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楝子在防治韭菜迟眼蕈蚊幼虫中的应用及防治方法

文档序号:26088266发布日期:2021-07-30 17:56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苦楝子在防治韭菜迟眼蕈蚊幼虫中的应用及防治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业害虫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苦楝子在防治韭菜迟眼蕈蚊幼虫中的应用,还涉及上述的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韭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具有特殊的风味受到消费者青睐。韭菜生产中常见病害包括韭菜灰霉病、韭菜疫病、韭菜根蛆病等,其中韭菜灰霉病、韭菜疫病为真菌病害,常发生于夏天多雨时期。而韭菜根蛆病常年均可发生,韭蛆是顽固性地下害虫,给韭菜生产带来毁灭性危害。韭蛆是韭菜生产上常见且较难防治的虫害,严重制约着韭菜生产。

目前韭菜生产的突出问题是为防治韭蛆施用高毒农药引发的农药残留超标。韭菜割茬收获期最短可为20天左右,而农药安全间隔期一般有10-15天。经常出现未过安全期限而造成农药残留超标,从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目前防治韭蛆方法大多为化学方法,以氟啶脲乳油等化学药剂进行药剂根部喷淋方式进行防治,并且上述药剂要轮换使用,防止抗药性的发生。

近年来,为了降低农药残留,生产绿色健康的粮食果蔬,人们开始探索采用天然的植物药剂来防治葡萄病害。将祁连圆柏叶片和艾草为原料,添加青杨锯末来助燃,制成烟雾剂来防治葡萄常见病虫害,获得防治葡萄白粉病、霜霉病和灰霉病的防治方法。而关于采用天然植物药剂来防治韭蛆的,鲜有披露。或者是说,采用苦楝子来防治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相关文献鲜有披露。

以下是本发明人检索到的相关文件,具体如下:

cn104604962a披露了一种防治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组合物,其原料包括:荜茇10~35份,苦壶卢15~65份,伸筋草10~40份,丁香30~80份,细辛20~75份,藤麻20~90份,昏鸡头3~30份,桂丁2~40份,赤石脂5~40份,石莼2~25份,狗骨木1~20份,泽兰10~60份,积雪草2~8份,红背娘10~40份,螃蟹七3~20份,石松子8~20份,酒仙草8~60份,山稗子5~15份,清香桂6~25份。

上述的组合物,其中包括多种成分的中药材,配方比较复杂,并且代价比较高。

此外,cn106889113a的专利文献中披露了一种生物防治韭蛆的方法,其特征是:组分包括鲜猫眼草(异名:猫儿眼、打碗花、打碗棵、打盆打碗)、水;组分比例为猫眼草6-10%、水90-94%;工艺为将猫眼草按比例置于水中浸泡24—72小时,苗收割后,用浸泡液浇入韭菜割茬或根部。具体效果如何,上述的文献并未披露。仅仅是在

技术实现要素:
中泛泛提到:可有效解决韭菜农药残留难题,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不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来源于植物的、更加安全的、对韭蛆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方法。

苦楝子在防治韭菜迟眼蕈蚊幼虫中的应用,是本发明所要重点保护的范围。

上述的苦楝子经过了以下的处理:采集苦楝子树上的苦楝子,烘晒后,粉碎,获得苦楝子粉。

上述的韭菜品种为:冬瑞雪韭、汉中雪韭、农大791、改良独根红、平韭6号、富韭6号、大金钩、雪韭王、平蔬优抗、平蔬冬绿、顶丰、胜利雪韭、速生韭王中的任一种。

研究表明,不同韭菜品种对韭蛆的抗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冬瑞雪韭为抗性最佳品种。

上述的的应用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

s1:制备苦楝子药剂

将从苦楝子树上采集的苦楝子,烘晒后,粉碎,获得苦楝子粉;

s2:取s1中的苦楝子粉,按1:8~12的重量比例加入水,浸泡1~3小时;

s3:待韭菜收割后,将s2中的药液淋洒在每穴的韭菜根部,用药后盖一层薄细土。

s2中,苦楝子粉与水的重量比例为1:10。

s2:取s1中的苦楝子粉,按1:8~12的重量比例加入水,浸泡2小时。

s2:取s1中的苦楝子粉,按1:10的重量比例加入水,浸泡2小时。

每亩韭菜地按10千克苦楝子粉的量来施用。

优选的,上述的应用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

s1:制备苦楝子药剂

将从苦楝子树上采集的苦楝子,烘晒后,粉碎,获得苦楝子粉;

s2:取s1中的苦楝子粉,按1:10的重量比例加入水,浸泡2小时;

s3:待韭菜收割后,将s2中的药液淋洒在每穴的韭菜根部,用药后盖一层薄细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性更高的韭蛆防治药物,该药物来自于苦楝子树,避免了化学类农药的施用对人畜及环境所带来的危害;

(2)采用本发明的药剂,有效了避免了采用化学药剂需要进行的轮换使用以及抗药性发生等现象;

(3)本发明的药剂来源于植物,大大降低了农药在粮食果蔬中的残留,保障了农产品的安全性,使得生产出来的粮食果蔬更加绿色和安全。

本发明以受害株数/总株数以及叶片为害指数为指标考察了13个韭菜品种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抗性。以虫口减退率及校正防效考察苦楝子对韭蛆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结果表明,不同韭菜品种对韭蛆的抗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冬瑞雪韭为抗性最佳品种。苦楝子对韭蛆的室内毒力测定表明苦楝素的致死率最高能达到93.51%,稍低于辛硫磷(97.20%),但是从安全性的角度来比较,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制剂的药液较化学农药的安全性更高。从药效发挥来看苦楝子具有持效性,前期死亡率较低,但后期仍有较大提髙。苦楝子对韭蛆的大田防治有良好效果,40g剂量的防效与辛硫磷的相当。因此,苦楝子可以作为化学药剂的轮混替代产品,实现对韭蛆的绿色防控。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防治后的韭菜生长期图片;

图2为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防治后韭菜幼苗期的图片;

图3为采用本发明的方法防治迟眼蕈蚊幼虫后韭菜生长的放大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现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更进一步的阐述。

供试昆虫和种子

韭菜迟眼蕈蚊幼虫采自临沂兰山韭菜产区,并带回养虫室内以韭菜饲养。饲养温度为(24±1)℃,相对湿度为70%~80%,光照/黑暗为16h/8h。

冬瑞雪韭、汉中雪韭、农大791、改良独根红、平韭6号、富韭6号、大金钩、雪韭王、平蔬优抗、平蔬冬绿、顶丰、胜利雪韭、速生韭王购自临沂市兰山区种子站。

实施例1

1.1供试药剂

苦楝子收集于临沂大学校园内生长的苦楝子树下。烘晒后采用粉碎机对苦楝子进行粉碎,装于密封袋中备用。50%辛硫磷乳油购于山东华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成分为o,o-二乙基-o-苯乙腈酮肟)硫代磷酸酯。

1.2抗虫指标测定

准备盆栽上述品种韭菜若干盆,花盆直径15cm。每个品种15棵,在防虫网中培养。

接入韭蛆3龄末幼虫于表土层紧靠韭菜假茎处,每盆20头幼虫。接虫后放置24h,使其钻入韭菜地下部,相同生长环境、水肥条件下进行种植,设定3次重复。接种前后测定相关指标。

受害株数/总株数:对每盆韭菜进行受害株数和总株数调查以及叶片为害指数计算。

叶片为害指数:每个品种随机调查15株,从地面数第3片叶,观察受害级别。被害级别采用5级法:1级,叶片与接种前没有明显变化;3级,与接种前相比,叶片稍微变黄,但并没有腐烂;5级,与接种前相比叶片变黄,有轻微腐烂;7级,与接种前相比,叶片明显变黄,且腐烂但没有死亡;9级,与接种前比,叶片明显变黄、腐烂甚至死亡。

为害指数=[σ(为害级别)×叶片数(该级)]/(m×最高级别)m:叶片总数。

通过以上的抗虫指标测定方法,比较不同品种的韭菜对韭蛆抗性,分析如下:

待选择韭菜品种有冬瑞雪韭、汉中雪韭、农大791、改良独根红、平韭6号、富韭6号、大金钩、雪韭王、平蔬优抗、平蔬冬绿、顶丰、胜利雪韭、速生韭王(表1)。根据受害株数/总株数和叶片为害指数研究其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抗性,结果表明冬瑞雪韭抗性最强,逐选为为最佳种植品种。

表1韭菜品种抗性指标平均数

1.3苦楝子室内毒力测定

苦楝子中苦楝素含量的测定参照康新莉等方法[5]:色谱柱为c18hypersilods2(250mm×4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水(b)梯度洗脱,洗脱条件:0~30min28%a~30%a,30~50min30%a~35%a,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10nm,柱温为35℃,进样量10μl。平行测定3次后取平均值,获得苦楝子中苦楝素含量为0.42mg/g。

苦楝子室内毒力测定采用浸虫法(孙世海,张卫华,刘婷婷.赤霉素对韭菜种子萌发和早期幼苗生长的影响[j].种子世界,2010(8):28-29)。取苦楝子10-50g,加入200ml水,浸泡2小时后,取上清液待用。

挑取20头韭蛆放在滤纸中心(事先用水浸湿),将滤纸折成漏斗状,然后用移液管吸取适量的药液滴在漏斗中心,浸泡30s后,用滤纸吸去多余药液;然后将韭蛆转移至新的培养皿中,培养皿内预先垫一层滤纸,其上加0.5ml水以保湿,且放一层2-3cm韭菜作为韭蛆饲料;将用药液浸泡过的韭蛆放在韭菜上,然后盖上一层浸过水的纱布,在20-22℃下放于黑暗中培养。在24小时和48小时后分别检查韭蛆存活情况,用毛笔轻触,若韭蛆不动则记为死亡。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

死亡率(%)=(死虫数/培养的总虫数)×100%

校正死亡率(%)=[(处理死亡率-空白对照死亡率)/(1-空白对照死亡率)]×100%;

目前化学试剂辛硫磷对防治韭蛆效果较好,本试验选用1000倍稀释的50%辛硫磷作为药剂对照。取苦楝子10-50g,加入200ml水,浸泡2小时后,取上清液待用。如表2所示,浸泡辛硫磷后24h,韭蛆的校正死亡率为91.34%,明显高于苦楝子,48h校正死亡率有所升高,但上升较缓。浸泡苦楝子上清液后24h,韭蛆校正死亡率较低,但48h后,其校正死亡率有较大提高。由此可知,辛硫磷农药具有速效性,前期韭蛆的死亡率迅速增加,之后增幅缓慢;而苦楝子的药效发挥表现出一定的持效性,24h时校正死亡率较低,但48h时校正死亡率有较大提高。总体来说,苦楝子室内毒力性稍低于辛硫磷。

表2不同质量苦楝子对韭蛆的室内毒力测定

1.4田间防治效果

每个小区种植韭菜40穴,每穴8株,株距5cm,行距10cm,随机区组排列。在韭菜收割后施药。用药方法为:苦楝子20g加入200ml水,浸泡2小时后淋撒在每穴的韭菜根部,用药后盖一层薄细土。在用药后3天、7天和14天分别在每小区随机取10穴调査,统计韭菜鳞茎内外及根部土壤中的韭蛆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及校正防效。

虫口减退率(%)=[(处理前虫口数-处理后虫口数)/处理前虫口数]×100%

校正防效(%)=[(施药后处理区虫口退减率-空白对照区虫口退减率)/(1-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表3苦楝子对韭蛆的田间防治效果测定

不同处理对韭蛆的田间防治效果如上表3所示。用药3天、7天、14天后,辛硫磷处理的防治效果均高于苦楝子;在苦楝子的5个剂量中,40g效果最好,50g次之,差异不明显。从表中还可以看出,辛硫磷处理具有速效性,药后3天即达到较高水平,并在第7d达到高峰,之后却明显下降,到第14天其校正防效己经小于第3天;而苦楝子处理的防治效果则具有一定的持续性,用药后3天远低于辛硫磷处理,但一直稳定升高,与辛硫磷的防效差异逐渐缩小,至第14天时达到高峰,40g施用量的苦楝子的校正防效与对照辛硫磷的差异已经不明显,且第3天到第7天的增长幅度大于第7天到第14天。表明苦楝子的速效性虽不及对照辛硫磷,但药效具有良好的持续性。不同剂量的苦楝子中,以40g剂量的防治效果最好,50g的略低,且随着施用剂量的升高,防治效果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说明40g剂量的苦楝子对韭蛆的田间防治效果最佳。

从上述的试验中可以看出,与化学杀虫剂辛硫磷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苦楝子,田间防效与辛硫磷相差不大,且药效持续时间长,其原因可能与二者的杀虫机制有关。辛硫磷为低毒有机磷杀虫剂,其作用机理四抑制胆碱酯酶活性,以胃毒和触杀作用为主。苦楝子可以作为化学药剂的轮混替代产品,实现对韭蛆的绿色防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