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养条件下微酸性壤土的马铃薯钙镁磷肥适宜用量及施加装置

文档序号:25854951发布日期:2021-07-13 16:07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雨养条件下微酸性壤土的马铃薯钙镁磷肥适宜用量及施加装置

本发明涉及雨养条件下微酸性壤土的马铃薯钙镁磷肥适宜用量及施加装置,属于资源与环境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磷素具有促进作物地下器官生长发育的作用,因此在块根块茎作物的生产过程中多数种植户为了获得地下收获器官的高产而大量施用磷肥,导致我国部分地区已经明显出现土壤有效磷富集的现象。马铃薯营养丰富,用途广泛,产量和效益远高于其他大田作物,所以马铃薯种植户比较舍得投入,壤土地区雨养马铃薯p2o5的推荐用量为50-120kg/hm2,但部分马铃薯种植户p2o5的用量已经达到300~400kg/hm2,虽然马铃薯对养分的需求较高,但目前部分种植户的磷肥施用水平已经远超马铃薯的吸收能力,植物对磷的需求和吸收量远低于氮和钾,过量磷肥的施用,会导致土壤中大量残留的磷,过量的磷不但可通过地表径流导致水体污染,同时会与土壤中fe、zn等微量元素结合,降低微量元素的生物有效性,诱导植株出现微量元素缺乏。此外,植株吸收了过量的磷还会增强作物的呼吸作用,消耗碳水化合物,导致作物减产。因此,合理施用磷肥是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农业生产导致的面源污染,以及提高种植效益,维持农业生产可持续性的重要措施之一。酸化及酸性土壤中有效钙镁通常含量通常比较低,微生物群落也发生变化,致病真菌丰度提高,有益细菌和放线菌丰度降低。钙镁磷肥除了含有12-18%的有效磷外,同时含有对植物有益的钙镁等营养,可调节土壤ph值,提高土壤的盐基饱和度。因此与目前应用较广的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相比,在已发生轻度酸化和趋于酸化的土壤中施用钙镁磷肥,对改良土壤,均衡土壤养分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如何施加粒状钙镁磷肥和每公顷施加多少粒状钙镁磷肥是生产中的技术瓶颈,所以将钙镁磷肥加工成粒状,使其容易滚落,然后添加到盛粒肥箱中,由下端设置出肥尖锥的施加装置插入土壤中,提拉提拉杆,根据提拉的高度将定量的粒状钙镁磷肥释放到指定位置,从而达到最大发挥钙镁磷肥肥效的目的,发明雨养条件下微酸性壤土的马铃薯钙镁磷肥适宜用量及施加装置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施用粒状钙镁磷肥和每公顷施用多少粒状钙镁磷肥的难题,本发明提供了雨养条件下微酸性壤土的马铃薯钙镁磷肥适宜用量及施加装置,该种雨养条件下微酸性壤土的马铃薯钙镁磷肥适宜用量及施加装置将钙镁磷肥加工成粒状,使其容易滚落,然后添加到盛粒肥箱中,由下端设置出肥尖锥的施加装置插入土壤中,提拉提拉杆,根据提拉的高度将定量的粒状钙镁磷肥释放到指定位置,从而达到最大发挥钙镁磷肥肥效的目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雨养条件下微酸性壤土的马铃薯钙镁磷肥适宜用量及施加装置,所述的施加装置由出肥尖锥1、施肥柱2、把手3、提拉杆柄5、盛粒肥箱6、提拉杆7、提拉杆头堵腔9、提拉杆头10、出肥堵面11、出肥孔12、尖锥出肥管13组成,特征在于:所述的出肥尖锥1为锰钢质,呈圆锥形,圆锥的底圆直径为2-5厘米,圆锥的高为5-15厘米,在出肥尖锥1高度方向上,垂直出肥尖锥1底圆设置一个圆柱形提拉杆头堵腔9,提拉杆头堵腔9下端开口在圆锥的侧壁上,里面盛有提拉杆头10,提拉杆头堵腔9的直径为0.5-2厘米;提拉杆头10上表面为圆形,上半部为圆柱形,圆柱的直径为0.5-2厘米,提拉杆头10下半部为圆柱形斜向削下一半后剩余的部分,下半部形成的斜面略鼓,构成出肥尖锥1侧面的一部分,提拉杆头10下半部所在的圆柱的直径为0.5-2厘米,在提拉杆头10上表面中央与提拉杆7下端通过螺栓结构连接在一起,提拉杆7穿过提拉杆头活动腔8和活杆固孔4后外表面通过螺钉固定一个壁厚1-5毫米的圆筒,该圆筒称为提拉杆标挡23,提拉杆标挡23侧壁中央设置有1个固定螺钉;出肥堵面11是提拉杆头10下半部略鼓斜面相对一侧的提拉杆头堵腔9壁,出肥堵面11中央为出肥孔12,出肥孔12呈椭圆形,椭圆的长直径为0.8-3.6厘米、短直径为0.5-2厘米,故出肥孔12朝向为水平方向;尖锥出肥管13是出肥孔12与导肥管15下端之间的空腔,与导肥管腔14相通连,尖锥出肥管13上端口为圆口,圆口的直径为0.5-2厘米,尖锥出肥管13的下端口为出肥孔12;施肥柱2为锰钢质,整体呈圆柱形,圆柱的直径为2-5厘米、圆柱的高度为50-100厘米,在圆柱高度方向上设置有活杆固孔4、提拉杆头活动腔8和导肥管15,活杆固孔4和提拉杆头活动腔8内穿行有提拉杆7,提拉杆7的上端焊接固定在提拉杆柄5侧壁中央;施肥柱2上端侧壁上固定有把手3,在把手3相对一侧壁上固定有盛粒肥箱固架16,在施肥柱2顶面上固定有盛粒肥箱支架18,施肥柱2通过盛粒肥箱固架16和盛粒肥箱支架18与盛粒肥箱6连接在一起,导肥管15上端则与流粒肥管17相连通;施肥柱2包括活杆固孔4、提拉杆头活动腔8、导肥管腔14、导肥管15和提拉杆标挡23;活杆固孔4是提拉杆头活动腔8上方的圆孔,圆孔的直径为0.4-1.6厘米,圆孔的高为2-5厘米;提拉杆头活动腔8的上端是活杆固孔4的下端面,即提拉杆头活动腔8上端与活杆固孔4相连通,提拉杆头活动腔8的上端是提拉杆头堵腔9的上端面,即提拉杆头活动腔8下端与提拉杆头堵腔9相连通,提拉杆头活动腔8的横截面为圆形,圆形的直径为0.5-2厘米;导肥管15是与活杆固孔4和提拉杆头活动腔8平行排列于施肥柱2内的管道,导肥管15内的空腔为导肥管腔14,导肥管15横截面为圆形,导肥管15上端圆形横截面的直径为0.3-1.5厘米,导肥管15下端圆形横截面的直径为0.5-2厘米。

所述的把手3为锰钢质,横截面为圆形,圆形的直径为1-2厘米,把手3一端焊接固定在施肥柱2侧壁上端,然后斜向下方伸展,与水平方向呈10°-20°的夹角,然后弯折,弯折较为平滑,没有棱角,最后把手3的另一端焊接固定在施肥柱2侧壁上,把手3的两端在施肥柱2侧壁相距10-20厘米;提拉杆柄5为锰钢质,呈圆柱形,圆柱的直径为0.3-1.5厘米,圆柱的高度为5-10厘米;提拉杆7是连接提拉杆头10和提拉杆柄5的长杆,为锰钢质,横截面呈圆形,圆形的直径为0.3-1.5厘米,圆柱的高度为60-110厘米,在提拉杆7高度方向上设置有刻度尺,控制提拉提拉杆7的高度,则可控制粒状钙镁磷肥的释放量。

所述的盛粒肥箱6是盛放粒状钙镁磷肥的容器,呈长方体形,长方体的长度为10-50厘米、宽度为10-50厘米、高度为10-60厘米,由盛粒肥箱固架16、流粒肥管17、盛粒肥箱支架18、流粒肥管口19、盛粒肥箱壁20、盛粒肥箱腔21和进粒肥口22组成;进粒肥口22设置在盛粒肥箱6上底中央外表面上,呈圆筒状,圆筒内腔的直径为3-5厘米,圆筒的壁为不锈钢质或铝合金质,厚度为0.5-1毫米,圆筒的高度为1-3厘米;盛粒肥箱壁20是盛粒肥箱6的壁,为不锈钢质或铝合金质,厚度为1-3毫米,顶壁为水平方向设置,四个侧壁为垂直方向设置,但底壁为凹面形,凹面最低处距侧壁下缘所在的平面1-5厘米,凹面最低处有一个直径为0.3-1.5厘米的圆孔,该圆孔称为流粒肥管口19,流粒肥管口19是流粒肥管17上端的开口;盛粒肥箱腔21是盛粒肥箱壁20所围成的空腔,盛粒肥箱腔21上方与进粒肥口22相连通,下方与流粒肥管17相连通;流粒肥管17为不锈钢质或铝合金质,流粒肥管17的管壁厚度为0.5-1毫米,上端连通盛粒肥箱腔21,下端连通导肥管15;盛粒肥箱固架16共2根,每根盛粒肥箱固架16均为锰钢质,横截面呈圆形,圆形的直径为3-5毫米,上端焊接固定在盛粒肥箱支架18外侧底角上,下端固定在施肥柱2侧壁上;盛粒肥箱支架18为锰钢质,呈长方体形,由4条立柱、4条平柱组成,4条平柱两两相连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由1个内边、1个外边和2个侧边组成的正方形,内边是靠近施肥柱2中央纵轴的边,内边中央下表面焊接在施肥柱2上端顶面上,外边是远离施肥柱2中央纵轴的边,外边两端下表面与盛粒肥箱固架16的上端焊接在一起,在正方形的四个角的上表面与立柱下端焊接在一起,立柱上端则焊接在盛粒肥箱6下底4个角下表面。

所述的在使用施加装置施肥情况下,雨养条件下微酸性壤土种植马铃薯在配施100kg/hm2磷酸二铵的条件下施用350-450kg/hm2钙镁磷肥为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雨养条件下微酸性壤土的马铃薯钙镁磷肥适宜用量及施加装置将钙镁磷肥加工成粒状,使其容易滚落,然后添加到盛粒肥箱中,由下端设置出肥尖锥的施加装置插入土壤中,提拉提拉杆,根据提拉的高度将定量的粒状钙镁磷肥释放到指定位置,从而达到最大发挥钙镁磷肥肥效的目的。本发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快速精准地为马铃薯提供最大效用的钙镁磷肥用量并可机播施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雨养条件下微酸性壤土的马铃薯钙镁磷肥适宜用量及施加装置的施加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出肥尖锥,2.施肥柱,3.把手,4.活杆固孔,5.提拉杆柄,6.盛粒肥箱,7.提拉杆,8.提拉杆头活动腔,9.提拉杆头堵腔,10.提拉杆头,11.出肥堵面,12.出肥孔,13.尖锥出肥管,14.导肥管腔,15.导肥管,16.盛粒肥箱固架,17.流粒肥管,18.盛粒肥箱支架,19.流粒肥管口,20.盛粒肥箱壁,21.盛粒肥箱腔,22.进粒肥口,23.提拉杆标挡。

图2为本发明雨养条件下微酸性壤土的马铃薯钙镁磷肥适宜用量及施加装置的于2017年6月12日实验所获的钙镁磷肥用量在400kg/hm2的生长期植株图。

图3为本发明雨养条件下微酸性壤土的马铃薯钙镁磷肥适宜用量及施加装置的2017年7月24所取样品的块茎图。

图4为本发明雨养条件下微酸性壤土的马铃薯钙镁磷肥适宜用量及施加装置的于2019年8月3日实验所获的各处理的块茎图。

图5为本发明雨养条件下微酸性壤土的马铃薯钙镁磷肥适宜用量及施加装置的于2018年8月1日实验所获的各处理的块茎图。

图6为本发明雨养条件下微酸性壤土的马铃薯钙镁磷肥适宜用量及施加装置的于2017年8月15日实验所获的钙镁磷肥用量在400kg/hm2的带块茎的整株植物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雨养条件下微酸性壤土的马铃薯钙镁磷肥施加装置,由出肥尖锥1、施肥柱2、把手3、活杆固孔4、提拉杆柄5、盛粒肥箱6、提拉杆7、提拉杆头活动腔8、提拉杆头堵腔9、提拉杆头10、出肥堵面11、出肥孔12、尖锥出肥管13、导肥管腔14、导肥管15、盛粒肥箱固架16、流粒肥管17、盛粒肥箱支架18、流粒肥管口19、盛粒肥箱壁20、盛粒肥箱腔21、进粒肥口22、提拉杆标挡23组成。出肥尖锥1是雨养条件下微酸性壤土的马铃薯钙镁磷肥施加装置下端圆锥状的结构,由于端部尖锐,使得整个雨养条件下微酸性壤土的马铃薯钙镁磷肥施加装置能够非常容易地被推入土壤中,以便钙镁磷肥的施加,出肥尖锥1为锰钢质,呈圆锥形,圆锥的底圆直径为2-5厘米,圆锥的高为5-15厘米,在出肥尖锥1高度方向上,垂直出肥尖锥1底圆设置一个圆柱形提拉杆头堵腔9,提拉杆头堵腔9下端开口在圆锥的侧壁上,里面盛有提拉杆头10,提拉杆头堵腔9的直径为0.5-2厘米,在提拉杆标挡23下表面紧靠在施肥柱2上表面时,提拉杆头10正好塞满整个提拉杆头堵腔9并且其露出的表面正好组成出肥尖锥1侧面的一部分,故提拉杆头10整体为圆柱形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提拉杆头10主要表现在下表面为出肥尖锥1侧面的一部分,边缘呈现为椭圆形,椭圆的长直径为1-4厘米、短直径为0.5-2厘米,提拉杆头10上表面为圆形,上半部为圆柱形,圆柱的直径为0.5-2厘米,下半部为圆柱形斜向削下一半后剩余的部分,下半部形成的斜面略鼓,构成出肥尖锥1侧面的一部分,下半部所在的圆柱的直径为0.5-2厘米,在提拉杆头10上表面中央与提拉杆7下端通过螺栓结构连接在一起;提拉杆7穿过提拉杆头活动腔8和活杆固孔4后外表面通过螺钉固定一个壁厚1-5毫米的圆筒,该圆筒称为提拉杆标挡23,提拉杆标挡23侧壁中央设置有1个固定螺钉,旋紧固定螺钉,即可将提拉杆标挡23紧紧地固定在提拉杆7上,松开固定螺钉,提拉杆标挡23则可在提拉杆7表面上下移动,提拉杆标挡23能够防止提拉杆7下伸后使得提拉杆头10滑出提拉杆头堵腔9;出肥堵面11是提拉杆头10下半部略鼓斜面相对一侧的提拉杆头堵腔9壁,出肥堵面11中央为出肥孔12,出肥孔12呈椭圆形,椭圆的长直径为0.8-3.6厘米、短直径为0.5-2厘米,故出肥孔12朝向为水平方向;尖锥出肥管13是出肥孔12与导肥管15下端之间的空腔,与导肥管腔14相通连,尖锥出肥管13上端口为圆口,圆口的直径为0.5-2厘米,尖锥出肥管13的下端口为出肥孔12,尖锥出肥管13是将导肥管腔14内落下来的粒状钙镁磷肥在提拉杆头10上提露出出肥孔12后释放出去的管。施肥柱2是连接出肥尖锥1和盛粒肥箱6的长圆杆,为锰钢质,整体呈圆柱形,圆柱的直径为2-5厘米、圆柱的高度为50-100厘米,在圆柱高度方向上设置有活杆固孔4、提拉杆头活动腔8和导肥管15,活杆固孔4和提拉杆头活动腔8内穿行有提拉杆7,提拉杆7的上端焊接固定在提拉杆柄5侧壁中央;施肥柱2上端侧壁上固定有把手3,在把手3相对一侧壁上固定有盛粒肥箱固架16,在施肥柱2顶面上固定有盛粒肥箱支架18,施肥柱2通过盛粒肥箱固架16和盛粒肥箱支架18与盛粒肥箱6连接在一起,导肥管15上端则与流粒肥管17相连通;施肥柱2包括活杆固孔4、提拉杆头活动腔8、导肥管腔14、导肥管15和提拉杆标挡23。活杆固孔4是提拉杆头活动腔8上方的圆孔,圆孔的直径为0.4-1.6厘米,圆孔的高为2-5厘米,其作用是防止提拉杆头10从提拉杆头活动腔8上方滑出。提拉杆头活动腔8的上端是活杆固孔4的下端面,即提拉杆头活动腔8上端与活杆固孔4相连通,提拉杆头活动腔8的上端是提拉杆头堵腔9的上端面,即提拉杆头活动腔8下端与提拉杆头堵腔9相连通,提拉杆头活动腔8的横截面为圆形,圆形的直径为0.5-2厘米。导肥管15是与活杆固孔4和提拉杆头活动腔8平行排列于施肥柱2内的管道,导肥管15内的空腔为导肥管腔14,导肥管15横截面为圆形,导肥管15上端圆形横截面的直径为0.3-1.5厘米,导肥管15下端圆形横截面的直径为0.5-2厘米,这种上细下粗的管道,能够更加方便粒状钙镁磷肥的滑落。把手3是操作人员把持整个雨养条件下微酸性壤土的马铃薯钙镁磷肥施加装置的结构部件,为锰钢质,横截面为圆形,圆形的直径为1-2厘米,把手3一端焊接固定在施肥柱2侧壁上端,然后斜向下方伸展,与水平方向呈10°-20°的夹角,然后弯折,弯折较为平滑,没有棱角,最后把手3的另一端焊接固定在施肥柱2侧壁上,把手3的两端在施肥柱2侧壁相距10-20厘米。提拉杆柄5为锰钢质,呈圆柱形,圆柱的直径为0.3-1.5厘米,圆柱的高度为5-10厘米;提拉杆7是连接提拉杆头10和提拉杆柄5的长杆,为锰钢质,横截面呈圆形,圆形的直径为0.3-1.5厘米,圆柱的高度为60-110厘米,在提拉杆7高度方向上设置有刻度尺,根据刻度尺可以获悉提拉杆7提拉的高度,控制提拉提拉杆7的高度,则可控制粒状钙镁磷肥的释放量,使用时,提拉杆7可以靠操作人员手动提拉,也可由施肥机械进行机械提拉。盛粒肥箱6是盛放粒状钙镁磷肥的容器,呈长方体形,长方体的长度为10-50厘米、宽度为10-50厘米、高度为10-60厘米,由盛粒肥箱固架16、流粒肥管17、盛粒肥箱支架18、流粒肥管口19、盛粒肥箱壁20、盛粒肥箱腔21和进粒肥口22组成;进粒肥口22设置在盛粒肥箱6上底中央外表面上,呈圆筒状,圆筒内腔的直径为3-5厘米,圆筒的壁为不锈钢质或铝合金质,厚度为0.5-1毫米,圆筒的高度为1-3厘米,粒状钙镁磷肥从进粒肥口22加进盛粒肥箱腔21中;盛粒肥箱壁20是盛粒肥箱6的壁,为不锈钢质或铝合金质,厚度为1-3毫米,顶壁为水平方向设置,四个侧壁为垂直方向设置,但底壁为凹面形,凹面最低处距侧壁下缘所在的平面1-5厘米,凹面最低处有一个直径为0.3-1.5厘米的圆孔,该圆孔称为流粒肥管口19,流粒肥管口19是流粒肥管17上端的开口;盛粒肥箱腔21是盛粒肥箱壁20所围成的空腔,用于盛放粒状钙镁磷肥,盛粒肥箱腔21上方与进粒肥口22相连通,下方与流粒肥管17相连通;流粒肥管17是将盛粒肥箱腔21中的粒状钙镁磷肥导入导肥管15中的管道,为不锈钢质或铝合金质,流粒肥管17的管壁厚度为0.5-1毫米,上端连通盛粒肥箱腔21,下端连通导肥管15;盛粒肥箱固架16是将盛粒肥箱支架18支撑固定在施肥柱2侧壁上的固定支架,共2根,每根盛粒肥箱固架16均为锰钢质,横截面呈圆形,圆形的直径为3-5毫米,上端焊接固定在盛粒肥箱支架18外侧底角上,下端固定在施肥柱2侧壁上;盛粒肥箱支架18是将盛粒肥箱6支撑固定在施肥柱2上端顶面上的框架,为锰钢质,呈长方体形,由4条立柱、4条平柱组成,4条平柱两两相连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由1个内边、1个外边和2个侧边组成的正方形,内边是靠近施肥柱2中央纵轴的边,内边中央下表面焊接在施肥柱2上端顶面上,外边是远离施肥柱2中央纵轴的边,外边两端下表面与盛粒肥箱固架16的上端焊接在一起,在正方形的四个角的上表面与立柱下端焊接在一起,立柱上端则焊接在盛粒肥箱6下底4个角下表面。

在使用施加装置施肥情况下,对雨养条件下微酸性壤土种植马铃薯钙镁磷肥适宜用量的研究的具体内容如下。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黑龙江省主栽早熟品种“尤金”为供试材料,2017年-2019年在黑龙江省马铃薯主栽区的绥化北林区,选取土壤磷含量处于中等水平的地块对马铃薯钙镁磷肥适宜用量进行了试验。

表1试验地块的基础肥力

表2不同处理的肥料用量kg/hm2

表1为三年试验地的基础肥力状况,三个地块的土壤基础肥力属于中等水平。三年的小区试验均采用0.8m垄距,每小区6垄,每垄15m,三次重复,播种密度6万穴/hm2,选用的肥料为尿素(n46%)和硫酸钾k2so4(k2o,50%),由于该地区土壤偏酸,故磷肥选用钙镁磷肥(p2o5,13%)和磷酸二铵(n,18%,p2o5,46%)。全部的钙镁磷肥、磷酸二铵、1/2的尿素和1/2的硫酸钾作为底肥深施于种薯下10cm,侧5-8cm位置,余下的尿素和硫酸钾在现蕾期结合中耕培土施于垄侧并覆土,各处理尿素,硫酸钾以及磷酸二铵用量相同,钙镁磷肥用量设置三个水平,分别施用200kg/hm2,400kg/hm2和600kg/hm2钙镁磷肥,具体用量见表2。收获期在每小区中间四垄中随机选取2垄,并取连续10m2进行测产,中耕及病虫草害防治均采用大田常规生产管理,生长过程中无灌溉。

表3不同处理的马铃薯产量t/hm2

田间试验表明(表3),100kg/hm2磷酸二铵配施400kg/hm2钙镁磷肥时块茎总产量(直径>3cm的块茎)和商品薯产量(重量>75g的块茎)均达到最高值,与每公顷配施200kg钙镁磷肥相比,商品薯产量和总产量三年分别增产22.0-52.3%和15.5-49.5%,平均增产32.2%和27.8%;与每公顷施用600kg钙镁磷肥相比,商品薯产量和总产量三年分别增产7.5-18.0%和7.1%-13.2%,平均增产13.1%和10.3%。因此,在土壤肥力中等的微酸性壤土地区,雨养条件下种植马铃薯,每公顷基肥施用100kg磷酸二铵和400kg钙镁磷肥有利于早熟马铃薯获得较高的块茎产量及商品薯产量。

综上所述,雨养条件下微酸性壤土的马铃薯钙镁磷肥适宜用量及施加装置的技术要点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①磷肥形状:粒状;②磷肥品种:微酸性土壤由于ph值低于最适值,导致土壤钙镁含量降低,土壤结构变差,因此在微酸性的壤土上施用偏碱性的钙镁磷肥不但可以调节土壤的ph值,而且可以补充酸性土壤普遍缺乏的钙镁营养,改善土壤结构,此外,由于钙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较弱,在钙缺乏的微酸性土壤中补充钙营养可解决马铃薯块茎缺钙的问题。虽然常用的磷酸二铵也是偏碱性的肥料,但是该肥料仅能补充氮磷营养,不能改良土壤结构,补充酸性土壤缺乏的钙镁营养。③磷肥用量:雨养条件下,在土壤olsen磷含量为25-45mg/kg的中等肥力的壤土种植早熟马铃薯,每公顷可施用100kg磷酸二铵和400kg钙镁磷肥,虽然肥料用量高于磷酸二铵的推荐量200kg/hm2,但是因为钙镁磷肥中p2o5含量为12-18%,是磷酸二铵中p2o5含量的1/4左右,所以400kg/hm2的钙镁磷肥并不会造成磷肥过量施用的问题;磷肥施用的工具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施加装置。④钙镁磷肥施用时期:钙镁磷肥为弱酸溶性磷肥,在弱酸性土壤上,钙镁磷肥中的有效磷可以逐渐释放出来,肥效接近速效磷肥,这对于从播种到出苗需要近30天时间的马铃薯是非常适宜的,因此,水溶性磷肥和弱酸溶性的钙镁磷肥配施,有利于保持土壤磷的平稳供应,并补充弱酸性土壤缺乏的钙镁营养,补充的钙镁磷肥可以做基肥或底肥施用。

因此,所述的在使用施加装置施肥情况下,雨养条件下微酸性壤土种植马铃薯在配施100kg/hm2磷酸二铵的条件下施用350-450kg/hm2钙镁磷肥为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