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辣椒种植用浸种催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17717发布日期:2021-04-09 20:21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辣椒种植用浸种催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种子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辣椒种植用浸种催芽装置。



背景技术:

浸种浸种是保证种子在有利于吸水的温度条件下,在短时间内吸足从种子萌动到出苗所需的全部水量的重要措施。通过浸种使干燥的种子吸水膨胀,种子内部营养物质分解转化。浸种水温和浸泡时间是重要条件,用水温度同室温比较简单方便,容易操作,十分安全,但无杀菌作用,适于种子消毒后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现有技术公告号为cn101569254a的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自动化浸种催芽装置,包括浸种催芽罐、控制装置,浸种催芽罐底部设有放水阀,浸种催芽罐通过控制装置分别控制加氧装置、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所述的加氧装置通过气体管道连通到浸种催芽罐底部的加氧管道;所述的加热装置包括灭菌加热装置和保温加热装置,灭菌加热装置通过蒸汽管道连通到保温加热装置后再连通浸种催芽罐;所述的冷却装置通过低温水管道连通浸种催芽罐的上部和下部,与浸种催芽罐内部构成低温水循环系统。本发明具有水分、温度、氧气和光照可控,自动化控制程度高,种子催芽质量稳定等优点。特别适合于烟草、牧草、观赏草、紫云英等体积小、质量轻的小型种子的工厂化浸种催芽生产。

但是上述技术采用循环往复用水,水流经过的管路中多为金属制品,循环水中加深了水质的毒性,导致种子催芽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次用水排泄的辣椒种植用浸种催芽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辣椒种植用浸种催芽装置包括相互衬套的蓄水内盆和蓄水外盆,所述蓄水内盆与蓄水外盆之间连通有沿蓄水内盆至蓄水外盆出水的虹吸管,所述虹吸管与蓄水内盆的交汇处带有自转装置,所述自转装置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和路径轮,所述从动轮啮合于路径轮,所述主动轮位于虹吸管内部水流的流动行程中,且主动轮与从动轮同轴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后实现了以下有益效果:1、相对于传统的浸芽装置而言,本技术方案中利用虹吸管进行排水操作,避免了传统排水工艺中需要举升容器进行排出的缺陷,实现了加水后若水流高于虹吸管便自动排出,同时浸种用水进行一次性使用分割,换水可以散发呼吸热,排除二氧化碳,供给新鲜空气。

2、相对于带有出水阀门或虹吸排水的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方案中当虹吸管内部水流经过时,水流作为动力带动主动轮转动,此时同轴连接于主动轮的从动轮转动,转动过程中由于从动轮啮合路径轮,因此从动轮此时沿路径轮周转,从而带动连接的虹吸管自转。

自转过程中虹吸管搅动液面,形成水漩涡,因此水漩涡产生的离心力便于种子分散,使种子均匀浸泡,同时周向转动的离心力带动种子远离虹吸管,因此避免了种子堆积于虹吸管处,降低了虹吸管受到堵塞的可能性,同时自转过程中虹吸管产生的抖动将虹吸管内的水垢抖出。

进一步,所述蓄水外盆包括盆碗、盆坐和盆底,所述盆坐和盆底之间带有画片,所述盆底包括平凸透镜,所述盆底的上表面包括凸面,所述盆底的下表面包括平面,所述蓄水外盆整体透明。

优选的,所述平凸透镜选用大焦距。

有益效果:相对于虹吸出水的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方案中利用平凸透镜作将画片的画面投影为一个放大、正立的虚象,所述虚象产生的位置在于平凸透镜的下方,且产生的虚象较大,由于平凸透镜象差很大,所得的图象为模糊不清的象,因此常人无法看清,当蓄水内盆的水流逐渐流入蓄水外盆后,由于水流为透明液体,因此水流起到透镜作用,此时水流呈现一种平凹透镜,物体通过凹透镜获得缩小的虚像,因此水流和平凸透镜产生的像差相互抵消,从而将成像清晰化,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成像的清晰度以及肉眼观测的第一感官判断蓄水外盆是否蓄有水流,从而决定进行放水操作。

进一步,所述蓄水外盆的底部带有夹层,自转装置位于夹层内部,且夹层与虹吸管的交汇处带有密封圈。

有益效果:通过密封圈提升密封性能,避免液体流出。

进一步,所述路径轮相互対置,且路径轮横向设置于夹层内部。

有益效果:保持路径轮的相对独立,避免金属器械对种子进行毒害。

进一步,所述蓄水内盆安装的侧壁安装有加热装置,蓄水内盆的另一侧安装有测温装置。

有益效果:通过测温装置判断蓄水内盆的水温,便于更换,同时加热装置便于实现水流加热。

进一步,所述盆坐的最低处带有放水阀。

有益效果:便于开启放水阀进行水流排出,同时可以通过成像的清晰度判断水流是否完全排出。

进一步,虹吸管包括入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入水口粘接有过滤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蓄水内盆1、蓄水外盆2、虹吸管3、主动轮4、从动轮5、路径轮6、盆碗7、盆坐8、盆底9、画片10、平凸透镜11、密封圈12、加热装置13、测温装置14、放水阀15、过滤网16。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辣椒种植用浸种催芽装置包括相互衬套的蓄水内盆1和蓄水外盆2,蓄水内盆1与蓄水外盆2之间连通有沿蓄水内盆1至蓄水外盆2出水的虹吸管3,虹吸管3与蓄水内盆1的交汇处带有自转装置,自转装置包括主动轮4、从动轮5和路径轮6,从动轮5啮合于路径轮6,主动轮4位于虹吸管3内部水流的流动行程中,且主动轮4与从动轮5同轴连接。

蓄水外盆2的底部带有夹层,自转装置位于夹层内部,且夹层与虹吸管3的交汇处带有密封圈12,路径轮6相互対置,且路径轮6横向设置于夹层内部。

其中蓄水内盆1和蓄水外盆2都为玻璃盆。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具体为以下步骤s1001,催芽浸种初期,现将种子浸泡在蓄水内盆1中,此时蓄水内盆1含水量不超过虹吸管3的最高处,此时将水盆中的水温保持27度,从而使种子膨胀吸水,将种子内部营养物质分解转化。

s1001a其中对浸种时间8-10小时的辣椒种子,无需换水,但水温随着时间推移将温度从27度降低至22度。此种情况下将蓄水盆内的水流添加至临近虹吸管3最高处,当种子吸水膨胀后,液面高于虹吸管3最高处,从而使蓄水内盆1的水流流至蓄水外盆2内。

通用步骤s1,虹吸管3内部水流经过时,水流作为动力带动主动轮4转动,此时同轴连接于主动轮4的从动轮5转动,转动过程中由于从动轮5啮合路径轮6,因此从动轮5此时沿路径轮6周转,从而带动连接的虹吸管3自转。

自转过程中虹吸管3搅动液面,形成水漩涡,因此水漩涡产生的离心力便于种子分散,使种子均匀浸泡,同时周向转动的离心力带动种子远离虹吸管3,因此避免了种子堆积于虹吸管3处,降低了虹吸管3受到堵塞的可能性,同时自转过程中虹吸管3产生的抖动将虹吸管3内的水垢抖出。

s1002,其中对浸种时间8-24小时的辣椒种子,超过8小时就进行换水,水温随着时间推移将温度从27度降低至22度。

s1002a,在8-16小时这个区间时但此种情况下将蓄水盆内的水流不超过虹吸管3最高处,当达到8小时后向蓄水内盆1添加温水,使蓄水内盆1的液面高于虹吸管3的最高处,从而进行排水,此时水流流入蓄水外盆2时产生的效果与通用步骤s1相同,在此时换水可以散发呼吸热,排除二氧化碳,供给新鲜空气。

s1002b,在16-24小时的区间内,此时将种子放置于布口袋中,在布口袋表面覆盖一层淘洗干净的河沙进行混合,随后添加23°的温水。

实施例二

请参考图3,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蓄水外盆2包括盆碗7、盆坐8和盆底9,所述盆坐8和盆底9之间带有画片10,所述盆底9包括平凸透镜11,所述盆底9的上表面包括凸面,所述盆底9的下表面包括平面,蓄水外盆2整体透明,盆坐8的最低处带有放水阀15。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在上一实施例的s1001a中,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图案的清晰度判断种子已经膨胀,具体判断准则如下利用平凸透镜11作将画片10的画面投影为一个放大、正立的虚象,所述虚象产生的位置在于平凸透镜11的下方,且产生的虚象较大,由于平凸透镜11象差很大,所得的图象为模糊不清的象,因此常人无法看清,当蓄水内盆1的水流逐渐流入蓄水外盆2后,由于水流为透明液体,因此水流起到透镜作用,此时水流呈现一种平凹透镜,物体通过凹透镜获得缩小的虚像,因此水流和平凸透镜11产生的像差相互抵消,从而将成像清晰化,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成像的清晰度以及肉眼观测的第一感官判断蓄水外盆2是否蓄有水流,从而认定种子已经膨胀,或决定进行放水操作。

实施例三

请参考图4,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蓄水内盆1安装的侧壁安装有加热装置13,蓄水内盆1的另一侧安装有测温装置14,盆坐8的最低处带有放水阀15,虹吸管3包括入水口和出水口,入水口粘接有过滤网16。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操作人员可以根据测温装置14判断是否需要保温加热,从而决定加热装置13开启的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