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坡梯田

文档序号:26175131发布日期:2021-08-06 18:20阅读:9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坡梯田

本发明涉及农田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反坡梯田。



背景技术:

梯田是我国常见的一项重要水保措施,通过将坡耕地改造为梯田,不仅减少了水土流失,而且有利于作物增产,增加农民收入,缓解人地矛盾。其中,旱作梯田是丘陵山区水土保持主要技术之一。

目前,丘陵山区在修建反坡梯田时,会在田面内侧开挖田沟,虽然便于排水,但是不利于防止土壤与养分的流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坡梯田,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丘陵山区在修建反坡梯田时存在的土壤与养分容易流失的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反坡梯田,包括多级梯田结构,多级所述梯田结构沿垂直于等高线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梯田结构包括田面、田埂和田沟,所述田埂和所述田沟沿等高线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田埂和所述田沟分别位于所述田面的相对两侧,所述田埂用于种植护坡植物,所述田面用于种植农作物,所述田面与水平面之间预设有第一夹角,且所述田面靠近所述田埂的一侧高于所述田面靠近田沟的一侧,所述梯田结构还包括多个土挡,多个所述土挡沿垂直于等高线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田面、所述田埂、所述田沟和相邻两个所述土挡之间共同围合形成用于拦蓄水流的拦蓄单元。该反坡梯田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丘陵山区在修建反坡梯田时存在的土壤与养分容易流失的问题。

可选地,所述田沟的断面形状为倒梯形,所述田沟的顶部宽度在60cm~80cm之间,所述田沟的底部宽度在40cm~60cm之间,所述田沟的深度在60cm~75cm之间。

可选地,所述田埂的宽度在25cm~30cm之间,所述田埂的高度在15cm~20cm之间。

可选地,所述土挡的宽度在40cm~50cm之间,所述土挡的高度在15cm~20cm之间,且所述土挡的高度与所述田埂的高度平齐,相邻两个所述土挡之间的距离在3m~5m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在1°~5°之间,所述田面的宽度在2m~3m之间。

可选地,所述梯田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田埂下方的田坎,所述田坎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子田坎和第二子田坎,所述第一子田坎位于所述田埂与所述第二子田坎之间,所述第一子田坎用于种植护坡植物。

可选地,所述第一子田坎与水平面之间预设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子田坎与水平面之间预设有第三夹角,所述第二夹角小于所述第三夹角。

可选地,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在40°~50°之间,所述第三夹角的角度在75°~85°之间。

可选地,还包括排水沟,所述排水沟沿垂直于等高线方向设置于反坡梯田的坡面。

可选地,相邻两级所述梯田结构的田面之间的高度差在2.2m~2.4m之间。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该反坡梯田包括多级梯田结构,多级梯田结构沿垂直于等高线方向依次设置,以将坡耕地改造为梯田,从而减少水土流失,利于作物增产。该梯田结构包括田面、田埂和田沟,田埂和田沟沿等高线方向间隔设置,且田埂和田沟分别位于田面的相对两侧,田埂用于种植护坡植物,田面用于种植农作物,田面与水平面之间预设有第一夹角,且田面靠近田埂的一侧高于田面靠近田沟的一侧,以形成反坡梯田,从而适用于丘陵山区的生产条件。该梯田结构还包括多个土挡,多个土挡沿垂直于等高线方向间隔设置。由于田埂和田沟沿等高线方向设置于田面的相对两侧,相邻两个土挡沿垂直于等高线方向设置于田面的相对两侧,因此,田面、田埂、田沟和相邻两个土挡之间共同围合形成用于拦蓄水流的拦蓄单元,这样一来,该反坡梯田就能够通过该拦蓄单元便于将径流汇聚到田沟内,再通过田沟对降水进行储蓄和收集,从而使得降水得到充分的利用,还能够有效防止土壤和养分的流失,尽可能地减小径流对该梯田结构的破坏,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丘陵山区在修建反坡梯田时存在的土壤与养分容易流失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反坡梯田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反坡梯田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反坡梯田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标:100-反坡梯田;10-梯田结构;11-田埂;12-田沟;13-田面;14-土挡;15-田坎;151-第一子田坎;152-第二子田坎;20-排水沟;α-第一夹角;β-第二夹角;γ-第三夹角;200-农作物;300-护坡植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部分丘陵山区虽然雨热资源丰富,但是存在年际降雨变异大,年内降雨分配不均的缺点,夏季、秋季总降雨不足全年的50%,容易出现伏旱、秋旱,同时,坡地梯田灌溉条件差,因此,经常因为季节性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伏秋季节正值作物、果树出苗发芽或抽穗开花时期,干热同步导致作物和果树减产严重。

我国丘陵山区多为侵蚀残坡,地形变化复杂,不适合修建长、直、宽、大的田块,因此,旱作梯田成为了丘陵山区水土保持主要技术之一。现有技术中,在修建反坡梯田时,会在田面内侧开挖田沟,虽然便于排水,但是不利于防止土壤与养分的流失。

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反坡梯田100,包括多级梯田结构10,多级梯田结构10沿垂直于等高线方向依次设置,梯田结构10包括田面13、田埂11和田沟12,田埂11和田沟12沿等高线方向间隔设置,且田埂11和田沟12分别位于田面13的相对两侧,田埂11用于种植护坡植物300,田面13用于种植农作物200,田面13与水平面之间预设有第一夹角α,且田面13靠近田埂11的一侧高于田面13靠近田沟12的一侧,梯田结构10还包括多个土挡14,多个土挡14沿垂直于等高线方向间隔设置,田面13、田埂11、田沟12和相邻两个土挡14之间共同围合形成用于拦蓄水流的拦蓄单元。该反坡梯田100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丘陵山区在修建反坡梯田时存在的土壤与养分容易流失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该反坡梯田100包括多级梯田结构10,多级梯田结构10沿垂直于等高线方向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以将坡耕地改造为梯田,从而减少水土流失,利于作物增产。具体地,该梯田结构10包括田面13、田埂11和田沟12,田埂11和田沟12沿等高线方向呈间隔设置,且田埂11和田沟12分别位于田面13的相对两侧,田埂11用于种植护坡植物300,田面13用于种植农作物200,田面13与水平面之间预设有第一夹角α,且田面13靠近田埂11的一侧高于田面13靠近田沟12的一侧,以形成反坡梯田100。除此以外,该梯田结构10还包括多个土挡14,多个土挡14沿垂直于等高线方向呈间隔设置。

其中,由于田埂11和田沟12沿等高线方向设置于田面13的相对两侧,相邻两个土挡14沿垂直于等高线方向设置于田面13的相对两侧,因此,田面13、田埂11、田沟12和相邻两个土挡14之间能够共同围合形成用于拦蓄水流的拦蓄单元,这样一来,该反坡梯田100就能够通过该拦蓄单元便于将径流汇聚到田沟12内,再通过田沟12对降水进行储蓄和收集,从而使得降水得到充分的利用,还能够有效防止土壤和养分的流失,尽可能地减小径流对该梯田结构10的破坏,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丘陵山区在修建反坡梯田时存在的土壤与养分容易流失的问题。

此外,由于土挡14将反坡梯田100的田面13进行了分隔,例如分隔成多个3m~5m的田块,因此,可以避免过多的水流沿等高线方向汇聚在田面13的较低位置,从而缓解了未汇聚到同级田面13内侧的田沟12内的水流对田面13外侧的田埂11的冲刷。

如上所述,该反坡梯田100包括多级梯田结构10,多级梯田结构10沿垂直于等高线方向依次设置,以将坡耕地改造为梯田,从而减少水土流失,利于作物增产。该梯田结构10包括田面13、田埂11和田沟12,田埂11和田沟12沿等高线方向间隔设置,且田埂11和田沟12分别位于田面13的相对两侧,田埂11用于种植护坡植物300,田面13用于种植农作物200,田面13与水平面之间预设有第一夹角α,且田面13靠近田埂11的一侧高于田面13靠近田沟12的一侧,以形成反坡梯田100。该梯田结构10还包括多个土挡14,多个土挡14沿垂直于等高线方向间隔设置。由于田埂11和田沟12沿等高线方向设置于田面13的相对两侧,相邻两个土挡14沿垂直于等高线方向设置于田面13的相对两侧,因此,田面13、田埂11、田沟12和相邻两个土挡14之间共同围合形成用于拦蓄水流的拦蓄单元,这样一来,该反坡梯田100就能够通过该拦蓄单元便于将径流汇聚到田沟12内,再通过田沟12对降水进行储蓄和收集,从而使得降水得到充分的利用,还能够有效防止土壤和养分的流失,尽可能地减小径流对该梯田结构10的破坏,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丘陵山区在修建反坡梯田时存在的土壤与养分容易流失的问题。

示例地,在本实施例中,田沟12的断面形状为倒梯形,以使降水容易蓄集于田沟12内。可选地,田沟12的顶部宽度在60cm~80cm之间,田沟12的底部宽度在40cm~60cm之间,田沟12的深度在60cm~75cm之间。示例地,田沟12的顶部宽度为60cm、65cm、70cm、75cm或80cm等,田沟12的底部宽度为40cm、45cm、50cm、55cm或60cm等,田沟12的深度为60cm、65cm、70cm或75cm等。

关于田沟12的顶部宽度、底部宽度和深度的实际数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设计,这里不作具体限制。值得注意的是,田沟12的顶部宽度、底部宽度和深度的实际数值越大时,田沟12的蓄集能力越强。

现有技术中,在修建反坡梯田时,位于梯田内侧的田沟12较浅,而新修梯田的开挖面又较大,地表裸露较为严重,导致降水后会在田面13和梯壁上产生径流,冲刷裸露表土,严重破坏表土资源,同时,流失的土壤会堆积至田沟12内,较短时间内会造成沟道淤积,从而严重影响梯田内作物生长。而本申请将田沟12的顶部宽度、底部宽度和深度适当增大,能够帮助拦蓄径流,减轻因季节性干旱造成的损失。

示例地,在本实施例中,田埂11的断面形状为方形,以为人们在田间行走提供便利。可选地,田埂11的宽度在25cm~30cm之间,田埂11的高度在15cm~20cm之间。示例地,田埂11的宽度为25cm、26cm、27cm、28cm、29cm或30cm,田埂11的高度为15cm、16cm、17cm、18cm、19cm或20cm等。

关于田埂11的宽度和高度的实际数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设计,这里不作具体限制。值得注意的是,田埂11的宽度和高度的实际数值越大时,越便于挡住径流朝向下一级梯田结构10汇聚,从而有助于径流汇聚到同级梯田结构10的田沟12内。

示例地,在本实施例中,土挡14的断面形状为方形,以配合田面13、田埂11和田沟12共同围合形成该拦蓄单元。可选地,土挡14的宽度在40cm~50cm之间,土挡14的高度在15cm~20cm之间,且土挡14的高度与田埂11的高度平齐,相邻两个土挡14之间的距离在3m~5m之间。示例地,土挡14的宽度为40cm、42cm、44cm、46cm、48cm或50cm,土挡14的高度为15cm、16cm、17cm、18cm、19cm或20cm等,相邻两个土挡14之间的距离为3m、3.5m、4m、4.5m或5m。

关于土挡14的宽度和高度以及相邻两个土挡14之间的距离的实际数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设计,这里不作具体限制。

可选地,第一夹角α的角度在1°~5°之间,田面13的宽度在2m~3m之间。示例地,第一夹角α的角度为1°、2°、3°、4°或5°等,田面13的宽度为2m、2.2m、2.5m、2.7m或3m等。

关于第一夹角α的角度以及田面13的宽度的实际数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设计,这里不作具体限制。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夹角α的角度越小,经由田面13的降水流入田沟12的速度越慢,从而提高种植于田面13的农作物200的水分的吸收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梯田结构10还包括设置于田埂11下方的田坎15,田坎15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子田坎151和第二子田坎152,第一子田坎151位于田埂11与第二子田坎152之间,第一子田坎151用于种植护坡植物300。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田坎151与水平面之间预设有第二夹角β,第二子田坎152与水平面之间预设有第三夹角γ,第二夹角β小于第三夹角γ,即第一子田坎151相较于第二子田坎152更加平缓,以使该梯田结构10能够通过第一子田坎151便于种植护坡植物300,从而减少因梯壁植草效果不佳造成的梯壁径流冲刷,有效保护梯田田坎15。

可选地,第二夹角β的角度在40°~50°之间,第三夹角γ的角度在75°~85°之间。示例地,第二夹角β的角度为40°、42°、45°、47°或50°,第三夹角γ的角度为75°、77°、80°、83°或85°等。

关于第二夹角β的角度以及第三夹角γ的角度的实际数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设计,这里不作具体限制。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夹角β的角度越小,第一子田坎151的植草效果越佳,第三夹角γ的角度的角度越大,降水经由第二子田坎152流入至下级梯田的田沟12越容易,但是,第三夹角γ的角度的角度也不宜过大,以避免影响梯田结构10的稳定。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反坡梯田100还包括排水沟20,排水沟20沿垂直于等高线方向设置于反坡梯田100的坡面,以通过排水沟20与道路两侧的截水沟相互配合,将反坡梯田100上方道路的水排至坡底。

可选地,相邻两级梯田结构10的田面13之间的高度差在2.2m~2.4m之间。示例地,相邻两级梯田结构10的田面13之间的高度差为2.2m、2.3m或2.4m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设计,这里不作具体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