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林木育苗用穴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96743发布日期:2021-06-11 19:11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林木育苗用穴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林木育苗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林木育苗用穴盘。



背景技术:

林木育苗直接决定树木种植的质量和林农经济的效益,随着现代林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开始建立并运用新的科学技术手段,强化林木育苗技术。

穴盘育苗技术是采用草炭、蛭石等轻基质无土材料做育苗基质,机械化精量播种,一穴一粒,一次性成苗的现代化育苗技术。穴盘育苗具有以下优势:

一、穴盘育苗在由填料、播种、催芽等过程中均可利用机械完成,操作简单、快捷,适于规模化生产。

二、种子分播均匀,成苗率高,降低了种子成本。

三、穴盘中每穴内种苗相对独立,既减少相互间病虫害的传播,又减少小苗间营养争夺,根系也能充分发育。

四、增加育苗密度,便于集约化管理,提高温室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五、由于统一播种和管理,使小苗生长发育一致,提高种苗品质,有利于规模化生产。

六、种苗起苗移栽简捷、方便,不损伤根系,定植成活率高,缓苗期短。

七、穴盘苗便于存放,运输。

现有穴盘通常包括托盘和一体连接在托盘上用于育苗的杯体,结构虽然较为简单,但是当培育好的幼苗从杯体中取出时,需要操作人员手握幼苗根茎向上拔起,从而将幼苗向外拔出,这种取苗方式容易导致幼苗根茎折断,产生损害,从而降低了幼苗的存活率。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林木育苗用穴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林木育苗用穴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林木育苗用穴盘,包括托盘和用于育苗的杯体,所述杯体固定在所述托盘上,还包括取苗辅助件;

所述取苗辅助件包括连接杆、底板和支撑板,所述底板位于所述杯体内部下方,所述底板上开设有滤水孔,所述杯体底部设置有出水孔,所述滤水孔位于所述出水孔上方,所述底板上表面放置有滤布;

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底板相对两侧且下端固定在所述底板上,上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杯体上部两侧且支撑在所述托盘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育苗时,先在底板顶面铺设一层滤布,然后将底板放入杯体内,并使底板两侧的支撑板支撑在托盘上,然后再在杯体内填充育苗基质,并将种子放在育苗基质内。待幼苗长出并需要移栽时,只需将取苗辅助件向上拔出,从而将幼苗从杯体中取出。使用简单方便,通过育苗基质将幼苗带出,不会对幼苗根、茎、叶等部位产生损害,提高幼苗的定植存活率。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取苗辅助件还包括手提环,所述手提环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手提环分别位于所述杯体上部两侧且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通过手握手提环将底板取出。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托盘上设置有多个杯体,多个杯体矩形阵列排布在所述托盘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增加育苗密度,便于集约化管理,提高温室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托盘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开设有种植口,所述杯体一体连接在所述托盘底部且与所述种植口一一对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凹槽的设置,可以防止育苗基质、水分等从托盘边缘向外排出,具有较好的阻挡作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种植口相对两侧均开设有导水槽,相邻所述种植口通过所述导水槽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连通相邻杯体,利于水的流通。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杯体侧壁接触,所述连接杆顶部固定有两个所述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均位于所述导水槽内且分别与所述导水槽的相对两侧的内壁接触,所述支撑板支撑在所述导水槽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以使水从两个支撑板之间流动,便于支撑固定底板,且不会对水流产生干涉。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杯体为四方倒梯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引导根系向下伸展。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底板与所述杯体内壁接触,所述底板与所述杯体底部之间留有空隙。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空气流通和水分下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育苗时,先在底板顶面铺设一层滤布,然后将底板放入杯体内,并使底板两侧的支撑板支撑在导水槽内,然后再在杯体内填充育苗基质,并将种子放在育苗基质内。待幼苗长出并需要移栽时,只需手握种植口两侧的手提环并向上拔出,从而将幼苗从杯体中取出。使用简单方便,通过育苗基质将幼苗带出,不会对幼苗根、茎、叶等部位产生损害,提高幼苗的定植存活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穴盘的整体结构;

图2是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穴盘的侧部结构;

图3是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导水槽的开设方式;

图4是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取苗辅助件的安装结构;

图5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取苗辅助件的结构。

图中,1、托盘;2、凹槽;3、杯体;4、种植口;5、取苗辅助件;51、手提环;52、连接杆;53、底板;54、支撑板;55、滤水孔;6、导水槽;7、出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种林木育苗用穴盘,如图1-5所示,包括托盘1、固定在托盘1上且用于育苗的杯体3以及用于辅助取苗的取苗辅助件5。托盘1为矩形状且上表面开设有矩形凹槽2,凹槽2内开设有多个矩形阵列排布的种植口4,种植口4为方形且上下贯穿托盘1。托盘1上设置有多个杯体3,多个杯体3矩形阵列排布在托盘1上,具体的,杯体3一体连接在托盘1底部且与种植口4一一对应。杯体3为四方倒梯形,即杯体3横截面为方形,纵截面为倒等腰梯形。在横行方向上,种植口4相对两侧均开设有导水槽6,横向相邻种植口4通过导水槽6连通,以使横行方向上的导水槽6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以杯体3数量较多一行为横行,数量较多一行为竖行。另外,在竖行方向上,也可以根据需求在相邻种植口4之间设置导水槽6,以使竖行方向上的导水槽6连通。

参照图1-5,取苗辅助件5包括手提环51、连接杆52、底板53和支撑板54。底板53位于杯体3内部下方且用于支撑育苗基质,底板53与杯体3内壁接触,底板53与杯体3底部之间留有空隙。为了便于空气流通和水分下流,具体的,底板53上开设有若干个圆形滤水孔55,若干个滤水孔55均布在底板53上,杯体3底部中心开设有一个圆形出水孔7,出水孔7直径大于滤水孔55直径,滤水孔55位于出水孔7上方。底板53上表面放置有用于拦截育苗基质的滤布,以防止育苗基质通过出水孔7向外排出。

参照图1-5,连接杆52位于底板53相对两侧且下端固定在底板53上,上端与支撑板54固定,支撑板54位于杯体3上部两侧且支撑在托盘1上。优选的,连接杆52与杯体3侧壁接触,连接杆52顶部固定有两个支撑板54,两个支撑板54分别位于导水槽6内且分别与导水槽6的相对两侧的内壁接触。支撑板54支撑在导水槽6内。手提环51设置有两个,两个手提环51分别位于杯体3上部两侧且分别固定在导水槽6内的两个支撑板54上,以使水在两个支撑板54之间流通。

育苗时,先在底板53顶面铺设一层滤布,然后将底板53放入杯体3内,并使底板53两侧的支撑板54支撑在导水槽6内,然后再在杯体3内填充育苗基质,并将种子放在育苗基质内。待幼苗长出并需要移栽时,只需手握种植口4两侧的手提环51并向上拔出,从而将幼苗从杯体3中取出,使用简单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