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雏机绒毛收集装置及孵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86557发布日期:2021-02-05 19:45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出雏机绒毛收集装置及孵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出雏机绒毛收集装置及孵化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背景技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0003]
出雏机中小鸡破壳而出,身上会有细细的绒毛。这些绒毛会随通风系统排到室外。绒毛排到空气中,会造成大气的污染。这是国家明令禁止的。目前,通常做法:是在出雏机后面建一个夹层间(绒毛间),把出雏机的排气通入夹层间(绒毛间)。绒毛间内部保持负压,保证出雏机的废气排进来,并在夹层间里装上喷淋系统,出雏机排出的空气经过喷淋后,空气中的绒毛会变重,在重力的左右下沉积在底部的排水沟中排走。经处理后的不含绒毛的干净空气,再排到大气中。发明人认为,出雏机的绒毛处理在孵化厅的设计中是比较棘手的问题,需要配置绒毛夹层间,内配静压系统,喷淋系统,操作比较麻烦。而且绒毛夹层一般在出雏机的后面,操作不方便,并且占用孵化厅的面积。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出雏机绒毛收集装置及孵化系统,出雏机的排气在设备内部事先进行处理,把绒毛分离后,能直接排到大气中;在出雏机内部设计一套去绒毛系统,通风系统的排气经过它后,能把空气的绒毛沉淀,把不含绒毛的气体排出室外,故出雏厅可以不设绒毛夹层间,能做方便机器的使用,减少设备的占地面积,有利于孵化厅的防疫。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出雏机绒毛收集装置,包括用于形成旋流的旋风分离器,旋风分离器中空,旋风分离器的顶端连通负压源,旋风分离器的底端拆卸式连通绒毛收集容器,旋风分离器中旋流的空气中的绒毛能够落入绒毛收集器;旋风分离器还开设用于进气的进风口;旋风分离器和负压源之间还设有用于调节气流量的风门。
[0007]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孵化系统,包括位于舱室内的多个出雏机,舱室开设进气口和出气口,舱室内还安装有加热机构和降温机构;其中,舱室的出气口安装有绒毛收集装置以收集的出雏机产生的绒毛;绒毛收集装置采用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绒毛收集装置。
[0008]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0009]
1)本实用新型中,在出雏机所在舱室的出气口设置绒毛收集装置,以实现在设备内部事先对绒毛进行处理,把绒毛分离后,绒毛沉淀,处理过的空气就可以直接排到大气中,这样出雏厅可以不设绒毛夹层间,方便机器的使用,减少设备的占地面积,有利于孵化厅的防疫。
[0010]
2)本实用新型中,排风通过旋风绒毛收集装置把排风的绒毛分离收集,然后把干净的空气排到室外,旋风绒毛收集装置与舱室的排风管道合为一体,排风大小由风阀控制,可与进风口联动调整处理空气效率以适应不同孵化区间的具体工况。
附图说明
[0011]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0012]
图1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孵化系统整体示意图,
[0013]
图2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绒毛收集装置后视示意图,
[0014]
图3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绒毛收集装置立体示意图。
[0015]
图中:1、主控温度探头,2、湿度探头,3、出气口,4、绒毛分离过滤装置,5、顶盖,6、吊顶,7、水加热器,8、一级水冷器,9、电加热管,10、风扇搅拌系统,11、加湿喷头,12、回流温度探头, 13、出雏盘,14、出雏车,15、二级水冷器,16、挡风板,17、进气口,21、风阀控制器,22、排风筒,23、离心风机,24、管道,25、进风口,251、风发控制管道内风门,26、旋风分离器,27、绒毛收集杯。
[0016]
为显示各部位位置而夸大了互相间间距或尺寸,示意图仅作示意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18]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本实用新型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19]
为了方便叙述,本实用新型中如果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0]
术语解释部分:本实用新型中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为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连接,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
[0021]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出雏机绒毛收集装置及孵化系统,出雏机的排气在设备内部事先进行处理,把绒毛分离后,能直接排到大气中;在出雏机内部设计一套去绒毛系统,通风系统的排气经过它后,能把空气的绒毛沉淀,把不含绒毛的气体排出室外,故出雏厅可以不设绒毛夹层间,能做方便
机器的使用,减少设备的占地面积,有利于孵化厅的防疫。
[0022]
实施例1
[0023]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出雏机绒毛收集装置4,包括风阀控制器21、排风筒22、离心风机23、管道24、进风口25、风门251、旋风分离器26和绒毛收集杯27,其中,管道24、旋风分离器26和绒毛收集杯27由上到下依次连通,形成一个整体,离心风机23安装于管道24顶端,当离心风机23 启动时,离心风机23能够对形成一个整体的管道24、旋风分离器26 和绒毛收集杯27进行抽吸,从而使位于绒毛收集杯27以外的空气持续进入绒毛收集杯27,绒毛收集杯27能够持续在空气中获得绒毛;离心风机23的末端为排风筒22,将被绒毛收集杯27和的旋风分离器26处理过的空气排出;所述管道24和旋风分离器26之间设有风门251,排风筒22处设有风阀控制器21;进风口25位于旋风分离器26。
[0024]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绒毛收集杯27为一呈桶状的容器,在其他实施例中,其还可以是其他形状的容器,其拆卸式连接于旋风分离器26。
[0025]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作为负压源的离心风机23还可以被替换为其他形式的负压源,例如负压气泵、活塞。
[0026]
本实施例中,将形成一个整体的旋风分离器26和绒毛收集杯27 称为容器。
[0027]
本实施例中,旋风分离器26包括呈圆筒状的第一壳体,以及呈倒锥状的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成一个整体,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壳体的底端连通收集杯,且第一壳体的中轴线重合于第二壳体的中轴线。当流体从旋风分离器26进入的容器时,首先进入第一壳体,而后扩散至第二壳体,由于第二壳体呈倒锥状,因此气体在第二壳体受到阻隔,流体经过第二壳体壁的阻挡作用形成旋转的气流,简称旋流。
[0028]
本实施例中,通过旋风分离器26下部锥形结构的设计,排气气流在锥形腔下部又形成向上的旋流,排气气流上升回流到管道24内,经过的离心风机23抽动,后最终从排风筒22排出。
[0029]
所述旋风分离器26和所述负压源之间通过气管连通,所述旋风分离器26和所述气管之间还设有呈筒状的第三壳体,第三壳体的直径小于旋风分离器26进气口处的直径,所述风门251设于第三壳体内。
[0030]
更为具体的,出雏机排到室外的含绒毛颗粒的空气,以14至24m/s 的高速度从进风口25进入容器中,受到风门251、第一壳体和管道24 的限流,迫使气流自上而下做旋转运动,这种运动方式为外旋流;在气流旋转过程中形成很大的离心力。绒毛颗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逐渐被甩向第二壳体,并在重力作用下沿着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旋转而下,终止进入绒毛收集杯27。旋转下降的外旋流因为受到了锥体收缩的影响逐步向中心汇集,下到一定程度时候会回返上升,形成自下而上的旋转运动,此称为内旋流。内旋流不含绒毛,因此较干净,经过管道24以及离心机后,排向大气中。
[0031]
管道24内设风门251,可以控制排气的大小。
[0032]
所述风门251连接风阀控制器21。
[0033]
经过旋风离心装置进口,分离收集绒毛后,空气符合环保要求后,再排到室外,可以替代现有的孵化厅内的绒毛间或静压室。
[0034]
实施例2
[0035]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孵化系统,包括主控温度探头1、湿度探头2、出气口3、绒毛收集装置4、顶盖5、吊顶6、水加热器7、一级水冷器8、电加热管9、风扇搅拌系统10、加湿喷头11、回流温度探头12、出雏盘 13、出雏车14、二级水冷器15、挡风板16和进气口17,孵化系统位于一个舱室内,舱室可以工业厂房或者其他形式的厂房,主控温度探头1和湿度探头2安装于舱室内,均距离舱室底面有一定的高度;出气口3和进气口17均开设于舱室的顶部,其中出气口3安装如实施例1所述的绒毛收集装置4;舱室内还设置加湿喷头11,以对整个舱室环境加湿;舱室顶部设有风扇搅拌系统10,风扇搅拌系统10位于进气口17旁侧,能够加速从进气口17进入的空气在舱室内的流动速度;风扇搅拌系统10旁侧设置电加热管9,以对风扇搅拌系统10 推动的空气进行加热;一级水冷器8和二级水冷器15分别设于舱室的顶侧和底层,用于孵化温度过高时的及时降温;水加热器7设于舱室顶侧,用于对舱室内孵化箱体进行水加热;舱室内设有多个出雏车 14,相邻的出雏车14之间具有间隔,相邻的出雏车14的顶部设有吊顶6,每个出雏车14的顶部设有顶盖5;出雏车14底部设有挡风板 16,出雏车14安装有出雏盘13,相邻的出雏车14之间的设有回流温度探头12。
[0036]
可以理解的是,水加热器7和电加热管9可以作为加热机构;一级水冷器8和二级水冷器15可以作为降温机构。
[0037]
出雏车14是一种现有的孵化设备,当种蛋孵化到一定阶段时,对孵化盘中的种蛋进行照蛋,以识别种蛋胚胎发育情况。照蛋完成后,人工将出雏盘13倒扣到合格种蛋上方,通过种蛋和出雏盘13同时反转的方式,实现种蛋的落盘,然后再将装有种蛋的出雏盘13码到出雏车14上。
[0038]
出雏车14作为容纳种蛋的结构,其需要保证种蛋的其内能够得到合适的温湿度。本实施例中,采用水热水冷系统实现对出雏车14 内温度的控制,所述的水加热器7连接加热水管,加热水管布置于出雏车14内,以实现对于出雏车14温度的提升。同时,使用电加热器加热进入舱室内的自然风,辅助加热、保持舱室内的温度;还使用水冷器以便于在温度过高的情况下及时控制舱室内以及出雏车14内的温度。
[0039]
一级水冷器8和二级水冷器15,分别控制的舱室内、出雏车14 内的温度。一级水冷器8连接有一级冷水管,一级冷水管布置于的舱室的四周;二级水冷器15连接有二级冷水管,二级冷水管布置于出雏车14内。
[0040]
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由于风扇搅拌系统10的工作,舱室内的空气可以在舱室内沿顺时针方向循环。主控温度探头1、湿度探头2、水加热器7、一级水冷器8、电加热管9、风扇搅拌系统10、加湿喷头11、回流温度探头12、二级水冷器15均连接于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可以是人工调控的控制台,或者的自动运行的控制器。
[0041]
因此,本实施例中的主控温度探头1、湿度探头2可以检测到流动的空气的温度,进而辅助操作人员或自动运行的控制器对舱室内的温度进行调控;加湿喷头11也可以实现对循环空气的加湿。
[0042]
风扇搅拌系统10可以采用现有的轴流风扇,轴流风扇背面靠近进气口17。
[0043]
本实施例中,由于循环风的存在,以及孵化周期的客观规律,循环风中会混合有雏鸟绒毛,使用如实施例1中的绒毛收集装置4进行辅助清理即可。
[004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