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病虫害监测及管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86467发布日期:2022-01-29 10:4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病虫害监测及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反漏斗罩,所述反漏斗罩上设置有外筒体,所述反漏斗罩外表面与外筒体内壁配合形成诱捕空间,所述外筒体表面设置有深色吸光层,所述反漏斗罩顶部的漏斗口与诱捕空间贯通连接,所述反漏斗罩内设置有诱芯盒,所述诱芯盒内设置有诱芯,所述诱芯盒与升降装置连接,所述升降装置能够带动诱芯盒在反漏斗罩内部和反漏斗罩外部之间往复运动,所述反漏斗罩顶部的漏斗口上还设置有用于探测的红外传感器模组,所述红外传感器模组能够发射红外光并接收反射的红外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虫害监测及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杠杆柱,所述诱芯盒固定在杠杆柱中部,所述杠杆柱一端穿过反漏斗罩上开设的过孔与连杆一端连接,所述连杆另一端与旋臂连接,所述旋臂与固定在反漏斗罩上的升降电机连接,所述过孔对应的杠杆柱上还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限制杠杆轴向的移动量;所述诱芯盒一侧的杠杆柱上设置有盒盖,所述盒盖一侧与杠杆柱轴连设置,所述盒盖的轴连位置位于诱芯盒与过孔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病虫害监测及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臂的转动路径上设置有两个限位柱,所述两个限位柱配合限制旋臂的旋转角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虫害监测及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传感器模组包括多层支架,所述多层支架顶部设置有第一红外发射led,所述多层支架底部安装在反漏斗罩顶部的漏斗口上,所述多层支架底部至顶部之间的部位上设置有第一层红外接收管和第二层红外接收管,所述第一红外发射led朝向漏斗口轴向发射红外光,所述第一层红外接收管用于接收漏斗口内反射的红外光,所述第二层红外接收管用于接收漏斗口上部反射的红外光。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病虫害监测及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支架包括环形底座,所述环形底座上设置有三个支柱,三个支柱顶部通过三叉板固定,所述三叉板与环形底座同心设置,所述第一红外发射led安装在三叉板中心,所述第一层红外接收管和第二层红外接收管的数量均为3个且分布安装在三个支柱上。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虫害监测及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传感器模组包括第一安装套,所述第一安装套上设置有延展板,所述延展板上安装有第二红外发射led,所述第二红外发射led与反漏斗罩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套表面还设置接收安装架,所述接收安装架上设置有第二红外接收管,所述第二红外接收管前端垂直安装有第一柱镜,所述第二红外接收管用于接收反漏斗罩内反射的红外光。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虫害监测及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传感器模组包括第二安装套,所述第二安装套上设置有收发安装架,所述收发安装架上安装有第三红外发射led和第三红外接收管,所述第三红外发射led设置在第三红外接收管上方,所述第三红外发射led朝向漏斗口内壁发射红外光且漏斗口的内壁设置为光滑的平面,所述第三红外接收管用于接收反漏斗罩内反射的红外光,所述第三红外发射led和第三红外接收管前端均垂直安装有第二柱镜。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虫害监测及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漏斗罩与外筒体之间通过卡扣固定,所述外筒体上设置有太阳能板和天线,所述外筒体内设置有电子元器件组件和锂电池,所述外筒体外表面上还设置有支架抱箍。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虫害监测及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实体打卡按键,在
完成操作后需要触发实体打卡按键,作为维护工作被执行的凭证。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病虫害监测及管控系统,包括反漏斗罩,所述反漏斗罩上设置有外筒体,所述反漏斗罩外表面与外筒体内壁配合形成诱捕空间,所述外筒体表面设置有深色吸光层,所述反漏斗罩顶部的漏斗口与诱捕空间贯通连接,所述反漏斗罩内设置有诱芯盒,所述诱芯盒内设置有诱芯,所述诱芯盒与升降装置连接,所述升降装置能够带动诱芯盒在反漏斗罩内部和反漏斗罩外部之间往复运动,所述反漏斗罩顶部的漏斗口上还设置有用于探测的红外传感器模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耗能低,使用便捷,适合大批量部署。适合大批量部署。适合大批量部署。


技术研发人员:李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松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23
技术公布日:2022/1/28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