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47336发布日期:2021-08-31 13:31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割草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割草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割草机。



背景技术:

割草机切割果园中的草后在地面上形成一厚的草层,草层具有保湿和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可增加果园的产量。现有的割草机存在以下缺点:

(1)割草机的传动箱一般采用涡轮蜗杆传动,由涡轮蜗杆驱动行走轮转动,涡轮一般由铜制成,尺寸比较小,强度低,不耐磨,发热多,导致涡轮使用寿命短,更换比较频繁,严重制约割草机的正常使用;

(2)图1为现有常见的割草机割刀的结构示意图,割刀的刀刃是直的,割草时,割刀快速旋转,刀刃遇到草时以“撞”的方式将草割掉,这种硬割方式对刀损害大,割刀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的割草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割草机,包括:动力装置、传动箱、行走轮和割刀,

所述割刀水平设置,所述割刀由所述动力装置驱动;

所述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传动箱的传动箱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传动箱的传动箱输出轴连接所述行走轮,

所述传动箱包括箱体和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相连接的圆柱齿轮减速机构和圆锥齿轮传动机构,所述圆柱齿轮减速机构的首位轴为所述传动箱输入轴,所述圆锥齿轮传动机构的输出轴为所述传动箱输出轴;所述圆锥齿轮传动机构包括相啮合的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所述从动锥齿轮固定于所述传动箱输出轴,所述主动锥齿轮固定于所述圆柱齿轮减速机构的末位轴。

优选地,所述主动锥齿轮、所述从动锥齿轮均为钢材质的锥齿轮。

优选地,所述圆柱齿轮减速机构包括:

所述首位轴、所述末位轴、位于所述首位轴与所述末位轴之间的中间轴,所述首位轴、所述末位轴、所述中间轴相互平行;

所述首位轴固定有首位轴主动圆柱齿轮;

所述中间轴固定有中间轴从动圆柱齿轮和中间轴主动圆柱齿轮,所述中间轴从动圆柱齿轮与所述首位轴主动圆柱齿轮啮合;

所述末位轴固定有末位轴从动圆柱齿轮,所述末位轴从动圆柱齿轮与所述中间轴主动圆柱齿轮啮合。

优选地,所述箱体呈倒“l”形,所述箱体包括固设在一起的箱体水平段和箱体竖直段,所述首位轴、所述中间轴设置于所述箱体水平段,所述末位轴设置于所述箱体竖直段;所述首位轴、所述末位轴、所述中间轴均竖向设置。

优选地,所述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出轴与离合器的离合器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箱输入轴与所述离合器的离合器输出端通过带传动机构连接,所述带传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离合器输出端的主动带轮、设置于所述传动箱输入轴的从动带轮、绕于所述主动带轮与所述从动带轮的传动带。

优选地,所述割刀固定于竖向设置的割刀轴的下端,所述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出轴与离合器的离合器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割刀轴的上端与所述离合器的离合器输出端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割刀包括刀体和设于所述刀体边缘的刀刃,所述刀刃设置于所述刀体朝向所述割刀旋转方向的一侧,所述刀刃为向所述割刀旋转方向凸出的弧形刀刃。

优选地,所述刀体的两端边缘分别设有所述弧形刀刃。

优选地,两个所述弧形刀刃均位于所述刀体的上表面,两个所述弧形刀刃的首尾之间连接有过渡凹弧。

优选地,所述刀体的中部设有用于连接割刀轴的割刀轴连接孔,和位于所述割刀轴连接孔周围的螺栓孔,所述刀体的上表面设有第一法兰盘,所述刀体的下表面设有第二法兰盘,所述第一法兰盘与所述割刀轴一体设置,所述第一法兰盘、所述刀体和所述第二法兰盘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割草机包括动力装置、传动箱、行走轮和割刀,传动箱包括箱体和设置于箱体内相连接的圆柱齿轮减速机构和圆锥齿轮传动机构,圆柱齿轮减速机构的首位轴为传动箱输入轴,圆锥齿轮传动机构的输出轴为传动箱输出轴;圆锥齿轮传动机构包括相啮合的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固定于传动箱输出轴,主动锥齿轮固定于圆柱齿轮减速机构的末位轴。割草时,动力装置的动力由传动箱输入轴输入,再经过圆柱齿轮减速机构和圆锥齿轮传动机构减速后由传动箱输出轴输出,传动箱输出轴驱动割草机的行走轮转动,割草机以某一速度向前运动;同时,动力装置驱动割刀旋转,实现割草。本实用新型的割草机利用一对钢材质的锥齿轮副代替涡轮蜗杆传动副,解决了涡轮蜗杆传动副强度低、发热多、不耐磨和使用寿命短的问题,使得传动箱使用寿命大大延长,割草机使用寿命长,工作效率高。

由于割刀具有向旋转方向凸出的弧形刀刃,刀刃与草接触时,刀刃的不同部位逐步与草接触,刀刃有缓慢进给的过程,割刀动作比较柔和,对比于现有技术“撞”的割草方式,弧形的刀刃受到的破坏小,延长了割刀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割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割草机结构示意图(主要示意了传动系统);

图3是图2中的传动箱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割刀与割刀轴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的割刀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发动机;11-动力输出轴;2-离合器;3-主动带轮;4-割刀轴;5-割刀;51-刀体;52-刀刃;53-螺栓孔;54-过渡凹弧;55-割刀轴连接孔;6-传动箱;60-从动锥齿轮;61-首位轴;62-中间轴;63-末位轴;64-从动带轮;65-首位轴主动圆柱齿轮;66-中间轴从动圆柱齿轮;67-中间轴主动圆柱齿轮;68-末位轴从动圆柱齿轮;69-主动锥齿轮;6a-传动箱输出轴;6b-箱体;7-第一法兰盘;8-第二法兰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且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2所示,一种割草机,包括:动力装置、传动箱6、行走轮和割刀5,割刀5水平设置,割刀5由动力装置驱动,动力装置为发动机1或者电机,本申请优选为发动机1。发动机1的动力输出轴11与传动箱6的传动箱输入轴传动连接,传动箱6的传动箱输出轴6a连接行走轮。

如图3所示,传动箱6包括箱体6b和设置于箱体6b内相连接的圆柱齿轮减速机构和圆锥齿轮传动机构,圆柱齿轮减速机构的首位轴61为传动箱输入轴,圆锥齿轮传动机构的输出轴为传动箱输出轴6a。

其中,圆柱齿轮减速机构包括:首位轴61、末位轴63、位于首位轴61与末位轴63之间的中间轴62,首位轴61、末位轴63和中间轴62竖向平行设置;首位轴61固定有首位轴主动圆柱齿轮65;中间轴62固定有中间轴从动圆柱齿轮66和中间轴主动圆柱齿轮67,中间轴从动圆柱齿轮66与首位轴主动圆柱齿轮65啮合;末位轴63固定有末位轴从动圆柱齿轮68,末位轴从动圆柱齿轮68与中间轴主动圆柱齿轮67啮合。

其中,圆锥齿轮传动机构包括相啮合的主动锥齿轮69和从动锥齿轮60,从动锥齿轮60固定于传动箱输出轴6a,主动锥齿轮69固定于圆柱齿轮减速机构的末位轴63。

其中,主动锥齿轮69、从动锥齿轮60均为钢材质的锥齿轮,如45#钢。主动齿轮的直径小于与其啮合的从动齿轮,从而形成三对减速齿轮副,中间轴62并不局限于一根,根据需要可以多于一根。

其中,箱体6b呈倒“l”形,箱体6b包括固设在一起的箱体水平段和箱体竖直段,首位轴61、中间轴62设置于箱体水平段,末位轴63设置于箱体竖直段。

其中,发动机1的动力输出轴11与离合器2的离合器输入端固定连接,首位轴61与离合器的离合器输出端通过带传动机构连接,带传动机构包括设置于离合器输出端的主动带轮3、设置于首位轴61的从动带轮64、绕于主动带轮3与从动带轮64的传动带。

如图2和图4共同所示,割刀5固定于竖向设置的割刀轴4的下端,割刀轴4的上端与离合器2的离合器输出端固定连接。

如图4和图5共同所示,其中,割刀5包括刀体51和设于刀体51边缘的刀刃52,刀刃52设置于刀体51朝向割刀5旋转方向的一侧(图5中所示箭头表示割刀5的旋转方向),刀刃52为向割刀5旋转方向凸出的弧形刀刃。

优化设计是,刀体51的两端边缘分别设有弧形刀刃52,两个弧形刀刃52的首尾之间连接有过渡凹弧54,两个弧形刀刃52均位于刀体51的上表面。

刀体51的中部设有用于连接割刀轴4的割刀轴连接孔55,和位于割刀轴连接孔55周围的螺栓孔53,刀体51的上表面设有第一法兰盘7,刀体51的下表面设有第二法兰盘8,第一法兰盘7与割刀轴4一体设置,第一法兰盘7、刀体51和第二法兰盘8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割草机割草时,发动机1工作,离合器2处于接合状态,离合器2将发动机1的动力传递给主动带轮3和割刀轴4,主动带轮3驱动从动带轮64转动,从动带轮64驱动首位轴61和首位轴主动圆柱齿轮65旋转,首位轴主动圆柱齿轮65通过中间轴从动圆柱齿轮66驱动中间轴从动圆柱齿轮66、第二齿轮轴62和中间轴主动圆柱齿轮67旋转,中间轴主动圆柱齿轮67通过末位轴从动圆柱齿轮68驱动末位轴63和主动锥齿轮69旋转,主动锥齿轮69通过从动锥齿轮60驱动输出轴6a旋转,从而驱动割草机前进或者后退;同时,割刀轴4驱动割刀5转动,割刀5旋转时完成割草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传动箱利用一对钢材质的锥齿轮副代替涡轮蜗杆传动副,解决了涡轮蜗杆传动副强度低、发热多、不耐磨和使用寿命短的问题,使得传动箱使用寿命大大延长,割草机使用寿命长,工作效率高。

由于割刀5具有向旋转方向凸出的弧形刀刃52,刀刃52与草接触时,刀刃52的不同部位逐步与草接触,刀刃52有缓慢进给的过程,割刀动作比较柔和,对比于现有技术中“撞”的割草方式,弧形的刀刃52受到的破坏小,延长了割刀5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