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珊瑚礁修复功能的景观式鱼礁

文档序号:27098578发布日期:2021-10-27 17:24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珊瑚礁修复功能的景观式鱼礁

1.本实用新型属于珊瑚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珊瑚礁修复功能的景观式鱼礁。


背景技术:

2.珊瑚礁生态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南海分布有丰富的珊瑚礁,由于受台风、破坏性渔业活动(如炸鱼、采挖砗磲贝、珊瑚等)的影响,部分区域出现严重的礁盘破碎化。礁盘破碎化之后不仅生态功能丧失,其生态旅游价值也消失。破碎化的珊瑚礁自然恢复非常缓慢,需要采取人工修复的方式。
3.现有技术有一些修复珊瑚礁的人工装置,如:
4.cn201610013044.7,一种提高造礁石珊瑚生长速度的方法和装置,其公开了在造礁石珊瑚生长海域附近设置主体框架和活性金属网格,所述活性金属网格覆盖在主体框架上;所述活性金属为铝镁合金,其中镁的含量为2~5%;所述主体框架由不锈钢组成;通过利用活性金属在海水中发生电化学腐蚀释放电子,提高区域内海水的碳酸根离子的浓度,进而加速造礁石珊瑚的生长。所述铝镁合金网格的网眼孔径小于10cm。不足:这是属于珊瑚养殖领域,礁体稳定性不好,而且还受竞争性海藻生长影响,移植珊瑚成活率会降低;该专利未提到对珊瑚幼体附着及吸引鱼类、大型无脊椎动物的聚集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固定破碎化珊瑚礁,重建珊瑚礁三维结构,并能够迅速聚鱼,重构珊瑚礁生态景观的鱼礁。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具有珊瑚礁修复功能的景观式鱼礁,包括船型屋形的混凝土框体,在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网格板,所述的框体高为1.8

2mm,所述的网格板的网孔孔径为4

6cm。
8.优选的,所述的网格板为玄武岩纤维材料制成的网格板,玄武岩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环保绿色高性能纤维材料,具有自然亲和性,耐海水腐蚀,质地致密能够承受珊瑚的压力。
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网格板中间的线条呈圆柱形,可以有效减少沉积物在玄武岩网格板表面的附着,增加自然的珊瑚幼虫的附着密度。
1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框体整体呈房屋形构造,底部为平整基底,中间为立柱支撑的中空结构,上部为弧形构造,其底部长度为3m,宽度为2.1m,屋檐离底高度为0.55m,整体高度为1.8

2m,重量为3.0

4.0t。采用中空船型屋型,内部设置钢筋框架,以确保水下保持结构的稳定性,不移位,可以抵抗台风的侵袭。
11.在使用时,先用扎带将珊瑚移植固定在玄武岩网格板上,剪掉多余的扎带;选择3类珊瑚,如分枝状(鹿角珊瑚)、叶片状(蔷薇珊瑚)和块状珊瑚(滨珊瑚和丛生盔形珊瑚),将分枝状和叶片状珊瑚固定在船型屋屋檐靠近顶部位置,可以吸收更多的光照,将块状珊瑚
固定在屋檐近底部位置,珊瑚间距保持30

50cm,多种生长形态珊瑚的选择有助于维持珊瑚的多样性,在生长速度和环境耐受性方面达到一个平衡。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修复近岸水体7

15m水深、底部平坦、破碎化的珊瑚礁。
14.2、本实用新型将混凝土框体(水泥礁)屋檐离底高度控制在0.55m,屋檐以上部分用扎带固定网格板,可以显著减少再悬浮沉积物对珊瑚的负面影响,提高珊瑚的生长速率和幼体附着效率。
15.3、混凝土框体采用船型屋形礁的中空结构,可以促进水体交换,为珊瑚提供更多氧气,促进珊瑚生长,同时为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提供栖息场所,部分鱼类能维护种植珊瑚断枝的健康状态,也提高种植珊瑚的成活率。
16.4、网格板孔径控制在4

6cm,在保证玄武岩网格板稳固性的同时,可有效控制大型藻类竞争性的附着生长。
附图说明
17.图1是具有珊瑚礁修复功能的景观式鱼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船型屋形的混凝土框体;2、网格板。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9.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珊瑚礁修复功能的景观式鱼礁,包括船型屋形的混凝土框体1和固定在框体上表面的网格板2。
20.船型屋形的混凝土框体1整体呈房屋形构造,底部为平整基底(优选框架结构),中间为立柱支撑的中空结构,上部为弧形构造,其创意来源于海南所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传黎族船型屋,框体的底部长度为3m,宽度为2.1m,高度为1.8

2m,重量为3.0

4.0t。平整的基底,可以在礁盘破碎化区域稳固底质并保持稳定不会发生倾倒和位移,可以抵抗台风的侵袭;礁体的中空结构,可以促进水体交换,促进珊瑚生长,同时为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提供栖息场所;弧形构造可以增加礁体的表面积,增加珊瑚移植个体数,促进珊瑚礁三维结构建立,屋檐离底高度控制在0.55m,可以显著减少再悬浮沉积物对珊瑚的胁迫作用,提高珊瑚的生长速率和幼体附着率。
21.网格板2采用玄武岩纤维制成的网格板,玄武岩纤维材料具有自然亲和性,耐海水腐蚀,质地致密能够承受珊瑚的压力。孔径控制在4

6cm,可有效控制大型藻类竞争性的附着生长,孔径再大,容易引起玄武岩网格板的稳固性。网格板2中间的线条呈圆柱形,可以有效减少沉积物在玄武岩网格板表面的附着,增加自然的珊瑚幼虫的附着密度。
22.实施例1
23.2019年8月,我们在蜈支洲岛海洋牧场水深8米的近岸区域投放船型屋形景观鱼礁18块,其上表面用玄武岩网格覆盖,并用尼龙绳固定。
24.所投放的船型屋形景观鱼礁整体成房屋形构造,底部为平整基底、中间为立柱支
撑的中空结构、上部为弧形构造,其创意来源于海南所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传黎族船型屋,将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传应用于珊瑚礁生态修复和景观设计,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该礁体顶点离底高度为1919mm,正面长度3000mm,侧面宽2100mm。礁体单个重量为3.4t且底部为6m2平整的基底,可以在礁盘破碎化区域稳固底质并保持稳定不会发生倾倒和位移。礁体的中空结构,可以促进水体交换,促进珊瑚生长,同时为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提供栖息场所;弧形构造可以增加礁体的表面积,增加珊瑚移植个体数,促进珊瑚礁三维结构建立,弧底离底0.55m,可以显著减少再悬浮沉积物对珊瑚的胁迫作用,提高珊瑚的生长速率和幼体附着率。
25.玄武岩网格孔径为5cm,较大的孔径可以显著的降低附着藻类与珊瑚之间生态位的竞争;移植珊瑚是用扎带将其与网格板固定,固定后将多余的扎带减掉防止附着藻类与移植珊瑚产生竞争作用。
26.2019年9月,我们在黎族船型屋景观鱼礁上移植10种珊瑚共1014株,由于实验需求,仅对小叶鹿角珊瑚、风信子鹿角珊瑚、截顶蔷薇珊瑚和花鹿角珊瑚进行了长期监测。2020年6月对已经移植9个月时间的珊瑚进行生长监测,通过奥林巴斯tg4拍摄俯视图后利用imagej分析起活体面积,分析结果显示珊瑚成活率为99%,小叶鹿角珊瑚、风信子鹿角珊瑚、截顶蔷薇珊瑚、花鹿角珊瑚的活体表面积分别变为了原来的3.65倍、4.24倍、2.41倍、4.81倍。
27.综上,本技术的景观式鱼礁不仅可以固定珊瑚礁基底,移植珊瑚促进珊瑚礁的恢复,还可以起到聚鱼的功能,能较快速的恢复破碎化珊瑚礁的生态功能与生态旅游价值,具有重要的前景。
28.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