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生生物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23367发布日期:2021-11-29 14:48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生生物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生生物养殖系统,尤其涉及涡虫等适于集中养殖的水生生物,属于水生生物培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现有养殖缸主要针对斑马鱼和大型溞等分散养殖类水生生物,例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0920145018.5,实用新型名称为鱼类及水体发育设备的专利中,养殖缸为多个并排排列的小型缸体,常用的养殖缸包含1l、1.5l、3l、10l,以3l养殖缸为主,而涡虫适于集中养殖,需要更大的容积,而现有养殖缸大小不足以容纳。另外,现有养殖缸的排水的方式容易导致涡虫逃逸。现有养殖缸的盒体内排水侧具有隔板,隔板底部与盒体的底相互形成了底反排水道,且盒体左壁与隔板上的凹板之间形成密封的通道,从而形成了从底部而自底向上的底反向排水,排水方式为虹吸排水,无法防止涡虫逃逸。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现有水生生物养殖系统的养殖缸缸体尺寸和排水方式不适合集中养殖的涡虫,容易导致涡虫逃逸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生生物养殖系统,可用于养殖涡虫等适于集中养殖的水生生物。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5.一种水生生物养殖系统,包括机架、养殖缸、过滤水箱、水泵、供水管和回水管;所述机架具有多层,底层放置所述过滤水箱,上面放置多层所述养殖缸,所述养殖缸为敞口式盒状结构,每个所述养殖缸体积至少为70l;所述供水管通过所述水泵与所述过滤水箱连接,并分别通入每层所述养殖缸;每层养殖缸内分别具有回水管,每个所述回水管穿过所述养殖缸的底板,上部位于上一层养殖缸内,下部与总回水管连通、所述总回水管的下端通入所述过滤水箱,或下部通入下一层养殖缸内、最底层养殖缸的回水管的下端通入所述过滤水箱,每个所述回水管的管口罩设防逃逸器,所述防逃逸器包括微孔丝网,网眼尺寸为0.8

1mm。
6.所述防逃逸器为微孔丝网套筒,包括套筒和微孔丝网,所述套筒的侧壁具有孔洞且两端开口,所述套筒套在所述回水管的管口,所述微孔丝网罩设在所述套筒上。
7.所述供水管包括供水主管和供水支管,所述供水主管设置于所述机架的一侧或两侧,每层养殖缸均设置所述供水支管和进水阀,每层所述供水支管的一端通过进水阀与所述供水主管连通,另一端通入所述养殖缸内;所述供水支管为多孔细管,细管内径15

20mm,微孔的尺寸5

7mm。
8.该系统还包括预过滤器,所述预过滤器分别连通最底层养殖缸的回水管与所述过滤水箱,为配置80

100目的滤网的网式过滤器。
9.所述过滤水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具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与箱底密封连接,所述箱体被所述第一隔板分隔为进水箱体和出水箱体,所述进水箱体内具
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与箱底之间的间隔作为连通口,所述进水箱体被所述第二隔板分隔为过滤箱体和溢流箱体且底部相通;进水口位于所述过滤箱体的上部,出水口位于所述出水箱体的下部;
10.所述箱体内的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托盘、生物球板、活性炭板和过滤袋板,所述过滤托盘位于所述过滤箱体的中上部、平行于箱底,所述过滤托盘上放置预过滤棉,所述生物球板位于所述过滤箱体的底部、平行于箱底,所述生物球板上放置袋装生物球;所述活性炭板位于所述溢流箱体的底部、平行于箱底且高于所述连通口,所述活性炭板上放置袋装活性炭,所述溢流箱体的中部设置过滤袋板,所述过滤袋板分别与所述第一隔板和箱板密封连接,以形成所述溢流箱体与出水箱体的连通通道,所述过滤袋板内放置微滤袋;所述出水箱体的底部具有出水口,所述水泵连接所述出水口与供水管。
11.所述过滤水箱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位于进水箱体侧壁的底部。
12.该系统还包括气泵、气管和气石,所述气石位于所述过滤箱体的底部,所述气泵位于所述机架的底层,所述气管连通所述气石与气泵。
13.所述过滤水箱设有溢流口、溢流盒、浮球阀和液位浮子,所述溢流口位于所述进水箱体的侧壁,与所述溢流盒连通,所述溢流盒固定在所述进水箱体的侧壁,所述浮球阀和液位浮子分别设置在所述进水箱体的两侧壁。
14.该系统还包括紫外线消毒器,位于供水管路上,分别连接所述水泵和供水管。
15.该系统还包括电控柜,位于所述机架的最底层;所述电控柜分别与所述水泵、气泵、紫外线消毒器和液位浮子连接。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1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生生物养殖系统,通过带有防逃逸器的回水系统、和过滤系统等的设置,保证养殖缸体积至少为70l的情况下也能实现养殖用水的正常循环和品质要求,从而满足集中涡虫等生物对体积的要求。养殖缸为敞口式长方盒状结构,结构简单。回流时,养殖缸内的循环水通过网眼尺寸为0.8

1mm的微孔丝网过滤,涡虫等微小生物被截留,循环水进入回水管,从而有效防止涡虫等微小水生生物逃逸的情况下,实现养殖缸水的循环。
18.优选的,所述防逃逸器为微孔丝网套筒,包括套筒和微孔丝网,所述套筒的侧壁具有孔洞且两端开口,套筒作为微孔丝网的骨架,增加微孔丝网的使用寿命。
19.优选的,所述供水管包括供水主管和供水支管,且供水支管为多孔细管,细管内径约15

20mm,其上微孔的尺寸5

7mm,可实现均匀温和的进水给水,保证水量的情况下,温和给水,为涡虫的养殖提供更加平稳的环境,另外有助于防止涡虫逃逸。
20.优选的,每个所述回水管的上部位于上一层养殖缸内,下部通入下一层养殖缸内,使得多层养殖缸的养殖条件趋于相同,提供更加稳定的环境。更优选的,每个回水管的下部垂直连接三通和2个支管弯头,与供水支管的作用类似,以实现均匀温和的回水。
附图说明
21.图1为一种水生生物养殖系统的主视示意图;
22.图2为一种水生生物养殖系统的侧视示意图;
23.图3为过滤水箱的主视示意图;
24.图4为过滤水箱的俯视示意图;
25.图5为防逃逸器的主视示意图;
26.图6为防逃逸器的俯视示意图;
27.附图标记:1

过滤水箱,2

养殖缸,3

水泵,4

紫外线消毒器,5

气泵,6

预过滤器,7

供水主管,8

供水支管,9

进水阀,10

回水管,11

防逃逸器,12

机架,13

电控柜,14

支管弯头,15

套筒,16

微孔丝网;
28.111

进水箱体,112

过滤箱体,113

溢流箱体,114

出水箱体,115

第一隔板,116

第二隔板,117

过滤托盘,118

生物球板,119

活性炭板,120

过滤袋板,121

气石,122

液位浮子,123

连通口,124

排水口,125

出水口,126

溢流口,127

溢流盒,128

浮球阀,129

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下面将结合附图1

6和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
30.如图1

2所示,一种水生生物养殖系统,适用于水生模式生物的集约化养殖,特别适用于涡虫等微小生物的养殖。该养殖系统包括机架12、养殖缸2、过滤水箱1、水泵3、供水管、回水管10和电控柜13。机架12为多层,底层放置过滤水箱1和水泵3,上面放置三层养殖缸2,每层设置一个养殖缸2,所述养殖缸2为敞口式长方盒状结构,尺寸为1.2m
×
0.6m
×
0.25m,理论容积至少为70l,本实施例为180l,以满足涡虫等适于集中养殖的微小生物的体积的要求。养殖缸2的体积与回水管10的尺寸互相匹配,本实施例中回水管的口径为40mm。
31.养殖缸的供水管路分为供水主管7和供水支管8,所述供水主管7的底端通过所述水泵3与所述过滤水箱1连接,为双侧供水、分别位于机架12的两侧,每个养殖缸2配置独立的进水阀9、供水支管8,供水支管8为多孔细管,细管内径约15

20mm,其上微孔的尺寸5

7mm,可实现均匀温和的进水给水。每个所述供水支管8的一端通过对应的进水阀9与两侧对应的供水主管7连通,另一端通入养殖缸2内,实现每层一个养殖缸通过两侧供水支管8同时进水,以满足大型养殖缸的供水需求。每个养殖缸底部设置回水管10,且为单侧,每个回水管10穿过每层所述养殖缸2的底板,上部位于上一层养殖缸2内,下部垂直连接三通和2个支管弯头14并通入下一层养殖缸2内,最底层养殖缸2的回水管10的下端通入所述过滤水箱1,实现上一层养殖缸2内的水溢流到下一层养殖缸2,最底层养殖缸2的回水管10内的水溢流进过滤水箱1。
32.上述回水管10为分层回流,还可以是集中回流,不仅包括上述多个回流管10,还包括总回流管,每个所述回水管10穿过所述养殖缸的底板,上部位于上一层养殖缸2内,下部与总回水管连通,所述总回水管的下端通入所述过滤水箱1。
33.如图5和6所示,每个回水管10的上部管口套装有防逃逸器11,防逃逸器11为微孔丝网套筒,包括硬质套筒15和微孔丝网16,所述套筒15的两端开口且侧壁具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孔洞,套筒上的孔洞为细长椭圆的孔,尺寸为φ7*43mm,套筒15作为微孔丝网16的骨架套在回水管10上部的管口上,微孔丝网16罩设在套筒15上,以延长微孔丝网16的使用寿命,所述微孔丝网16的网眼尺寸为0.8

1mm,用于防止养殖缸内微小生物个体顺水逃逸至其它层养殖缸。
34.如图1所示,该系统还包括预过滤器6。预过滤器6为配置80

100目的食品级不锈钢
滤网的网式过滤器,安放于过滤水箱1上部,分别连通最底层养殖缸2的回水管10与所述过滤水箱1,作用是阻拦微小型养殖生物如涡虫进入过滤系统。
35.如图3和4所示,过滤水箱1对循环水进行逐级净化,包括一箱体,箱体内底部设置第一隔板115,第一隔板115与箱底密封连接,以将箱体分隔为进水箱体111和出水箱体114,进水箱体111内具有第二隔板116,第二隔板116的底部与箱底不接触,二者之间为连通口123,以将进水箱体111分成过滤箱体112和溢流箱体113且二者底部相通。进水口129位于过滤箱体112的顶部,所述过滤箱体112内平行于箱底的中上部平行设置一筛状回水过滤托盘117,其上放置预过滤棉,以对回水进行粗滤,过滤箱体112底部设置一生物球板118,其上放置袋装生物球,进行生物过滤;溢流箱体113内的底部在第一隔板115与第二隔板116之间具有一平行于箱底的活性炭板119,其上放置袋装活性炭,进行吸附过滤;所述溢流箱体113的上部设置过滤袋板120,过滤袋板120分别与第一隔板115和箱板密封连接,且其内放置100

150μm微滤袋,进行精过滤,以形成溢流箱体113与出水箱体114的连通通道;出水箱体114的底部具有出水口125,水泵3连通供水管与出水口125。另外过滤水箱1设有两个排水口124,分别位于过滤箱体112和溢流箱体113的侧壁的底部,可在需要对过滤水箱1进行清理时排空水箱内的水。
36.该养殖系统包括气石121、气管和气泵5。气泵5可设置在机架12的底层,过滤箱体112的箱底安放气石121,气石121通过气管连接来自气泵5内的气体,对过滤水箱1内的循环水进行曝气充氧。
37.过滤水箱1还设有溢流口126和溢流盒127,溢流口126位于进水箱体111的侧壁,与溢流盒127连通,从而通过溢流盒127内的滴流溢流设计进行循环水的持续溢流;在过滤水箱1的进水箱体111一侧设有净水补水浮球阀128,当水箱溢流至低水位时浮球阀128开启,自动向过滤水箱1内补充新鲜净水,从而保证养殖系统内的水质新鲜。过滤水箱1内还设置有高低液位浮子122,对水泵3具有液位保护功能。
38.该系统还包括紫外线消毒器4,紫外线消毒器4分别连接所述水泵3和供水管的底端。
39.电控柜13与紫外线消毒器4、液位浮子122、水泵3、气泵5和故障灯指示相连,系统的运行通过程序控制,自动运行。
40.上述一种水生生物养殖系统的运行过程如下:
41.过滤水箱1对养殖循环水首先通过预过滤棉进行粗滤,然后通过生物球进行生物过滤,通过活性炭进行吸附过滤,再通过微滤袋进行精过滤,过滤的同时气泵5通过气管、气石121向过滤水箱1内泵氧,以对养殖循环水加气增氧,经过滤水箱1过滤净化的循环水通过紫外线消毒器4进行消毒,过滤水箱1与供水管路通过水泵3加压连接,提供各层养殖缸2持续的新鲜补水,通过养殖缸2内的回水管10将养殖回水溢流至下一层养殖缸2,持续回流入预过滤器6,最后流入过滤水箱1。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等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