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谷种植及生态养鸭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723880发布日期:2021-04-16 15:37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是一种稻谷种植及生态养鸭方法,属于稻田种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在我国,尤其是南方地区,主要以大米作为主食,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产品的安全性越来越重视,由此人们也逐渐转向选择绿色、有机食品,目前,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种植户依然会采用喷洒农药的方式去杀虫,以及通过添加化肥去促进水稻的生长,但是,这样会造成水稻不仅会有农药残留,会很大的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且化肥也会对生态 环境造成污染、损害。养鸭育稻共作方法是充分利用共生互利、生态位和食物链等生态学原理,以稻作水田为基体,以种稻为中心,家鸭田间网养的自然与人工结合的复合型种养生态方法。该方法通过鸭子的不间断活动来刺激水稻生长,鸭子的粪便可以作为有机肥料,鸭子对田间杂草的踩食以及对害虫的捕食可以代替除草剂、除虫剂的使用,实现以田养鸭、以鸭护稻、使水稻和家鸭共栖生长,入田过程中鸭群集中、拥挤,对水稻秧苗的踩踏危害明显加重,因此,如何有效的解决在高密度养殖过程中鸭苗入田的有序性,进而减轻对水稻秧苗的危害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稻谷种植及生态养鸭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稻谷种植及生态养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稻田准备: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稳水性好的稻田;(2)选择稻种和雏鸭:选择优良稻种和生命力、适应力、抗逆性均较强的中小型优良鸭品种,使鸭在稻田中能自由穿行觅食;(3)整地:对稻田进行粗耕、细耕,施肥后盖平整理;(4)灌水:向稻田灌水,水深为4

8cm;(5)雏鸭入田:放雏鸭入稻田共育;所述雏鸭入田包括如下步骤:a、基础设施建设:筑建鸭舍和围网,并根据雏鸭的放养规模准备育雏场所、饲料或防疫药品;b、雏鸭放养:插秧6

10天后,向稻田中放养雏鸭,每亩放养10

15只,初放1

3天,每天早晚喂食鸭子一次,喂食量每天每只40

50克,之后的5

7天逐步减少喂食量,直至停止喂食,让鸭子自由觅食;c、雏鸭喂食:在雏鸭进入稻田放养的1

2周内,给雏鸭补喂由大米、稻谷、玉米、麸皮、饼类组成的混合料,2周后,给每只雏鸭每天补喂50

70g的稻谷;d疾病防治:对鸭舍进行清洁和消毒,对鸭进行饮水免疫或注射免疫接种疫苗;(6)水稻管理;
(7)田间管理:施肥量为早稻纯氮为6

8kg/亩,晚稻纯氮为8

10kg/亩,其中n:p2o5:k2o之比为1:0.4

0.6:0.8

1.2;定期检查田间围网、鸭舍的破损情况,及时修复破损,防止兽害;(8)诱鸭出田:待稻谷低头散籽后,将训好的鸭诱导出田;(9)收获水稻:水稻稻穗中至少97%的谷粒呈金黄色时收获。
5.进一步地,所述水稻管理包括如下步骤:a播种:在苗床中播种由步骤(2)选择的稻种,每亩播种1.2

1.6kg,并实施旱育或水育栽培获得带蘖壮秧;b移栽前施肥:将由步骤(1)准备好的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稳水性好的稻田进行施肥,且所施肥料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成分混合组成:底肥40%

50%,复合肥31%

45%,锌肥1%

4%,硅肥4%

7%,尿素7%

13%;c带蘖壮秧移栽:以人工手插或机械插秧方式移栽带蘖壮秧;每亩栽带蘖壮秧1 .5

1 .6万穴,每穴2粒谷苗,且基本苗为6万

8万,在稻田进行插秧,行距为20cm以上,株距为15cm以上;d科学除草:采取物理方法和鸭的捕食能力相结合防治,杜绝使用农药防治,重点防治对象为稻纵卷叶螟。
6.进一步地,每次给雏鸭喂食时伴以呼唤、吹哨或敲击声,以建立条件反射。
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将鸭子与水稻进行共生配套,鸭子产生的粪便作为有机肥对水稻进行施肥,不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鸭子在稻田内饲养的过程中,鸭子会吃掉水稻上的害虫,这样,种植人员则不用再对水稻喷洒农药,水稻也就不会有农药残留,收获的大米绿色环保、无公害,不会对食用者的身体产生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8.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9.实施例1:一种稻谷种植及生态养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稻田准备: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稳水性好的稻田;(2)选择稻种和雏鸭:选择优良稻种和生命力、适应力、抗逆性均较强的中小型优良鸭品种,使鸭在稻田中能自由穿行觅食;(3)整地:对稻田进行粗耕、细耕,施肥后盖平整理;(4)灌水:向稻田灌水,水深为4cm;(5)雏鸭入田:放雏鸭入稻田共育;所述雏鸭入田包括如下步骤:a、基础设施建设:筑建鸭舍和围网,并根据雏鸭的放养规模准备育雏场所、饲料或防疫药品;b、雏鸭放养:插秧6天后,向稻田中放养雏鸭,每亩放养10只,初放1天,每天早晚喂食鸭子一次,喂食量每天每只40克,之后的5天逐步减少喂食量,直至停止喂食,让鸭子自由觅食;c、雏鸭喂食:在雏鸭进入稻田放养的1周内,给雏鸭补喂由大米、稻谷、玉米、麸皮、饼类组成的混合料,2周后,给每只雏鸭每天补喂50g的稻谷;
d疾病防治:对鸭舍进行清洁和消毒,对鸭进行饮水免疫或注射免疫接种疫苗;(6)水稻管理;(7)田间管理:施肥量为早稻纯氮为6kg/亩,晚稻纯氮为8kg/亩,其中n:p2o5:k2o之比为1:0.4:0.8;定期检查田间围网、鸭舍的破损情况,及时修复破损,防止兽害;(8)诱鸭出田:待稻谷低头散籽后,将训好的鸭诱导出田;(9)收获水稻:水稻稻穗中至少97%的谷粒呈金黄色时收获。
10.本实施例中:水稻管理包括如下步骤:a播种:在苗床中播种由步骤(2)选择的稻种,每亩播种1.2kg,并实施旱育或水育栽培获得带蘖壮秧;b移栽前施肥:将由步骤(1)准备好的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稳水性好的稻田进行施肥,且所施肥料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成分混合组成:底肥40%

50%,复合肥31%,锌肥1%,硅肥4%,尿素7%;c带蘖壮秧移栽:以人工手插或机械插秧方式移栽带蘖壮秧;每亩栽带蘖壮秧1 .5万穴,每穴2粒谷苗,且基本苗为6万万,在稻田进行插秧,行距为20cm以上,株距为15cm以上;d科学除草:采取物理方法和鸭的捕食能力相结合防治,杜绝使用农药防治,重点防治对象为稻纵卷叶螟。
11.本实施例中:每次给雏鸭喂食时伴以呼唤、吹哨或敲击声,以建立条件反射。
12.实施例2:一种稻谷种植及生态养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稻田准备: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稳水性好的稻田;(2)选择稻种和雏鸭:选择优良稻种和生命力、适应力、抗逆性均较强的中小型优良鸭品种,使鸭在稻田中能自由穿行觅食;(3)整地:对稻田进行粗耕、细耕,施肥后盖平整理;(4)灌水:向稻田灌水,水深为8cm;(5)雏鸭入田:放雏鸭入稻田共育;所述雏鸭入田包括如下步骤:a、基础设施建设:筑建鸭舍和围网,并根据雏鸭的放养规模准备育雏场所、饲料或防疫药品;b、雏鸭放养:插秧10天后,向稻田中放养雏鸭,每亩放养15只,初放3天,每天早晚喂食鸭子一次,喂食量每天每只50克,之后的5

7天逐步减少喂食量,直至停止喂食,让鸭子自由觅食;c、雏鸭喂食:在雏鸭进入稻田放养的2周内,给雏鸭补喂由大米、稻谷、玉米、麸皮、饼类组成的混合料,2周后,给每只雏鸭每天补喂70g的稻谷;d疾病防治:对鸭舍进行清洁和消毒,对鸭进行饮水免疫或注射免疫接种疫苗;(6)水稻管理;(7)田间管理:施肥量为早稻纯氮为8kg/亩,晚稻纯氮为10kg/亩,其中n:p2o5:k2o之比为1:0.6:1.2;定期检查田间围网、鸭舍的破损情况,及时修复破损,防止兽害;(8)诱鸭出田:待稻谷低头散籽后,将训好的鸭诱导出田;(9)收获水稻:水稻稻穗中至少97%的谷粒呈金黄色时收获。
13.本实施例中:水稻管理包括如下步骤:
a播种:在苗床中播种由步骤(2)选择的稻种,每亩播种1.6kg,并实施旱育或水育栽培获得带蘖壮秧;b移栽前施肥:将由步骤(1)准备好的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稳水性好的稻田进行施肥,且所施肥料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成分混合组成:底肥50%,复合肥45%,锌肥4%,硅肥7%,尿素13%;c带蘖壮秧移栽:以人工手插或机械插秧方式移栽带蘖壮秧;每亩栽带蘖壮秧1 .6万穴,每穴2粒谷苗,且基本苗为8万,在稻田进行插秧,行距为20cm以上,株距为15cm以上;d科学除草:采取物理方法和鸭的捕食能力相结合防治,杜绝使用农药防治,重点防治对象为稻纵卷叶螟。
14.本实施例中:每次给雏鸭喂食时伴以呼唤、吹哨或敲击声,以建立条件反射。
15.基于上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稻谷种植及生态养鸭方法,通过将鸭子与水稻进行共生配套,鸭子产生的粪便作为有机肥对水稻进行施肥,不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鸭子在稻田内饲养的过程中,鸭子会吃掉水稻上的害虫,这样,种植人员则不用再对水稻喷洒农药,水稻也就不会有农药残留,收获的大米绿色环保、无公害,不会对食用者的身体产生影响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16.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