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肉苁蓉种植的复合多孔基底及其制备方法与接种方法

文档序号:25808121发布日期:2021-07-09 13:12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用于肉苁蓉种植的复合多孔基底及其制备方法与接种方法

1.本发明涉及肉苁蓉种植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肉苁蓉种植的复合多孔基底及其制备方法与接种方法。


背景技术:

2.肉苁蓉是一种寄生在沙漠植物梭梭或柽柳根部的高大草本寄生植物,高40

160厘米,大部分地下生,野外主要分布于新疆、甘肃、内蒙古和宁夏等地的沙漠戈壁等干旱区。肉苁蓉素有“沙漠人参”之美誉,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是中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目前,国内国际市场对肉苁蓉的年需求总量在4500t以上,而国内肉苁蓉基本来自野生资源,每年的供应量只有500~600t,供求矛盾极为突出。由于过度采挖,造成肉苁蓉资源濒临枯竭,已被列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并被收入《国际野生植物保护名录》,野生肉苁蓉现已禁止采挖,故人工种植肉苁蓉逐渐成为主要的方法。吸器是寄生植物和寄主之间的特殊连接器官。寄生植物的吸器能穿透寄主植物的表皮、皮层而到达维管束,将寄生植物的维管束和寄主的维管束连成一体,形成两者间互通的维管束通道,这样寄生植物才能从寄主获得营养来维持自身的生活。由于肉苁蓉种子的胚发育不完全,为球形原胚,在自然条件下需经历一定时间的形态后熟与生理后熟期,并在寄主植物根系特定化学诱导物质存在的条件下肉苁蓉种子才能够萌发和形成吸器。现有的肉苁蓉人工种植栽培方式受肉苁蓉自身和环境的影响导致接种率和产量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肉苁蓉种植的复合多孔基底及其制备方法与接种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多孔基底能够为肉苁蓉种子萌发提供良好生长条件,促进寄主植物根系发育,诱导寄主植物根系生长缠绕复合多孔基底材料,增加寄主根系分泌物对肉苁蓉种子的刺激促使萌发并形成吸器,同时增加萌发种子与根系的接触概率使更多吸器穿透寄主植物根系完成接种,提高接种率。
4.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5.经本发明的发明人研究发现,肉苁蓉传统人工种植种植方法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6.1.传统种植通常将种子简单埋于寄主植物侧根处,种子与寄主植物根系接触概率低,寄主根系释放的萌发刺激物接触不到肉苁蓉种子导致萌发受阻,即使萌发后也受根系分泌物刺激较少难以顺利形成吸器完成接种过程。
7.2.肉苁蓉寄主植物为荒漠生草本,其所处土壤养分含量较少,土壤持水能力较差,不能为肉苁蓉种子萌发提供良好的土壤微环境,此外即使成功接种,受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肉苁蓉的生长也较为缓慢,生物量的累积速度较慢达不到快速生产的要求。
8.3.由于寄主植物地处荒漠地区,土壤沙粒含量大,水分易向深层渗漏,进而致使寄主植物根系更易垂直向深层生长而向侧面水平方向生长则相对缓慢,进而导致肉苁蓉接种
率较低,进而影响产量的稳定。
9.4.现有技术cn 106171472a公布了一种肉苁蓉种植方法,但其开挖的接种沟深度在65~70cm,并使用滴灌系统进行浇水,但在无持续水源的情况下,此深度寄主植物根系分布较少,灌溉水分难以到达导致肉苁蓉的接种率难以保证,且由于埋深较深,其生长速度也较为缓慢。
10.5.在接种剂方面,目前多使用类似于专利cn 111517883 a的液体接种剂,虽然能够提高肉苁蓉的接种率与存活率但由于其液体的本质导致其存在难以准确控制数量、养分容易流失及储存使用不方便等缺点。
11.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肉苁蓉种植的复合多孔基底,其由原料压制而成,所述原料包括:农作物废料、黏土、土壤改良剂和石膏;其中,所述农作物废料由玉米芯和豆秸组成。
12.玉米芯是脱粒的玉米穗轴,豆秸是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叶。我国年产玉米芯及玉米秸秆约9000万吨,豆秸1000余万吨,除少部分用于农村饲料和取暖外,大部分缺乏有效利用。如何充分利用废弃生物资源实现作物秸秆的规模化转化,如何有效提高相关产业生产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是生物质资源再利用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3.对此,本发明将玉米芯作为复合多孔基底的原料之一,可缓解上述问题。另外,荒漠地区土壤养分贫瘠,土质疏松,玉米芯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约达72.8%,组织均匀,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韧性,是优良的营养性载体,含粗纤维28.2%、可溶性糖类58.4%、粗蛋白2.0%、粗脂肪0.7%、粗灰分2.0%、钙0.1%、磷0.08%,其碳氮比为88.1:1。玉米芯也是目前已知的高纤维素含量农业废弃料中氮磷养分元素二次污染释放潜在风险最低的天然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类物质。在本发明中,玉米芯主要提供木质化基底,在压制过程中产生疏松多孔的结构,这样的结构可增加土壤通气性,改善灌溉后土壤湿润区的导气率,可显著提高根系区土壤的呼吸速率,确保寄主植物根区具有良好的土壤氧环境,促进根系生长。
14.豆秸是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叶,其营养丰富,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蛋白质,磷,钙,钾,镁,铁,锰,锌等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以及糖类物质(含水分14.14%、粗纤维36.42%、无氮浸出物34.21%、粗蛋白8.51%、粗脂肪1.7%、粗灰分4.36%、钙0.915%、磷0.21%、钾0.482%、钠0.048%、镁0.212%、铁0.067%、锌0.048%、铜7.2mg/kg、锰29.2mg/kg),可为肉苁蓉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元素,通过高温灭菌后可进一步释放其中养分元素的含量,并为肉苁蓉种子萌发及生长,寄主植物根系再发育提供充足的养分。
15.复合多孔基底中的土壤改良剂,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复合多孔基底材料施用后根系区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及土壤肥力的保持,为肉苁蓉种子萌发提供良好的土壤持水条件。
16.肉苁蓉适宜生长的区域大多为荒漠地区,其气候特点导致了种植区域往往灌溉用水矿化程度较高,而且在灌溉条件下易发土壤盐渍化,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多孔基底中的石膏(二水硫酸钙)为絮凝剂和土壤改良剂,一方面石膏添加可有效降低复合多孔基底的压制难度,更易成型,另一方面其中的钙素在土壤中溶解产生ca
2+
,在灌溉过程中可将土壤胶体中的na
+
置换淋洗,从而降低土壤ph并改善土壤盐碱情况。
17.适合肉苁蓉生长的区域土壤质地多数砂粒含量较高,粘粉粒含量较少,保水性能较差,本发明利用添加的玉米芯和豆秸提供疏松多孔基底条件增加通气度的同时联合黏
土、土壤改良剂和石膏,综合改善土壤物理结构;使根区土壤在具有疏松多孔的同时拥有较好的持水性能,形成良好的土壤结构和土壤肥力环境,提高肉苁蓉种子的接种率。
18.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按重量份计,所述原料包括:所述农作物废料80~100份、所述黏土15~20份、所述土壤改良剂1~2份和所述石膏1~2份。
19.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按重量份计,所述原料包括:所述农作物废料100份、所述黏土20份、所述土壤改良剂1份和所述石膏1份;
20.在所述农作物废料中,所述玉米芯和所述豆秸的质量比为4.8~5.2:1.8~2.2。
21.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玉米芯和所述豆秸的质量比为5:2。
22.当所述玉米芯和所述豆秸的以质量比为4.8~5.2:1.8~2.2的比例混合时,营养比较均衡,更有利于提高肉苁蓉的生长速度。
23.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黏土的土壤质地为粘粒含量≥75%,沙粒含量≤10%,粉粒含量≤15%。
24.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土壤改良剂选自羧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钠、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氧化乙烯中的任意一种。
25.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土壤改良剂选自羧甲基纤维素。
26.采用羧甲基纤维素为土壤改良剂,一方面用于吸附在石膏(二水硫酸钙)析出的水分,另一方面与加入的黏土结合进一步增加多孔复合材料的持水及保水性能,改善土壤结构,其黏性特征可以帮助复合基底材料压制成型,促进复合多孔基底材料作业后根系区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及土壤肥力的保持,进一步增加复合多孔基底材料的保水性能,为肉苁蓉种子萌发提供良好的土壤持水条件。
27.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上述复合多孔基底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将所述农作物废料、所述土壤改良剂、所述增稠剂和所述石膏混合后进行压制。
28.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农作物废料为由所述玉米芯和所述豆秸混合后粉碎制成的农作物颗粒。
29.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农作物颗粒的粒径为2

3cm。
30.将农作物颗粒的粒径控制为2

3cm时,具有更高的促肥保肥效果。
31.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农作物颗粒的含水量为65%

75%。
32.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农作物颗粒混合前,对所述农作物颗粒进行灭菌处理;
33.灭菌条件为:在0.04~0.06m,105~110℃条件下灭菌1~1.5h。
34.通过灭菌处理有效降低基底材料被外源微生物污染的风险,消除外源细菌真菌污染接种区域,提高接种率。
35.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肉苁蓉的接种方法,其包括:将肉苁蓉种子放置于如上所述的复合多孔基底中,再将所述复合多孔基底埋入至寄主植物的根部位置。
36.埋设了复合多孔基底材料位置的土壤长时间具有较高的含水量,根系趋水性生长后将其缠绕,增加了寄主植物根系与肉苁蓉种子的接触概率,增加了接种率。
37.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接种方法还包括:在放置所述肉苁蓉种子于所述复合多孔基底中的同时,在所述复合多孔基底中放置解淀粉芽孢杆菌。
38.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复合多孔基底的埋入位置为:离所述寄主植物的水平距离为40

50cm,离地表的竖向距离(即垂直距离)为50

60cm。
39.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每单位所述复合多孔基底放置18~25颗解淀粉芽孢杆菌缓释颗粒和180~220颗所述肉苁蓉种子;每单位所述复合多孔基底是指2块直径为18~20cm,厚度为2cm的呈圆饼状的复合多孔基底块。
40.解淀粉芽孢杆菌缓释有机肥可通过增加前期土壤nh3挥发速率峰值时间来降低土壤氮素流失总量,防控土壤氮素流失,另外解淀粉芽孢杆菌是细菌类植物促生菌,可促进植物根系发育。其缓释颗粒添加后一方面与复合多孔基底材料中的二水硫酸钙复合作用防控接种根区土壤氮营养元素流失,另一方面调控根区土壤微生物环境,促进寄主植物根系发育,提高肉苁蓉接种率。
41.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解淀粉芽孢杆菌缓释颗粒的解淀粉芽孢杆菌有效活菌数≥5亿/克。
42.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解淀粉芽孢杆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ez99(baillus amyloliquefaciens ez99)。
附图说明
4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44.图1为实验例1中玉米芯和豆秸以不同比例混合后对真姬菇菌的生长速度影响。
45.图2为实验例1中由玉米芯和豆秸以不同比例混合后每100g真姬菇菌中多糖、蛋白质和粗纤维的含量。
46.图3为实验例2中由玉米芯和豆秸制成不同粒径的颗粒对施肥土壤氮素保存的影响。
47.图4为实验例3中解淀粉芽孢杆菌菌肥对梭梭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
48.图5为实验例4中不同接种深度对肉苁蓉接种率的影响。
49.图6为实验例5中不同接种水平距离对肉苁蓉接种率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50.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51.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52.实施例1
53.本实施例提供用于肉苁蓉种植的复合多孔基底,按重量份计,其原料包括:100份农作物废料、20份黏土、1份土壤改良剂和1份石膏;其中,农作物废料由玉米芯和豆秸组成,二者的质量比为5:2。
54.该复合多孔基底的制备方法如下步骤:
55.(1)按质量比为5:2的比例取玉米芯和豆秸(玉米芯:豆秸=5:2),混合后,粗碎成粒径为2~3cm的混合颗粒物。
56.(2)将上述粗碎后的混合颗粒物堆料后均匀喷水,并在喷水过程中持续搅拌。当每100g混合颗粒物质量含水率达约70%时,停止喷水和搅拌,将混合颗粒物置于灭菌锅,在0.04~0.06m,105~110℃条件下灭菌1~1.5h。
57.(3)每100g混合颗粒物中添加羧甲基纤维素1g、二水硫酸钙1g以及无菌黏土20g,其中,无菌黏土的土壤质地为粘粒含量≥75%,沙粒含量≤10%,粉粒含量≤15%,添加后搅拌混合均匀。
58.(4)通过成型器将经步骤3处理后的混合颗粒物压制成为直径为18~20cm,厚度为2cm的圆饼,即为本实施例的用于肉苁蓉种植的复合多孔基底。
59.实施例2
60.本实施例提供采用实施例1的复合多孔基底对肉苁蓉进行接种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61.(1)取实施例1制成的单块复合多孔基底喷水使其充分湿润,当基底含水率达到50%~60%时停止。
62.(2)取2块经过喷水处理的复合多孔基底,在圆面中间均匀放置20颗解淀粉芽孢杆菌缓释颗粒(含解淀粉芽孢杆菌ez99(baillus amyloliquefaciens ez99),有效活菌数≥5亿/克,购自甘肃尚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200颗肉苁蓉种子,然后对压,并充分压紧。
63.(3)在寄主植物(梭梭)一侧距离主根位置约50cm处挖坑直至50

60cm深,露出侧根,将步骤(2)处理后的含有肉苁蓉种子的复合多孔基底材料在侧根毛根较多位置埋入,覆土至填平地表时进行第一次浇水处理,使埋入基底材料位置土壤含水率达到种植地块土壤的田间持水量。
64.(4)第一次浇灌后在覆土位置继续进行二次覆土,高出地表约35~45cm,在给寄主植物进行一次浇灌,灌水量以湿润渗透到地下45~55cm位置为准。
65.实施例3
66.本实施例提供的肉苁蓉的接种方法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寄主植物为柽柳。
67.实施例4
68.本实施例提供的肉苁蓉的接种方法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步骤(2)中不接种解淀粉芽孢杆菌。
69.实验例1
70.以玉米芯和豆秸为主要原料,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制成培养料包,设置不同质量比的玉米芯和豆秸配比,分别为9:1、7:2、5:2、3:2、1:1,标记为a、b、c、d、e,共计5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将该不同比例的培养料包,将制备好的培养料放入聚丙烯菌袋中,每袋装料500g,插入菌棒并在超净台接种真姬菇原种,光线黑暗,控温20~25℃,湿度70%

75%,通风培养50天,观测菌杆生长速度与鲜菌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多糖使用苯酚硫酸法实验室测定,粗纤维基于酸碱消煮法使用粗纤维测定仪测定,蛋白质使用凯氏定氮仪测定。结果见图1和图2。
71.可以看出,当玉米芯和豆秸以5:2的质量比比例混合时,菌杆生长速度最快,多糖和粗纤维含量最大,蛋白质各配比差异不明显。
72.由此说明,当实施例1的复合多孔基底中玉米芯和豆秸的比例为5:2,该配比有利于肉苁蓉多糖与粗纤维的有效积累。
73.实验例2
74.以玉米芯和豆秸为主要原料,制成不同粒径大小的玉米芯与豆秸混合颗粒,两种组分的混合质量比比例为5:2,粒径大小分别为0.3~0.5cm,2~3cm和10~13cm,然后与鸡粪以1:10的质量比混合进行高温堆肥试验,做好堆肥发酵开始计时,持续30天,检测nh3释放量,结果见图3。
75.结果显示,当混合颗粒粒径为2~3cm时nh3释放量最小,表明n养分元素流失较少,进而说明该粒径下有利于养分保留,n养分可促进肉苁蓉生物量积累,n养分元素是产量形成的重要养分元素。同时也说明,实施例1的复合多孔基底在制备过程中控制粒径为2~3cm时,具有更好的保肥效果。
76.实验例3
77.解淀粉芽孢杆菌菌肥促进梭梭根系生长发育
78.实验地点:武威市石羊河林业总场泉山分场南滩梭梭林地。
79.实验组:常规梭梭种植措施+底肥增加施用解淀粉芽孢杆菌菌肥ez99(每亩施用2.5kg)。
80.对照组:常规梭梭种植措施。
81.实验方法:两种处理各1亩地,两个处理地之间设置通行道路避免相互干扰。在不同处理样地内设置随机样方,在样方内每个处理随机选取10株梭梭进行定株观测,用直尺测量其株高和冠幅,挖取侧剖面测量主根长;用游标卡尺测定其主茎基部直径和主根直径。结果见图4。
82.可以看出,解淀粉芽孢杆菌菌肥使用后没有显著增加梭梭株高、冠幅、和主茎直径,但显著增加了主根长和主根直径,有利于梭梭根系生长发育。
83.实验例4
84.接种深度对肉苁蓉接种率的影响
85.分别以传统方法和复合多孔基底材料进行肉苁蓉接种,方法如下:
86.对照组:常规梭梭种植措施+传统肉苁蓉接种(直接开沟撒播)。
87.实验组:常规梭梭种植措施+使用实施例1的复合多孔基底接种肉苁蓉。
88.接种方法:两组处理各1亩地,每个处理分别设置30cm、40cm、50cm、60cm、70cm的不同的接种深度;即在寄主植物(梭梭)一侧距离主根位置约50cm处挖不同深度(30cm、40cm、50cm、60cm、70cm)的坑,然后参照实施例2中的接种步骤进行处理(但不使用解淀粉芽孢杆菌缓释颗粒)。然后测量接种率。
89.接种率测量:以刨开梭梭接种位置处看到肉苁蓉或肉苁蓉地表可见均视为接种成功;每1亩梭梭林中,成功接上肉苁蓉的株数占总株数的百分比率,为接种率。通常以当年的接种情况统计,本实验统计为2020年的接种率。结果见图5。
90.结果表明,最佳接种深度为50

60cm,使用复合多孔基底材料后能将接种率从传统方式的66.32%左右提高至81.94%左右。
91.实验例5
92.接种水平距离对肉苁蓉接种率的影响
93.以接种深度为55cm,采用传统方法和复合多孔基底材料进行接种,方法如下:
94.对照组:常规梭梭种植措施+传统肉苁蓉接种(直接开沟撒播)。
95.实验组:常规梭梭种植措施+使用实施例1的复合多孔基底接种肉苁蓉。
96.接种方法:两组处理各1亩地,每个处理分别设置不同的水平接种位置(距离主根20cm、30cm、40cm、50cm、60cm),即在寄主植物(梭梭)一侧距主根位置不同距离(20cm、30cm、40cm、50cm、60cm)的位置挖55cm左右深度的坑,然后参照实施例2中的接种步骤进行处理(但不使用解淀粉芽孢杆菌缓释颗粒)。然后测量接种率。
97.结果见图6,可以看出,最佳水平接种位置为距离主根40

50cm。
98.上述结果可以充分说明,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复合多孔基底材料能够有效提高肉苁蓉的接种率,可平均提高肉苁蓉接种率约13.64%。
99.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肉苁蓉种植的复合多孔基底以及采用该复合多孔基底接种肉苁蓉的方法具有如下优势和先进性:
100.(1)实施例提供的复合多孔基底中,玉米芯主要提供木质化基底,在压制过程中产生疏松多孔的结构,这样的结构可增加土壤通气性,改善灌溉后土壤湿润区的导气率,可显著提高根系区土壤的呼吸速率,确保寄主植物根区具有良好的土壤氧环境,促进根系生长;
101.(2)实施例提供的复合多孔基底中的豆秸中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蛋白质,磷,钙,钾,镁,铁,锰,锌等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糖类物质,通过高温灭菌后可进一步释放其中养分元素的含量,并为肉苁蓉种子萌发及生长,寄主植物根系再发育提供充足的养分;
102.(3)实施例提供的复合多孔基底中的羧甲基纤维素为土壤改良剂,一方面用于吸附在二水硫酸钙析出的水分,另一方面与加入的黏土结合进一步增加复合多孔基底材料的持水及保水性能,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复合多孔基底使用后根系区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及土壤肥力的保持,进一步增加复合多孔基底材料的保水性能,为肉苁蓉种子萌发提供良好的土壤持水条件;
103.(4)肉苁蓉适宜生长的区域大多为荒漠地区,其气候特点导致了种植区域往往灌溉用水矿化程度较高,而且在灌溉条件下易发土壤盐渍化,实施例中提供的复合多孔基底中的二水硫酸钙为絮凝剂和土壤改良剂,一方面石膏添加可有效降低复合多孔基底的压制难度,更易成型,另一方面其中的钙素在土壤中溶解产生ca
2+
,在灌溉过程中可将土壤胶体中的na
+
置换淋洗,从而降低土壤ph并改善土壤盐碱情况;
104.(5)实施例提供的复合多孔基底中杀菌流程有效降低基底材料被外源微生物污染的风险,消除外源细菌真菌污染接种区域,提高接种率;
105.(6)实施例提供的种植方法中解淀粉芽孢杆菌缓释有机肥可通过增加前期土壤nh3挥发速率峰值时间来降低土壤氮素流失总量,防控土壤氮素流失,另外解淀粉芽孢杆菌是细菌类植物促生菌,可促进植物根系发育。其缓释颗粒添加后一方面与复合多孔基底材料中的二水硫酸钙复合作用防控接种根区土壤氮营养元素流失,另一方面调控根区土壤微生物环境,促进寄主植物根系发育,提高肉苁蓉接种率。
106.(7)适合肉苁蓉生长的区域土壤质地多数砂粒含量较高,粘粉粒含量较少,保水性能较差,本实施例提供的复合多孔基底利用添加的玉米芯和豆秸提供疏松多孔基底条件增
加通气度的同时联合羧甲基纤维素与黏土综合作用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可使根区土壤在具有疏松多孔的同时拥有较好的持水性能,形成良好的土壤结构和土壤肥力环境,提高接种率。
107.(8)复合多孔基底实施后由于埋设了复合多孔基底材料位置的土壤长时间具有较高的含水量,根系趋水性生长后将其缠绕,增加了寄主植物根系与肉苁蓉种子的接触概率,增加了接种率。
10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