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西瓜插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24562发布日期:2021-08-20 16:36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西瓜插苗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西瓜插苗器。



背景技术:

西瓜为大家喜爱的水果。种植时,宜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砂质壤土,旱地5年以内、水田3年以内未种过瓜类作物的田块栽种;瓜田要三沟配套,做到雨止田干、土松墒面平。基肥以优质有机肥和饼肥为主、无机肥为辅,一般占总施肥量的60%-70%,氮、磷、钾要搭配合理,微肥按缺素情况分别底施或喷施。施肥量因土壤肥力情况和栽培品种而定,一般中等肥力田块,结合整地每667平方米施用腐熟有机肥3000-4000千克、45%硝硫基或硫酸钾型控释肥60-80千克,勿施含氯肥料。小果型西瓜和嫁接栽培的西瓜可少施20%肥料。采用高畦栽植,宽畦4-4.5米,窄畦2.0-2.5米。宽畦可在畦两侧定植,瓜蔓对爬,也可在中间定植瓜蔓两面爬,窄畦在一侧定植瓜蔓单面爬。现有的栽种方式多是瓜农用铲或锹挖坑栽种,一是效率低,另一方面是需要瓜农弯腰操作,费力伤腰。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西瓜插苗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西瓜插苗器,包括外壳和设于所述外壳内的内壳,所述外壳的底部铰链有多块开合式的插片;所述外壳和内壳之间设有控制所述多块插片开合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与所述的多块插片活动连接的控制环,其中,当所述的控制环向上移动时,带动所述的多块插片闭合,在所述外壳的底部构成用于插入土壤的锥形结构,当所述的控制环向下移动时,带动所述的多块插片张开,在所述外壳的底部形成供所述内壳中的西瓜苗通过的通道口。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

推杆,其底端与所述控制环铰链;

推杆块,位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之间,其中,所述推杆块的底面与所述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

拉杆,位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之间,其中,所述拉杆的底端与所述推杆块的顶面固定连接;

支撑块,固定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之间,其中,所述支撑块上设有供所述拉杆通过的通孔;

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推杆块和所述支撑块相连,其中,所述弹簧套在所述拉杆外。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

转动杆,位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之间空间的顶部,其中,所述转动杆的自由端与所述拉杆的顶端铰链;

转轴,固定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之间空间的顶部;

转动套,转动地套设于所述转轴上,其中,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转动套上;

转动把手,其一端固定于所述转动套上;

其中,所述外壳的顶部两侧设有供所述转动把手活动的开口。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壳的顶部两侧还设有助力把手,所述助力把手上设有与所述转动把手的端部适配的凹槽,所述转动把手位于所述助力把手的上方。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每一所述插片上均设有滑轨,每一所述滑轨上均设有滑槽,所述控制环穿过所述滑槽,所述滑槽为封闭式地,使得所述控制环在滑槽内滑动但不会脱离所述滑轨。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同轴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提供的西瓜插苗器,通过在外壳的底部形成锥形结构插入土壤以形成栽种瓜苗的苗坑,通过内壳向苗坑内投放瓜苗,向上提起整个结构后,苗坑周围的土壤将瓜苗的根部掩埋,完成瓜苗的栽种,整个过程无须挖苗坑,也无须人工将苗坑周围的土壤推入苗坑中以掩埋瓜苗的根部,栽种效率高,且减少了弯腰动作,避免费力伤腰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西瓜插苗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西瓜插苗器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西瓜插苗器,包括外壳1和设于所述外壳1内的内壳2,所述外壳1的底部铰链有多块开合式的插片3;所述外壳1和内壳2之间设有控制所述多块插片3开合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与所述的多块插片3活动连接的控制环5,其中,当所述的控制环5向上移动时,带动所述的多块插片3闭合,在所述外壳1的底部构成用于插入土壤的锥形结构4,当所述的控制环5向下移动时,带动所述的多块插片3张开,在所述外壳1的底部形成供所述内壳2中的西瓜苗通过的通道口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

推杆6,其底端与所述控制环5铰链;

推杆块7,位于所述外壳1和所述内壳2之间,其中,所述推杆块7的底面与所述推杆5的顶端固定连接;

拉杆8,位于所述外壳1和所述内壳2之间,其中,所述拉杆8的底端与所述推杆块7的顶面固定连接;

支撑块9,固定于所述外壳1和所述内壳2之间,其中,所述支撑块9上设有供所述拉杆8通过的通孔,通孔的直径大于拉杆8的直径,使得拉杆8可以有左右活动的空间;

弹簧10,两端分别与所述推杆块7和所述支撑块9相连,其中,所述弹簧10套在所述拉杆8外。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

转动杆11,位于所述外壳1和所述内壳2之间空间的顶部,其中,所述转动杆11的自由端与所述拉杆8的顶端铰链;

转轴12,固定于所述外壳1和所述内壳2之间空间的顶部;

转动套13,转动地套设于所述转轴12上,其中,所述转动杆11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转动套13上;

转动把手14,其一端固定于所述转动套13上;

其中,所述外壳1的顶部两侧设有供所述转动把手14活动的开口15。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壳1的顶部两侧还设有助力把手16,所述助力把手16上设有与所述转动把手14的端部适配的凹槽17,所述转动把手14位于所述助力把手16的下方。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每一所述插片3上均设有滑轨18,每一所述滑轨18上均设有滑槽19,所述控制环5穿过所述滑槽19,所述滑槽19为封闭式地,使得所述控制环5在滑槽19内滑动但不会脱离所述滑轨18。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壳1与所述内壳2同轴设置。

其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将转动把手14下压,使得转动套13在转轴12上转动,进而带动转动杆11向上转动,进而带动拉杆8向上移动,拉杆8向上移动带动推杆块7以及推杆6向上移动,最终带动控制环5向上移动,控制环5的直径不变,在控制环5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控制环5在滑轨18内的滑槽19内滑动但是又不能脱离滑轨18,而滑轨18固定于插片3上,因而最终带动插片3上向内闭合,形成锥形结构4;接着,将根部带有土壤的西瓜苗从内壳2的顶部投入内壳2中,在重力的作用下到达锥形结构4处,此时,手掌虎口将转动把手14的端部压在助力把手16的凹槽17内,手指及手掌握住助力把手16,提起整个装置以锥形结构4插入松软的土壤中,直至整个锥形结构4进入土壤中,即在土壤中形成栽种西瓜的苗坑,此时,松开转动把手14,在弹簧10的作用下,推杆块7以及推杆6向下移动,推动控制环5向下移动,进而带动插片3向外张开,此时,内壳2内根部带有土壤的西瓜苗落入苗坑中,接着向上提起整个装置,苗坑周围的土壤将西瓜苗的根部以及根部的土壤淹没,完成栽种,整个过程无须挖苗坑,也无须人工将苗坑周围的土壤推入苗坑中以掩埋瓜苗的根部,栽种效率高,且减少了弯腰动作,避免费力伤腰的问题。当然,为了方便插入,在栽种之前,可以先将瓜地犁一遍形成种植瓜苗的垄,在垄上种植瓜苗。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