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式墙体立体绿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86041发布日期:2021-07-23 14:41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块式墙体立体绿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墙体绿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模块式墙体立体绿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摆脱城市水泥,改善局部生态环境成为人们的渴望,由此园林绿化行业从地面绿化发展到建筑空间绿化。建筑空间绿化分为墙面绿化、屋面绿化和阳台露台绿化。墙体绿化具有美化环境以及节能环保等优点。

相关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822779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模块式墙体立体绿化系统,包括墙体、固定件、框体、种植盒、防水层和网板,所述种植盒通过固定件与墙体固定;在种植盒底部与墙体之间设有防水层,所述种植盒内设有网板以及种植基质,所述种植基质内设有灌溉管道,所述种植盒底部设有集水槽,所述灌溉管道的一端连接集水槽,所述网板、框体和集水槽之间形成用于填充种植基质的种植腔。通过在种植盒下方设置集水槽,以及在种植盒内设置排水结构和种植基质,既可以实现节水灌溉,使多余水分迅速排出,保障基质不外流,又便于更换植物,实现植物多品种种植。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不便将集水槽内的水向灌溉管道内输送,从而不便对植物进行灌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便于将集水槽内的水向灌溉管道内输送,本申请提供一种模块式墙体立体绿化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模块式墙体立体绿化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模块式墙体立体绿化系统,包括墙体、安装于墙体一侧的种植盒、安装于种植盒内的灌溉管道以及设置于灌溉管道下方的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一侧安装有供水装置,所述供水装置包括安装于集水槽一侧的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连通于集水槽的内腔,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有供水管,所述供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连通于灌溉管道的底部;所述供水管内设置有缓冲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水泵、进水管以及供水管,便于将集水槽内的水向灌溉管道内输送。通过设置缓冲机构,便于对供水管内的水做一定的缓冲,从而能够减轻水流对种植基质的冲击。

优选的,所述供水管包括缓冲管,所述缓冲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缓冲管内的转轴以及套设固定于转轴的水轮;所述水轮的两端分别抵接于缓冲管的两个内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水轮,有助于降低水的流速,从而能够减轻水流对种植基质的冲击。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凸出集水槽的一侧内壁设置且安装有过滤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过滤装置,便于对进入进水管的水进行过滤,从而能够减少较大的杂物进入进水管。

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可拆卸连接于进水管远离水泵一端的环形框以及安装于环形框内的滤网;所述环形框靠近进水管的一端固接有多个插杆,所述进水管上安装有多组与插杆一一对应的用于固定插杆的固定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滤网,便于对进入进水管的水进行过滤。通过设置固定机构,便于对插杆进行固定,进而便于对环形框进行固定。

优选的,每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接于进水管远离水泵一端用于供插杆插接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内安装有用于固定插杆的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固接于连接管内壁的圆环以及沿圆环的周向依次固接于圆环内壁的多个弹性片;每个所述弹性片向远离环形框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连接管内安装有用于驱动多个弹性片向远离连接管轴心线方向运动的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安装环形框时,通过移动环形框使插杆插接于连接管的内腔,此时在弹性片的作用下便可对环形框进行安装;当需要拆卸环形框时,通过驱动组件使弹性片与插杆分离,然后通过移动环形框使插杆与连接管分离便可。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沿连接管的轴向滑移连接于连接管内壁的中间管以及固接于中间管靠近圆环一端的推动管;所述中间管远离推动管的一端固接有推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驱动弹性片运动时,通过推动推环带动中间管移动,中间管移动带动推动管移动,推动管移动便可驱动弹性片运动。

优选的,所述推动管的截面面积从靠近推环的一端到远离推环的一端依次递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驱动弹性片运动。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靠近环形框的一端固接有限位环,所述中间管沿连接管的轴向滑移连接于限位环的内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限位环,一方面便于对中间管进行导向,另一方面能够降低驱动组件发生丢失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缓冲机构,便于对供水管内的水做一定的缓冲,从而能够减轻水流对种植基质的冲击;

2.通过设置水轮,有助于降低水的流速,从而能够减轻水流对种植基质的冲击;

3.当需要安装环形框时,通过移动环形框使插杆插接于连接管的内腔,此时在弹性片的作用下便可对环形框进行安装;当需要拆卸环形框时,通过驱动组件使弹性片与插杆分离,然后通过移动环形框使插杆与连接管分离便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凸显缓冲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凸显过滤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墙体;2、灌溉管道;21、喷头;3、集水槽;4、供水装置;41、水泵;42、进水管;43、供水管;431、连通管;432、缓冲管;5、缓冲机构;51、转轴;52、水轮;53、旋转密封;6、过滤装置;61、环形框;62、滤网;63、插杆;7、固定机构;71、连接管;72、圆环;73、弹性片;8、驱动组件;81、中间管;82、推动管;83、限位环;84、推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模块式墙体立体绿化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墙体1、安装于墙体1一侧的种植盒、安装于种植盒内的灌溉管道2以及设置于灌溉管道2下方的集水槽3;灌溉管道2竖直设置,灌溉管道2上沿其轴向依次设置有多个喷头21,通过设置喷头21,能够降低种植基质进入灌溉管道2内的可能性;集水槽3的一侧安装有供水装置4。

如图1和图2所示,供水装置4包括安装于集水槽3一侧的水泵41,水泵41的进水口连通有进水管42,进水管42远离水泵41的一端连通于集水槽3的内腔,水泵41的出水口连通有供水管43,供水管43呈u形,供水管43远离水泵41的一端可通过法兰连通于灌溉管道2的底部;供水管43内设置有缓冲机构5。通过设置水泵41、进水管42以及供水管43,便于将集水槽3内的水向灌溉管道2内输送。通过设置缓冲机构5,便于对供水管43内的水做一定的缓冲,从而能够减轻水流对种植基质的冲击。

如图1和图2所示,供水管43包括两个连通管431以及设置于两个连通管431之间的缓冲管432,缓冲管432的两端可通过法兰分别连通于两个连通管431的相对端,缓冲管432呈方形;缓冲机构5包括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缓冲管432内的转轴51以及套设固定于转轴51的水轮52;转轴51水平设置;水轮52的两端分别通过旋转密封53抵接于缓冲管432的两个内侧壁。通过设置水轮52,有助于降低水的流速,从而能够减轻水流对种植基质的冲击。

如图1和图3所示,进水管42远离水泵41的一端凸出集水槽3的一侧内壁设置且安装有过滤装置6。通过设置过滤装置6,便于对进入进水管42的水进行过滤,从而能够减少较大的杂物进入进水管42。

如图1和图3所示,过滤装置6包括可拆卸连接于进水管42远离水泵41一端的环形框61以及安装于环形框61内的滤网62;滤网62的框体可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于环形框61的内周面,并且滤网62的框体能够抵接于进水管42远离水泵41一端的端部;环形框61靠近进水管42一端的端部固接有两个插杆63,插杆63呈柱形,进水管42上安装有两组与插杆63一一对应的用于固定插杆63的固定机构7。通过设置滤网62,便于对进入进水管42的水进行过滤。通过设置固定机构7,便于对插杆63进行固定,进而便于对环形框61进行固定。

如图1和图3所示,每组固定机构7包括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于进水管42远离水泵41一端用于供插杆63插接的连接管71,连接管71内安装有用于固定插杆63的弹性组件,弹性组件包括固接于连接管71内壁的圆环72以及沿圆环72的周向依次固接于圆环72内壁的多个弹性片73;弹性片73可由弹簧钢制成,每个弹性片73向远离环形框61的方向倾斜设置,连接管71内安装有用于驱动多个弹性片73向远离连接管71轴心线方向运动的驱动组件8。当需要安装环形框61时,通过移动环形框61使插杆63插接于连接管71的内腔,此时在弹性片73的作用下便可对环形框61进行安装;当需要拆卸环形框61时,通过驱动组件8使弹性片73与插杆63分离,然后通过移动环形框61使插杆63与连接管71分离便可。

如图1和图3所示,驱动组件8包括沿连接管71的轴向滑移连接于连接管71内壁的中间管81以及固接于中间管81靠近圆环72一端的推动管82;连接管71靠近环形框61的一端固接有限位环83,中间管81沿连接管71的轴向滑移连接于限位环83的内壁;推动管82的截面面积从靠近推环84的一端到远离推环84的一端依次递增;中间管81远离推动管82的一端固接有推环84,推环84凸出连接管71靠近环形框61的一端设置。当需要驱动弹性片73运动时,通过推动推环84带动中间管81移动,中间管81移动带动推动管82移动,推动管82移动便可驱动弹性片73运动。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模块式墙体立体绿化系统的实施原理为:通过设置水泵41、进水管42以及供水管43,便于将集水槽3内的水向灌溉管道2内输送。通过设置缓冲机构5,便于对供水管43内的水做一定的缓冲,从而能够减轻水流对种植基质的冲击。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