化生产装置,能够模仿在母体中抱卵的环境,并保持孵化环境清洁,有效提高孵化率、出苗率以及孵化同步性,实现批量化生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红螯螯虾离体卵批量化生产装置,包括水槽以及设于所述水槽内的活动架;所述水槽内设有两平行滑槽,所述活动架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架的一端连接有使活动架沿所述滑槽设置方向来回移动的动力部;所述活动架上设有若干平行设置的横杆,相邻的横杆之间挂置有用于放置红螯螯虾离体卵的孵化盒;所述孵化盒具有底面和侧面,所述底面和侧面上开设有若干通孔。

本实用新型在水槽内设置可来回移动的用于挂置孵化盒的活动架,并在孵化盒的底面和侧面开设通孔,使得孵化盒内的虾卵能随活动架的移动而前后上下摇动,从而产生一股柔和的水流,从而有效模仿在母体中抱卵的环境;孵化盒底面和侧面开孔使得水的流通更好,增加溶氧,而且可以及时清除脏污,降低发霉的可能性,维持孵化环境的清洁。因此,本实用新型能为虾卵提供良好的离体孵化环境,提高孵化率和出苗率。

优选的,所述动力部包括与所述滑槽平行的推杆以及设于所述推杆后端的驱动件,所述推杆的前端与所述活动架固接。

优选的,所述孵化盒的上端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两侧分别延伸出一挂接部,所述挂接部用于将孵化盒挂置在横杆上,挂接部的设置避免了孵化盒的掉落。

优选的,所述孵化盒的截面积由底面到开口逐渐增大,为幼虾提供更多游动空间,也更好观察。

优选的,还包括水处理系统,所述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接的第一水箱、砂滤罐和第二水箱,所述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内放置有滤料;所述的水槽具有出水端和进水端,所述出水端设有出水口,进水端设有进水口,所述第一水箱与出水口相连,所述第二水箱与进水口相连。污水经过第一水箱初滤、砂滤罐二次过滤和第二水箱净化后即可回用。

优选的,所述第一水箱内划分为第一沉淀区、过滤区和第二沉淀区,所述第一沉淀区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沉淀区与所述滤罐连通;所述滤料放置于过滤区。

优选的,所述第二水箱内划分为第一净化区、第二净化区和净水区;所述第一净化区与所述滤罐连通,所述净水区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净化区和第二净化区内放置有滤料和增氧机头。增氧机气头位于滤料附近,用于培育硝化细菌等有益菌。

优选的,第一净化区的滤料为过滤海绵,第二净化区的滤料为过滤填料。过滤海绵主要是去除悬浮物或有机物,过滤填料附着的生物膜有利于硝化细菌等有益菌的生长,有效降低水中氨氮、亚硝酸盐含量。

优选的,所述第一净化区内还设有控温棒,所述控温棒与温控器连接。控温棒用于将水温控制在28-30℃。

优选的,还包括消毒装置,所述消毒装置包括放置于所述第二水箱附近的臭氧消毒机以及放置于所述进水口附近的紫外照射灯。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可来回移动的活动架以及活动架上底面和侧面开孔的孵化盒的设置,模仿了母体抱卵环境的同时,保持了孵化盒的清洁,提高了孵化率和出苗率。

2、水处理系统通过第一水箱、砂滤罐和第二水箱分级过滤,并在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中分区处理,有效对孵化用水进行过滤净化,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此外水处理系统也对水温进行控制。

3、本实用新型设置的臭氧消毒机和紫外照射灯,将水中菌群量始终控制在较低水平,且不影响水中的有益菌存活。

4、相较于传统的温室内亲虾抱卵孵化,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的离体孵化优势显著,具体体现在:出苗量清晰可控,孵化率、出苗率较高;同步性提高,自残减少;不限外界环境、季节;孵化环境适宜且可控,减少幼虾对抗疾病的能量浪费,生长更快;简易便捷、可一次性放入大批量卵,易实现批量化生产,节省人力;减少亲本繁育过程中设备、人力等的成本;有利于spf(speceficpathogenfree,无特定病原)苗种繁育。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红螯螯虾离体卵批量化生产装置的俯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所述红螯螯虾离体卵批量化生产装置的主视图。

图3:图1中孵化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图2中第二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水槽,3-活动架,4-孵化盒,5-动力部,6-第一水箱,7-砂滤罐,8-第二水箱;21-滑槽,22-限位块,23-出水端,24-进水端,31-横杆,41-通孔,42-开口,43-挂接部,51-推杆,52-驱动件,61-第一沉淀区,62-过滤区,63-第二沉淀区,81-第一净化区,82-第二净化区,83-净水区,84-孔板;p1-出水管,p2-第一输水管,p3-第二输水管,p4-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红螯螯虾离体卵批量化生产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机架1、安装于机架1的水槽2以及设于水槽2内的活动架3。所述水槽2内设有两平行滑槽21,所述滑槽21的末端设有限位块22,所述活动架3与所述滑槽21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架3两边外侧还设有滑轮;所述活动架3的一端连接有使活动架3沿所述滑槽21设置方向来回移动的动力部5;所述动力部5包括与所述滑槽21平行的推杆51以及设于所述推杆51后端的驱动件52,所述推杆51的前端与所述活动架3固接,所述驱动件52为电动机。所述活动架3上设有若干平行设置的横杆31,相邻的横杆31之间挂置有用于放置红螯螯虾离体卵的孵化盒4;所述孵化盒4具有底面和侧面,所述底面和侧面上开设有若干通孔41;所述孵化盒4的上端设有开口42,所述开口42的两侧分别延伸出一挂接部43,所述挂接部43用于将孵化盒4挂置在横杆31上;所述孵化盒4的截面积由底面到开口42逐渐增大。更加具体的,水槽2外径长3.12m,内径长3m,外径宽80cm,内径宽67cm,深25cm,蓄水16cm;活动架3长2.2m,外径宽58cm,内径宽55cm,有23个横杆;孵化盒4高5.5cm,上端长宽分别为6、2.5cm,下端长宽均为2.5cm,挂接部43长1cm(由开口42延伸出的长度),通孔41宽1mm,通孔41之间间隔为2mm;活动架3上一排可放22个孵化盒4,整个装置一共可放704个孵化盒4。

所述红螯螯虾离体卵批量化生产装置还包括水处理系统,所述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接的第一水箱6、砂滤罐7和第二水箱8;所述的水槽2具有出水端23和进水端24,所述出水端23设有出水口,进水端24设有进水口,所述第一水箱6与出水口相连,所述第二水箱8与进水口相连。所述第一水箱6内通过两块隔板划分为第一沉淀区61、过滤区62和第二沉淀区63,过滤区62内放置有过滤海绵,隔板上开设有流通孔,第一沉淀区61通过出水管p1与出水口连通,第二沉淀区63通过第一输水管p2与滤罐7连通;所述第二水箱8内通过两块孔板84划分为第一净化区81、第二净化区82和净水区83,第一净化区81内放置有过滤海绵、增氧机头以及控温棒,所述控温棒与温控器连接,第二净化区82内放置有过滤填料(如聚乙烯塑料填料)和增氧机头,净水区83设有水泵;第一净化区81通过第二输水管p3与滤罐7连通,净水区83通过进水管p4与进水口连通。更加具体的,第一水箱6蓄水320l,每个区域均为长78cm,宽28cm,深70cm;砂滤罐7型号s400,过滤面积0.13m2,设计流量8m3/h,第二水箱8蓄水330l,每个区域均为长80cm,宽55cm,深30cm;控温棒用于控制水温在28-30℃。水处理过程如下:打开出水口,污水由进水管p1进入第一水箱6,依次经过第一沉淀区61、第一过滤区62和第二沉淀区63完成初步过滤,再由第一输水管p2进入砂滤罐7再次过滤,然后由第二输水管p3进入第二水箱8,依次经过第一净化区81、第二净化区82和净水区83,完成深层过滤和净化,即可通过水泵由进水管p4回用至槽体2。

所述红螯螯虾离体卵批量化生产装置还包括消毒装置,所述消毒装置包括紫外照射灯(功率40w)和臭氧消毒机(臭氧产量5g/h,220v/50hz,功率130w);紫外照射灯放置于所述进水口附近,每日消毒8h;臭氧消毒机底下有轮,可移动,放置于所述第二水箱8附近,隔一日开启消毒,消毒时间2h。

采用上述红螯螯虾离体卵批量化生产装置进行离体孵化试验,具体过程如下:首先取卵呈橘红色的抱卵虾,通过梳子轻轻剥离卵,将其用3000ppm甲醛消毒处理15min后放入孵化盒4,每个孵化盒4放入1只抱卵虾的卵,将孵化盒4置于活动架3上,开启动力部5,使活动架3来回移动。孵出后统计孵化率(孵出幼虾/总卵量×100%),至幼虾可散开自由游动后(12d后)统计出苗率(可自由游动幼虾/总卵量×100%)。培育期间,定期清除死卵、死虾,定期消毒。

试验结果如下:取513只抱卵虾进行剥卵,孵化时间7-15d,孵化率为89.77%±1.74%,出苗时间15-23d,出苗率为54.32%±6.12%。

本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之后所做的任何改变,只要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都将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