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宜贵州的三七引种栽培的专用组合肥料

文档序号:24968662发布日期:2021-05-07 22:38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宜贵州的三七引种栽培的专用组合肥料

本发明涉及中药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适宜贵州的三七引种栽培的专用组合肥料。



背景技术:

三七栽培历史悠久(wangtingetal,2016),是较早栽培驯化的药用植物,人工栽培已有600余年历史(郝庆秀等,2014),在《云南省生物物种红色目录》中(崔秀明等,2014)明确注明:野生三七已灭绝,因此目前的三七药材全部源于人工种植。云南是三七的主产地,2017年云南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左右,占全国种植面积的98%以上(崔秀明等,2018),文山目前为三七主产区,产地而积约为8000hm(刘莉等,2013),其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0%以上(孙雪婷等,2015),三七产业快速发展,至2018年,三七种植面积超过70万亩,已成为我国近几年发展最快中药材大品种(孙晓波等,2013)。但是三七的种植土壤存在较为严重的连作障碍,在采挖后残留的须根对三七会产生化感自毒物质(张金燕等,2018),种植地轮作需要5年以上时间(黄天卫等,2011),随着三七需求量快速增加,适宜种植三七的土地资源匮乏。对三七进行引种研究,是缓解三七连作障碍及保证市场需求量的一项科学举措。

通过引种,三七种植范围扩展到云南省红河、曲靖、昆明、玉溪等13个州市(陈雅雪等,2018)以及云南之外的地区,比如广西部分地区、陕西等地也有引种(乔春玲等,2011;韦荣昌等,2014;王艳芳等,2013)。

孟祥霄等(2016)采用《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信息系统》(gmpgis),对三七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分析,指出贵州是三七最适宜栽培产区,为引种、扩种三七的理想省份贵州是三七最适宜栽培产区,为引种、扩种三七的理想省份,但是三七生长对环境较为严苛,贵州虽然在20多年前已经开始引种三七,但并未形成规模化生产,而且没有关于三七生长条件、品质及产量数据相关性方面的报道,缺乏专门针对贵州气候、土壤、光照等条件研发的三七栽培技术指导。因此虽然贵州有很多农户尝试不同规模地三七种植,由于海拔、温度、湿度、土壤等地理条件的变化,适宜于云南三七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光照条件在贵州并不适用,生搬硬套云南的栽培技术,导致栽培收益不稳定,投资失败的比例居高不下;有必要研究最适合在贵州种植三七的栽培条件,拿出兼顾产量与药材品质的栽培方法,以利于高效带动地方农业技术经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适宜贵州的三七引种栽培的专用组合肥料,采用本发明的专用组合肥料在贵州栽培三七,不仅仅稳定高产,而且保证药材品质符合药典规定。

本发明为实现其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适于贵州三七引种栽培区的专用肥料组合,所述贵州三七引种栽培区符合以下条件:位于北纬25°38′30",东经104°32′07",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15℃,海拔平均1900m,年降水量1200mm~1500mm;

所述专用肥料组合包括组成i和组成ii:

所述组成i用于两年生三七和三年生三七的复合肥,其中氮磷钾比例及年施用量为

12-16kg/亩:16-20kg/亩:22-28kg/亩,

14-16kg/亩:17-19kg/亩:23-26kg/亩,

14kg/亩:17kg/亩:23kg/亩,

16kg/亩:18kg/亩:24kg/亩,

15kg/亩:19kg/亩:26kg/亩,

15kg/亩:18kg/亩:25kg/亩。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另一种适于贵州三七引种栽培区的专用肥料组合:所述贵州三七引种栽培区符合以下条件:位于北纬25°38′30",东经104°32′07",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15℃,海拔平均1900m,年降水量1200mm~1500mm;

所述专用肥料组合包括组成i和组成ii:

所述组成i,用于三年生三七的复合肥,其中氮磷钾比例及年施用量为

20-25kg/亩:16-20kg/亩:22-28kg/亩,

或21-24kg/亩:17-19kg/亩:23-26kg/亩,

或21kg/亩:17kg/亩:23kg/亩,

或23kg/亩:18kg/亩:24kg/亩,

或22.5kg/亩:19kg/亩:26kg/亩,

或22.5kg/亩:18kg/亩:25kg/亩。

上述任一的专用肥料组合,还包括组成ii,专用于两年生三七的复合肥,其中氮磷钾比例及年施用量为

12-16kg/亩:0kg/亩:22-28kg/亩,

或14-16kg/亩:0-5kg/亩:23-26kg/亩,

或14kg/亩:1-3kg/亩:23kg/亩,

或16kg/亩:2-4kg/亩:24kg/亩,

或15kg/亩:3kg/亩:26kg/亩,

或15kg/亩:5kg/亩:25kg/亩,

或15kg/亩:0kg/亩:25kg/亩。

上述任一的专用肥料组合,还包括组成iii:浓度为0.4-1.6mg/l的ebr,优选浓度0.8mg/l。

或者,上述任一的专用肥料组合,还包括组成iii:mg肥,用于5月-7月对三年生三七追肥,

和组成iv:ca肥,用于在三年生三七生殖生长期间追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贵州三七引种栽培区的土壤基础肥力条件还符合以下条件:土壤ph6-7.5,有机质含量26-45mg/kg,碱解氮、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3-5mg/kg、1.5-3.2mg/kg、8-15mg/kg、120-250.00mg/kg,前茬作物为玉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的三七栽培专用肥料组合,能够促进贵州地区成功引种栽培三七,稳定高产,而且保证药材品质符合药典规定;解决了由于三七轮作年限长,导致道地产区适宜种植面积逐年减少无法大量生产三七的问题;探索出了贵州地区三七适宜的引种栽培方法,促进了贵州地区农业发展,进一步保证市场上的三七供应量。

附图说明

图1是不同采收期两年生和三年生三七产量动态变化。

图2是n、p和k用量对两年生和三年生三七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

图3是磷钾肥配比对氮肥施用效果的影响。

图4是氮钾肥配比对磷肥施用效果的影响。

图5是氮磷肥配比对钾肥施用效果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与试验地概况

供试材料三七种子于2017年11月底从云南文山购买;三七种苗分别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份购至云南文山种苗基地。

候选区域进行土壤基础肥力测定,参照考鲍士旦主编的《土壤农化分析》测定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全氮、有效磷及速效钾。

选用地的土壤基础肥力满足:土壤ph6-7.5,有机质含量26-45mg/kg,碱解氮、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3-5mg/kg、1.5-3.2mg/kg、8-15mg/kg、120-250.00mg/kg;

三七种子种植于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中草药教学实习林地,海拔1300m左右,土壤ph=7.21,有机质含量41.73mg/kg,碱解氮、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3.30mg/kg、1.72mg/kg、9.20mg/kg、222.00mg/kg。

三七种苗种移栽至贵州省盘州市丹霞镇三七示范基地,该区域位于北纬25°38′30",东经104°32′07",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15℃,海拔1900m左右,年降水量1200mm~1500mm;土壤ph=6.44,有机质含量30.77mg/kg,碱解氮、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4.43mg/kg、2.88mg/kg、13.00mg/kg、140.00mg/kg,该地块前茬作物为玉米。

1.2试验设计

1.2.1三七引种后生长动态研究

一年生三七生长研究试验于2018年3月份展开,整地,起垄播种育苗,垄宽1.5m,垄高30cm,垄间距30cm,株行距5×5cm。小区面积30m2。种植过后,观察天气状况,及时补水。

二年生和三年生三七生长研究试验分别于2016年11月和2017年11月份开始选地,种植地前茬作物为玉米,未种植过三七,地势为缓坡,11月初进行第一次耕地,以后15天深耕一次,耕作深度为30cm以上。起垄的高度为30cm,垄宽为1.9m,垄沟35cm,随后撒生石灰进行土壤消毒,施入p肥、菜油渣为基肥,用量为磷肥每亩600kg,油渣每亩1000kg。

遮阴网打点载杈的距离为为1.9m×2m,搭上遮阳网,在一年生三七、两年生三七全生育期以及三年生三七第一年和第二年生育期内设置透光率为12%~30%(根据目前三七常规种植方法设置)。

分别于2016年12月底和2017年12月底从文山购买三七种苗,三天之内将种苗分级全部移栽,将地上部分去除,种植密度为10cm×15cm,后期进行常规田间管理。待三七出苗整齐后,每月取样调查一年生三七、两年生三七和三年生三七相关农艺性状;研究两年生三七和三年生三七矿质元素含量特征。

一年生三七:三七种子播种后到生长一年以内称一年生三七(简称一年七)。

两年生三七:三七从播种后到生长第二年内或种苗移栽后进入第二年生长称二年生三七(简称两年七)。

三年生三七:二年生三七冬季休眠出苗后称三年生三七(简称三年七)。

1.2.2三七品质产量调控研究

1.2.2.1不同采收期对三七品质产量的影响

2018年05-20、06-23、07-22、08-22、09-21、10-21、11-21、12-21采挖2016和2017年移栽的三七种苗,分别作为三年生三七、两年生三七的研究材料,探究不同采收期对三七品质产量的影响。

1.2.2.2不同遮光处理对三年生三七品质产量的影响

2019年在三七进入休眠期时,对三年生三七进行不同的遮阴处理,搭建遮阳网,透光率分别设为57.31%、31.61%、18.90%、11.44%、8.04%,后期进行常规田间管理。

在11月底统一采收,测定各品质因素与产量。

1.2.2.3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三年生三七品质产量的影响

采取叶面喷洒的方法探究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ebr(24-表芸苔素内酯,cas号:78821-43-9)对三年生三七品质产量的影响,设置五个浓度梯度分别为0.05mg/l、0.2mg/l、0.4mg/l、0.8mg/l、1.6mg/l,采用清水做空白对照,共6个处理,每个处理4.3m2,三次重复。

于2019年三七出苗后、蕾薹期各喷洒一次,期间采取常规田间管理,11月底采收,测定其品质和产量。

1.2.2.4“3414”施肥处理对三七品质产量的影响

2018至2019连续两年对2017年移栽的三七种苗进行施肥处理,采取“3414”随机区组设计,即氮、磷、钾三个因素、4个水平、共14个处理,每个处理设三个重复,小区面积为2.4m2,各处理的年施肥量见表1,每年追肥时间为五月、八月,第一次施总量的2/3,第二次施总量的1/3。

2018年11月底采挖两年生三七进行农艺性状分析及产量品质的分析,2019年采挖三年生三七进行产量品质检测。

表1三七“3414”施肥试验设计方案

1.3测定项目及方法

1.3.1三七农艺性状测定

2018年5月至12月定期观察一年、两年和三年三七农艺状,其中包括用spad仪测定叶绿素含量,直尺测量三个年份三七株高、茎粗、叶柄长、中叶长、中叶宽,计算叶面积,用电子天平(紧密度0.01)称量地上部分鲜重、地下部分鲜重,计算根冠比,根系扫描仪测定两年、三年生三七总根长、平均根系直径、总根表面积、根尖数、根分支数。随机选取三七10株,三次重复。1.3.2三七各部位矿质元素测定

利用2018年进行农艺性状检测的两年生和三年生三七样品,恒温烘干粉碎后,用于矿质元素相关分析。每份粉碎干样称取0.5000g左右,在马弗炉中灰化,灰化过程为200℃2h,400℃2h,600℃4h,共8h,冷却至常温后,再用5ml10%hno3溶解,采用optim81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perkinelmer公司)测定k、ga、p、mg、fe、cu、zn、b、等元素。钾(k)、钙(ca)、磷(p)、镁(mg)等元素标准溶液购买于国家有色金属及电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n含量采用硫酸—双氧水消化,kjeltec8400凯氏定氮仪测定(foss公司)。

1.3.3三七产量品质测定

天平称量三七地下部分鲜重,用单株重表示产量。

采用烘干法测定三七水分;高温炽灼法测定灰分,甲醇热浸法测定浸出物含量;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及人参皂苷rb1含量,具体步骤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中的测定方法进行。

1.4数据处理与方法

采用excel表格制表和作图,dps7.05软件进行方差分析、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相关性分析,分析比较三七各农艺性状指标、矿质元素积累特征及各品质产量指标。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采收期对三七品质产量的影响

在研究采收期对三七品质产量的影响的处理中的田间统一管理措施如下:

1.透光率:二年生三七育期内遮阳网设置采用常规技术。三年生三七第三年育期内遮阳网的透光率为18.90%,第一年、第二年育期内遮阳网按常规技术设置。

2.植物生长调节剂:三年生三七进入第三年育期内的三七出苗后、蕾薹期各喷洒一次植物生长调节剂ebr(24-表芸苔素内酯,cas号:78821-43-9),浓度为:0.8mg/l。

3.追肥方案:

二年生三七育期内追肥方案为:氮肥15kg/亩,钾肥25kg/亩;追肥时间为五月、八月,第一次施总量的2/3,第二次施总量的1/3;

三年生三七育期内追肥方案为氮肥22.5kg/亩,磷肥18kg/亩,钾肥25kg/亩;追肥时间为五月、八月,第一次施总量的2/3,第二次施总量的1/3;

其中,氮、磷、钾肥的施用量是以氮元素、p2o5、ko2计。

4.采收期为分析变量。

2.1.1不同采收期对两年生和三年生三七水分含量的影响

植物在空气中会得失水分的性质,中药材在储藏过程中,其颜色、味道、药效等受含水量影响极大,含水量过高,在一定温度及湿度条件下,药材易出现发霉、发热、变质等现象。

对不同年生三七含水量进行检测,结果发现,不同年限三七含水量变化规律相似,5至12月含水量均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要求,低于14.0%;

2.1.2不同采收期对两年生和三年生三七总灰分含量的影响

灰分是揭示药材无机成分总量的一项指标,总灰分含量可以反映药材的纯净度和杂质含量。两年生和三年三七5至7月总灰分含量均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要求,低于6.0%。

两年和三年三七总灰分变化幅度较小,10月含量最低,含量范围分别为4.12%~5.13%和2.69%~3.45%,两年生三七总灰分5月含量最高,5至12月含量变化不显著。三年生仅5至6月含量显著增高0.41%,6至11月含量变化不显著。

2.1.3不同采收期对两年生和三年生三七浸出物含量的影响

中药材发挥作用是多种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浸出物含量可以体现某一种或者某一类化学物质的含量,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反应中药材的质量。两年生和三年生三七浸出物含量变化趋势相似,5至11和12月采收产物的浸出物含量均大于16%,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

其中5月含量显著高于各月,值分别为37.89%和40.55%。两年三七5至7月含量显著减少降低20.18%,三年三七5至6月显著降低21.43%,7至8月和10至11月含量显著增加7.63%和6.56%。两年生和三年生三七浸出物含量范围为16.75~37.89%和22.65~40.55%。两年生三七9月含量最低,7至10月和11至12月含量无显著变;三年生7月含量最低,6至7月和8至10月浸出物含量无显著变化。

2.1.4不同采收期对两年生和三年生三七皂苷含量的影响

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及人参皂苷rb1总含量不低于6.0%。

统计结果显示,三七各皂苷含量随年限递增,不同月份各皂苷含量不同。两年生三七6、7和9月总皂苷含量未达药典要求;三年生三七5至12月间除了7月,均符合药典要求,两年生8月总皂苷含量显著高于各月,6月含量最低,含量范围为3.71%~5.79%;三年总皂苷5月显著高于各月,7月显著低于各月,5、6、8-12月含量范围为6.95%~8.24%。

两年生三七的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均是8月含量最高,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均是7月含量显著低于各月,人参皂苷rb1为6月含量显著低于各月,含量范围为0.26%~0.83%、2.22%~3.08%和1.10%~1.87%;三年生6、11和5月含量显著高于各月、7月含量显著低于各月,含量范围为0.74%~1.20%、3.10%~4.45%和1.88%~3.38%。

两年生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含量变化规律相似,5至7月、8至10月分别显著降低0.12%、0.25%和0.72%、0.28%,7至8月含量分别显著增加0.57%、0.86%。三七皂苷r1含量11至12月含量显著增加0.57%,人参皂苷rg1含量10至11显著增加0.16%。人参皂苷rb1含量5至6月、8至9月和10至11月含量显著减少0.62%、0.31%和0.31%,6至8月、9至10月和11至12月显著增加0.77%、0.28%、0.19%。三年生三七各皂苷变化趋势不同,三七皂苷r1含量5至6月、7至8月、9至10月显著增加0.30%、0.22%、0.05%,6至7月、10至11月含量显著减少0.46%、0.16%,8至9月变化不显著;人参皂苷rg1含量5至7月、8至9月显著减少0.86%、0.09%,7至8月、10至11月含量显著增加1.01%、0.45%,9至10月差异不显著。人参皂苷rb1含量5至7月、9至10月含量显著增加1.58%、0.10%,10至11月显著增加0.10%,8至9月差异不显著。

2.1.5不同采收期对两年生和三年生三七产量的影响

三七地下部分入药,由图1数据显示,三七产量随年限及月份递增。两年生三七鲜重和干重均是12月产量最高,5月产量最低,两年生三七单株鲜重范围为2.80~17.48g/株,干重为0.67~5.87g/株;三年三七鲜重为7.07~41.33g/株,干重为1.96~14.97g/株。三七干重与鲜重变化规律相似,三年生三七的单株鲜重增加量是两年生的2.34倍。两年三七6至10月鲜重显著增加13.02g/株,干重显著增加4.13g/株,5至6月及10至12月产量无显著变化。三年三七5至7月、8至10月鲜重分别显著增加12.03g/株、19.38g/株,干重5至6月和8至10月分别显著增加1.37和7.10g/株,7至8月及10至11月产量变化不显著。

2.2不同透光率对三年生三七生长及品质产量的影响

在研究采透光率对三年生三七品质产量的影响的处理中的田间统一管理措施如下:

1.透光率:三年生三七第三年育期内遮阳网的透光率为试验中的设计变量,第一年、第二年育期内遮阳网按常规技术设置。

2.植物生长调节剂:三年生三七进入第三年生育期内的三七出苗后、蕾薹期各喷洒一次植物生长调节剂ebr(24-表芸苔素内酯,cas号:78821-43-9),浓度为:0.8mg/l。

3.追肥方案:

二年生三七育期内追肥方案为:氮肥15kg/亩,钾肥25kg/亩;追肥时间为五月、八月,第一次施总量的2/3,第二次施总量的1/3;

三年生三七育期内追肥方案为氮肥22.5kg/亩,磷肥18kg/亩,钾肥25kg/亩;追肥时间为五月、八月,第一次施总量的2/3,第二次施总量的1/3;

其中,氮、磷、钾肥的施用量是以氮元素、p2o5、ko2计。

4.采收月份:所测样品采收月份为11月底。

2.2.1不同透光率对三七农艺指标的影响

透光率对三七农艺指标有显著影响(表2)。叶绿素含量在透光率为11.44%的条件下具有最大值58.14,透光率为31.61%时,含量显著低于透光率为18.90%和11.44%,透光率为57.31%、18.90%、11.44%、8.04%状态下,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株高在透光率为8.04%时值最大,35.33cm,31.61%时株高值最小为26.78cm,透光率为18.90%、8.04%时显著高于11.44%、31.61%及57.31%。透光率为31.61%状态时茎粗为最大值8.87mm,57.31%时最小值7.48mm,在不同透光率下,茎粗大小无显著差异。叶柄长在透光率为8.04%时为最大值10.49cm,57.31%值最低,8.96cm。叶柄长在透光率为8.04%时显著高于11.44%、31.61%和57.31%;为11.44%时显著高于31.61%和57.31%;透光率为8.04%和18.90%、18.90%和11.44%、31.61%和57.31%时,无显著差异。不同透光率对中叶长和中叶宽影响相似,18.90%时为最大值,分别为14.06cm、4.67cm,显著高于57.31%和31.61%,57.31%时值最低,为11.86cm、3.76cm;18.90%、11.44%和8.04%时无显著差异,且中叶长显著高于57.31%。中叶宽在透光率为8.04%、31.61%和57.31%时无显著差异。根冠比在透光率为57.31%状态下,值最大2.03,在8.04%时为1.62显著小于各透光率;透光率在57.31%、31.61%、18.90%和11.44%时,差异不显著。各项农艺指标表明,三年生三七在第三年育期内透光率为18.90%的条件下长势较好。

表2不同透光率对三七农艺指标的影响

表中同一行内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数据为平均数±标准差.其余表同。

2.2.2不同透光率对三七品质产量的影响

不同透光率对三七品质产量的影响见表(3)。结果表明不同透光率对三七水分、灰分、浸出物、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及总皂苷含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产量受透光率影响较大。水分和总灰分含量在透光率为8.04%时最高,值为5.00%、5.63%,在透光率为18.90%、57.31%时含量最低,值分别为4.51%、5.07%。浸出物含量在透光率为31.61%时最低,值为26.15%,11.44%时最高,为26.72%;

透光率为31.61%时,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1及总皂苷含量最高,值为1.03%、3.03%及8.19%;透光率为57.31%时,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b1含量最低,值为0.85%和2.69%;人参皂苷rg1在透光率为8.04%时最低,值为3.95%;人参皂苷rg1在透光率为18.90%时含量最高,为4.13%。

产量在透光率为31.61%时,产量最低,值为40.64g/株;透光率为18.90%时,产量显著高于各透光率,值为53.86g/株;产量在透光率为57.31%、31.61%、11.44%和8.04%状态时无显著差异。品质和产量结果表明,透光率对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相反,相对较高品质的透光率下,产量略低。

表3不同透光率对三七品质产量的影响

2.3不同浓度24-表芸苔素内酯对三年三七生长及品质产量的影响

在研究24-表芸苔素内酯对三年生三七品质产量的影响的处理中的田间统一管理措施如下:

1.透光率:三年生三七进入第三年育期内的遮阳网的透光率为18.90%,第一年、第二年生育期内的遮阳按常规技术设置。

2.24-表芸苔素内酯浓度为试验设计变量。

3.追肥方案:

二年生三七育期内追肥方案为:氮肥15kg/亩,钾肥25kg/亩;追肥时间为五月、八月,第一次施总量的2/3,第二次施总量的1/3;

三年生三七育期内追肥方案为氮肥22.5kg/亩,磷肥18kg/亩,钾肥25kg/亩;追肥时间为五月、八月,第一次施总量的2/3,第二次施总量的1/3;

其中,氮、磷、钾肥的施用量是以氮元素、p2o5、ko2计。

4.采收期:所测样品采收月份为11月底。

2.3.1不同浓度24-表芸苔素内酯对三七农艺指标的影响

不同浓度24-表芸苔素内酯(简称ebr)对三七各农艺指标有一定的影响(表4),其中不同浓度的ebr使三七叶绿素含量、株高、叶柄长及根冠比产生显著性差异,对茎粗、中叶长及中叶宽无显著性影响。叶绿素在ebr浓度为0.4mg/l时,含量47.21显著高于0.05mg/l,含量为42.21;浓度为0mg/l(清水对照组)、0.2mg/l、0.8mg/l及1.6mg/l时,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差异。株高在ebr浓度为0.05mg/l时,值32.41cm,显著高于0mg/l、0.4mg/l、1.6mg/l,值分别为28.91cm、28.93cm、28.09cm;浓度为0mg/l、0.2mg/l、0.4mg/l、0.8mg/l和1.6mg/l及0.05mg/l、0.2mg/l和0.8mg/l时株高无显著差异。茎粗在ebr浓度为1.6mg/l时,值最大7.86mm,0.8mg/l时7.30mm为最小值。叶柄长在ebr浓度为0.2mg/l显著大于0.4mg/l;浓度为0mg/l、0.05mg/l、0.2mg/l、0.8mg/l和1.6mg/l及0mg/l、0.05mg/l、0.4mg/l、0.8mg/l和1.6mg/l时叶柄长差异不显著。中叶长在ebr浓度为0.8mg/l时值最大,13.26cm,0mg/l时最低,12.18cm。中叶宽在ebr浓度为0.05mg/l值最大,4.33cm,1.6mg/l时最低,4.08cm。根冠比在0.05mg/l时最大,为2.15,0.2mg/l时值最低,为1.70。

结果表明,ebr浓度为0.05mg/l、0.2mg/l、0.4mg/l和0.8mg/l时三七各农艺指标值相对较大,长势较好。

表4不同浓度24-表芸苔素内酯对三七农艺指标的影响

2.3.2不同浓度24-表芸苔素内酯对三七品质产量的影响

同浓度24-表芸苔素内酯对三七品质产量的影响见表(5)。结果表明除三七品质指标总皂苷含量在不同浓度下无显著差异,对其余各指标均有显著性影响。不同ebr浓度对水分和总灰分含量的影响相似,均为0.05mg/l时值最大,分别为6.50%和5.22%。ebr浓度为0.05mg/l,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各浓度,在浓度为0.2mg/l时,水分含量4.67%为最低,浓度为0mg/l、0.2mg/l、0.8mg/l和1.6mg/l时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ebr浓度为0mg/l和1.6mg/l时,灰分含量显著低于0.05mg/l,浓度为0.8mg/l,灰分含量最低,为3.44%。ebr浓度为0mg/l时,浸出物含量为25.43%,显著高于各浓度;浓度为0.4mg/l、0.8mg/l和1.6mg/l时,浸出物含量差异不显著。

不同ebr浓度对各皂苷含量影响不同,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含量最高时的浓度分别为1.6mg/l、0.8mg/l和0.2mg/l,浓度为0mg/l、0mg/l和0.4mg/l时,含量最低。三七皂苷r1含量在ebr浓度为0mg/l、0.4mg/l和0.8mg/l时无显著差异,浓度为0.2mg/l时含量显著高于0.4mg/l,均显著低于1.6mg/l。人参皂苷rg1含量在ebr浓度为0mg/l时,含量显著低于0.8mg/l,其余各浓度处理间含量无显著差异。人参皂苷rb1在ebr浓度为0.4mg/l和0.8mg/l时,含量显著低于0.2mg/l,浓度为0mg/l和0.2mg/l、0.05mg/l和0.4mg/l及0.8mg/l和1.6mg/l间含量无显著差异。总皂苷含量7.34%最高,ebr浓度为0.2mg/l,0mg/l时最低,值为6.04。

ebr浓度为0.8mg/l时,三七单株产量最高,值为46.98g,与浓度为0.4mg/l、1.6mg/l和0.05mg/l时产量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0mg/l和0.2mg/l,浓度为0.2mg/l时,产量显著低于各浓度,值为39.26g。结果表明生长调节剂能够提高三七的品质与产量,各指标达最高时浓度不同,高产量所需ebr浓度,与多数高品质指标不同,仅有三七皂苷rg1相似。

基于兼顾总皂苷含量和产量的目的,0.8mg/l-1.6mg/l浓度是最适合的。

表5不同浓度24-表芸苔素内酯对三七品质产量的影响

2.4“3414”施肥处理对三七品质产量的影响

在研究“3414”施肥处理对对三七品质产量的影响的处理中的田间统一管理措施如下:

1.透光率:三年生三七进入第三年育期内遮阳网的透光率为18.90%,第一年、第二年育期内的遮阳网按常规设置。

二年生三七全育期内的遮阳网设置采用现有常规技术。

2.24-表芸苔素内酯:三年生三七第三年育期内的三七出苗后、蕾薹期各喷洒一次植物生长调节剂ebr(24-表芸苔素内酯,cas号:78821-43-9),浓度为:0.8mg/l。

两年生三七不施用ebr。

3.追肥方案:为试验设计变量。

4.采收期:所测样品采收月份11月底。

2.4.1不同肥料配比的施肥效应

由表6可以看出,两年生三七对肥料的依存率较三年生大,两年、三年生三七依存率值分别为81.17%和77.46%。两年生和三年生三七的无n区、无p区和无k区分别与全肥区的产量进行比较,其中两年生三七相对产量分别为78.80%、94.78%和84.24%,说明试验地的土壤n、p和k含量均为为中水平;三年生三七相对产量分别为108.00%、96.93%和111.17%,则试验地土壤n、p和k含量均为高水平。

三种肥料配施,将其中两种肥料固定在2水平,可观察另一种不同水平的肥料对三七质量和产量的影响,其中变异系数可反应各肥料对三七的影响程度。

由图2所示,两年生三七产量随n、p施用量增加而增加,当施用到第三水平时有所降低,p第三与第二水平含量差别较少。

施n和k一定程度上提高三七质量,n3和k1水平皂苷含量最高,随施k量增多,皂苷含量有所降低。

未施p肥皂苷含量达最高,也随施p含量的增加,皂苷含量递增。

由表7数据显示,不同施肥水平下两年生三七产量及总皂苷含量的变异系数排序为k>n>p及n>p>k,表明k对两年三七产量影响最大,n对总皂苷含量影响最大,三七产量和质量的肥料制约因素不同。三年生三七产量及质量的变异系数排序为k>n>p及n>k>p,表明k是三年生三七产量的制约因素,总皂苷含量为n,p施用对三年生三七的产量及总皂苷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在一定范围内合理配施才能提高三七的质量与产量。

表6两年生和三年生三七对土壤肥力的依存率及土壤营养情况

表7不同施肥水平下两年生和三年生三七产量及品质的变异系数

2.4.2氮、磷和钾肥配施对三七农艺性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2.4.2.1不同肥料配施对两年生三七农艺性状的影响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施肥处理对两年生三七茎粗、叶柄长和中叶宽影响不大;在一定施肥配比下,能够提高三七叶绿素含量、株高、叶柄长、中叶长、中叶宽和根冠比;株高受施肥影响相对较大,n2p1k1处理植株显著高于未施肥(n0p0k0),值为18.38cm,增加12.84%。施肥处理为n1p1k2的根冠比值显著高于处理n2p1k1,增加22.46%。施肥降低三七的茎粗,不施肥(n0p0k0)茎粗最大,为4.88mm。

n肥的施用提高了三七叶绿素、株高、茎粗、叶柄长、中叶长及根冠的值。

叶绿素随施n量的增加,含量递增,株高与之相似,均为高n水平(n3),值最大。低水平n(n1)促进三七茎粗增大,根冠比值与之相反。施用中等水平n时(n2),三七叶柄长及中叶长值最大,中叶宽与之相反。适当施用p肥,能够提高三七叶绿素、株高、茎粗、叶柄长、中叶长、中叶宽及根冠比值。与不施p肥(n2p0k2)相对,除茎粗与根冠比,各农艺指标均高于低水平p肥(p1)处理。高水平p肥(p3)处理提高叶绿素和株高值,大小关系为p3>p2>p1。茎粗、叶柄长、中叶长、中叶宽及根冠比值,均为中等水平p(p2)肥处理时,值最大,含量继续增大,抑制增长。与不施k肥(n2p2k0)比,施p降低三七叶绿素和茎粗值。株高、叶柄长、中叶宽和根冠比的低k(k1)处理值最低,随施p量的增加,值增大,大小关系为k3>k2>k1,除中叶宽,各指标均为高k(k3)水平时,值最大,中叶长变化趋势与之相反,低k(k1)水平时,值最大,并随k肥的增加,值减少。

2.4.2.2不同肥料配施对两年生三七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与未施肥(n0p0k0)比较,n1p1k2处理三七总皂苷含量最高,n2p2k2施肥处理产量21.46g/株,显著高于未施肥处理。

浸出物和人参皂苷rb1含量在未施肥时值最大,水分、灰分、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总皂苷和单株产量均为施肥条件下值最大,n1p1k2处理总皂苷含量最大,值为5.21%。n肥施用能提高三七水分、灰分、浸出物、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和单株产量。

与缺n区(n0)比较,水分、灰分含量均为中等n肥(n2)水平时值最大,水分在低n时(n1)时值最低,灰分为缺n(n0)条件。中等n肥处理浸出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三七皂苷r1中n与高n(n3)肥处理,含量相同,显著高于缺n和低n处理。人参皂苷rg1在低n处理时。含量显著高于各处理。高n处理时,人参皂苷rb1和三七总皂苷含量显著高于各处理,总皂苷含量为5.10%。中n处理单株产量显著高于缺n,值为21.46g/株。

p肥能够提高三七产量,降低三七总皂苷含量。缺p(p0)处理三七水分及灰分含量显著高于低p(p1),高p(p3)处理三七水分含量最低,低p处理灰分含量最低。中p(p3)处理浸出物含量显著高于各处理。缺p处理时,三七皂苷r1和总皂苷含量值最大,低p处理时值最低,总皂苷最大值为4.99%。高p处理人参皂苷rg1含量最高,显著高于中p处理,人参皂苷rb1含量却在中p时值最大。中p处理单株产量显著高于低p和高p处理,值为21.46g/株。

与缺k(k0)比较,p肥的施用提高水分、灰分、浸出物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和单株产量的值。高k(k3)处理水分和灰分含量值最低,中k(k2)处理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处理,低k(k1)处理灰分值最大。浸出物含量为低k处理时值最大,显著高于缺k和高k处理。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和总皂苷含量均在低k处理时值最大。总皂苷含量最大值为5.00%,总皂苷含量各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施k肥后含量均高于缺k处理。高k和中k处理单株产量显著高于缺k和低k处理,高k处理时值最大,为21.99g/株。由此可见高n(n3)、低k(k1)、缺p(p0)和n1p1k2处理时三七总皂苷含量最大,大小排序为:n1p1k2>高n>低k>缺p;中n(n2)、中p(p2)、高k(k3)和n2p2k2处理时,三七单株产量最大,大小顺序为:高k>中n=中p=n2p2k2,说明p肥对两年生三七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合理配施n肥和k肥,对提高品质及产量较为关键。

2.4.2.3不同肥料配施对三年生三七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与缺肥区(n0p0k0)比较,施肥提高三七水分、灰分、浸出物和及单株产量,各皂苷含量均为缺肥区最高,总皂苷含量最大值为8.77%;

n2p2k2处理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各处理,缺肥区灰分含量最低;n2p1k1处理浸出物含量显著高于各处理;配比为n1p1k2时单株产量显著高于各处理,值为47.86g/株。

施用n肥能提高三年生三七水分、灰分、浸出物、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1及单株产量,使人参皂苷rg1和三七总皂苷含量减少。中n(n2)处理时三七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各处理,灰分受n肥影响较小,各差异不显著,低n(n1)时,含量最低。低n处理浸出物含量显著高处理,并随施n量的增加,含量显著降低。低n处理时三七皂苷r1含量显著高于各处理,缺n(n0)和高n(n3)处理时人参皂苷rg1含量差异不显著,中n处理时人参皂苷rb1含量显著低于各配比,低n时含量最高,缺n处理时总皂苷含量最高为8.71%,与高n区差异不显著。高n处理时单株产量显著高于各配比,值为50.67g/株。

使用p肥使三七水分及三七皂苷r1值减少,其余各指标均增大。高p(p3)处理时三七水分显著低于各配比,灰分在缺p(p0)时值最低。低p(p1)处理浸出物含量显著高于各配比。中p(p2)和高(p3)处理时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及总皂苷含量差异不显著,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1和总皂苷含量均显著低于各处理;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和总皂苷含量在低p处理时显著高于各配比,总皂苷含量为8.14%。高p处理单株产量显著低于缺p和中p处理,与低p时差异不显著,中p条件下,单株鲜重值最大,为37.61g/株。

不同配比k肥对三七水分未产生显著差异,施p肥使三七灰分、浸出物及单株产量值减少,一定配比下使各皂苷含量增加。中k(k2)处理时,水分含量最低,高k(k3)时灰分含量显著低于缺k(k0)和低k(k1)处理,值最低。中k时浸出物含量显著低于缺k处理,且与低k和高k处理差异不显著。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中k水平时,含量显著低于各配比,三七皂苷r1在高k时含量显著高于各配比,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和总皂苷含量则是在低k处理时含量显著高于各配比,总皂苷含量最大值为8.73%。高k处理时三七单株产量显著低于各配比,缺k时产量最高,为41.81g/株。结果表明三年生三七在缺n(n0)、低p(p1)、低k(k1)和缺肥区(n0p0k0)时,三七总皂苷含量最高,大小顺序为:缺肥区>低k>缺n>低p;单株产量分别在高n(n3)、中p(p2)、缺k(k0)和配比为n1p1k2时最高,顺序为:高n>n1p1k2>缺k>中p,与两年生三七相似,提高品质和产量的肥料因素不同,p肥对品质和产量的制约条件较小,合理配施才能达到效果最佳。

2.4.3氮、磷和钾肥的互作效应

2.4.3.1施用磷钾肥对氮肥效果的影响

n、p和k肥在三七中有不同的作用,上述研究也表明,不同配比条件下对成分积累有影响,研究不同n、p和k肥配比对两年生和三年生三七单株产量和总皂苷含量影响,探究肥料之间的互作效应。

图3数据显示,在中p和中k处理时,两年生三七在中n(n2)处理时产量最高,高n(n3)时总皂苷含量最多。当k肥施用量为中等(k2)水平时,在低n(n1)处理下三七产量和总皂苷含量均随施p量的增加而减少3.93%和4.80%;中n处理下产量随施p量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少,较低p处理,中p增加25.49%,总皂苷含量随施p量增加,增大10.18%。当p肥为中等(p2)水平时,低n处理时三七单株产量和总皂苷含量均随施k量增加,各增加30.94%和6.65%,中n处理时,随施k量的增加,产量增加26.51,总皂苷含量减少9.4%。

三年生三七在中p和中k处理时,单株产量及总皂苷含量均为高n条件下最大。当k肥施用量为中等(k2)水平时,在低n(n1)处理时,随施p量的增加,产量减少5.43%,总皂苷含量增加8.52%;在中n处理时,p肥施用量递增,产量变化与两年三七一致,先增加后减少,中p处理时产量最大,增大5.03%,总皂苷含量减少6.63%。当p肥为中等(p2)水平时,低n处理时,产量与三七总皂苷含量随施k量增加,各增加27.68%和15.19%;中n处理时,随施k量增加产量先增后减少,中k含量时值最大,增加18.64%总皂苷含量减少12.83%。

由此可见,在低p和中k水平时,两年生和三年生三七产量和总皂苷含量值含量稳定且偏大,说明低p和中k水平时,n肥施用效果更好。

2.4.3.2施用氮钾肥对磷肥效果的影响

如图4所示,两年生三七在中n(n2)和中k(k2)处理时,单株产量在中p(p2)时最大,总皂苷含量均为高p(p3)时值最大。当k肥施用量为中等(k2)水平时,在低p(p1)处理下三七产量和总皂苷含量均随施n量的增加而减少,减少值为9.04%和15.36%;中p处理时,产量随施n量增加出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增加18.08%,总皂苷先降低后增加,且低n和高n差值较小。当n肥施用量为中等(n2)水平时,在低p(p1)处理下三七产量和总皂苷含量随施k量的增加而增加,变化幅度较小,值为0.19%和3.33%;中p(p2)处理时,产量随施k量增加到中等水平时,值增大明显,分别为25.49%和3.08%。

三年生三七在中n(n2)和中k(k2)处理时,中n(n2)处理单株产量最高,低n(n1)处理总皂苷含量最大。当k肥施用量为中等(k2)水平时,在低p(p1)处理下三七单株产量随施n量增加,值减少24.47%,总皂苷含量增加2.62%;中p(p2)处理时,产量和皂苷含量随n含量增加先降低后增大,低n和高n产量及皂苷含量分别相差9.97%和6.03%。当n肥施用量为中等(n2)水平时,低p(p1)处理时,随施k量的增加,产量增加量较低,为2.10%,皂苷含量降低4.01%;中p(p2)处理时,单株产量随施k量增加,先增加5.90%、后减少9.60%,总皂苷降低6.51%。结果显示两年生三七中n(n2)中、中p(p2)和高k(k3)处理时,产量达到最大值,中k和高k处理产量变化不明显,低n(n1)、低p(p1)和中k(k2)处理皂苷含量最大,整体而言皂苷含量变化不明显;三年三七高n(n3)、中p(p2)和中k(k2)处理单株产量及总皂苷含量较大,低n(n1)和高n(n3)对植株产量影响相似,k肥对产量影响不大,说明两年和三年生三七分别为中n和中k处理、高n和中k处理促进p肥产生效益。

2.4.3.3施用氮磷肥对钾肥效果的影响

如图5所示,两年生三七在中n(n2)和中p(p2)处理时,单株产量在高k(k3)时最大,低k(k1)处理时总皂苷含量最高。当p肥施用量为中等(p2)水平时,在低k(k1)条件下,单株产量与总皂苷含量均随施n量的增加而增加,分别增加8.29%和7.40%;中k(k2)处理下,单株产量在施n量达中等水平时,值最大,增加18.08%,总皂苷含量在低n时值最大,随施n量的增加,先减少再增加,低n于高n含量差别较小。当n肥施用量为中等(n2)水平时,低k(k1)条件下,单株产量与总皂苷含量均随施p量的增加而递增,增加1.24%和14.60%;中k处理时,单株产量随施n量增加至中等水平,值达最大,增加25.37%,总皂苷随施n量增加含量递增,增加10.18%。

三年生三七在中n(n2)和中p(p2)处理时,中k(k2)处理,单株产量最高,低k(k1)处理总皂苷含量最高。当p肥施用量为中等(p2)水平时,在低k(k1)条件下,三七单株产量随施p量增加呈降低趋势,减少6.90%,总皂苷含量增加21.31%;中k(k2)处理时,单株产量与总皂苷含量变化趋势相似,均随施n量增加,先降低后增加,高n(n3)水平时,单株产量及总皂苷含量值最大,较中n处理,各增加25.77%和9.16%。当n肥施用量为中等(n2)水平时,在低k(k1)条件下,单株产量随施n量增加,值减少13.11%,总皂苷含量增加2.86%;中k(k2)处理时,产量随施p量增加,先增加3.88%,后减少11.57%,施中水平n肥时产量达最大,皂苷含量在低p条件时值最大。两年生三七中n(n2)、中p(p2)和高k(k3)处理单株产量最大,中n(n2)、中p(p2)和低k(k1)处理时总皂苷含量最高;三年生三七和两年生相似,高n(n3)、中p(p2)和中k(k2)处理单株产量最高,总皂苷含量在中n(n2)、中p(p2)和低k(k1)处理时最高,与高n、中p和中k处理变化不明显,说明中n(n2)和中p(p2)可促进k肥产生效益。

2.4.4三七最佳施肥量判断

以三七产量及总皂苷含量作因变量,n、p、k施肥量作为因变量进行三元二次分析,结果如表8所示。对两年三七产量、皂苷含量、三年三七产量及皂苷含量均进行三元二次回归分析,检测结果相似,只列出两年三七产量的分析过程,anovaa表显示,回归方程整体显著性f检验的p值为0.614>0.05,因此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认为该回归结果是不显著的。同时可以看到回归方程(地下鲜重)=17.345-0.125*n-0.231*p-0.020*k-0.006*nk+0.015*np-0.006*pk+0.005*n2

+0.004*p2+0.009*k2中n、p、k的二次方的系数为正,这说明该回归方程不存在,无法进行回归分析。

由表9数据显示,施肥处理为n0p0k0、n1p2k2、n2p0k2、n2p2k1、n3p2k2、n1p1k2时,两年三七总皂苷含量较高,且差异不显著,为n2p2k2、n2p2k3时产量较高,差异不显著,为n2p0k2时,产量排名第三,与单株产量最高的处理间仅相差1.65g。

三年生三七空白对照时三七皂苷值最高,显著高于n3p2k2处理,但皂苷含量仅相差0.15%,而产量为n3p2k2处理时,显著高于各处理。由此可见,两年三七在相似土壤肥力条件下,可选择n2p0k2施肥配比,三年三七可选择n3p2k2。

表8三七三元二次回归分析

a.dependentvariable:地下鲜重

b.predictors:(constant),k2,np,p2,n,p,n2,k,nk,pk

表9不同施肥处理对三七总皂苷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注:同一列内不同字母代表在a=0.05时各处理间有显著差异。

3结论

3.1贵州引种三七生长适应性评价

药用植物引种的目的是扩大植物资源,在引种地区生长正常和质量合格是引种适应性的基础表现。贵州六盘水引种的三七从外观形态及品质都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较好。

云南道地产区相关研究表明一年生三七平均高度为8~10cm,8月底基本停止生长,两年生三七平均株高为13~20cm,三年生三七平均株高为30~40cm;一年生三七平均茎粗为1.99mm,两年生为3.6mm,三年生为6.8mm;一年生叶面积大于15cm2,两年生叶面积为25cm2,三年生平均叶面积为44.16cm2

本发明实验中一年生三七全年平均株高10.28cm、叶绿素含量28.62、叶面积8.16cm2、单株地上部分鲜重0.38g、地下部分0.29g;两年三七年均株高16.12cm、茎粗4.23mm、叶柄长8.06cm、叶绿素含量45.57、叶面积34.71cm2、单株地上部分鲜重8.69g、地下部分10.54g、总根长694.30cm、总根表面积142.47cm2、平均根系直径和0.66mm、根尖数1077.98个、根分枝数3246.51个;三年三七年均株高29.48cm、茎粗6.42mm、叶柄长和9.87cm、叶绿素含量50.15、叶面积51.01cm2、单株地上部分鲜重18.38、地下部分24.35g、年均总根长868.20cm、总根表面积225.44cm2、平均根系直径0.83mm、根尖数1229.17个、根分枝数4316.10个。

本发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两年生和三年生三七从外观形态方面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一年生三七叶面积低于道地产区,这可能由于林地海拔较高光照条件不适宜所致。

两年生和三年生三七从5月至12月,含水量、总灰分及浸出物含量均符合药典(2015)要求,含量范围为4.36~8.63%和3.82~8.77%、4.12%~5.13%和2.69%~3.45%、16.75~37.89%和22.65~40.55%;

三七各皂苷含量随年限递增,不同月份各皂苷含量不同,两年生三七6、7和9月总皂苷含量未达药典要求,三年生三七5至12月均符合药典要求,两年生8月总皂苷含量显著高于各月,6月含量最低,含量范围为3.71%~5.79%,三年总皂苷5月显著高于各月,6月显著低于各月,含量范围为6.95%~8.24%;两年和三年三七均是12月产量最高,单株鲜重分别为17.48和41.33g/株,干重为5.87和14.97g/株,两年三七10至12月产量无显著变化,三年三七10至11月产量变化不显著,因此三七的最佳采收时间为10~12月。

3.2三七矿质元素分析

本研究对两年生和三年生三七根、茎和叶中大量元素(n、p、k、ca和mg)和微量元素(fe、cu、b、mn、zn和na)年动态变化研究表明,两年生三七全生育期n、p、k元素含量为n>k>p,三年三七为k>n>p,两年三七在施肥配比时,建议k肥施用量高于n肥,p肥施用量最低。两年三七与三年三七p、k、ca、mg含量变化曲线相似,呈“m”型,三七两个需肥量较大的时期较道地产区出现后移,第一次均为5至7月,第二次两年三七为11至12月,三年三七为10至11月。三七全年生育期中ca元素含量大于p和mg含量,其中mg含量与p含量相似,所以在施用n、p、k肥时,可配施ca和mg肥。

本研究中两年生三七生育期内微量元素含量表现为na>fe>mn>b>zn>cu,三年生与之相似,参照《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wm/t2-2004),本研究中不同年限三七地下部分cu元素低于20mg/kg,未出现超标现象。

两年和三年三七在整个生育期n、p元素相互依赖,两年和三年三七在生殖生长阶段(8和9月)限制因素均为p元素,两年生三七n和p元素的协调作用较强,三年三七生长过程中可加强n素管理。两年三七ca/na和mg/na值8月前后值较小,结合植株ca、mg含量累计规律,可在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适当补充ca、mg元素;三年三七ca/na值与两年相似,mg/na值11月最大,建议在生殖生长期间补充ca肥;5月和7月应适当追施mg肥。

三七叶片内矿质元素分析,结果表明ca与mg之间存在协同作用,三七中n/p与各元素的相关性较大,n和p元素发挥作用的限制因素为p,n与p元素合理是配比是其他于各元素产生正常生理作用的基础。

两年生三七受盐胁迫影响较小,三年三七可提高k与ca肥的使用,缓解盐胁迫对植物造成的伤害。

3.3三七品质产量调控研究

三年生三七在18.90%的透光率下,更适宜地下部分生物量与皂苷的积累,单株产量为53.86g、总皂苷含量为8.14%;

24-表芸苔素内酯浓度为0.8mg/l时,提质增产的效果最好,单株产量为46.98g、总皂苷含量为7.30%。

两年三七对肥料的依存率较三年生大,三七质量和产量的限制因素不同,两年和三年三七产量限制因素为k,质量限制因素为n。两年和三年三七n、p和k肥的互作效应为低p和中k水平时,n肥施用效果更好,中n和中p利于k肥发挥效应,p肥的互作规律与年限不同,两年生三七中n和中k处理时,更利于p肥效果的发挥,三年三七则为高n和中k处理。

在相似土壤及环境条件下,两年三七施肥处理可选择n含量为15kg/667m2,k含量为25kg/667m2;三年三七可选择n含量22.5kg/667m2,p含量18kg/667m2,k含量25kg/667m2,更利于优质高产三七的栽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