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器械消毒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26138335发布日期:2021-08-03 14:21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消毒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器械消毒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医疗器械的清洗和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保证医疗质量的关键手段之一。可以说,没有优良的器械消毒与灭菌技术,就没有现代外科技术的发展,就不能保证各种诊疗技术得以实施,现代医学就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现代外科技术的发展,对消毒灭菌技术的要求愈来愈高、依赖性越来越强,在消毒灭菌方面引进和使用新的技术和方法,科学合理使用消毒灭菌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使用的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技术主要有高温、化学法。对于不耐高温的器械主要使用的有戊二醛、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等化学灭菌消毒液,均在不同程度上有一定的缺陷,例如排放污染环境、对器械有染色,对皮肤黏膜、呼吸道有刺激或者灭菌时间长等缺陷。

次氯酸消毒液是指原液中含有稳定次氯酸分子的水溶液,是一种杀菌谱广、杀灭力强的高效消毒剂。次氯酸作为中性无机小分子,可以穿透微生物的细胞壁、细胞膜,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等生命物质,导致微生物死亡。次氯酸消毒剂的使用效果受有机物含量、使用消毒剂浓度、温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消毒对象体系中的有机物多,杀菌效果相对降低;消毒剂浓度增加、温度升高,均能使其杀菌作用增强。含有次氯酸的消毒液是一种无毒无害无刺激的温和高效的消毒剂,使用后无残留,所以对于医用器械的消毒来说,完全能够满足要求。

目前市面上的次氯酸消毒液通常为电解法和化学法,其中电解法生产次氯酸要消耗大量的电能,且昂贵贵金属电极易损坏,使得生产设备使用成本高。另外,电解法生成的次氯酸溶液的ph较低(一般为2~4),难以精确的控制,导致次氯酸不稳定易分解,产生氯气。化学法是次氯酸盐调节ph至4~7来生产次氯酸,但也同电解法存在同样问题,制备的次氯酸不稳定。制备的次氯酸的保质期非常有限,故突破次氯酸的稳定性问题,其作为消毒液的市场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对消杀领域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稳定性好、无刺激、无毒无害、使用后无残留、温和高效的消毒液。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器械消毒液,主要由次氯酸钠、氯化钠、ph调节剂、稳定剂、缓蚀剂、表面活性剂、纯化水原料制备而成。

具体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进一步,所述纯化水是由饮用水依次通过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软化器以及二级反渗透装置制成。

进一步,所述ph调节剂为0.1mol/l的盐酸、磷酸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所述稳定剂为草酸。

进一步,所述缓蚀剂为0.5%的亚硝酸钠。

进一步,所述表面活性剂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苯扎氯铵、苯扎溴铵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所述表面活性剂还可为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氨基酸型或者甜菜碱型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的器械消毒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纯化水加入真空乳化搅拌机,从真空乳化搅拌机的料斗加入氯化钠,进行抽真空并搅拌;

步骤二:从料斗加入次氯酸钠至真空乳化搅拌机,进行抽真空并搅拌;

步骤三:从料斗缓慢加入稳定剂、ph调节剂,边加入边搅拌,调节ph值为3.0~6.5,进行抽真空并继续搅拌,反应生成次氯酸;

步骤四:从料斗缓慢加入表面活性剂、缓蚀剂,搅拌均匀,即得。

进一步,真空乳化搅拌机在步骤一和步骤二中,搅拌速率为20hz,搅拌时间为5min;在步骤三中,搅拌速率为20hz,搅拌时间为10min。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消毒液在医疗器械的应用,特别适用不耐高温、易染色的医疗器械。

使用方法:针对待消毒的医疗器械,应先洗净、沥干后使用本发明的消毒液浸没,各管道用灌流装置或注射器灌满本品,作用5min后,最后采用无菌水冲洗。

针对待灭菌的医疗器械,应先洗净、沥干后使用本发明的消毒液浸没,各管道用灌流装置或注射器灌满本品,作用20min后,最后采用无菌水冲洗。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的消毒液在制备过程中均在真空乳化搅拌机,抽真空,保证密封、避光、无空气。处于真空状态,达到密封、避光、无空气,以减少接触空气的时间,使得产品性能稳定,保质期能够达到2年;本发明提供的器械消毒剂主要有效成分为次氯酸,对细菌、霉菌、病毒均有杀灭作用,且在30s内能够杀灭对数值能够达到5以上,杀菌后在器械上无残留,不刺激,无毒无害。利用表面活性剂、稳定剂和防锈剂增加了本发明的消毒液的使用范围,协同作用有效减轻次氯酸对金属的腐蚀作用,对医疗器械温和高效杀菌,无毒无害,无残留。连续使用稳定性能够达到10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及功能,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消毒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次氯酸钠0.1份,氯化钠0.01份,ph调节剂0.01份,稳定剂0.01份,缓蚀剂0.1份,表面活性剂0.1份,纯化水100份。

其中,所述ph调节剂为0.1mol/l盐酸。所述稳定剂为草酸。所述缓蚀剂为0.5%的亚硝酸钠。所述表面活性剂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苯扎氯铵。所述纯化水是由饮用水依次通过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软化器以及二级反渗透装置制成。

按照上述各原料的重量份数,通过以下制备方法制备:步骤一、将纯化水加入真空乳化搅拌机,从真空乳化搅拌机的料斗加入氯化钠,进行抽真空并搅拌,真空乳化搅拌机的搅拌速率为20hz,搅拌5min;步骤二、从料斗加入次氯酸钠至真空乳化搅拌机,进行抽真空并搅拌,真空乳化搅拌机的搅拌速率为20hz,搅拌时间为5min;步骤三、从料斗缓慢加入草酸、盐酸,边加入边搅拌,真空乳化搅拌机的搅拌速率为20hz,搅拌时间为10min,调节ph值为3.0,进行抽真空并继续搅拌,反应生成次氯酸;步骤四:从料斗缓慢加入表面活性剂、缓蚀剂,搅拌均匀,即得。

实施例2

一种消毒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次氯酸钠0.2份,氯化钠0.45份,ph调节剂0.25份,稳定剂0.5份,缓蚀剂2.5份,表面活性剂1份,纯化水100份。

其中,所述纯化水是由饮用水依次通过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软化器以及二级反渗透装置制成。所述ph调节剂为0.1mol/l盐酸。

所述ph调节剂为0.1mol/l盐酸。所述稳定剂为草酸。所述缓蚀剂为0.5%的亚硝酸钠。所述表面活性剂为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氨基酸型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所述纯化水是由饮用水依次通过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软化器以及二级反渗透装置制成。

按照上述各原料的重量份数,通过以下制备方法制备:步骤一、将纯化水加入真空乳化搅拌机,从真空乳化搅拌机的料斗加入氯化钠,进行抽真空并搅拌,真空乳化搅拌机的搅拌速率为20hz,搅拌5min;步骤二、从料斗加入次氯酸钠至真空乳化搅拌机,进行抽真空并搅拌,真空乳化搅拌机的搅拌速率为20hz,搅拌时间为5min;步骤三、从料斗缓慢加入草酸、盐酸,边加入边搅拌,真空乳化搅拌机的搅拌速率为20hz,搅拌时间为10min,调节ph值为4.5,进行抽真空并继续搅拌,反应生成次氯酸;步骤四:从料斗缓慢加入表面活性剂、缓蚀剂,搅拌均匀,即得。

实施例3

一种消毒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次氯酸钠0.4份,氯化钠0.9份,ph调节剂0.5份,稳定剂1份,缓蚀剂5份,表面活性剂2份,纯化水100份。

其中,所述ph调节剂为0.1mol/l磷酸。所述稳定剂为草酸。所述缓蚀剂为0.5%的亚硝酸钠。所述表面活性剂为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为甜菜碱型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所述纯化水是由饮用水依次通过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软化器以及二级反渗透装置制成。

按照上述各原料的重量份数,通过以下制备方法制备:步骤一、将纯化水加入真空乳化搅拌机,从真空乳化搅拌机的料斗加入氯化钠,进行抽真空并搅拌,真空乳化搅拌机的搅拌速率为20hz,搅拌5min;步骤二、从料斗加入次氯酸钠至真空乳化搅拌机,进行抽真空并搅拌,真空乳化搅拌机的搅拌速率为20hz,搅拌时间为5min;步骤三、从料斗缓慢加入草酸、磷酸,边加入边搅拌,真空乳化搅拌机的搅拌速率为20hz,搅拌时间为10min,调节ph值为6.5,进行抽真空并继续搅拌,反应生成次氯酸;步骤四:从料斗缓慢加入表面活性剂、缓蚀剂,搅拌均匀,即得。

实验一:有效氯含量

1、试验样品:实施例2制备的器械消毒剂。

2、试剂:浓度为2mol/l的硫酸溶液;浓度为100g/l的碘化钾溶液;浓度为5g/l的淀粉指示剂。

3、标准溶液:浓度为0.1000mol/l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实验方法:依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2.1.2.1有效氯含量的测定,在环境温度为22.2℃,相对湿度为51%的条件下,重复试验2次,得到以下结果:

结论:实施例2制备的器械消毒剂中有效成分有效氯含量为252mg/l。

实验二:稳定性试验

1、试验样品:实施例2制备的器械消毒剂。

2、仪器设备:生化培养箱,型号lbi~300。

3、试剂:浓度为2mol/l的硫酸溶液;浓度为100g/l的碘化钾溶液;浓度为5g/l的淀粉指示剂。

4、标准溶液:浓度为0.1000mol/l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实验方法:依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2.1.2.1有效氯含量的测定和《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2.3消毒产品稳定性测定,在环境温度为26.9℃,相对湿度为70%的条件下,重复试验2次,得到以下结果:

结论:实施例2制备的器械消毒液在37℃保存90天后,有效氯含量为228.5mg/l,该样品贮存有效期可达到2年。

实验三:金属腐蚀性试验

一、器材

1、试验样品:实施例2制备的消毒剂。

2、仪器设备:电子天平,型号:fa2004b;不锈钢电热鼓风干燥箱,型号:ldo~101~1;游标卡尺,型号:广陆0~150mm。

3、试剂及材料:粒度为120号的水砂纸;广口试剂瓶。

二、方法

1、检测依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2.4消毒剂对金属腐蚀性的测定。

2、检测条件:环境温度为22.2℃,相对湿度为58%。试验重复次数3次。

三、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该消毒液对铝的腐蚀率为0.0806mm/a,对铜的腐蚀率为0.0781mm/a,对不锈钢的腐蚀率为0.0163mm/a,结果如下:

四、结论

实施例2制备的器械消毒液对铝、铜和不锈钢为极轻度的腐蚀。

实验四: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灭杀试验

一、器材

1、试验菌株: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atcc9372,菌种代数为第4代,并用含0.03mol/lpbs配制菌悬液。

2、试验样品:实施例2制备的消毒剂。

3、中和剂:含0.5%硫代硫酸钠,0.5%卵磷脂,1%吐温80的pbs溶液。

4、有机干扰物:0.3%牛血清蛋白。

5、刻度吸管等。

二、方法

1、检验依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1.1.5中和剂鉴定试验、2.1.1.7细菌定量杀灭试验。

2、菌悬液的制备:选取菌含量为1×108cfu/ml~5×108cfu/ml的菌悬液进行中和剂鉴定试验。

3、中和剂鉴定试验:试验分组为:(1)消毒剂+菌悬液;(2)(消毒剂+菌悬液)+中和剂;(3)中和剂+菌悬液;(4)(消毒剂+中和剂)+菌悬液;(5)稀释剂+菌悬液;(6)稀释剂+中和剂+培养基。样品原液,作用20min。试验重复3次。

4、灭杀性能测试:按照载体浸泡定量杀菌试验,样品原液,作用时间2.5min、5min、7.5min,试验重复3次。试验环境温度21.0℃,相对湿度49%。

三、结果

1、中和剂鉴定试验

经3次重复试验证明,第1组平均生长菌落数为无菌生长,第2组平均生长菌落数为36cfu/ml,第3、4、5组平均生长菌落数相近,三组间误差率为3.13%,第6组无菌生长,具体结果如下:

阴性对照无菌生长。

2、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灭杀效果

经3次重复试验证明,样品原液,作用2.5min,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均为2.59,作用5min,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杀灭对数值为>3.00。

阴性对照无菌生长。

四、结论

以含0.5%硫代硫酸钠,0.5%卵磷脂,1%吐温80的pbs溶液为中和剂,实施例2制备的消毒剂,作用5min,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杀灭对数值均>3.00。

试验五:模拟现场试验(医疗器械)

一、器材

1.试验样品:实施例2制备的器械消毒液。

2.中和剂:含0.5%硫代硫酸钠,0.5%卵磷脂,1%吐温80的pbs溶液。

3,试验载体:12.5cm止血钳截取其由轴至齿端部分,经脱脂灭菌处理。

二、方法

1.检测依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1.2.2消毒剂对医疗器械的消毒模拟现场试验。

2.用无菌镊子将止血钳样本齿面朝上,将0.02ml芽孢悬液滴染于齿部,均匀涂抹,干燥后备用。按每个载体10ml用量准备消毒液,将30个染菌样本浸没于消毒液中进行消毒处理,作用至规定时间,取出样本移入含10ml中和剂溶液的塑料试管内,作为试验组样本。

以无菌蒸馏水代替消毒液,将3个染菌样本同条件处理,作为阳性对照组样本。

试验结束后,将用过的同批次中和剂、稀释液作为阴性对照样本。

3.受试数量:30件样本。试验环境温度21.6℃,相对湿度52%。

三、结果

经30件医疗器械载体模拟现场消毒试验结果显示,样品消毒液原液,消毒作用5min,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杀灭对数值均>3.00。

阳性对照菌数范围为7.6×105~8.1×105cfu/件,平均值为7.8×105cfu/件。阴性对照无菌生长。

四、结论

以含0.5%硫代硫酸钠,0.5%卵磷脂,1%吐温80的pbs溶液为中和剂,经30件医疗器械载体模拟现场消毒试验结果显示,实施例2制备的器械消毒液,消毒作用5min,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杀灭对数值均>3.00。符合《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的要求。

试验六:模拟现场试验(内镜手工浸泡)

一、器材

1.试验菌株: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atcc9372。以上菌种代数为第4代。并用含0.03mol/lpbs配制菌悬液。

2.试验样品:实施例2制备的器械消毒液。

3.中和剂:含0.5%硫代硫酸钠,0.5%卵磷脂,1%吐温80的pbs溶液。

4.模拟内镜体:聚四氟乙烯管(外径12mm,内径6mm,长度100cm)。

5.载体:聚四氰乙烯管(外径6mm,内径4mm。长度4cm)。

6.刻度吸管等。

二、方法

1.检测依据:《内镜清洗消毒机消毒效果检验技术规范(试行)》(4)内镜清洗消毒机模拟现场试验。

2.菌悬液的制备:选取菌含量为1×108cfu/ml~5×108cfu/ml的菌悬液进行试验。

3.染菌载体制备:取0.02ml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菌悬液滴染于聚四氟乙烯管载体内壁,淘抹均匀,干燥后备用。

试验时,将模拟内镜体在50mm、500mm、950mm处剪开,把染菌载体分别连接在剪开处,再将模拟内镜体置于实施例2制备的器械消毒液中,进行模拟内镜手工清洗消毒程序:用注射器吸取消毒液使之充满模拟内镜管腔,消毒作用5min。消毒后,取出染菌载体置于含10ml中和剂溶液的试管内,作为试验组样本。

另取2个染菌载体,不作消毒处理,待试验组处理至最长时间,将染菌载体置于含10ml中和剂溶液的试管内,作为阳性对照组。

4.试验环境温度21.3℃,相对混度50%。试验重复3次。

三、结果

经3次试验结果显示,实施例2制备的器械消毒液,进行模拟内镜手工清洗消毒程序作用5min,对人工污染于模拟内镜体各作用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平均消除对数值均>3.00,具体结果如下:

阴性对照无菌生长。

四、结论

以0.5%硫代硫酸钠,0.5%卵磷脂,1%吐温80的pbs溶液为中和剂,实施例2制备的器械消毒液,进行模拟内镜手工清洗消毒程序作用5min,对人工污染于模拟内镜体各作用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平均消除对数值均>3.00。符合《内镜清洗消毒机消毒效果检验技术规范(试行)》的要求。

试验七:急性经口毒性试验(ld50)

一、材料和动物

1.受试样品:实施例2制备的消毒剂。

2.实验动物和饲养环境:spf级km小鼠20只,雌雄各半,体重18g~22g,由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粤)2018~0002,质量合格证号:no.44007200076138。饲料由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购进后在本院屏障环境动物房饲养,检疫合格后使用,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号:syxk(粤)2018~0137,动物房温度:20℃~26℃,相对湿度;40%~70%。

二、方法

1.检验依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3.1。

2.检验方法:

2.1剂量设计及试验分组:采用一次最大限度试验,只设5000mg/kg体重一个剂量组。实验时称取样品5.0g,加纯水至10.0ml混匀后供试。

2.2实验动物隔夜禁食不禁水后,按10.0ml/kg体重灌胃,一次给样,样品剂量为5000mg/kg体重。给样后立即观察并记录实验动物的中毒表现、死亡数和死亡时间,观察期14d。

2.3结果评价,在14d内无实验动物死亡,可判定ld50>5000mg/kg体重。

三、试验结果

染毒后,在观察期内未发现小鼠有中毒表现及死亡,观察期结束后对存活动物解剖,肉眼未见异常。

四、结论

受试样品即实施例2制备的消毒剂对雌、雄性km小鼠急性经口毒性ld3>5000mg/kg体重,属实际无毒级,符合《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3.13.1(1)要求。

试验八:连续使用稳定性试验

一、器材

1、试验菌株: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atcc9372,菌种代数为第4代。

2、试验样品:实施例2制备的器械消毒液。

3、试验器材:生物安全柜、生化培养箱、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型号:g~16~a)等。

4、中和剂:含0.5%硫代硫酸钠,0.5%卵磷脂,1%吐温80的pbs溶液。

5、模拟内镜体:聚四氟乙烯管(外径12mm,内径6mm,长度100cm)。

6、载体:聚四氟乙烯管(外径6mm,内径4mm,长度4cm)。

7、培养基: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

二、方法

1、检测依据:《内镜清洗消毒机消毒效果检验技术规范(试行)》(4)内镜清洗消毒机模拟现场试验;《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1.2.4连续使用稳定性试验。

2、将实施例2制备的器械消毒液原液,加入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消毒液箱中,再将模拟内镜体装放于配套机器的规定位置,运行消毒程序;水洗(1min)—酶洗(2min)—水洗(1min)—消毒(5min)—水洗(1min),每次循环2条模拟内镜体,每天循环6次,连续使用10天共循环120条模拟内镜体。

染菌载体制备:取0.02ml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菌悬液滴染于聚四氟乙烯管载体内壁,涂抹均匀,干燥后备用。

至第10天试验时,将模拟内镜体在50mm、500mm、950mm处剪开,把染菌载体分别连接在剪开处。开启机器,将模拟内镜体装放于配套机器的规定位置,运行一个消毒程序:水洗(1min)—酶洗(2min)—水洗(1min)—消毒(5min)—水洗(1min)。程序结束后,取出染菌载体置于含10ml中和剂溶液的试管内,作为试验组样本。

另取2个染菌载体,不作消毒处理,待试验组处理至最长时间,将染菌载体置于含10ml,中和剂溶液的试管内,作为阳性对照组。

同批次中和剂、稀释液、培养基作为阴性对照组样本。

3、试验环境温度20.4℃,相对湿度50%。试验重复3次。

三、结果

经3次试验结果显示,样品消毒液原液,连续使用10天后(共循环120条模拟内镜体),对染菌载体运行一个消毒程序(水洗1min—酶洗2min—水洗1min—消毒5min—水洗1min),对人工污染于模拟内镜体各作用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平均消除对数值均>3.00。

阴性对照无菌生长。

四、结论

实施例2制备的器械消毒液,连续使用10天后(共循环120条模拟内镜体),对染菌载体运行一个消毒程序(水洗1min~酶洗2min~水洗1min~消毒5min~水洗1min),对人工污染于模拟内镜体各作用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平均消除对数值均>3.00。为消毒合格。符合《内镜清洗消毒机消毒效果检验技术规范(试行)》的要求。

可以理解,本发明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发明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