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气增氧旋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65731发布日期:2021-06-29 23:27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曝气增氧旋水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氧机,特别是一种曝气增氧旋水机。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水产养殖场采用水车式增氧机进行池塘增氧,同时对池塘水进行定向推水。但水车式增氧机增氧效率较低,推水效果也较差,比如一口17米长、17米宽、养殖水深0.8米的室内鳗鱼养殖池大致需要配备2至3台水车式增氧机,每台功率0.75~1.5kw,每口池配备的增氧机总功率约达3kw。还有部分养殖场采用在池塘底部布设曝气盘,大部分曝气盘采用微孔技术,通过对曝气盘压入高压空气或纯氧气,对池塘水体进行增氧,但该方法适用于水深大于2米的深水养殖池塘,其气泡从池底上升至池面时,可与水体进行较长时间的溶氧交换,对养殖水深低于1.5米的养殖池塘效果较差,而且,该增氧方式无法定向推水。还有部分养殖场采用耕水机或吸入式增氧机对养殖池塘进行增氧,但耕水机增氧效果差且无推水功能,吸入式增氧机池底池面水体交换效果差,使用范围较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适用于水深小于1米的养殖池,且在高效增氧的同时、能使养殖水体定向流动,同时上下层水体还能够交换充分的曝气增氧旋水机。

一种曝气增氧旋水机,包括有一个箱体,所述的箱体顶部为从一侧到另一侧由高到低的倾斜式结构,处于箱体顶部高侧的那一侧箱壁的上部开设有沿着箱顶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作为出水孔,处于箱体顶部低侧的那一侧箱壁的下部开设有沿着箱顶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作为进水孔,在箱体底部布置有沿着箱底长度方向延伸的曝气盘。

本实用新型的曝气增氧旋水机,在工作时将其置于养殖池内,并将曝气盘连接外部供气装置,外部供气装置将高压气体送入曝气盘,高压气体通过曝气盘后,产生大量细化气泡分散在水体中,由于气泡细化,其上升速度较为缓慢,气泡在水体中移动行程长,与水体接触充分,气液相之间的氧分子交换较为充分,使得水体溶氧速度及效率较高。上升的气泡带动水流向上流动,其水流由箱体下部一侧的进水孔流入,当遇到箱体上部斜挡板时,水流流向发生改变,水体由向上移动改变为向侧向移动,通过箱体上部另一侧的出水孔向斜前方推出。由于箱体顶部的倾斜式结构,可延长气泡在水体中停留的时间,同时产生侧向流动的推力,容易使养殖池水体形成旋涡状流动,通过在养殖池中合适的位置布置本曝气增氧旋水机,可使整个养殖池内的水形成旋涡状流动,使得水体可实现充分交换。

所述的箱体顶部的倾斜式结构为由两段斜挡板构成,位于下侧的斜挡板为固定式结构,位于上侧的斜挡板底边铰接在位于下侧的斜挡板上部,所述的上侧的斜挡板的倾斜角度可调。

将箱体顶部的倾斜结构设置成两段斜挡板连接式结构,并使下侧斜挡板角度固定,上侧斜挡板设置成角度可调,这样可改变增氧旋水机水流压水角α的大小,压水角α越小,气泡在水体中停留的时间越长,带动水体向侧向流动的推力越大。

所述的箱体底部上布置的曝气盘为沿着箱体底部长度方向的曝气盘通气孔面积呈递减或递增式排列。

由于底部安装的曝气盘通气孔面积呈递增或递减变化式排列,工作时产生的向上气泡数量同样呈递增或递减排列,气泡带动的向上流动的水体流量同样呈递增或递减排列,通过合理布置本曝气增氧旋水机在养殖池中的位置可形成曝气增氧旋水机工作时的里外侧向侧前方推水流量及速度呈递增状态,从而带动养殖池内的水体作定向流动的同时,能使得水体形成旋涡状流动,及时将养殖池内的粪便、残饵等污物集用至池体中央,通过池底中部的排放口,及时将这些污物排出池外。

所述的箱体底部上布置的曝气盘为沿着箱体底部长度方向的曝气盘通气孔面积呈递减或递增式排列方式为:或者为设置有单列的通孔面积大小呈递进变化的曝气盘;或为布置有多列的曝气盘、多列的曝气盘通过错间距排列实现箱底在不同横断面处具有不同的通气面积。

所述的曝气盘为微孔曝气盘。

采用微孔曝气盘可产生大量微细化气泡,由于气泡微细化,其上升速度较为缓慢,气泡在水体中移动行程长,与水体接触充分,气液相之间的氧分子交换较为充分,使得水体溶氧速度及效率较高。

所述的箱体高度与养殖池水体的高度相当。

综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如下优点:

1、增氧效果好。与水车式、叶轮式和喷水式增氧机相比,同等面积水体相同功率的增氧设备,微孔曝气增氧机速度最快,增氧效果最好。

2、旋水效果好。由于本专利创新性的采用了斜挡板装置及微孔面积递增式布置,使得本装置在推水的同时,能使得养殖池水体形成旋涡状流动,有利于池内污物尽快排出池外。

3、水体溶氧更均匀。工作时水体不断由下层流入箱体,再由箱体上层流出,形成养殖池水体的上下流动,同时,本专利旋水效果也让养殖池水体的溶氧更为均匀。

4、节能降耗。功率需求方面,微孔增氧机每亩只需要0.1~0.3kw,只有传统水车式、叶轮式和喷水式增氧设备的30~40%,节能效果明显。

5、污染及安全风险更小。工作部件为微孔曝气盘,工作时无噪声污染,可有效减小养殖鱼类的应激反应;水体中无电缆及电机,无漏电漏油等风险,维护保养也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曝气增氧旋水机主视图。

图2为曝气增氧旋水机俯视图。

图3为曝气增氧旋水机左视图。

图4为养殖池内微孔增氧旋水机工作时的主视图。

图5为养殖池内微孔增氧旋水机工作时的俯视图。

图6为微孔增氧旋水机工作时水流速度及流量与出水段关系图。

图7为实施例2的多排列微孔曝气盘的布置示意图。

标号说明1曝气增氧旋水机、2养殖池、3池底排污器、4排污管、5排污口、6里侧、7外侧、8旋水效果示意、9推水速度及流量示意、11箱体、12微孔曝气盘、13进气管、111前侧挡板、112箱体底部、113后侧挡板、114侧面挡板、115上段斜挡板、116后部下侧进水孔、117前部上侧出水孔、1151可调上部斜挡板、1152绞链、1153固定孔、1154下段斜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曝气增氧旋水机1,包括有一个箱体,所述的箱体顶部为从一侧到另一侧由高到低的倾斜式结构,处于箱体顶部高侧的那一侧箱壁(前侧挡板)的上部开设有沿着箱顶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作为出水孔,处于箱体顶部低侧的那一侧箱壁(后侧挡板)的下部开设有沿着箱顶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作为进水孔,在箱体底部布置有沿着箱底长度方向延伸的曝气盘。箱体11的材质为不锈钢或塑胶材料制成,箱体11高度与养殖池2中的水体高度相当,箱体11前侧档板111上部为全长开孔,开孔高度不低于200mm,作为曝气增氧旋水机的前部上侧出水孔117。箱体11后侧档板113下部全长开孔,开孔高度不高于200mm,作为曝气增氧旋水机的后部下侧进水孔116。箱体底部112上方安装有微孔曝气盘12,自靠近养殖池中心的里侧6向远离养殖池中心的外侧7排列的曝气盘通气孔面积呈递增排列,曝气盘12通过进气管13与箱体11外部供气装置相连接。箱体11上部为斜挡板115,斜挡板115包括有上段与下段两段,下段1154为固定式斜挡板,倾斜度为45°;斜挡板115上段为角度可调的可调上部挡板1151,可调上部挡板1151底边通过绞链1152与斜挡板下段1154连接,其角度可调范围为30~50°。

曝气增氧旋水机1工作时,外部供气装置将高压气体送入微孔曝气盘12,高压气体通过微孔后,产生大量微细化气泡分散在水体中,由于气泡微细化,其上升速度较为缓慢,气泡在水体中移动行程长,与水体接触充分,气液相之间的氧分子交换较为充分,使得水体溶氧速度及效率较高。上升的气泡带动水流向上流动,其水流由箱体下部(右下侧)进水段116流入,当上升的水流遇到箱体上部斜挡板115时,水流流向发生改变,水体由向上移动改变为向侧向移动,通过箱体上部(左上侧)出水段117向斜前方推出。通过调节可调上部挡板1151角度,可改变曝气增氧旋水机1水流压水角α的大小,压水角α越小,气泡在水体中停留的时间越长,带动水体向侧向流动的推力就越大。

曝气增氧旋水机工作时,由于底部安装的曝气盘12微孔面积自里侧6至外侧7呈递增排列,工作时产生的向上气泡数量同样呈递增排列,微孔气泡带动的向上流动的水体流量及向斜前方推水的推力同样呈递增排列,即形成了曝气增氧旋水机1工作时的里侧6及外侧7向侧前方推水流量及速度呈递增状态(如9所示及图6所示),从而带动养殖池2内的水体作定向流动的同时,可使得养殖池2内的水体形成旋涡状流动(如8所示),旋涡状流动的水体能及时将养殖池内的粪便、残饵等污物集用至池体中央,通过池底中部的池底排污器3,及时将这些污物通过排污管4排出排污口5。

一般养殖池2可安装2个或2个以上的曝气增氧旋水机1,如果安装2个,则如图5所示呈对角排列,工作时曝气增氧旋水机1外侧推水速度快及流量大,里侧推水速度慢及流量小,2台曝气增氧旋水机1同时工作时,易形成旋转推力,带动养殖池2中的水体形成旋涡状流动。同时,曝气增氧旋水机1的水体自池底吸入,自上方推出,水体上下交换充分,养殖池内的水体溶氧较为一致。

曝气增氧旋水机1的核心技术箱体11自里侧6向外侧7排列的曝气盘通气孔面积呈递增排列,该技术可以上如图2所示的自里侧6向外侧7排列的不同直径曝气盘结构,也可以如图4所示的自里侧6向外侧7排列的不同数量曝气盘结构,可为其它符合通气孔面积呈递增或递减排列的结构,凡是符合上述特征结构的曝气增氧旋水机,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施例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

实施例2

如图7,其余未述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只是其中曝气盘为两列式设置,不同箱底横断面处的左右两列曝气盘所错开的间隔不同,从而实现箱底不同横断面处的曝气盘通气孔面积的不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