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捕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70411发布日期:2021-10-24 09:56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昆虫捕获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昆虫捕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昆虫捕获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大棚中对昆虫进行养殖时,由于每个大棚蝗虫产卵数量不易准确控制,同时受天气影响,蝗虫卵孵化率变化很大,因此,每茬蝗虫的密度变动很大。在饲养过程中通常会将大棚中密度过大蝗虫进行捕捉,然后转移到密度较低的大棚。
3.现有技术中,在对蝗虫进行捕捉时,通常使用塑料布兜或桶对蝗虫进行捕获和转移,但这种方式极易造成蝗虫死亡。在对用于实验的蝗虫进行捕获时,一般直接用手抓或使用网子罩,这种方式也易造成蝗虫的损伤,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昆虫捕获装置,以便于对昆虫进行捕获和运输,同时,减少过程中对昆虫的伤害。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昆虫捕获装置,用以捕获昆虫,所述昆虫捕获装置包括:
7.本体,于所述本体内形成有一侧开口的容腔,并于所述本体上构造有透气部;
8.盖板,可枢转地设于所述本体上,并具有封堵所述开口的关闭状态,以及开启所述开口并搭接于水平面上的开启状态;
9.锁止件,设于所述本体上,以将所述关闭状态下的所述盖板固定在所述本体上;
10.挡板,对应于所述开口设于所述本体内,以阻挡所述容腔内的所述昆虫经由所述开口离开所述本体。
11.进一步的,所述锁止件包括枢转设于所述本体上的锁止块,处于所述关闭状态下的所述盖板被限制于所述锁止块与所述本体之间。
12.进一步的,所述透气部包括构造于所述本体侧面上的纱网。
13.进一步的,于所述纱网上开设有缝隙,因所述缝隙的设置,部分所述纱网可因外力向外翻折而形成使所述昆虫可由所述容腔的内部离开所述本体的开口,且于所述纱网上设有构成所述缝隙之间连接的连接部。
14.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为拉链。
15.进一步的,于所述盖板的朝向所述开口的侧面上构造有摩擦部。
16.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为亚克力板。
17.进一步的,所述盖板经由合页枢转连接于所述本体上。
18.进一步的,所述本体包括框架,所述开口由所述框架限定而成。
19.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20.(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昆虫捕获装置,通过将盖板搭接在水平面上,可便于昆虫经由盖板进入到容腔内,并通过将盖板封堵在本体上,以及锁止件对盖板的锁止,便于对进入
本体内的昆虫进行移动。另外,挡板的设置还能够防止本体内的昆虫由开口处逃出。该昆虫捕获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仅不会伤害昆虫,同时还能够便于对昆虫进行移动,且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较好的推广意义。
21.(2)锁止块采用枢转的方式连接在本体上,具有安装方式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
22.(3)纱网的结构成熟,不仅透气和透光效果好,而且还便于在本体上进行安装。
23.(4)通过设置缝隙以及连接部,便于本体内的昆虫进入到本体外,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24.(5)拉链的产品成熟,便于安装,且使用效果好。
25.(6)通过设置摩擦部利于增大昆虫在盖板上行走过程中的摩擦力,进而表面与昆虫进入到容腔内。
26.(7)亚克力板的产品成熟,便于在本体上安装,且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27.(8)合页的结构简单,容易将盖板连接在本体上。
28.(9)框架易于加工成型,且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29.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昆虫捕获装置在开启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昆虫捕获装置在关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
34.1、本体;2、锁止块;3、盖板;4、合页;5、拉链;6、挡板;
35.11、纱网;
36.51、拉链头;
37.111、上框架分体;112、连接杆;113、立杆;114、第二横杆;115、第一横杆;116、下框架分体。
具体实施方式
3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0.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41.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昆虫捕获装置,用以捕获昆虫,该昆虫捕获装置包括本体,于本体内形成有一侧开口的容腔,并于本体上构造有透气部。于本体上可枢转地设有盖板,该盖
板具有封堵开口的关闭状态,以及开启开口并搭接于水平面上的开启状态。于本体上设有锁止件,以将关闭状态下的盖板固定在本体上;且对应于开口,于本体内设有挡板,该挡板用于阻挡容腔内的昆虫经由所述开口离开本体。本实施例中的昆虫具体可为蝗虫,或者与蝗虫的活动方式相同的其他昆虫,以下以昆虫为蝗虫为例对整个昆虫捕获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
42.基于以上设计思想,本实施例的昆虫捕获装置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至图3中所示,上述的本体1包括上下平行布置的两个呈“口”字形的框架分体,其中,各框架分体均呈长方形。为便于对下文进行描述,本实施例中将靠上布置的框架分体称为上框架分体111,将靠下布置的框架分体称为下框架分体 116。在上框架分体111和下框架分体116的四个角之间分别连接有连接杆112。且在沿框架长度方向两端布置的两个连接杆112之间连接有第一横杆115,因第一横杆115的设置,与第一横杆115相连的两个立杆113与上框架分体111 之间限定出上述的开口。
43.继续参照图1和图2中所示,上述的盖板3枢转连接在第一横杆115上,具体来讲,在第一横杆115上设有间隔布置的两个合页4,盖板3的底部经由两合页4枢转地连接在第一横杆115上。此处的盖板3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亚克力板,作为优先的亚克力板采用透明的亚克力板,以提高整个昆虫捕获装置在使用时的透光性。另外,为便于蝗虫进入到本体1内,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亚克力板朝向开口的侧面上构成有摩擦部,此处的摩擦部具体可为摩擦凸起,该摩擦凸起可采用粘贴的方式连接在亚克力板上,也可采用与亚克力板一体成型的加工方式,以达到提高亚克力板使用效果的目的。
44.相对于两合页4,于上框架分体111上设有上述的锁止件,此处的锁止件具体包括枢转设于上框架分体111上的锁止块2,处于关闭状态下的盖板3被限制于锁止块2与上框架分体111之间。具体结构上,各锁止块2的一端经由销轴枢转连接在上框架分体111上,在需要对盖板3进行锁止时,先将盖板3 扣合在开口上,然后将锁止块2枢转至盖板3的外侧,此时,盖板3被限制在锁止块2与上框架分体111之间。当需要打开盖板3时,通过转动锁止块2,使两锁止块2分别枢转至上框架分体111上,盖板3外侧由于缺少锁止块2的约束而能够顺利的枢转。
45.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锁止块2除了采用设置在上框架分体111上的方式外,还可以分别设置在对应的两个立杆113上,以实现对盖板 3两端在本体1上的关闭或开启。此外,锁止件除了采用上述的锁止块2外还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他锁止结构连接在本体1上。例如,扣合在开口处的盖板3可通过相互配合的挂钩和挂孔、相互磁性吸引的两个磁性件,能够螺接配合的螺钉和螺纹孔等实现盖板3在本体1上的锁止或解除锁止。
46.结合图1和图2中所示,上述的透气部包括连接在除开口外的框架上的纱网11,以在实现透气效果的同时,提高整个本体1内的透光性。此处的纱网11 以及在框架上的安装均可参照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对其进行赘述。当然,本实施例中的纱网11也可仅为设置在框架上的一部分,另外的不设置纱网11的框架部分可通过别的构件,例如亚克力板进行封堵,以便于围构成上述的容腔,并具有较好的透光效果。
47.本实施例中,在位于本体1至少一端的纱网11上开设有缝隙,因缝隙的设置,部分纱网11可因外力向外翻折而形成使昆虫可由容腔的内部离开本体1的出口,且于纱网11上设有构成缝隙之间连接的连接部。如图1和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缝隙成圆弧状,缝隙的
底端对应于下框架分体116的端部设置,缝隙的顶端对应于连接杆112的中部设置。
48.且因缝隙的设置,位于框架端部的纱网11被分隔成两部分,另外,位于缝隙下方的纱网11与缝隙相对的一侧或者底侧设有豁口,以便于纱网11顺利的翻折,从而增大出口面积。当连接部将缝隙进行连接时,位于下方的纱网11能够与位于上方的纱网11共同实现对框架一端的封堵,此时开口也处于封堵的状态,蝗虫无法由本体1内离开。当连接部解除对缝隙的封堵时,翻折靠下的纱网11能够打开出口,从而便于本体1内的蝗虫离开本体1。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豁口的设置应当保证连接部将缝隙进行连接的状态时,蝗虫无法通过豁口离开本体1。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缝隙除了设置上述的圆弧形外,还可设置成“n”形,此时,则无需设置上述的豁口,通过操作连接部即可实现对出口的打开或关闭。
49.如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连接部具体可为现有技术中的拉链5,其中拉链5中的两个可以啮合的链带分别缝制在缝隙两侧的纱网11上,通过滑动拉链5的拉链头51实现两链带的啮合或解除啮合。此处,拉链5的结构简单,容易操作,使用效果好。
50.本实施例中,对应于第一横杆115的两端,在上下两框架分体之间连接有与连接杆112间隔布置的两个立杆113,且在两立杆113与连接杆112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二横杆114,第一横杆115与第二横杆114处于同一平面上,上述的挡板6具体连接在两第二横杆114和第一横杆115之间,从而有效防止蝗虫由开口处离开本体1,该挡板6的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且使用效果好。
51.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昆虫捕获装置在使用时,先将本体1放置在大棚中蝗虫密度较大的位置,确保拉链5关闭后打开开口,并将盖板3的远离合页4的一侧搭置在地面上,经过一段时间后,部分蝗虫经由盖板3进入到本体1内,接着关闭盖板3,并通过锁止块2对盖板3进行锁止,此时可拿起本体1,并移动至大棚中密度较低的位置,之后打开拉链5,翻折纱网11,蝗虫即可由出口离开本体1。
52.该昆虫捕获装置,通过将盖板3搭接在水平面上,可便于昆虫经由盖板3 进入到容腔内,并通过将盖板3封堵在本体1上,以及锁止件对盖板3的锁止,便于对进入本体1内的昆虫进行移动。另外,挡板6的设置还能够防止本体1 内的昆虫由开口处逃出。该昆虫捕获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仅不会伤害昆虫,同时还能够便于对昆虫进行移动,且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较好的推广意义。
5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