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多池联动的养殖鱼塘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72076发布日期:2021-09-17 23:02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多池联动的养殖鱼塘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多池联动的养殖鱼塘结构。


背景技术:

2.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水产养殖有粗养、精养和高密度精养等方式,粗养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种,完全靠天然饵料养成水产品,如湖泊水库养鱼和浅海养贝等,精养是在较小水体中用投饵、施肥方法养成水产品,如池塘养鱼、网箱养鱼和围栏养殖等,高密度精养采用流水、控温、增氧和投喂优质饵料等方法,在小水体中进行高密度养殖,从而获得高产,如流水高密度养鱼、虾等,池塘养殖在现代水产养殖中占重要位置,池塘养殖是指利用池塘进行水生经济动植物的生产方式,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现代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在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大背景下,渔业转方式、调结构任务日益紧迫,必须由注重产量、质量效益和资源利用转向注重生态环保、物资投入和科技创新。
3.目前比较常见的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有水车或叶轮式增氧机驱动模式等,水车或叶轮式增氧机驱动模式,是在已有的池塘基础上,通过投放水车式或者叶轮式增氧机用叶轮驱动表面水流在提高水气交换增氧的同时试图搅动水流,该模式在实际应用中根本无法有效驱动水流,只是提高了水体表面的水的流速,对中下层水体流动无效,而且造流没有特定方向,而且往往使水体更加的浑浊,没有任何的废水处理功能,也不能解决大换水量和废水直排的问题,目前普遍存在设施简陋、养殖废水直排直放、过度追求低成本、养殖密度低、成功率低、发展质量不高、疫病防控压力大、坍塌淤积严重、恶化环境和效益不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多池联动的养殖鱼塘结构,具有内循环自净化、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益的优点。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多池联动的养殖鱼塘结构,包括水净化处理区、第一养殖区、第三养殖区和第二养殖区,所述水净化处理区内部的两端固定安装有气提系统,所述水净化处理区内部的右上角固定安装有闸门,所述水净化处理区内部右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滚筒微滤机,所述滚筒微滤机的右端固定安装有蛋白质分离臭氧发生器,所述蛋白质分离臭氧发生器上下两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气泵,所述第一养殖区内部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隔墙。
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养殖区、第二养殖区、第一养殖区与水净化处理区为相同结构,所述气提系统的数量共四个,所述第三养殖区、第二养殖区、第一养殖区与水净化处理区分别与三个气提系统相互连接呈“田”字状,所述隔墙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贯穿第三养殖区和第二养殖区、第一养殖区和水净化处理区内部的底端和顶端并固定
安装于第三养殖区和第二养殖区、第一养殖区和水净化处理区的中部,将养殖场通过这种排布并设置挡墙的形式,可以使水体在池中各个气提系统的共同作用下下,不停地流动,反复的在养殖区和水处理净化区域流动,进行一个循环流经水净化处理区、第一养殖区、第二养殖区与第三养殖区的过程,为整个系统的循环自净化的基本架构。
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净化处理区上端外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集污井,所述第三养殖区、第二养殖区、第一养殖区与水净化处理区围绕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集污井,所述第三养殖区、第二养殖区、第一养殖区与水净化处理区开设有塘内排污管路,所述第一集污井与第二集污井为相同结构且第一集污井与第二集污井底出口端均连通塘内排污管路,所述第一集污井与第二集污井内均设置有污泥泵,在第三养殖区、第二养殖区与第一养殖区形成的环流水中,水体中会包含有各种大颗粒污染物,为防止将水体中的产品污染,第一集污井与第二集污井内的污泥泵发挥作用将颗粒收集入第一集污井与第二集污井内,由污泥泵抽取工作将污物完全分离于池塘水体之外。
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提系统包括有气提系统底板,所述气提系统底板内部后侧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曝气管,所述气提系统底板内部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拔管,且拔管自下而上贯穿水流变向板,所述气提系统底板内部后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水流变向板,所述水流变向板的前侧剖面为“v”形,拔管可有效使得水中容易沉积的颗粒污染物收集并通过自身的作用使污染物流入污泥泵,当气提系统工作使水体上升,水体上升到水流变向板处,由于水流变向板的前侧剖面为“v”形,会给上升的水流一个向前流动的力使得水流可向前流动,催动水循环流动。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养殖区、第二养殖区与第一养殖区池塘内部土壤层上覆盖有土工膜,所述水净化处理区内部的顶端填充有生化填料,为了防止各养殖区内底部泥沙对水体的影响故设置有土工膜可有效防止底泥对水体的影响,除了沉淀的大颗粒污染物以外的污染物随着水流流入水处理净化区,流经水净化处理区内部顶端的生化填料的过程中,寄生在生化填料上的微生物通过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为主的生化反应将污染物分解净化,其中的气提系统可为生化反应提供充足的氧气。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净化处理区与第三养殖区、第二养殖区、第一养殖区间分别设置有栅栏,所述第一养殖区与水净化处理区间相连的气提系统顶端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紫外线杀菌器,各所述气提系统出水口前均设置有造流板,栅栏可有效阻隔水净化处理区与第三养殖区、第二养殖区、第一养殖区间的待处理的污染物,紫外线杀菌器能有效消除水体中的细菌,配合蛋白质分离臭氧发生器与第一集污井、生化填料,能有效的保证提高产量和生产效益。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2.1、本发明通过气提系统,第一集污井,蛋白质分离臭氧发生器、气泵等可实现内循环自净化的目的,系统中的水体在池中各个气提系统的共同作用下,不停地流动,反复的在各养殖区和水处理净化区域流动,气提系统为气体经过曝气管路放出时向上推动水流,水流上升到达一定高度在造流板的作用下单方向流动,在养殖鱼塘区形成的环流水中,所含的大部分大颗粒颗粒污染物很容易沉淀下来,在一些容积沉淀的地方设置排污口并插有拔管,通过定期拔管在污泥泵的作用下流入集污池,再由污泥泵抽取工作将污物完全分离于池塘水体之外,后续再做处理利用或达标排放。
13.2、本发明通过气提系统、水净化处理区、生化填料、蛋白质分离臭氧发生器、土工膜等可达到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益的目的,除了沉淀的大颗粒污染物以外的污染物随着水流流入水处理净化区,流经生化填料的过程中,寄生在生化填料上的微生物通过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为主的生化反应将污染物分解净化,其中的气提系统为生化反应提供充足的氧气并且驱动水流单向流动;水体不断经过水处理净化区、集污井、塘外集污处理池等流动净化,再回到养殖鱼塘区中,达到高效节能的池塘循环水养殖。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结构外观整体示意图;
15.图2为本发明结构a处放大示意图;
16.图3为本发明结构气提系统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发明结构气提系统结构剖面示意图。
18.图中:1、隔墙;2、第一养殖区;3、闸门;4、气提系统;41、拔管;42、水流变向板;43、曝气管、44、气提系统底板;5、水净化处理区;6、第二养殖区;7、第三养殖区;8、第一集污井;9、蛋白质分离臭氧发生器;10、第二集污井;11、气泵;12、滚筒微滤机。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0.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多池联动的养殖鱼塘结构,包括水净化处理区5、第一养殖区2、第三养殖区7和第二养殖区6,水净化处理区5内部的两端固定安装有气提系统4,水净化处理区5内部的右上角固定安装有闸门3,水净化处理区5内部右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滚筒微滤机12,滚筒微滤机12的右端固定安装有蛋白质分离臭氧发生器9,蛋白质分离臭氧发生器9上下两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气泵11,第一养殖区2内部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隔墙1。
21.其中,第三养殖区7、第二养殖区6、第一养殖区2与水净化处理区5为相同结构,气提系统4的数量共四个,第三养殖区7、第二养殖区6、第一养殖区2与水净化处理区5分别与三个气提系统4相互连接呈“田”字状,隔墙1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贯穿第三养殖区7和第二养殖区6、第一养殖区2和水净化处理区5内部的底端和顶端并固定安装于第三养殖区7和第二养殖区6、第一养殖区2和水净化处理区5的中部,将养殖场通过这种排布并设置挡墙的形式,可以使水体在池中各个气提系统的共同作用下下,不停地流动,反复的在养殖区和水处理净化区域流动,进行一个循环流经水净化处理区5、第一养殖区2、第二养殖区6与第三养殖区7的过程,为整个系统的循环自净化的基本架构。
22.其中,水净化处理区5上端外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集污井8,第三养殖区7、第二养殖区6、第一养殖区2与水净化处理区5围绕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集污井10,第三养殖区7、第二养殖区6、第一养殖区2与水净化处理区5开设有塘内排污管路,第一集污井8与第二集污井10为相同结构且第一集污井8与第二集污井10底出口端均连通塘内排污管路,第
一集污井8与第二集污井10内均设置有污泥泵,在第三养殖区7、第二养殖区6与第一养殖区2形成的环流水中,水体中会包含有各种大颗粒污染物,为防止将水体中的产品污染,第一集污井8与第二集污井10内的污泥泵发挥作用将颗粒收集入第一集污井8与第二集污井10内,由污泥泵抽取工作将污物完全分离于池塘水体之外。
23.其中,气提系统4包括有气提系统底板44,气提系统底板44内部后侧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曝气管43,气提系统底板44内部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拔管41,且拔管41自下而上贯穿水流变向板42,气提系统底板44内部后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水流变向板42,水流变向板42的前侧剖面为“v”形,拔管41可有效使得水中容易沉积的颗粒污染物收集并通过自身的作用使污染物流入污泥泵,当气提系统4工作使水体上升,水体上升到水流变向板42处,由于水流变向板42的前侧剖面为“v”形,会给上升的水流一个向前流动的力使得水流可向前流动,催动水循环流动。
24.其中,为了防止各养殖区内底部泥沙对水体的影响故设置有土工膜可有效防止底泥对水体的影响,除了沉淀的大颗粒污染物以外的污染物随着水流流入水处理净化区,流经水净化处理区5内部顶端的生化填料的过程中,寄生在生化填料上的微生物通过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为主的生化反应将污染物分解净化,其中的气提系统可为生化反应提供充足的氧气。
25.其中,水净化处理区5与第三养殖区7、第二养殖区6、第一养殖区2间分别设置有栅栏,第一养殖区2与水净化处理区5间相连的气提系统4顶端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紫外线杀菌器,各气提系统4出水口前均设置有造流板,栅栏可有效阻隔水净化处理区5与第三养殖区7、第二养殖区6、第一养殖区2间的待处理的污染物,紫外线杀菌器能有效消除水体中的细菌,配合蛋白质分离臭氧发生器9与第一集污井8、生化填料,能有效的保证提高产量和生产效益。
26.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27.将水产投入到第三养殖区7、第二养殖区6与第一养殖区2内,气提系统4使水体在第三养殖区7、第二养殖区6、第一养殖区2与水净化处理区5间可循环流动,水净化处理区5内部填充有生化填料,其上寄生的微生物可通过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分解非颗粒污染物,而水体中流动的颗粒污染物,随着各养殖区内设置的拔管41送至污泥泵内之后进入第一集污井8与第二集污井10内再达标排放,滚筒微滤机12可有效过滤沉积物,蛋白质分离臭氧发生器9可使水体中常存氧气,气提系统4使水体流动的同时亦使水中送氧;
28.整个系统卓力提升池塘生物净水系统效能,科学构建池塘组内循环系统,实现池塘水体有效循环,合理配备相关设备、生化填料、底排污、气提系统4等设施设备,通过相关技术应用,提升净化效能,水体不断经过水处理净化区、集污井等流动净化,再回到养殖鱼塘区中,达到高效节能的池塘循环水养殖。
2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