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小麦中β-葡聚糖含量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732583发布日期:2021-07-06 18:4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提高小麦中β-葡聚糖含量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整地施肥:

a1、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播前进行精耕细整,翻耕23~25cm,进行秸秆还田,达到深、细、透、平、实、足水的标准,即耕作层要深,旱地20~25cm,稻茬地15~20cm,耕后耙细、耙透、整平、踏实,达到上松下实、蓄水保墒;

a2、垒筑田埂,建立麦田灌、排水相配套的设施,挖好墒沟、腰沟、地头沟三沟,开春后及时疏通三沟,使沟渠相通,以满足灌、排水要求;

a3、根据土壤综合肥力状况制定施肥方案,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无机肥结合施用,改善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在耕地的同时要施足基肥,施有机肥2~3t/亩、纯n18kg/亩,p2o56~7.5kg/亩、k205~7.5kg/亩、助剂520~550ml/亩,将50%左右的氮素化肥后移到拔节至孕穗期间分2次追施;

s2、种子处理:选用品质优良、单株生产力高、抗逆性强、经济系数高、不早衰的良种,播种前要进行药剂拌种用助剂20ml,兑水适量喷雾,助剂与水的比重为1:20,均匀地喷在所用种子上,边喷边搅拌,使种子表皮全部淋到,放置通风阴凉处晾干即可播种;

s3、播种:适期播种,小麦在田间持水量为70%~80%时最有利于出苗;助剂在小麦出3~4真叶时即可喷施,每亩用量100ml,兑水30kg喷喷雾;

s4、播种量:根据小麦品种特性、播种期确定小麦的播种量,半冬性、弱冬性品种分别在10月上中旬、9月底播种,播种量6~7kg/亩;

s5、科学施肥与除草:2月中旬至2月底,3月中下旬分别追施化肥5~8、8~10kg/亩,每亩助剂用量200ml,兑水60kg喷喷雾;3月初浇返青水,肥力中等、群体偏少与肥力高、群体适宜或偏大的麦田分别在拔节期稍前或拔节初期、拔节后期进行追肥浇水;

s6、化学调控防倒伏:小麦倒伏分为根倒伏和茎倒伏2种,主要是茎倒伏,在小麦生产中,应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科学施肥浇水;

s7、抽穗及灌浆成熟期:小麦抽穗扬花期,时间为4月中、下旬,喷施杀虫剂,连续使用1~2次;同时,灌水1~2次,第1次灌水在初穗扬花期进行,第2次灌麦黄水,以补充水分;在采收前10天左右进行,助剂每亩用量200ml,兑水60kg喷喷雾;

s8、农药喷施:每亩加入助剂50ml,兑水15kg喷施,农药减3分1;

s9、成熟收割检测:先对成熟的小麦进行收割,然后检测小麦中β-葡聚糖含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提高小麦中β-葡聚糖含量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采用磁性生物工程法,以高分子磁性材料、无机磁性材料和有机质为原料,用纳米技术制得的一种顺磁性植物生长助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提高小麦中β-葡聚糖含量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呈现的顺磁性液体中的磁性微粒极小,在10纳米以下,以致在基液中呈现混乱的布朗运动,当光线通过稀释的光合量子功能液体时,会产生光的双折射效应和双向色性现象;具有更高的折射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提高小麦中β-葡聚糖含量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利用磁性生物工程的磁生物透皮吸收技术,开启细胞膜的阈场效应,使一些特殊的金属微粒和有机质能更好地被植物细胞所吸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提高小麦中β-葡聚糖含量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应用特殊的磁生物导入法及磁能特性,使稀释液体渗入土壤肥料后,能把有效机质分子切割的更小,容易被植物细胞吸收,更能缓解土壤板结。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小麦中β‑葡聚糖含量的种植方法,包括整地施肥、种子处理、播种、播种量、科学施肥与除草、化学调控防倒伏、抽穗及灌浆成熟期、农药喷施和成熟收割检测。采用本提高小麦中β‑葡聚糖含量的种植方法种植的小麦,能够提高小麦β葡聚糖含量达20‑25倍、降低小麦重金属及分解农残、提高产量约20%。

技术研发人员:胡慧;严晓东;李进;伍习文;陈自益;梁鹏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胡慧;严晓东
技术研发日:2021.03.25
技术公布日:2021.07.0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