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玉米-花生一年三熟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585625发布日期:2021-06-22 17:00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花生-玉米-花生一年三熟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为花生-玉米-花生一年三熟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的黄淮海平原处于暖带季风气候区,该区域传统农业种植模式是“冬小麦-夏玉米”、“春玉米-豆类”等一年两熟制,亩产值低、经济效益差。

黄淮海平原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玉米种植区,还是重要的花生种植区,花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且具有生长期短、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的特点。如何结合现代农业技术条件,通过种植花生和玉米来调整该区域的农业种植结构和栽培方法,从而提高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已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花生-玉米-花生一年三熟的栽培方法,本发明通过科学的茬口期安排,采用温室大棚和托盘育苗等现代农业技术条件来改进播期、定植期和育苗方式,来通过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来实现一年三熟,使得一年中可收获两季花生和一季玉米,从而提高了亩产量、产值,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花生-玉米-花生一年三熟的栽培方法,(1)茬口期安排:

第一季花生:2月上旬大棚托盘育苗,3月中旬花生苗出大棚移栽到大田,5月上旬收获;

第二季玉米:4月中旬托盘育苗,5月中旬移栽,8月上旬收获;

第三季花生:7月上旬托盘育苗,8月中旬移栽,10月下旬收获;

(2)栽培方法:

第一季花生:

①播种育苗:在拱棚内的营养钵里育苗,每个营养钵内放花生种子1~3颗,并且拱棚内内温度不小于16℃;

②定植:在室外温度不低于15℃时即可移栽定植,起垄作畦并且覆盖地膜,种植密度为0.8万~1.3万穴/亩;

③田间管理:在花生移栽成活后,及时与灌水相结合亩施尿素4~8kg;

在花生开花期,进行多次灌水;

在花生结荚初期时,进行叶面喷肥;

及时防治病虫害;

第二季玉米:

①播种育苗:在拱棚内的营养钵里育苗,每个营养钵内放玉米种子4~6颗,在幼苗出齐后通风炼苗,低温时注意保温,及时防治病虫害;

②定植:在玉米幼苗长到3叶1心时,即可移栽定植,起垄作畦,种植密度为3000~3300株/亩;

③田间管理:在玉米拔节至抽雄期,进行打叉清苗、松土除草,在玉米展9~10叶时进行第一次灌水施肥,在玉米展11~13叶时进行第二次灌水施肥;

在玉米抽雄开花至灌浆成熟期,与灌水相结合亩施尿素7~10kg,保持地表湿润,防治花期受旱,棒子秃顶;

及时防治病虫害;

第三季花生:

①播种育苗:采用营养钵育苗,每个营养钵内放花生种子1~3颗;

②定植:花生子叶变绿至主茎有3~4片真叶时,即可移栽定植,起垄作畦,种植密度为0.8万~1.3万穴/亩;

③田间管理:在花生移栽成活后,及时与灌水相结合亩施尿素4~8kg;

在花生开花期,进行多次灌水;

在花生结荚初期时,进行叶面喷肥;

及时防治病虫害。

进一步,该栽培方法还包括品种选择:

第一季花生,由于初春栽培,气温较低,宜选用耐寒性强、抗病、高产的早熟小果型花生品种;

第二季玉米,宜选择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的玉米品种;

第三季花生,由于夏季育苗,秋季生长,宜选择高产、耐热、抗病虫害的中熟花生品种。

进一步,第一季花生和第三季花生在播种育苗前,将带有果壳的花生种子持续晾晒2~4天,随后把花生种子进行剥皮;

其次,对花生种子进行浸种催芽,花生种子浸种3~7小时后,沥干水分,用纱布包好放在21~27℃条件下2~4天,每天进行定期检查和清水冲洗,直至花生种子露出白尖;

最后,用药剂对花生种子进行拌种。

进一步,第一季花生和第三季花生的田间管理,在花生苗期,将每穴花生分3~4个不同方向,使其倾斜于地表,进行定向培育生长,到花生花期时,对每穴花生均进行整株套圈。

进一步,第一季花生和第三季花生的田间管理,在花生的包裹成熟期,若出现大量降雨,需在雨后及时进行排灌疏通,防止田间积水或内涝情况的发生。

进一步,第一季花生、第二季玉米和第三季花生的田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要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综合选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来防治。

进一步,第一季花生、第三季花生的田间管理中需要防治的病虫害不限于病毒病、根腐病、茎腐病、叶斑病、白绢病、刺吸式口器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

进一步,第二季玉米的田间管理中需要防治的病虫害不限于大斑病、小斑病、青枯病、锈病、铁甲虫、螟虫。

进一步,该栽培方法还包括土地选择,土地应选择光照充足、温差小,地势平坦且排水能力强的沙壤土质。

进一步,第一季花生和第三季花生的土地中有机质含量大于2%,土壤的ph值为7。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花生-玉米-花生一年三熟的栽培方法,该栽培方法包括(1)茬口期安排:第一季花生:2月上旬大棚托盘育苗,3月中旬花生苗出大棚移栽到大田,5月上旬收获;第二季玉米:4月中旬托盘育苗,5月中旬移栽,8月上旬收获;第三季花生:7月上旬托盘育苗,8月中旬移栽,10月下旬收获;(2)栽培方法:第一季花生:①播种育苗:在拱棚内的营养钵里育苗,每个营养钵内放花生种子1~3颗,并且拱棚内内温度不小于16℃;②定植:在室外温度不低于15℃时即可移栽定植,起垄作畦并且覆盖地膜,种植密度为0.8万~1.3万穴/亩;③田间管理:在花生移栽成活后,及时与灌水相结合亩施尿素4~8kg;在花生开花期,进行多次灌水;在花生结荚初期时,进行叶面喷肥,及时防治病虫害;第二季玉米:①播种育苗:在拱棚内的营养钵里育苗,每个营养钵内放玉米种子4~6颗,在幼苗出齐后通风炼苗,低温时注意保温,及时防治病虫害;②定植:在玉米幼苗长到3叶1心时,即可移栽定植,起垄作畦,种植密度为3000~3300株/亩;③田间管理:在玉米拔节至抽雄期,进行打叉清苗、松土除草,在玉米展9~10叶时进行第一次灌水施肥,在玉米展11~13叶时进行第二次灌水施肥;在玉米抽雄开花至灌浆成熟期,与灌水相结合亩施尿素7~10kg,保持地表湿润,防治花期受旱,棒子秃顶;及时防治病虫害;第三季花生:①播种育苗:采用营养钵育苗,每个营养钵内放花生种子1~3颗;②定植:花生子叶变绿至主茎有3~4片真叶时,即可移栽定植,起垄作畦,种植密度为0.8万~1.3万穴/亩;③田间管理:在花生移栽成活后,及时与灌水相结合亩施尿素4~8kg;在花生开花期,进行多次灌水;在花生结荚初期时,进行叶面喷肥,及时防治病虫害。以上栽培方法,通过科学的茬口期安排,采用温室大棚和托盘育苗等现代农业技术条件来改进播期、定植期和育苗方式,来通过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来实现一年三熟,使得一年中可收获两季花生和一季玉米,从而提高了亩产量、产值,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茬口期安排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将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方案,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包括权利要求的全部内容,但不限于此。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花生-玉米-花生一年三熟的栽培方法,具体说明如下:

(1)茬口期安排:

第一季花生:2月上旬大棚托盘育苗,3月中旬花生苗出大棚移栽到大田,5月上旬收获;

第二季玉米:4月中旬托盘育苗,5月中旬移栽,8月上旬收获;

第三季花生:7月上旬托盘育苗,8月中旬移栽,10月下旬收获。

(2)栽培方法:

第一季花生:

①播种育苗:在拱棚内的营养钵里育苗,每个营养钵内放花生种子1~3颗,并且拱棚内内温度不小于16℃。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当幼苗出齐后,并且室外的温度达到14℃以上时,进行通风炼苗。

②定植:在室外温度不低于15℃时即可移栽定植,起垄作畦并且覆盖地膜,种植密度为0.8万~1.3万穴/亩。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垄距在75~85cm,垄高为11~15cm,垄沟宽度为25~30cm,垄面宽为55cm。

其中,花生株行距为40cm~50cm,穴距13cm~17cm,高肥力地块种植0.8万~1.1万穴/亩,中肥力地块种植1.1万~1.2万穴/亩,低肥力地块种植1.2万~1.3万穴/亩。

③田间管理:在花生移栽成活后,及时与灌水相结合亩施尿素4~8kg。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在花生移栽成活后,田间管理的重点是促苗、壮苗,其中促苗、壮苗主要通过喷施叶面肥及促进生根类产品从而达到苗齐、苗壮,根多,根深。

在花生开花期,进行多次灌水。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在花生开花期,田间管理的重点是分为前期促进开花,和后期控旺促针,在开花前期,开花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最终的产量,多花才能多针,多针才能多果,多果才能高产。因此,这一时期通过多次灌水,以丰沛的水肥来提高花期的开花数量及有效花数量,最终为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也可以通过喷施硼、钼、铁等含氨基酸/腐植酸微量元素的叶面肥来提高花期的开花数量及有效花数量。

在花生盛花末期到下针期,这一时期是花生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转型阶段,该阶段通过保持丰沛的水肥为后期的高产营造良好的条件。

在花生结荚初期时,进行叶面喷肥。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在花生结荚期,因花生的根系开始老化,为了进一步补充荚果形成膨大所需的营养,以喷施叶面肥的方式来保证该时期的养份供应,叶面肥以钙、磷酸二氢钾等为主。

及时防治病虫害。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在花生移栽成活后,田间管理中的防治病虫的重点是防病、治病,其中防病、治病主要通过喷施防治根部病害的杀菌剂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并有效减少死苗烂根,断垄少苗的不良现象。在该时期特别是花生的根腐病、茎腐病的防治尤为重要。

其中,在花生开花后期,该阶段花生体质最弱最易感染,因此该阶段要做好病害、虫害的防治工作,特别是花生叶斑病及白绢病的防治。

其中,在花生的结荚期,要预防花生因爆发叶斑病导致的早衰,花生的早衰会造成荚果不能正常形成及壳大籽粒不饱满,甚至“杆死果落”响影后期采收。

第二季玉米:

①播种育苗:在拱棚内的营养钵里育苗,每个营养钵内放玉米种子4~6颗,在幼苗出齐后通风炼苗,低温时注意保温,及时防治病虫害。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这一时期玉米以长根为中心,根系生长较快,而地上部分生长缓慢,这一时期田间管理目标是苗全、苗齐和苗壮。其中壮苗的标准是根系发达、根深叶绿、叶片宽短,苗基较扁,节间粗短,群体整齐一致,长势旺盛。

②定植:在玉米幼苗长到3叶1心时,即可移栽定植,起垄作畦,种植密度为3000~3300株/亩。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玉米幼苗移栽前,需进行整地作业,且以细碎、平整、保墒和高效为原则,使得移栽区地面平整、土壤松碎、无大土块,且表层土上虚下实。

其中,玉米的起垄作畦:首先,有利于光照面积增加,从而促进玉米的生长;其次,增强玉米的通透性,使得玉米根系生长越来越好;再次,若遇到降雨洪涝,有利于田间排水,使得田间不易积水。

③田间管理:在玉米拔节至抽雄期,进行打叉清苗、松土除草,在玉米展9~10叶时进行第一次灌水施肥,在玉米展11~13叶时进行第二次灌水施肥。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在玉米拔节至抽雄期的田间管理目标是杆壮、叶绿、穗大粒多,玉米植株生长整齐、健壮、茎节短粗、叶片宽厚、根粗量多、叶色深绿、雌雄花发育正常。具体措施:通过打叉1~2次,从而清除余苗和小苗。拔节期是奠定有效穗数,促根深杆壮的时期,在玉米展9~10叶时,进行第一次灌水施肥,亩施尿素20~25kg,三料磷肥5kg;在玉米展11~13叶时,进入大喇叭口期,此时期是决定果穗大小,穗行数多少的关键时期,也是穗上叶片和节间生长的高峰时期,此时第二次灌水施肥,亩施尿素15~20kg,以达到穗大粒多的目的。

在玉米抽雄开花至灌浆成熟期,与灌水相结合亩施尿素7~10kg,保持地表湿润,防治花期受旱,棒子秃顶。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在玉米抽雄开花至灌浆成熟期的田间管理目标是防茎叶早衰,保持杆青、叶绿、促灌浆,争粒多粒重,全株青杆、叶绿、穗大、粒多、粒饱。具体措施:在玉米抽雄期,结合灌水亩施尿素7~10kg,防止玉米根茎叶早衰,促受精、结实和灌浆,增加粒重;在玉米抽雄散粉期,适时进行第三次灌水,随后根据各地降雨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灌水次数和灌水的轻重,从而保持地表湿润,防止花期受旱,棒子秃顶,灌浆期受旱籽小粒轻产量低。另外在玉米散粉时,若遇高温、干旱、田间花粉不足时,可采用人工辅助授粉1~2次,来减轻秃顶缺粒。

及时防治病虫害;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在玉米拔节至抽雄期,田间管理中的防治病虫的重点是防治玉米螟,可采用菊酯类、氯虫苯甲酰胺等酰胺类农药喷雾来防治;在玉米抽雄开花至灌浆成熟期,田间管理中的防治病虫的重点是大斑病、小斑病、青枯病、锈病等。

第三季花生:

①播种育苗:采用营养钵育苗,每个营养钵内放花生种子1~3颗;

②定植:花生子叶变绿至主茎有3~4片真叶时,即可移栽定植,起垄作畦,种植密度为0.8万~1.3万穴/亩。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第三季花生移栽最迟主茎不能超过5片真叶,苗龄越大,移栽伤根越严重,对产量影响越大。

③田间管理:在花生移栽成活后,及时与灌水相结合亩施尿素4~8kg;

在花生开花期,进行多次灌水;

在花生结荚初期时,进行叶面喷肥;

及时防治病虫害。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第三季花生参照第一季花生进行田间管理。但是第三季花生的田间管理中要通过田间深松耕、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来改善第一季花生重茬带来的影响和危害。

进一步,该栽培方法还包括品种选择:

第一季花生,由于初春栽培,气温较低,宜选用耐寒性强、抗病、高产的早熟小果型花生品种;

第二季玉米,宜选择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的玉米品种;

第三季花生,由于夏季育苗,秋季生长,宜选择高产、耐热、抗病虫害的中熟花生品种。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无论花生种子,还是玉米种子均应选择充分成熟、胚胎完整、饱满、无损伤、无病虫害、无腐烂的种子。

其中:第一季花生的品种具体为豫花37号、花育52、豫花661、豫花65;

第二季玉米的品种具体为衡9、郑单958、中禾107、沃玉964、鲁单9032、浚单29、登海605;

第三季花生的品种具体为农大花103、远杂9102、豫花22号、粵油40。

进一步,第一季花生和第三季花生在播种育苗前,将带有果壳的花生种子持续晾晒2~4天,随后把花生种子进行剥皮;

其次,对花生种子进行浸种催芽,花生种子浸种3~7小时后,沥干水分,用纱布包好放在21~27℃条件下2~4天,每天进行定期检查和清水冲洗,直至花生种子露出白尖;

最后,用药剂对花生种子进行拌种。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通过拌种可有效防治根腐病、茎腐病等土传病害和蛴螬等地下害虫,在播种前应根据当地花生病虫特点,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拌种,拌种要均匀,随拌随播。药剂可选用30%毒死蜱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或者25%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或者20%萎锈灵+20%福美双,或者2.4%苯醚甲环唑+2.4%咯菌腈。拌种后,要晾干后再播种,最好在24小时内播种。

进一步,第一季花生和第三季花生的田间管理,在花生苗期,将每穴花生分3~4个不同方向,使其倾斜于地表,进行定向培育生长,到花生花期时,对每穴花生均进行整株套圈。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在花生封行前后,始花盛期,用1个直径为30cm左右的圆圈套压在每穴花生的中央部分,使花生苗分别向不同的方向匍匐于地面生长。通过整株套圈,使得花生通风透光,从而降低栽培发病率,增加花生株重。

进一步,第一季花生和第三季花生的田间管理,在花生的包裹成熟期,若出现大量降雨,需在雨后及时进行排灌疏通,防止田间积水或内涝情况的发生。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处于包裹成熟期的花生,其耗水量明显降低,根系逐渐失去活力,若在大量降雨后,不及时将雨水排出会出现烂根、茎叶枯萎等不良情况,从而导致茎枝枯衰,最终影响花生饱果率,减少花生产量。

进一步,第一季花生、第二季玉米和第三季花生的田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要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综合选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来防治。

进一步,第一季花生、第三季花生的田间管理中需要防治的病虫害不限于病毒病、根腐病、茎腐病、叶斑病、白绢病、刺吸式口器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

进一步,第二季玉米的田间管理中需要防治的病虫害不限于大斑病、小斑病、青枯病、锈病、铁甲虫、螟虫。

进一步,该栽培方法还包括土地选择,土地应选择光照充足、温差小,地势平坦且排水能力强的沙壤土质。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土地的气候生态、水土条件及土壤肥力等是栽培的基础,花生和玉米是否能高产、稳产与土地的土质息息相关。

进一步,第一季花生和第三季花生的土地中有机质含量大于2%,土壤的ph值为7。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是在河北省新乐市承安镇东子烟村进行的试验。

花生-玉米-花生一年三熟的栽培方法,如图1所示,(1)茬口期安排:

第一季花生:2月8日大棚托盘育苗,3月15日花生苗出大棚移栽到大田,若当地天气在3月中旬左右的室外温度低于15℃时,需要在大田里搭建大棚来确保移栽定植需要的温度条件,5月10日收获;

第二季玉米:4月15日托盘育苗,5月16日移栽,8月9日收获;

第三季花生:7月9日托盘育苗,8月15日移栽,10月21日收获;

(2)栽培方法:

第一季花生:

①播种育苗:在拱棚内的营养钵里育苗,每个营养钵内放花生种子2颗,并且拱棚内内温度为17℃;

②定植:若在3月15日前后室外温度低于15℃时,则通过在大田搭建大棚来保证移栽定植的温度16℃后,随后进行移栽定植,起垄作畦并且覆盖地膜,种植密度为1.0万穴/亩;

③田间管理:在花生移栽成活后,及时与灌水相结合亩施尿素6kg;

在花生开花期,进行多次灌水;

在花生结荚初期时,进行叶面喷肥,及时防治病虫害;

第二季玉米:

①播种育苗:在拱棚内的营养钵里育苗,每个营养钵内放玉米种子4颗,在幼苗出齐后通风炼苗,低温时注意保温,及时防治病虫害;

②定植:在玉米幼苗长到3叶1心时,即可移栽定植,起垄作畦,种植密度为3100株/亩;

③田间管理:在玉米拔节至抽雄期,进行打叉清苗、松土除草,在玉米展9叶时进行第一次灌水施肥,在玉米展12叶时进行第二次灌水施肥;

在玉米抽雄开花至灌浆成熟期,与灌水相结合亩施尿素8kg,保持地表湿润,防治花期受旱,棒子秃顶;

及时防治病虫害;

第三季花生:

①播种育苗:采用营养钵育苗,每个营养钵内放花生种子2颗;

②定植:花生子叶变绿至主茎有3片真叶时,即可移栽定植,起垄作畦,种植密度为1.1万穴/亩;

③田间管理:在花生移栽成活后,及时与灌水相结合亩施尿素7kg;

在花生开花期,进行多次灌水;

在花生结荚初期时,进行叶面喷肥,及时防治病虫害。

进一步,该栽培方法还包括品种选择:

第一季花生,由于初春栽培,气温较低,宜选用耐寒性强、抗病、高产的早熟小果型花生品种;

第二季玉米,宜选择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的玉米品种;

第三季花生,由于夏季育苗,秋季生长,宜选择高产、耐热、抗病虫害的中熟花生品种。

进一步,第一季花生和第三季花生在播种育苗前,将带有果壳的花生种子持续晾晒2~4天,随后把花生种子进行剥皮;

其次,对花生种子进行浸种催芽,花生种子浸种4小时后,沥干水分,用纱布包好放在25℃条件下3天,每天进行定期检查和清水冲洗,直至花生种子露出白尖;

最后,用药剂对花生种子进行拌种。

进一步,第一季花生和第三季花生的田间管理,在花生苗期,将每穴花生分3个不同方向,使其倾斜于地表,进行定向培育生长,到花生花期时,对每穴花生均进行整株套圈。

进一步,第一季花生和第三季花生的田间管理,在花生的包裹成熟期,若出现大量降雨,需在雨后及时进行排灌疏通,防止田间积水或内涝情况的发生。

进一步,第一季花生、第二季玉米和第三季花生的田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要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综合选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来防治。

进一步,第一季花生、第三季花生的田间管理中需要防治的病虫害不限于病毒病、根腐病、茎腐病、叶斑病、白绢病、刺吸式口器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

进一步,第二季玉米的田间管理中需要防治的病虫害不限于大斑病、小斑病、青枯病、锈病、铁甲虫、螟虫。

进一步,该栽培方法还包括土地选择,土地应选择光照充足、温差小,地势平坦且排水能力强的沙壤土质。

进一步,第一季花生和第三季花生的土地中有机质含量为3%,土壤的ph值为7。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是在河南省南乐县谷金楼乡南杨村进行的试验。

花生-玉米-花生一年三熟的栽培方法,如图1所示,(1)茬口期安排:

第一季花生:2月6日大棚托盘育苗,3月13日花生苗出大棚移栽到大田,若当地天气在3月中旬左右的室外温度低于15℃时,需要在大田里搭建大棚来确保移栽定植需要的温度条件,5月10日收获;

第二季玉米:4月8日托盘育苗,5月15日移栽,8月10日收获;

第三季花生:7月7日托盘育苗,8月15日移栽,10月22日收获;

(2)栽培方法:

第一季花生:

①播种育苗:在拱棚内的营养钵里育苗,每个营养钵内放花生种子2颗,并且拱棚内内温度为17℃;

②定植:若在3月15日前后室外温度低于15℃时,则通过在大田搭建大棚来保证移栽定植的温度16℃后,随后进行移栽定植,起垄作畦并且覆盖地膜,种植密度为0.9万穴/亩;

③田间管理:在花生移栽成活后,及时与灌水相结合亩施尿素8kg;

在花生开花期,进行多次灌水;

在花生结荚初期时,进行叶面喷肥,及时防治病虫害;

第二季玉米:

①播种育苗:在拱棚内的营养钵里育苗,每个营养钵内放玉米种子4颗,在幼苗出齐后通风炼苗,低温时注意保温,及时防治病虫害;

②定植:在玉米幼苗长到3叶1心时,即可移栽定植,起垄作畦,种植密度为3100株/亩;

③田间管理:在玉米拔节至抽雄期,进行打叉清苗、松土除草,在玉米展10叶时进行第一次灌水施肥,在玉米展12叶时进行第二次灌水施肥;

在玉米抽雄开花至灌浆成熟期,与灌水相结合亩施尿素8kg,保持地表湿润,防治花期受旱,棒子秃顶;

及时防治病虫害;

第三季花生:

①播种育苗:采用营养钵育苗,每个营养钵内放花生种子2颗;

②定植:花生子叶变绿至主茎有3片真叶时,即可移栽定植,起垄作畦,种植密度为1.1万穴/亩;

③田间管理:在花生移栽成活后,及时与灌水相结合亩施尿素7kg;

在花生开花期,进行多次灌水;

在花生结荚初期时,进行叶面喷肥,及时防治病虫害。

进一步,该栽培方法还包括品种选择:

第一季花生,由于初春栽培,气温较低,宜选用耐寒性强、抗病、高产的早熟小果型花生品种;

第二季玉米,宜选择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的玉米品种;

第三季花生,由于夏季育苗,秋季生长,宜选择高产、耐热、抗病虫害的中熟花生品种。

进一步,第一季花生和第三季花生在播种育苗前,将带有果壳的花生种子持续晾晒2~4天,随后把花生种子进行剥皮;

其次,对花生种子进行浸种催芽,花生种子浸种4小时后,沥干水分,用纱布包好放在25℃条件下3天,每天进行定期检查和清水冲洗,直至花生种子露出白尖;

最后,用药剂对花生种子进行拌种。

进一步,第一季花生和第三季花生的田间管理,在花生苗期,将每穴花生分3个不同方向,使其倾斜于地表,进行定向培育生长,到花生花期时,对每穴花生均进行整株套圈。

进一步,第一季花生和第三季花生的田间管理,在花生的包裹成熟期,若出现大量降雨,需在雨后及时进行排灌疏通,防止田间积水或内涝情况的发生。

进一步,第一季花生、第二季玉米和第三季花生的田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要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综合选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来防治。

进一步,第一季花生、第三季花生的田间管理中需要防治的病虫害不限于病毒病、根腐病、茎腐病、叶斑病、白绢病、刺吸式口器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

进一步,第二季玉米的田间管理中需要防治的病虫害不限于大斑病、小斑病、青枯病、锈病、铁甲虫、螟虫。

进一步,该栽培方法还包括土地选择,土地应选择光照充足、温差小,地势平坦且排水能力强的沙壤土质。

进一步,第一季花生和第三季花生的土地中有机质含量为2.5%,土壤的ph值为7。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是在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店子镇柳泉村进行的试验。

花生-玉米-花生一年三熟的栽培方法,如图1所示,(1)茬口期安排:

第一季花生:2月5日大棚托盘育苗,3月12日花生苗出大棚移栽到大田,若当地天气在3月中旬左右的室外温度低于15℃时,需要在大田里搭建大棚来确保移栽定植需要的温度条件,5月10日收获;

第二季玉米:4月7日托盘育苗,5月14日移栽,8月8日收获;

第三季花生:7月6日托盘育苗,8月13日移栽,10月25日收获;

(2)栽培方法:

第一季花生:

①播种育苗:在拱棚内的营养钵里育苗,每个营养钵内放花生种子2颗,并且拱棚内内温度为17℃;

②定植:若在3月15日前后室外温度低于15℃时,则通过在大田搭建大棚来保证移栽定植的温度16℃后,随后进行移栽定植,起垄作畦并且覆盖地膜,种植密度为0.9万穴/亩;

③田间管理:在花生移栽成活后,及时与灌水相结合亩施尿素8kg;

在花生开花期,进行多次灌水;

在花生结荚初期时,进行叶面喷肥,及时防治病虫害;

第二季玉米:

①播种育苗:在拱棚内的营养钵里育苗,每个营养钵内放玉米种子4颗,在幼苗出齐后通风炼苗,低温时注意保温,及时防治病虫害;

②定植:在玉米幼苗长到3叶1心时,即可移栽定植,起垄作畦,种植密度为3100株/亩;

③田间管理:在玉米拔节至抽雄期,进行打叉清苗、松土除草,在玉米展10叶时进行第一次灌水施肥,在玉米展12叶时进行第二次灌水施肥;

在玉米抽雄开花至灌浆成熟期,与灌水相结合亩施尿素8kg,保持地表湿润,防治花期受旱,棒子秃顶;

及时防治病虫害;

第三季花生:

①播种育苗:采用营养钵育苗,每个营养钵内放花生种子2颗;

②定植:花生子叶变绿至主茎有3片真叶时,即可移栽定植,起垄作畦,种植密度为1.1万穴/亩;

③田间管理:在花生移栽成活后,及时与灌水相结合亩施尿素7kg;

在花生开花期,进行多次灌水;

在花生结荚初期时,进行叶面喷肥,及时防治病虫害。

进一步,该栽培方法还包括品种选择:

第一季花生,由于初春栽培,气温较低,宜选用耐寒性强、抗病、高产的早熟小果型花生品种;

第二季玉米,宜选择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的玉米品种;

第三季花生,由于夏季育苗,秋季生长,宜选择高产、耐热、抗病虫害的中熟花生品种。

进一步,第一季花生和第三季花生在播种育苗前,将带有果壳的花生种子持续晾晒2~4天,随后把花生种子进行剥皮;

其次,对花生种子进行浸种催芽,花生种子浸种4小时后,沥干水分,用纱布包好放在25℃条件下3天,每天进行定期检查和清水冲洗,直至花生种子露出白尖;

最后,用药剂对花生种子进行拌种。

进一步,第一季花生和第三季花生的田间管理,在花生苗期,将每穴花生分3个不同方向,使其倾斜于地表,进行定向培育生长,到花生花期时,对每穴花生均进行整株套圈。

进一步,第一季花生和第三季花生的田间管理,在花生的包裹成熟期,若出现大量降雨,需在雨后及时进行排灌疏通,防止田间积水或内涝情况的发生。

进一步,第一季花生、第二季玉米和第三季花生的田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要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综合选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来防治。

进一步,第一季花生、第三季花生的田间管理中需要防治的病虫害不限于病毒病、根腐病、茎腐病、叶斑病、白绢病、刺吸式口器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

进一步,第二季玉米的田间管理中需要防治的病虫害不限于大斑病、小斑病、青枯病、锈病、铁甲虫、螟虫。

进一步,该栽培方法还包括土地选择,土地应选择光照充足、温差小,地势平坦且排水能力强的沙壤土质。

进一步,第一季花生和第三季花生的土地中有机质含量为2.5%,土壤的ph值为7。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