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杭白菊真菌感染的复配杀菌剂

文档序号:25949381发布日期:2021-07-20 17:05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生物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杀菌剂来防治杭白菊上的真菌,具体讲,属于防治两种真菌的组合物。
背景技术
:该
背景技术
的描述仅仅是对为了方便理解本发明的内容的一般描述,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杭白菊didymella属叶斑病是一种杭白菊的新病害,近年在杭白菊上频发。该病主要发生在杭白菊的中下部叶片,病斑向上向下蔓延,严重时整株发病。该病最先在叶面形成不规则形退绿小点,后变枯黄色,病健交界清晰,有明显的黄晕,病斑后期变棕黄色至橄榄色,有时有轮纹。在雨后或潮湿天气时,发病处可见少量白色霉层,发病老叶枯死后叶片卷曲悬挂于枝条上不落。6-7月份的梅雨季和8-9月份台风多雨是发病高峰,6-10月份均可发病。雨后更容易造成病害的传播蔓延。严重的造成除心叶外整株植物叶片枯死,致使植株长势衰弱,甚至死亡,导致杭白菊产量下降,质量低劣。而杭白菊上能使用的登记杀菌剂仅有乙蒜素,其杀菌效果有限。因此安全有效的该药剂的复配剂有助于有效的防治该病害的发生发展。这就需要开发一种新的农药制剂进行该病的防治。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小组意外发现,n6-(2-羟乙基)腺苷可以和一些农药形成复配试剂,具有很好的防治杭白菊上某些真菌的危害。在本发明室内培养和分离感病杭白菊真菌的过程中,虽然获得了真菌,但是真菌长势不好,经过不断排查,发现是在培养基被污染了,该污染的源头就是该培养基错误添加了购买的一种化学试剂,n6-(2-羟乙基)腺苷。该物质是浙江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提供的。受此启发,认为该物质可能对杭白菊上的某些真菌具有抑制作用,从而进行了一些和常用农药的复配,意外发现对某些农药具有增效作用。该化学物质是一种在蝉花上提取出来的生物活性物质,也可以通过购买,是一种绿色无公害的化学物质,蝉花是一种食用菌,这样使用在杭白菊上,减少了农药残留,提高了产量。所以,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农药试剂,该试剂包括n6-(2-羟乙基)腺苷和10%井冈霉素。在一些方式中,n6-(2-羟乙基)腺苷与10%井冈霉素的质量比为1:20-5:1。在一些方式中,该农药试剂可以防治杭白菊上的亚隔孢壳属真菌didymellamacrophylla的变种。在一些方式中,n6-(2-羟乙基)腺苷在用于制备防治杭白菊上隔孢壳属真菌didymellamacrophylla的变种致病试剂上的用途,所述的试剂包括10%井冈霉素。所以,本发明二方面,提供一种农药试剂,该试剂包括n6-(2-羟乙基)腺苷和嘧菌酯悬浮剂。其中,嘧菌酯悬浮剂的浓度为250g/l。在一些方式中,n6-(2-羟乙基)腺苷与250g/l的嘧菌酯悬浮剂的质量比为1:20-5:1。在一些方式中,该农药试剂可以防治杭白菊上的亚附球菌属真菌epicoccumlatusicollum。在一些方式中,n6-(2-羟乙基)腺苷在用于制备防治杭白菊上亚附球菌属真菌epicoccumlatusicollum致病试剂上的用途,所述的试剂包括250g/l的嘧菌酯悬浮剂。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在发明的精髓下的有限列举来说明本发明是实施试试例子1:n6-(2-羟乙基)腺苷对于防治叶斑病的增效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didymellamacrophylla病原菌的活化与培养供试菌株为亚隔孢壳属真菌didymellamacrophylla的变种,由发明人自行分离鉴定并保藏。以psa培养基(土豆200g,蔗糖20g,琼脂15g,共计1l)为供试培养基,将冷冻保藏的病原菌didymellamacrophylla,简称p3-1-1置于用新鲜的psa培养基26℃活化培养,培养5天后待用。2供试药剂的配制供试药剂为n6-(2-羟乙基)腺苷(简称a或者腺苷)是一种蝉花虫草提取物,;10%井冈霉素a水剂(简称b),购自浙江省桐庐汇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照药剂80%多菌灵水分散剂,购于山东省青岛奥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a与b按一定的质量配比进行混合,并溶于水,待用。3药剂对didymellamacrophylla的室内抑制测定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didymellamacrophylla对供试杀菌剂的敏感性。将供试杀菌剂配制成等比系列的5个质量浓度,加入psa培养基中混匀制成含药平板。将在pda平板中培养好的供试菌株菌落用打孔器打取直径为5mm大小的菌饼,不含药的pda平板为空白对照,每个处理3次重复。置于恒温培养箱内20℃恒温培养,待培养4d后,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供试菌株菌落直径,并记录数据,算出每种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y=a+bx,计算相关系数r,推导出ec50(μg/ml)。4供试药剂对didymellamacrophylla的小区防治效果测定施药前对田间didymella属叶斑病的发生进行调查,并记录其病情指数。不同复配药剂以1500倍混合液对杭白菊植株进行药剂喷雾,均匀施药2次,间隔期10d。清水喷雾为空白对照。每处理重复3次,试验小区面积为30m2,随机区组设计。5杭白菊didymella属叶斑病的病害分级标准及相关评价标准病级分级标准0级:无病;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15%;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6%~25%;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6%~50%;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0%以上。计算方法:病情指数=[σ(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片数×9)]×100防治效果(%)=[(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通过防效值和系列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值,用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病菌的活性。混配制剂的联合毒力采用孙云沛的共毒系数方法表示:共毒复配制剂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二、试验内容1、室内试验试验结果:由表1-3的室内药剂测定结果可知,腺苷对p3-1-1无明显抑制效果。井冈霉素a对p3-1-1的抑制作用类似,其半致死浓度为24.31mg/l。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腺苷和井冈霉素a以不同比例复配时,腺苷和井冈霉素a的配方为1:20~1:1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40,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当腺苷和井冈霉素a的配方为5:1~11:1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00,表现为相加作用,可见腺苷和井冈霉素a的配方为1:20~1:1时,腺苷和井冈霉素a的复配可成为防治杭白菊didymella属叶斑病的理想药剂。表1腺苷对杭白菊didymella属叶斑病菌p3-1-1的抑制作用药剂处理毒力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ec50(mg/l)腺苷y=2.0874+0.9863x0.86531233.41多菌灵y=3.3626+0.5275x0.985926.25表2井冈霉素a对杭白菊didymella属叶斑病菌p3-1-1的抑制作用药剂处理毒力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ec50(mg/l)井冈霉素ay=2.4958+0.0916x0.994524.31多菌灵y=3.3626+0.5275x0.985926.25表3腺苷与井冈霉素a复配剂对杭白菊didymella属叶斑病菌p3-1-1的抑制作用2、小区试验由表4的小区试验结果可知,单独腺苷对杭白菊didymella属叶斑病几乎没有防治效果,单独使用井冈霉素a的防效为75.44%。而腺苷与井冈霉素a的复配配比为1:20~10:1时,对杭白菊didymella属叶斑病的防效均可达80%以上,显著高于单独使用井冈霉素a的防效。而配方1:10、1:5时,防治效果可高达91.14%、88.30%,具有大幅的增效作用。该复配药剂对杭白菊植株无药害,具备较高的环境安全性,复配腺苷后兼备了对杭白菊didymella属叶斑病的良好的防治效果,因此市场应用前景巨大。表4腺苷与井冈霉素a复配剂对杭白菊didymella属叶斑病的防治作用实施例2:n6-(2-羟乙基)腺苷对于防治附球菌的增效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epicoccumlatusicollum病原菌的活化与培养供试菌株为附球菌属真菌epicoccumlatusicollum,由发明人自行分离鉴定并保藏。以psa培养基(土豆200g,蔗糖20g,琼脂15g,共计1l)为供试培养基,将冷冻保藏的病原菌epicoccumlatusicollumjupa2-3置于用新鲜的psa培养基26℃活化培养,培养5天后待用。2供试药剂的配制供试药剂为n6-(2-羟乙基)腺苷(简称a或者腺苷);250g/l嘧菌酯悬浮剂(简称b),购自先正达生物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对照药剂80%多菌灵水分散剂,购于山东省青岛奥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a与b按一定的质量配比进行混合,并溶于水,待用。3药剂对epicoccumlatusicollum的室内抑制测定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epicoccumlatusicollum(jupa2-3)对供试杀菌剂的敏感性。将供试杀菌剂配制成等比系列的5个质量浓度,加入psa培养基中混匀制成含药平板。将在pda平板中培养好的供试菌株菌落用打孔器打取直径为5mm大小的菌饼,不含药的pda平板为空白对照,每个处理3次重复。置于恒温培养箱内20℃恒温培养,待培养4d后,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供试菌株菌落直径,并记录数据,算出每种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y=a+bx,计算相关系数r,推导出ec50(μg/ml)。4供试药剂对epicoccumlatusicollum的小区防治效果测定施药前对田间epicoccum属叶斑病的发生进行调查,并记录其病情指数。不同复配药剂以1500倍混合液对杭白菊植株进行药剂喷雾,均匀施药2次,间隔期10d。清水喷雾为空白对照。每处理重复3次,试验小区面积为30m2,随机区组设计。5杭白菊epicoccum属叶斑病的病害分级标准及相关评价标准病级分级标准0级:无病;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15%;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6%~25%;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6%~50%;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0%以上。计算方法:病情指数=[σ(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片数×9)]×100防治效果(%)=[(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通过防效值和系列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值,用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病菌的活性。混配制剂的联合毒力采用孙云沛的共毒系数方法表示:共毒复配制剂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二、试验内容1、室内试验试验结果由表1-3的室内药剂测定结果可知,腺苷对jupa2-3无明显抑制效果。嘧菌酯对jupa2-3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多菌灵,其半致死浓度为14.31mg/l。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腺苷和嘧菌酯以不同比例复配时,腺苷和井冈霉素a的配方为1:20~1:1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40,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当腺苷和嘧菌酯的配方为5:1~11:1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00,表现为相加作用,可见腺苷和嘧菌酯的配方为1:20~1:1时,腺苷和嘧菌酯的复配可成为防治杭白菊epicoccum属叶斑病的理想药剂。表1腺苷对杭白菊epicoccum属叶斑病菌jupa2-3的抑制作用药剂处理毒力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ec50(mg/l)腺苷y=2.0874+0.9863x0.86531233.41多菌灵y=3.3339+0.5832x0.988317.10表2嘧菌酯对杭白菊epicoccum属叶斑病菌jupa2-3的抑制作用药剂处理毒力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ec50(mg/l)嘧菌酯y=3.8911+0.5995x0.97066.35多菌灵y=3.3339+0.5832x0.988317.10表3腺苷与井冈霉素a复配剂对杭白菊epicoccum属叶斑病菌jupa2-3的抑制作用2、小区田间试验由表4的小区试验结果可知,单独腺苷对杭白菊epicoccum属叶斑病几乎没有防治效果,单独使用嘧菌酯的防效为79.1%。而腺苷与嘧菌酯的复配配比为1:20~15:1时,对杭白菊epicoccum属叶斑病的防效均可达80%以上,显著高于单独使用嘧菌酯的防效。而配方1:10-1:1时,防治效果均达90%以上,最高具有大幅的增效作用,配方为1:5时,防效最高达到95.19%。该复配药剂对杭白菊植株无药害,具备较高的环境安全性,复配腺苷后兼备了对杭白菊epicoccum属叶斑病的良好的防治效果,因此市场应用前景巨大。表4腺苷与井冈霉素a复配剂对杭白菊epicoccum属叶斑病的防治作用以上仅仅是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并不是对本发明的发范围构成任何限制。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