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掌状玫耳、果味菇及其培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789263发布日期:2021-07-09 11:14阅读:14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掌状玫耳、果味菇及其培育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掌状玫耳、果味菇及其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2.掌状玫耳(网盖粉菇),菇体边缘向内卷曲的伞状帽及连生的蕈柄是其主要特征,可食用,味道鲜美,菌柄脆甜滑嫩,菌盖胶质丰富,多糖含量高,菌柄部分在生长初期时会自然分泌金黄色粘性水珠,后逐渐呈橘红色和深红色,菌盖部分在生长时会散发出一种特殊果香味道,嗅觉正常人都可闻到,焯水烹饪熟食入口后味甘甜,适合煲汤,素炒,炖肉,新鲜菇还可以泡茶,煮茶喝,汤水呈粉红色或深红色,风味特别。但是,现有掌状玫耳种类少,而且未进行工业化人工种植,目前市面无销售,市场空白。
3.图力古尔等人公开了一种网盖粉菇的驯化栽培研究(中国食用菌2008,2(5):16

18),其中公开了网盖粉菇是长白山区分布的珍稀真菌。研究网盖粉菇菌丝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栽培条件。结果表明网盖粉菇菌丝生长的最佳温度为20℃,最佳ph为6,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最佳培养料含水量为55%;网盖粉菇在棉籽壳、硬杂术屑或两者混合为主料的培养基中均可以生长并产生子实体。但是,该论文网盖粉菇仅处于实验室实验性进行人工培育,产量很低,无法商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4.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掌状玫耳(rhodotus palmatus)、果味菇及其培育方法。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掌状玫耳rhodotus palmatus,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编号为cgmcc no. 21941,保藏日期为2021年4月2日。
6.一种由上述的掌状玫耳培育而成的果味菇。
7.一种上述的果味菇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试管母种的培养:将装有母种培养基的试管灭菌,在无菌条件下接入掌状玫耳组织块,20

22℃条件下培养20

25天,得到试管母种;2)扩大化培养菌种:将步骤1)得到的试管母种扩大化培养,得到扩大化培养菌种;所述的扩大化培养菌种包括固体菌种扩大化培养或者液体菌种扩大化培养;3)出菇培养:袋栽或者瓶栽步骤2)扩大化培养菌种,出菇,得到成品。
8.优选地,步骤1)所述母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如下:将200

220g马铃薯洗净去皮切成簿片,加1000ml水煮沸20

25min,用纱布过滤,取其滤液并补足水至1000ml,加入琼脂粉20

22g、硫酸镁0.5

1g、磷酸二氢钾0.8

1.5g、蛋白胨2.5

3g、葡萄糖20

25g和维生素b1 粉0.5

1.0g,再次加热直至琼脂粉充分熔化后装试管,装好后塞上硅胶塞或者棉花球。
9.优选地,步骤2)所述的固体菌种扩大化培养包括如下步骤:(1)原种培养:在玻璃容器或者耐高温塑料容器中装入高粱固体培养基,灭菌,在
无菌条件下接入步骤1)试管母种,20

22℃条件下培养35

40天,得到原种;(2)栽培种培养:在玻璃容器或者耐高温塑料容器中装入栽培种培养基,灭菌,在无菌条件下接入步骤(1)原种,20

22℃条件下培养35

40天,得到栽培种,即扩大化培养菌种。
10.优选地,步骤(1)所述高粱固体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为:在温度100℃的水中加入生石灰调ph值为8

8.5,放入高粱,水淹没高粱顶面5

10cm,煮15

25min至高粱中心内部无白心为准,捞出高粱,晾至高粱表面无水气时,加入高粱干重0.5

1.5%的轻质碳酸钙,搅拌均匀,装入容器内用无菌透气膜封口,即得。
11.优选地,步骤(2)所述栽培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为:以重量百分比计,将木屑或锯末35

45%、棉籽壳15

25%、泡发高粱20

30%、麦麸10

18%、轻质碳酸钙0.3

1%、生石灰0.2

1%混合均匀,加水至含水量55%

60%,即得。
12.优选地,步骤2)所述的液体菌种扩大化培养包括如下步骤:(1)摇瓶培养:将装有摇瓶培养基的摇瓶灭菌,在无菌条件下接入步骤1)试管母种,20

22℃条件下培养6

8天;(2)发酵罐培养:在发酵罐内装入扩繁培养基,灭菌,在无菌条件下接入步骤(1)所得摇瓶菌种,22

24℃条件下培养6

8天,得到扩大化培养菌种。
13.优选地,步骤(1)所述摇瓶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如下:将200

220g马铃薯洗净去皮切成簿片,加1000ml水煮沸20

25min,用纱布过滤,取其滤液并补足水至1000ml,加入硫酸镁0.5

1g、磷酸二氢钾0.8

1.5g、蛋白胨2.5

3g、葡萄糖20

25g和维生素b1 粉0.5

1.0g,再次加热至彻底熔化,装入摇瓶,塞上硅胶塞或者棉花球。
14.优选地,步骤(2)所述扩繁培养基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水100l、豆粕细粉500

1000g、蛋白胨250

300g、葡萄糖800

1000g、酵母浸膏200

300g和消泡剂50

80g。
15.优选地,步骤3)所述袋栽或者瓶栽出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发菌管理:将营养料装袋或者装瓶灭菌,在无菌条件下接入扩大化培养菌种,22

24℃条件下培养35

40天,直至菌丝发满袋或者瓶;b.出菇管理:当步骤a菌丝扭结产生大量的白色小原基时,马上开袋或开瓶,出菇场所的温度为16

22℃,湿度为85

90%,二氧化碳浓度为800

900ppm,光照度为450

650x,当菇体长至3cm以上,控制二氧化碳浓度为650

750ppm;小菇蕾形成并分化,采收第一茬掌状玫耳,进入下一茬出菇管理,管理方法同第一茬出菇方法,一共采收三茬菇。
16.优选地,步骤a所述营养料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木屑或锯末35

45%、棉籽壳15

25%、麦麸15

25%、破碎的玉米颗粒5

15%、豆粕粉5

10%、石膏0.5

1.5%和石灰0.5

1.5%,总氮源含量在35

40%;制备方法为:将木屑或者锯末用水冲洗排酸,直至红汤水自然排除后料堆流出清水为止,堆积自然发酵3个月,期间每15天翻堆一次,然后加入其余原料,另外加水,搅拌均匀,ph值8.0

8.5,含水量控制在55

60%,即得。
17.优选地,步骤b所述采收标准为:当菌盖直径为2

5cm,菌柄长度为3

5cm,菌盖内卷,开伞度为50

70%,采收,去除菇根部残留的营养料,入库预冷,包装。
18.本发明的积极有益效果:1. 本发明所得果味菇钙的含量高,其次是多糖和蛋白,为菌类高钙食品,对婴幼儿和儿童以及中高龄人群的身体有补钙和防止钙流失作用,同时菌类多糖有抑制肿瘤和防
癌抗癌作用,菌类蛋白有预防和改善中老年人三高作用,其次还有多种丰富的微量元素,是一种优异的养生和保健食品。
19.2. 本发明母种培养需要20

25天,发菌管理35

40天,出菇管理(共3茬)需要25

30天;扩大化培养菌种包括固体菌种扩大化培养或者液体菌种扩大化培养,固体菌种发菌慢,扩大化培养菌种需要80左右,生产设备成本低,适合平稳生产;液体菌种发菌速度快、发菌周期短,可以快速渗透至培养基和容器底部,萌发点多,液体菌种扩大化培养需要15天左右。本发明培育方法培养时间短,操作简单。
20.3. 本发明营养料堆积自然发酵3个月,软化木质,更有利于掌状玫耳菌丝的分解和转化,再加麦麸、玉米颗粒、豆粕粉氮源的补充,发菌快,营养转化快,缩短三茬菇的出菇周期,可使果味菇生物学转化率高达70%以上,提高产量,满足于工业化生产的需求;另外,本发明果味菇菌丝连接性差,当菌丝发育成熟后期会自身分泌出胶质粘液,这也标志是菌丝发育成熟转入生殖阶段,会影响培养料的透气性,含水量偏高会导致发菌速度缓慢,不等菌丝发满就可出现原基出菇,这样会造成营养积累不够,影响产量,本发明出菇培养阶段的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55

60%,水分含量低,菌丝会迅速发满袋或者瓶,然后产生大量原基,由营养阶段过渡到生殖阶段,保证出菇管理产量最佳。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一些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22.实施例1掌状玫耳的分离与鉴定2020年8月,发明人图力古尔于吉林省蛟河市杉松岭采集到掌状玫耳菌株,经过组织分离培养,经生物学特性观察、检测鉴定,确定为掌状玫耳的菌丝体,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定义符号为ggr

001,地址为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保藏编号为cgmcc no. 21941,保藏日期为2021年4月2日。
23.实施例2 试管母种的培养将200g马铃薯洗净去皮切成簿片,加1000ml水煮沸20min,用纱布过滤,取其滤液并补足水至1000ml,加入琼脂粉22g、硫酸镁0.5g、磷酸二氢钾0.8g、蛋白胨2.5g、葡萄糖25g和维生素b1 粉0.5g,再次加热直至琼脂粉充分熔化后装试管,每支试管装入量为试管长度1/5,装好后塞上无菌棉塞或硅胶塞,用塑料纸封扎好,每7

10支试管扎一捆,用线绳捆扎起来;然后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加热至100℃后,排出冷气,再次加热至0.1

0.12mpa压力下(锅入温度达121℃)灭菌保持30min,待压力降到0时,慢慢放出锅内气体,趁培养基没有凝固时,将试管摆成斜面,待冷却至20

24℃时,将上述灭菌后的试管和采集的掌状玫耳原始菇体以及接种工具一并放入在无菌操作台上,开启风机30min后接种人员手部用75%的酒精消毒,戴上无菌乳胶手套进入无菌操作台,点燃酒精灯,所有接种工具经过酒精灼热消毒待降至常温后待用,首先用75%的酒精擦拭掌状玫耳原始菇体,待无菌风吹干后用手术刀横切掉菇盖顶部露出菇柄和菌褶结合处,切菇体内部组织块6

25mm3,本实施例取20mm3,即体积为2mm
×
5mm
×
1mm组织块两块,用接种铲送入上述灭菌后的试管,重新塞上无菌棉塞或硅胶塞即可,这样的操作方法可连续接20

30根试管;将接好种的试管拿出无菌操作台,22℃条件下培养25天,待试管斜面布满掌状玫耳白色菌丝后,检查淘汰杂菌感染的污染试管,得到试管母种。
24.实施例3 固体菌种扩大化培养菌种包括如下步骤:(1)原种培养:在500ml玻璃容器中装入400g高粱固体培养基,盖上无菌透气膜,在118

122℃、压力0.12

0.14mpa环境中灭菌90

120min,待瓶子内部冷却至22

24℃时,在无菌条件下接入实施例2试管母种,接种量为10cm3的实施例3所得试管母种,20

22℃条件下培养40天,得到原种;所述高粱固体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为:在温度100℃的水中加入生石灰调ph值为8.5,放入高粱,水淹没高粱顶面10cm,煮20min至高粱中心内部无白心为准,捞出高粱,晾至高粱表面无水气时,含水量在55%

60%,加入高粱干重1%的轻质碳酸钙,搅拌均匀,装入容器内用无菌透气膜封口,即得。
25.(2)栽培种培养:在500ml玻璃容器中装入400g栽培种培养基,在容器中心至容器底部打2厘米直径的圆孔以便透气,在压力0.14

0.15mpa、温度121℃灭菌90min,待冷却至22℃时,在无菌条件下接入步骤(1)原种,接种量为30g/瓶,20

22℃条件下培养40天,得到栽培种;所述栽培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百分比计,将阔叶树杂木木屑或锯末40%、棉籽壳20%、泡发高粱25%、麦麸14%、轻质碳酸钙0.5%、生石灰0.5%混合均匀,加水至含水量为58%,即得;所述泡发高粱制备方法为:常温条件下,用清水泡发高粱至无白心,控干,即得。
26.实施例4 液体菌种扩大化培养菌种包括如下步骤:(1)液体菌种培养:在500ml摇瓶放入300ml母种培养基,高压灭菌容器内,在压力0.12

0.14mpa、温度121

124℃条件下灭菌30min,待压力归零,慢慢放出灭菌锅内气体后,取出彻底灭菌后的摇瓶,待摇瓶温度降至22℃,无菌条件下接入实施例2所得试管母种,接种量为100mm3的试管母种/摇瓶,在22℃、空气相对湿度在45%环境条件下培养168h;所述母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如下:将200g马铃薯洗净去皮切成簿片,加1000ml水煮沸25min,用纱布过滤,取其滤液并补足水至1000ml,加入硫酸镁0.5g、磷酸二氢钾0.8g、蛋白胨2.5g、葡萄糖25g和维生素b1 粉0.5g,再次加热至彻底熔化,装入摇瓶,塞上硅胶塞或者棉花球。
27.(2)扩繁:在200l发酵罐内装入下面扩繁培养基,封闭发酵罐,加热,当罐内温度达到100℃后,排出冷气,再次加热121

124℃,压力0.12

0.15mpa,保持60min后,停止加热,待温度自然降至90℃后,通入无菌冷干气体,同时打开排气阀,打开冷却水开关降温,当罐内温度降至22

24℃时,及时在无菌条件下接入步骤(1)一整瓶摇瓶菌种,在连续不间断通入无菌冷干后气体,培养168h后,此时罐内形成大量液体菌球,经取样在显微镜下观察,确认无杂菌感染后,可作为合格的液体菌种在无菌条件下接入下一步骤出菇袋栽或瓶栽容器内进行菌丝体培养出菇;所述扩繁培养基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水100l、800目豆粕细粉800g、蛋白胨250g、葡萄糖800g、酵母浸膏200g和消泡剂gp

330 50g。
28.实施例5 瓶栽出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发菌管理:将营养料装瓶,瓶内打中心孔至底部以增加透气性,
在温度121

124℃、压力0.12

0.15mpa灭菌180

240min,待冷却至22℃时,在无菌条件下接入实施例3扩大化培养固体菌种,22

24℃空气相对湿度45%环境下进行培养,期间定时通风换气,10日后及时检查并淘汰被污染的菌瓶,15日之后,菌瓶会产生生物热量,根据料温及时调整环境温度,随时检查料温,发现料温开始升高,降低环境温度至20℃甚至低于18℃,经过40天菌丝发满瓶,此时即可进入出菇阶段;瓶子规格范围在直径7

15cm,高度在8

25cm,瓶口直径在6

15cm,本实施例选用直径10cm,高度22cm,瓶口8cm的容器,每瓶装营养料500g,扩大化菌种接种量为30g;所述营养料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阔叶树杂木木屑或锯末40%、棉籽壳20%、麦麸20%、破碎的玉米颗粒(粒径3

6mm)10%、豆粕粉8%、石膏1%和石灰1%,总氮源含量在35

40%;制备方法为:将木屑或者锯末用水冲洗排酸,直至红汤水自然排除后料堆流出清水为止,堆积自然发酵3个月,期间每15天翻堆一次,然后加入其余原料,另外加水,搅拌均匀,ph值8.0

8.5,含水量控制在58%,即得;b、出菇管理:当步骤a菌丝扭结产生大量的白色小原基时,马上开瓶,出菇场所的温度为16

22℃,湿度为85

90%,二氧化碳浓度为800

900ppm,光照度为450

650x,当菇体长至3cm以上,控制二氧化碳浓度为650

750ppm;开瓶培养6

7天时,小菇蕾形成并分化,继续培养3

4天,采收第一茬掌状玫耳,进入下一茬出菇管理,管理方法同第一茬出菇方法,一共采收三茬菇,三茬菇共需要时间为25

30天,三茬共产鲜菇150g,生物学转化率为70%。
29.采收标准为:当菌盖直径为2

5cm,菌柄长度为3

5cm,菌盖内卷,开伞度为50

70%,采收,去除菇根部残留的营养料,入库预冷,冷库预冷温度和保鲜温度在2

4℃,待菇体温度和冷库温度相持平后,可以进行商品菇的包装和投放市场销售。
30.实施例6 袋栽出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发菌管理:将营养料装袋,袋内打中心孔至底部以增加透气性,常压100℃灭菌24

36h,待冷却至22℃时,在无菌条件下接入实施例4扩大化培养液体菌种,22

24℃空气相对湿度50%环境下进行培养,期间定时通风换气,5

10日后及时检查并淘汰被污染的菌袋,15日之后,菌袋会产生生物热量,根据料温及时调整环境温度,随时检查料温,发现料温开始升高,降低环境温度至20℃甚至低于18℃,经过35天到菌丝发满袋,此时即可进入出菇阶段;菌袋为聚乙烯耐高压菌袋,袋子容量为宽度(12

23)cm
×
长度(15

80)cm,本实施例袋子容量为宽度17 cm
×
长度34cm,每袋装入营养料500g,扩大化菌种接种量为35g;所述营养料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阔叶树杂木木屑或锯末40%、棉籽壳20%、麦麸20%、破碎的玉米颗粒(粒径3

6mm)10%、豆粕粉8%、石膏1%和石灰1%,总氮源含量在35

40%;制备方法为:将木屑或者锯末用水冲洗排酸,直至红汤水自然排除后料堆流出清水为止,堆积自然发酵3个月,期间每15天翻堆一次,然后加入其余原料,另外加水,搅拌均匀,ph值8.0

8.5,含水量控制在55%,即得;b、出菇管理:当步骤a菌丝扭结产生大量的白色小原基时,马上开袋,出菇场所的温度为16

22℃,湿度为85

90%,二氧化碳浓度为800

900ppm,光照度为450

650x,当菇体长至3cm以上,控制二氧化碳浓度为650

750ppm;开袋6

7天时,小菇蕾形成并分化,继续培养3

4天,采收第一茬掌状玫耳,进入下一茬出菇管理,管理方法同第一茬出菇方法,一共采收三茬菇,三茬菇共需要时间为25

30天,三茬共产鲜菇350g,生物学转化率为72%。
31.采收标准为:当菌盖直径为2

5cm,菌柄长度为3

5cm,菌盖内卷,开伞度为50

70%,采收,去除菇根部残留的营养料,入库预冷,冷库预冷温度和保鲜温度在2

4℃,待菇体温度和冷库温度相持平后,可以进行商品菇的包装和投放市场销售。
32.将本发明实施例5和6所得到的果味菇进行营养成分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见下表1。
33.表1 本发明果味菇营养成分含量由表1可知,本发明所得果味菇钙的含量很高,其次是多糖和蛋白,是菌类高钙食品,对婴幼儿和儿童以及中高龄人群的身体有补钙和防止钙流失作用,同时菌类多糖有预防和抑制肿瘤和防癌抗癌作用,菌类蛋白有预防和改善中老年人三高作用,还有多种丰富的微量元素,是一种优异的养生和保健食品。
34.食用试验:选用实施例5所培育的果味菇,外观橘红色,而且菌盖表层有不规则裂纹,形似荔枝,大小接近,闻起来有浓浓的果香味道,增加食欲;通过熟食时的直观形态和口感分析,在煲汤时水沸腾后10

15min后,菌盖表层有厚厚的胶原蛋白晶莹剔透,口感有种粘粘的感觉,胶原蛋白十分丰富,煲汤30min后汤呈拉丝粘状物,有美容和养颜作用,消化不良和便秘者试食用后第二天有明显的改善,通便和排毒作用效果显著。
35.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