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滴灌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24658发布日期:2021-07-13 14:59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滴灌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灌溉用具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滴灌带。



背景技术:

滴灌是干旱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它能使水分的渗透和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又能随时做到适时地向供应作物根区供应所需水分,且滴灌不存在外围水的损失问题,因此,其水的利用率可达95%。同时滴灌还可以结合施肥,即把肥料溶解后灌注入滴灌带,肥料同灌溉水结合在一起直接均匀地施加到作物根系层,真正实现水肥同步,水肥同步能提高肥效一倍以上。滴灌可适用于果树、蔬菜、经济作物以及温室大棚;在干旱缺水的地方,滴灌也可用于大田作物灌溉,如棉花、中草药、西瓜、大田蔬菜等。

滴灌需要在田间铺设滴灌带,目前常用的滴灌带是贴片式滴灌带。贴片式滴灌带包括滴灌带本体和若干个等距镶嵌在所述滴灌带本体内壁上的贴片滴头;滴灌水需要过滤系统处理,但是经过过滤系统处理的灌溉水仍然会含有一些细小的泥沙颗粒、残枝烂叶和细小的纤维、藻类以及未溶解的化肥颗粒等。在采用上述滴灌带灌溉时,过滤孔无法将上述杂质过滤干净,长时间的滴灌会导致部分贴片的锯齿形流道或者滴水孔被堵塞,进而导致灌水不均匀,部分农作物无水灌溉,甚至导致滴灌带堵塞严重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滴灌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滴灌带,包括:滴灌带本体、连接头和贴片;

所述滴灌带本体内设有螺旋式的流道,所述滴灌带本体进水的一端通过所述连接头与进水管连接,且所述滴灌带本体的进水口处安装有滤芯,所述滤芯与所述连接头可拆卸连接;

所述贴片设置在所述滴灌带本体的内壁上,所述内壁上等间隔设有滴水孔,所述贴片包括固定连接的上贴片和下贴片,所述上贴片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上贴片的顶端和底端沿进水方向连接有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所述空腔通过所述第一过滤板与滴灌带本体的内腔连通;

所述下贴片包括进水腔、消能流道和出水槽,所述进水腔顶部开口且开口处通过所述第二过滤板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消能流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腔和出水槽相连通,所述出水槽与所述滴水孔连通。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滴灌带,在滴灌过程中,从进水管出来的水经过滤芯过滤后进入滴灌带本体,可以除去里面的杂质,防止堵塞,滤芯可拆卸设置,可定期清理;滴灌带本体内设有螺旋式的流道,大大减少了水流速度,进而减少了水的冲击力,避免流出的水呈喷射状;滴灌带本体内腔中的滴灌水经过贴片的第一过滤板进入空腔,能够对滴灌水中的大颗粒有机物、泥沙、淤泥、塑料碎屑等杂质进行再次过滤,过滤后的滴灌水再通过第二过滤板进入进水腔、消能流道和出水槽,第二过滤板进一步对滴灌水中的细小的泥沙残枝烂叶和细小的纤维、藻类以及未溶解的化肥颗粒等进行过滤,通过三次过滤,能够有效过滤杂质,从而使滴灌水在滴灌带中的顺畅流通,保证滴灌作业的正常进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板上均布有多个第一过滤孔,所述第二过滤板上均布有多个第二过滤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孔与第二过滤孔的均为条形孔,且长度方向相垂直。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实现第一过滤孔初步过滤掉大颗粒杂质,第二过滤孔过滤细小杂质的目的,并且第一过滤孔的数量较多,避免了因部分过滤孔被杂质堵塞而影响滴灌,还能有效地降低滴灌水的机械能,避免了滴灌水对下贴片大的冲击。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孔和所述第二过滤孔为圆形或椭圆形孔,所述第一过滤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过滤孔的孔径。

进一步的,所述消能流道内水流路线为波浪形或者梯形波形,所述梯形波的梯形的两斜边的夹角a为40°-65°。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对滴灌水起到消能的作用的同时还能起到滴灌水稳压的作用,使流出消能流道的滴灌水最终具有较小的稳定压力,另外,带有一定机械能的滴灌水在通过消能流道,由于其水流路线的设计,还能形成螺旋涡流,螺旋涡流能将流道内的淤泥和水垢沉淀等冲走,起到自冲洗的作用,加强了贴片的抗堵塞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滤芯为开设空腔的圆柱体结构,所述空腔设置有铁丝网滤层,且所述滤芯的封口端设有透水孔。

进一步的,所述铁丝网滤层由5—8层铁丝网组成,所述铁丝网滤层的网孔大小为0.8mm×0.8mm。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初步过滤防止滴灌带滴口堵塞,并且方便拆卸更换。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头为圆柱形,所述连接头与所述滴灌带本体的连接处的端面上开设有内螺纹,所述滤芯的开口端设有与其适配的外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头的一端设有环形插板,所述环形插板的外径等于滴灌带本体撑开时的内径,连接头通过环形插板插入滴灌带本体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滴灌带本体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贴片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贴片的后视图。

其中:

10-滴灌带本体;20-连接头;30-贴片;11-流道;12-滤芯;21-环形插板;31-上贴片;32-下贴片;311-空腔;312-第一过滤板;313-第二过滤板;321-进水腔;322-消能流道;323-出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滴灌带,如图1-3所示,包括:滴灌带本体10、连接头20和贴片30,滴灌带本体10内设有螺旋式的流道11,滴灌带本体10进水的一端通过连接头20与进水管连接,且滴灌带本体10的进水口处安装有滤芯12,滤芯12与连接头20可拆卸连接;

贴片30设置在滴灌带本体10的内壁上,内壁上等间隔设有滴水孔,贴片30包括固定连接的上贴片31和下贴片32,上贴片31内部设置有空腔311,上贴片31的顶端和底端沿进水方向连接有第一过滤板312和第二过滤板313,空腔311通过第一过滤板312与滴灌带本体10的内腔连通;

下贴片32包括进水腔321、消能流道322和出水槽323,进水腔321顶部开口且开口处通过第二过滤板313与空腔311连通,消能流道322的两端分别与进水腔321和出水槽323连通,出水槽323与滴水孔连通。

本实施例中,连接头20为圆柱形,连接头20与滴灌带本体10的连接处的端面上开设有内螺纹,滤芯12的开口端设有与其适配的外螺纹,二者螺纹连接;在连接头20的一端设有环形插板21,环形插板21的外径等于滴灌带本体10撑开时的内径,连接头20通过环形插板21插入滴灌带本体10中。

如图1所示,贴片可为pe材料,滴灌带本体材料也可选为pe,二者熔点相似,在滴灌带本体刚刚挤出的时候温度很高的情况下粘合在一起,在生产滴灌带本体的同时镶入了若干个贴片,贴片之间的间距可以按照作物的株距进行定做,滴水孔与贴片相连通,贴片流出的滴灌水经滴灌带滴水孔滴灌到农作物的根部,在本实施例中,滴灌带本体外径为15mm,贴片间距为50cm,贴片间距可根据作物的株距进行更改。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过滤板312上均布有多个第一过滤孔,第二过滤板313上均布有多个第二过滤孔,第一过滤孔与第二过滤孔的均为条形孔,且长度方向相垂直,第一过滤孔为宽度1.5-2.0mm的长方形过滤孔,能过滤水中所含的大颗粒有机物如藻类、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等,还可以过滤掉大颗粒泥沙、淤泥、塑料碎屑等杂质,第一过滤孔数量较多,避免了因部分过滤孔被杂质堵塞而影响滴灌,当上述杂质附着在部分第一过滤孔时,不会影响贴片的进水量。第二过滤孔为宽度为0.3-0.5mm的长方形过滤孔,可过滤掉细小的泥沙残枝烂叶和细小的纤维、藻类以及未溶解的化肥颗粒等,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限流作用,避免了大水流对下贴片的冲击。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第一过滤孔和第二过滤孔为圆形或椭圆形孔,第一过滤孔的孔径大于第二过滤孔的孔径。

有利的,消能流道322内水流路线为梯形波形,梯形波中的梯形的两斜边的夹角a为40°-65°,当具有一定机械能的滴灌水通过流道时,不断对每个梯形进行冲刷,在冲刷的同时,滴灌水的机械能也随着每次冲刷逐渐的消减。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滤芯12为开设空腔的圆柱体结构,空腔设置有铁丝网滤层,且滤芯12的封口端设有透水孔,实现对滴灌水的初次过滤,铁丝网滤层由5—8层铁丝网组成,铁丝网滤层的网孔大小为0.8mm×0.8mm。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