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新风系统、温室、温室的自动控制方法与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6227717发布日期:2021-08-10 16:27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温室新风系统、温室、温室的自动控制方法与装置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温室环境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温室新风系统、温室、温室的自动控制方法与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温室能够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或环境,为植物提供生育期或增加产量,常用于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的栽培或育苗。相关技术中的温室大多配备了通风窗、湿帘等设施,为防止飞虫或杂物等进入温室内,通风窗和湿帘的进风口处分别设置了防虫网。

相关技术的温室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其防虫网上会聚集大量的毛絮和杂物,不但影响温室与外部环境的空气流通,而且清洗不易,久而久之,也严重影响到温室内部环境的管控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室新风系统、温室、温室的自动控制方法与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提升温室内部环境的管控效果,维持温室内部环境清洁,减少防虫网的使用成本和清洗工作。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温室新风系统,包括:

空气调节室,配置为设置在温室的外墙内侧并且与温室的外墙邻接,包括能够与温室内相通的第一换气窗,以及能够与温室外相通的第二换气窗;

送风设备,设置在空气调节室内,配置为将进入空气调节室的空气向温室内输送;

空气调节设备,设置于空气调节室内,配置为调节进入空气调节室的空气的状态;及

监测设备,配置为设置在温室内,并且监测温室内空气的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送风设备包括风机和风筒,风筒配置为将风机吹出的空气向温室内的目标种植区输送;或者

空气调节室还包括与温室内相通的送风口,送风设备为风机,风机吹出的空气通过送风口进入温室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气窗位于第二换气窗的上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温室新风系统还包括:

控制设备,与送风设备、空气调节设备、监测设备和第二换气窗分别连接,配置为基于空气参数,控制送风设备和空气调节设备的工作状态,以及第二换气窗的开闭状态;

其中,第一换气窗处于常开状态,或者在温室新风系统运行时处于常开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温室新风系统还包括:与控制设备连接的显示及操作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调节设备包括加热模块、冷却模块、加湿模块、除湿模块和二氧化碳发生模块中的至少一个;

监测设备包括温度传感模块、湿度传感模块和二氧化碳传感模块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调节设备包括加热模块,监测设备包括温度传感模块;

响应于温度传感模块监测到空气温度处于预设温度范围内,温室新风系统工作在送风设备和第一换气窗协同开启的环流运行模式;

响应于温度传感模块监测到空气温度低于预设温度范围的下限温度阈值,温室新风系统工作在送风设备、第一换气窗和加热模块协同开启的升温运行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调节设备包括冷却模块,监测设备包括温度传感模块;

响应于温度传感模块监测到空气温度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上限温度阈值,温室新风系统工作在:

送风设备、第一换气窗和冷却模块协同开启的第一降温运行模式;或者

送风设备、第一换气窗和第二换气窗协同开启的第二降温运行模式;或者

送风设备、第一换气窗、第二换气窗和冷却模块协同开启的第三降温运行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调节设备包括冷却模块和加湿模块,监测设备包括温度传感模块和湿度传感模块;

响应于温度传感模块监测到空气温度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上限温度阈值,温室新风系统工作在:

送风设备、第一换气窗和加湿模块协同开启的第四降温运行模式;或者

送风设备、第一换气窗、冷却模块和加湿模块协同开启的第五降温运行模式;或者

送风设备、第一换气窗、第二换气窗和加湿模块协同开启的第六降温运行模式;或者

送风设备、第一换气窗、第二换气窗、冷却模块和加湿模块协同开启的第七降温运行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调节设备包括加湿模块,监测设备包括湿度传感模块;

响应于湿度传感模块监测到空气湿度低于预设湿度范围的下限湿度阈值,温室新风系统工作在送风设备、第一换气窗和加湿模块协同开启的加湿运行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调节设备包括冷却模块,监测设备包括湿度传感模块;

响应于湿度传感模块监测到空气湿度高于预设湿度范围的上限湿度阈值,温室新风系统工作在送风设备和第一换气窗协同开启、并且冷却模块和第二换气窗中的至少一个也协同开启的除湿运行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调节设备包括二氧化碳发生模块,监测设备包括二氧化碳传感模块;

响应于二氧化碳传感模块监测到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预设浓度范围的下限浓度阈值,温室新风系统工作在送风设备、二氧化碳发生模块和第一换气窗协同开启的二氧化碳补充运行模式。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温室,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温室新风系统。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温室的自动控制方法,应用于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温室新风系统中,自动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温室内空气的参数;及

根据空气参数,以及空气参数与温室新风系统的运行模式的对应关系,控制温室新风系统工作在相应的运行模式,其中,温室新风系统包括至少两种运行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调节设备包括加热模块、冷却模块和加湿模块,监测设备包括温度传感模块和湿度传感模块,空气参数包括空气温度和空气湿度;

根据空气参数,以及空气参数与温室新风系统的运行模式的对应关系,控制温室新风系统工作在相应的运行模式,包括:

响应于温度传感模块监测到空气温度处于预设温度范围内,温室新风系统工作在送风设备和第一换气窗协同开启的环流运行模式;

响应于温度传感模块监测到空气温度低于预设温度范围的下限温度阈值,温室新风系统工作在送风设备、第一换气窗和加热模块协同开启的升温运行模式;

响应于温度传感模块监测到空气温度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上限温度阈值,温室新风系统工作在:送风设备、第一换气窗和冷却模块协同开启的第一降温运行模式,或者,工作在送风设备、第一换气窗和第二换气窗协同开启的第二降温运行模式,或者,工作在送风设备、第一换气窗、第二换气窗和冷却模块协同开启的第三降温运行模式,或者,工作在送风设备、第一换气窗和加湿模块协同开启的第四降温运行模式,或者,工作在送风设备、第一换气窗、冷却模块和加湿模块协同开启的第五降温运行模式,或者,工作在送风设备、第一换气窗、第二换气窗和加湿模块协同开启的第六降温运行模式,或者,工作在送风设备、第一换气窗、第二换气窗、冷却模块和加湿模块协同开启的第七降温运行模式;

响应于湿度传感模块监测到空气湿度低于预设湿度范围的下限湿度阈值,温室新风系统工作在送风设备、第一换气窗和加湿模块协同开启的加湿运行模式;及

响应于湿度传感模块监测到空气湿度高于预设湿度范围的上限湿度阈值,温室新风系统工作在送风设备和第一换气窗协同开启、并且冷却模块和第二换气窗中的至少一个也协同开启的除湿运行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调节设备包括二氧化碳发生模块,监测设备包括二氧化碳传感模块,空气参数包括二氧化碳的浓度;

根据空气参数,以及空气参数与温室新风系统的运行模式的对应关系,控制温室新风系统工作在相应的运行模式,包括:

响应于二氧化碳传感模块监测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预设浓度范围的下限浓度阈值,温室新风系统工作在送风设备、二氧化碳发生模块和第一换气窗协同开启的二氧化碳补充运行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自动控制方法还包括:根据设定的控制逻辑规则,控制温室新风系统循环工作在至少两种运行模式。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温室的自动控制装置,应用于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温室新风系统中,自动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配置为获取温室内空气的参数;及

控制单元,配置为根据空气参数,以及空气参数与温室新风系统的运行模式的对应关系,控制温室新风系统工作在相应的运行模式,其中,温室新风系统包括至少两种运行模式。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耦接至存储器的处理器,处理器配置为基于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指令,执行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自动控制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自动控制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技术方案可以提升温室内部环境的管控效果,满足温室内部植物对环境空气状态的需求。由于空气循环的推动和空气状态的调节主要在半封闭式设计的空气调节室进行,因此,温室直接与外部环境相通的通风窗的数量和/或面积可以减少甚至可以取消,从而有效保证了温室内环境的清洁,减少了防虫网的使用成本和清洗工作。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在下面结合附图对于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公开的更多细节、特征和优点被公开,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温室新风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温室的结构框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另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温室的结构框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又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温室的结构框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温室的自动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温室的自动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及

图7是根据本公开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公开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公开的范围。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要素不意图限定这些要素的位置关系、时序关系或重要性关系,这种术语只是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区分开。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要素和第二要素可以指向该要素的同一实例,而在某些情况下,基于上下文的描述,它们也可以指代不同实例。

在本公开中对各种示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示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表明,如果不特意限定要素的数量,则该要素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本公开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涵盖所列出的项目中的任何一个以及全部可能的组合方式。

相关技术中,温室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其防虫网上会聚集大量的毛絮和杂物,不但影响空气流通,而且清洗不易,久而久之,将严重影响到温室内部环境的管控效果。

基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室新风系统、温室、温室的自动控制方法与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不但可以提升温室内部环境的管控效果,维持温室内部环境清洁,而且可以减少防虫网的使用成本和清洗工作。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温室新风系统100,包括:

空气调节室10,配置为设置在温室2的外墙21的内侧并且与温室2的外墙21邻接,包括能够与温室2内相通的第一换气窗101,以及能够与温室2外的自然环境相通的第二换气窗102;

送风设备11,设置在空气调节室10内,配置为将进入空气调节室10的空气向温室2内输送;

空气调节设备12,设置于空气调节室10内,配置为调节进入空气调节室10的空气的状态;及

监测设备13,配置为设置在温室2内,并且监测温室2内空气的参数。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温室2的外墙21是指将温室内外分隔的墙体,外墙21的内侧也是温室2的内侧,外墙21的外侧曝露在自然环境中。温室2内空气的状态例如包括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中的至少一个。空气参数由监测设备13检测得到,例如包括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中至少一个的监测值。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温室新风系统100布置于温室2中。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调节室10的与温室2的外墙21邻接的墙壁位于该外墙21的内侧,温室2的外墙21在与第二换气窗102相对的区域设置了换气口或者可开闭的换气窗。如图3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空气调节室10的与温室2的外墙21邻接的墙壁也可以曝露于自然环境中,该墙壁同时作为温室2的外墙21的一部分。可以根据温室的规模、规格和具体结构灵活地将温室新风系统100布置于温室2中。

空气调节室10的第一换气窗101在开启时将空气调节室10与温室2内连通,从而,温室新风系统100在运行时,能够通过第一换气窗101向空气调节室10回风,在空气调节室10与温室2内之间形成循环流动的气流。空气调节室10的第二换气窗102能够与温室2外的自然环境相通,以使温室2能够获得来自于温室2外的新鲜空气。

送风设备11配置为在空气调节室10与温室2的内部环境之间形成循环气流,以及通过第二换气窗102形成引入空气调节室10的新风气流。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送风设备11包括风机111和风筒112,风筒112配置为将风机111吹出的空气向温室2内的目标种植区22输送。当目标种植区22距离空气调节室10较远或者对空气状态要求较为严格时,为满足目标种植区22对空气状态的需求,可以通过风筒112将经过空气调节室10处理后的空气集中输送到目标种植区22。风筒112可以采用柔性材料制作,在温室2内的输送路径可以根据需求灵活布置。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送风设备11为风机111并且不包括前述的风筒112。风机111吹出的空气通过空气调节室10的送风口103进入到温室2内。当目标种植区22距离空气调节室10不远,或者虽然距离空气调节室10较远但对空气状态要求不是很严格时,也可以采用该设计方案。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空气调节设备12可以包括多一个或者多个、功能相同或者不同的配置为调节空气状态的模块,例如,包括加热模块121、冷却模块122、加湿模块123、除湿模块(图中未示出)和二氧化碳发生模块124中的至少一个。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空气调节设备12包括加热模块121、冷却模块122、加湿模块123和二氧化碳发生模块124,这些模块可以各自独立设置,也可以其中的至少两个集成设置。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监测设备13可以包括多一个或者多个、功能相同或者不同的配置为监测空气参数的传感模块,例如,包括温度传感模块131、湿度传感模块132和二氧化碳传感模块133中的至少一类,每类传感模块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根据需要布置在温室2内的设定区域。温度传感模块131、湿度传感模块132和二氧化碳传感模块133可以各自独立设置,也可以其中的至少两个集成设置。例如,监测设备13为集成温度传感模块131、湿度传感模块132和二氧化碳传感模块133的一体式设备。

由于温室新风系统100在运行时,需要通过第一换气窗101回风,因此,第一换气窗101可以一直处于常开状态而不论温室新风系统100是否运行。此外,第一换气窗101也可以被智能控制开启,仅在温室新风系统100运行时处于常开状态,以满足温室新风系统100运行时的回风需求。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气窗101位于第二换气窗102的上方。例如,第一换气窗101接近房顶设置,第二换气窗102接近地面设置,这样,更加符合气流的流动趋势,使空气的流动、循环更加顺畅而高效。

温室新风系统100的运行状态可以由用户手动设置和调整。例如,用户可以根据监测设备13监测到的空气参数,手动调整送风设备11、加热模块121、冷却模块122、加湿模块123和二氧化碳发生模块124的工作状态,以及第二换气窗102的开闭状态。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温室新风系统100的运行状态也可以通过控制设备14实现智能化的自动控制。这些实施例中,温室新风系统100还包括与送风设备11、空气调节设备12、监测设备13和第二换气窗102分别连接的控制设备14,配置为基于空气参数,控制送风设备11和空气调节设备12(例如送风设备11、加热模块121、冷却模块122、加湿模块123和二氧化碳发生模块124中的至少一个)的工作状态,以及第二换气窗102的开闭状态。

此外,如图2所示,温室新风系统100,还可以包括:显示及操作设备15,与控制设备14连接,配置为接收用户操作指令、显示空气参数,以及显示温室新风系统100的至少一个硬件设备的工作状态。该显示及操作设备15的具体设置位置不限,例如,可以设置于空气调节室10的墙壁的内表面或外表面,可以设置于温室2的外墙21的外表面(如图2所示),还可以设置于远程监控室中与控制设备14有线或无线连接。此外,该显示及操作设备15可以为用户终端,例如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等,用户可以通过操作用户终端输入操作指令、查看空气参数和硬件设备的工作状态。

本公开实施例的温室新风系统100,其空气调节室10采用了半封闭式设计,在空气调节室10内,由空气调节设备12对进入空气调节室10的空气的状态进行调节,然后由送风设备11将调节后的空气向温室2内输送,从而满足种植区对空气状态的需求。监测设备13监测温室2内空气的参数,用户可以根据监测设备13的监测数据手动设置或调整温室新风系统100的运行模式,此外,温室新风系统100也可以根据监测设备13的监测数据自动设置或调整温室新风系统100的运行模式。

本公开实施例的温室新风系统100应用于温室2,可以提升温室内部环境的管控效果,满足温室内部植物对环境空气状态的需求。由于空气循环的推动和空气状态的调节主要在空气调节室进行,因此,温室直接与外部环境相通的通风窗的数量和/或面积可以减少甚至可以取消,从而有效保证了温室内环境的清洁,减少了防虫网的使用成本和清洗工作。

本公开实施例的温室新风系统100的具体结构配置不限,可以结合温室所处地域的气候特点、温室内部种植植物的习性特点等灵活设计和配置。例如,在常年高温高湿地区的温室内种植喜温喜旱植物,温室新风系统的空气调节设备需要包括除湿模块或具备除湿功能的冷却模块。例如,在常年低温干旱地区的温室内种植喜温喜湿植物,温室新风系统的空气调节设备需要包括加热模块和加湿模块。例如,在常年高温干旱地区的温室内种植喜阴喜湿植物,温室新风系统的空气调节设备需要包括冷却模块和加湿模块。例如,温室内种植植物较为繁密,需要充足的二氧化碳来保证光合作用,温室新风系统的空气调节设备需要包括二氧化碳发生模块。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温室新风系统的空气调节设备包括加热模块、冷却模块、加湿模块、除湿模块和二氧化碳发生模块。这样,可以根据温室所处地域的气候特点、温室内部种植植物的习性特点控制温室新风系统运行于相应的模式,以满足温室内种植植物对空气状态的需求。温室新风系统的适用地域和适用植物类型不受限制,还能应对气候的突变,因此,温室新风系统的适用范围较为广泛。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空气调节设备12包括加热模块121、冷却模块122、加湿模块123和二氧化碳发生模块124,监测设备13包括温度传感模块131、湿度传感模块132和二氧化碳传感模块133。温室新风系统通过控制设备14实现智能化的自动控制,可根据温室2内的空气状态运行在环流运行模式、升温运行模式、降温运行模式、加湿运行模式、除湿运行模式和二氧化碳补充运行模式中的任意一种,其中,降温运行模式又包括了七种实现方案。

该实施例温室新风系统100在不同运行模式下的具体方案如下:

响应于温度传感模块131监测到空气温度处于预设温度范围内,温室新风系统100工作在送风设备11和第一换气窗101协同开启的环流运行模式。

响应于温度传感模块131监测到空气温度低于预设温度范围的下限温度阈值,温室新风系统100工作在送风设备11、第一换气窗101和加热模块121协同开启的升温运行模式。

响应于温度传感模块131监测到空气温度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上限温度阈值,温室新风系统100工作在送风设备11、第一换气窗101和冷却模块122协同开启的第一降温运行模式;或者,工作在送风设备11、第一换气窗101和第二换气窗102协同开启的第二降温运行模式;或者,工作在送风设备11、第一换气窗101、第二换气窗102和冷却模块122协同开启的第三降温运行模式;或者,工作在送风设备11、第一换气窗101和加湿模块123协同开启的第四降温运行模式;或者,工作在送风设备11、第一换气窗101、冷却模块122和加湿模块123协同开启的第五降温运行模式;或者,工作在送风设备11、第一换气窗101、第二换气窗102和加湿模块123协同开启的第六降温运行模式;或者,工作在送风设备11、第一换气窗101、第二换气窗102、冷却模块122和加湿模块123协同开启的第七降温运行模式。

响应于湿度传感模块132监测到空气湿度低于预设湿度范围的下限湿度阈值,温室新风系统100工作在送风设备11、第一换气窗101和加湿模块123协同开启的加湿运行模式。

响应于湿度传感模块132监测到空气湿度高于预设湿度范围的上限湿度阈值,温室新风系统100工作在送风设备11和第一换气窗101协同开启、并且冷却模块122和第二换气窗102中的至少一个也协同开启的除湿运行模式。

响应于二氧化碳传感模块133监测到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预设浓度范围的下限浓度阈值,温室新风系统100工作在送风设备11、二氧化碳发生模块124和第一换气窗101协同开启的二氧化碳补充运行模式。

如前所述,温室新风系统100的具体结构配置和所包括的运行模式可以根据需求灵活设计。温室新风系统100可以包括以上运行模式中的一种、两种或者更多种,还可以包括以上全部的运行模式以供用户手动选择或自动智能运行。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以上对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可以按照设定的控制逻辑规则循环交替执行。例如,响应于温度传感模块131监测到空气温度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上限温度阈值,并且湿度传感模块132监测到空气湿度高于预设湿度范围的上限湿度阈值,温室新风系统100可以交替运行上述某个降温运行模式和除湿运行模式。显示及操作设备15交替显示当前正在运行的模式,以供用户查阅。

此外,温室新风系统100也可以根据需求工作在通风换气运行模式,在该运行模式下,空气调节设备12不工作,第二换气窗102和送风设备11协同开启,第一换气窗101可以关闭,也可以协同开启,通过送风设备11为温室内提供来自于温室2外的新鲜空气。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温室2的内部环境管控效果达到目标需求,即温室2内部满足种植区对空气状态的需求后,温室新风系统100的空气调节设备12可以被手动关闭或者由控制设备14控制自动关闭,送风设备11也可以同时被手动关闭或者由控制设备14控制自动关闭,以节约系统的能耗。空气调节设备12在关闭期间,监测设备13仍正常工作,实时或者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输出空气的参数,空气调节设备12和送风设备11等待接收用户或者控制设备14的指令。

本公开实施例的温室新风系统集成了温室内空气的调节控制功能,可以提高温室管理的智能化程度,使得温室内空气的管理智能化、高效化、合理化、集约化和一体化,从而极大地方便了温室的日常维护与控制,在提高温室产出效益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温室的管理运营成本。用户可以根据当地气候特点、植物习性特点、温室构造等灵活设置系统参数,从而为温室制定出最为合理的控制策略,在提高温室产出效益的同时,还能节约系统能耗。

该温室新风系统的设计可以不使用湿帘,因此,可以大大减少温室直接与外部环境相通的通风窗的数量和/或面积,从而有效保证温室内的清洁,减少防虫网的使用成本和清洗工作。此外,空气调节室采用正压通风,温室内的气压高于室外气压,这样可以减少害虫进入温室的可能,从而降低农药用量,提升种植产品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温室新风系统可以支持远程操作,从而节约了用户的资源成本,用户可自由选择操控地点,在不同时间、场合实现温室气体环境的远程调节控制。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温室,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温室新风系统。如前述分析,基于温室新风系统的上述实施例方案,温室可以获得智能化程度高、产出效益大、日常维护管理方便、运营成本低、能耗低、产出农产品安全性高等有益效果。

如图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温室的自动控制方法500,应用于前述的温室新风系统100中,自动控制方法500包括以下步骤s501和步骤s502。

在步骤s501,获取温室内空气的参数。

在步骤s502,根据空气参数,以及空气参数与温室新风系统的运行模式的对应关系,控制温室新风系统工作在相应的运行模式,其中,温室新风系统包括至少两种运行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调节设备包括加热模块、冷却模块和加湿模块,监测设备包括温度传感模块和湿度传感模块,空气参数包括空气温度和空气湿度;上述步骤s502包括:

响应于温度传感模块监测到空气温度处于预设温度范围内,温室新风系统工作在送风设备和第一换气窗协同开启的环流运行模式;

响应于温度传感模块监测到空气温度低于预设温度范围的下限温度阈值,温室新风系统工作在送风设备、第一换气窗和加热模块协同开启的升温运行模式;

响应于温度传感模块监测到空气温度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上限温度阈值,温室新风系统工作在:送风设备、第一换气窗和冷却模块协同开启的第一降温运行模式,或者,工作在送风设备、第一换气窗和第二换气窗协同开启的第二降温运行模式,或者,工作在送风设备、第一换气窗、第二换气窗和冷却模块协同开启的第三降温运行模式,或者,工作在送风设备、第一换气窗和加湿模块协同开启的第四降温运行模式,或者,工作在送风设备、第一换气窗、冷却模块和加湿模块协同开启的第五降温运行模式,或者,工作在送风设备、第一换气窗、第二换气窗和加湿模块协同开启的第六降温运行模式,或者,工作在送风设备、第一换气窗、第二换气窗、冷却模块和加湿模块协同开启的第七降温运行模式;

响应于湿度传感模块监测到空气湿度低于预设湿度范围的下限湿度阈值,温室新风系统工作在送风设备、第一换气窗和加湿模块协同开启的加湿运行模式;及

响应于湿度传感模块监测到空气湿度高于预设湿度范围的上限湿度阈值,温室新风系统工作在送风设备和第一换气窗协同开启、并且冷却模块和第二换气窗中的至少一个也协同开启的除湿运行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调节设备包括二氧化碳发生模块,监测设备包括二氧化碳传感模块,空气参数包括二氧化碳的浓度;上述步骤502包括:

响应于二氧化碳传感模块监测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预设浓度范围的下限浓度阈值,温室新风系统工作在送风设备、二氧化碳发生模块和第一换气窗协同开启的二氧化碳补充运行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自动控制方法,还包括:根据设定的控制逻辑规则,控制温室新风系统循环工作在至少两种运行模式。例如,响应于温度传感模块监测到空气温度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上限温度阈值,并且湿度传感模块监测到空气湿度高于预设湿度范围的上限湿度阈值,控制温室新风系统循环工作在上述某个降温运行模式和除湿运行模式。

如图6所示,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温室的自动控制装置600,应用于前述的温室新风系统100中,自动控制装置600包括:

获取单元601,配置为获取温室内空气的参数;及

控制单元602,配置为根据空气参数,以及空气参数与温室新风系统的运行模式的对应关系,控制温室新风系统工作在相应的运行模式,其中,温室新风系统包括至少两种运行模式。

本公开上述实施例的温室的自动控制方法及装置,可以提高温室的智能化程度和产出效益,使得温室的日常维护管理较为简便,并且还可以降低温室的运营成本和能耗、提高产出农产品安全性。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耦接至存储器的处理器,处理器配置为基于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指令,执行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法步骤。

如图7所示,为本公开应用于服务器或客户端的电子设备700的结构框图,其是可以应用于本公开的各方面的硬件设备的示例。电子设备700旨在表示各种形式的数字电子的计算机设备,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工作台、个人数字助理、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和其它适合的计算机。电子设备还可以表示各种形式的移动装置,诸如,个人数字处理、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可穿戴设备和其它类似的计算装置。本文所示的部件、它们的连接和关系、以及它们的功能仅仅作为示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文中描述的和/或者要求的本公开的实现。

如图7所示,电子设备700包括计算单元7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702中的计算机程序或者从存储单元7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703中的计算机程序,来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703中,还可存储电子设备7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计算单元701、rom702以及ram703通过总线7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705也连接至总线704。

设备700中的多个部件连接至i/o接口705,包括:输入单元706、输出单元707、存储单元708以及通信单元709。输入单元706可以是能向电子设备700输入信息的任何类型的设备,输入单元706可以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电子设备的用户设置和/或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并且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鼠标、键盘、触摸屏、轨迹板、轨迹球、操作杆、麦克风和/或遥控器。输出单元707可以是能呈现信息的任何类型的设备,并且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显示器、扬声器、视频/音频输出终端、振动器和/或打印机。存储单元708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光盘。通信单元709允许电子设备700通过诸如因特网的计算机网络和/或各种电信网络与其他设备交换信息/数据,并且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调制解调器、网卡、红外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收发机和/或芯片组,例如蓝牙tm设备、1302.11设备、wifi设备、wimax设备、蜂窝通信设备和/或类似物。

计算单元701可以是各种具有处理和计算能力的通用和/或专用处理组件。计算单元701的一些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单元(cpu)、图形处理单元(gpu)、各种专用的人工智能(ai)计算芯片、各种运行机器学习模型算法的计算单元、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以及任何适当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等。计算单元701执行上文所描述的各个方法和处理步骤,例如温室的自动控制方法。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温室的自动控制方法可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其被有形地包含于机器可读介质,例如存储单元708。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的部分或者全部可以经由rom702和/或通信单元709而被载入和/或安装到电子设备700上。当计算机程序加载到ram703并由计算单元701执行时,可以执行上文描述的温室的自动控制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备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计算单元701可以通过其他任何适当的方式(例如,借助于固件)而被配置为执行温室的自动控制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法步骤。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法步骤。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在数字电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系统、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芯片上系统的系统(soc)、负载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计算机硬件、固件、软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中实现。这些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实施在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中,该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可在包括至少一个可编程处理器的可编程系统上执行和/或解释,该可编程处理器可以是专用或者通用可编程处理器,可以从存储系统、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至少一个输出装置接收数据和指令,并且将数据和指令传输至该存储系统、该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该至少一个输出装置。

用于实施本公开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来编写。这些程序代码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或控制器,使得程序代码当由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时使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所规定的功能/操作被实施。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在机器上执行、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作为独立软件包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且部分地在远程机器上执行或完全在远程机器或服务器上执行。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程序。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储存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为了提供与用户的交互,可以在计算机上实施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该计算机具有:用于向用户显示信息的显示装置(例如,crt(阴极射线管)或者lcd(液晶显示器)监视器);以及键盘和指向装置(例如,鼠标或者轨迹球),用户可以通过该键盘和该指向装置来将输入提供给计算机。其它种类的装置还可以用于提供与用户的交互;例如,提供给用户的反馈可以是任何形式的传感反馈(例如,视觉反馈、听觉反馈、或者触觉反馈);并且可以用任何形式(包括声输入、语音输入或者、触觉输入)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

可以将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实施在包括后台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作为数据服务器)、或者包括中间件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应用服务器)、或者包括前端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具有图形用户界面或者网络浏览器的用户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该图形用户界面或者该网络浏览器来与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实施方式交互)、或者包括这种后台部件、中间件部件、或者前端部件的任何组合的计算系统中。可以通过任何形式或者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来将系统的部件相互连接。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

计算机系统可以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客户端和服务器一般远离彼此并且通常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交互。通过在相应的计算机上运行并且彼此具有客户端-服务器关系的计算机程序来产生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关系。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公开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或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公开公开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虽然已经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或示例,但应理解,上述的方法、系统和设备仅仅是示例性的实施例或示例,本发明的范围并不由这些实施例或示例限制,而是仅由授权后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范围来限定。实施例或示例中的各种要素可以被省略或者可由其等同要素替代。此外,可以通过不同于本公开中描述的次序来执行各步骤。进一步地,可以以各种方式组合实施例或示例中的各种要素。重要的是随着技术的演进,在此描述的很多要素可以由本公开之后出现的等同要素进行替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