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水盐运移原理的重盐碱地树木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534774发布日期:2021-09-04 16:36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水盐运移原理的重盐碱地树木种植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盐碱地灌溉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水盐运移原理的重盐碱地树木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2.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盐碱地面积约9913万公顷,分为含盐量3

以下的轻度盐碱地、含盐量3
‰‑6‰
的中度盐碱地与含盐量6

以上重度盐碱地。高含盐量的土壤严重限制着树木的生存,个别树种可在盐碱地上生长,但其耐盐阈值最高也不超过10

,但实际多数盐碱地含盐量在30

以上,远超其耐盐阈值,因此想在盐碱地上直接种活树木是不现实的。现主要的技术手段就是铺设暗管与隔盐层并更换或改良原土,创造一个树木生长新环境的同时隔绝盐渍土的影响,防止新环境发生次生盐渍化。现有技术实施步骤为开挖原土、设置隔盐层、铺设暗管、回填新土源或者改良原土后进行树木栽植,技术实施复杂,工程量大,成本高,且隔盐层与暗管使用年限有一定限制,失效后修复困难,并且易产生次生盐渍化,危害树木。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水盐运移原理的重盐碱地树木种植方法,以实现滨海重盐碱地树木低成本快速种植,且该方法较现有技术成本低,技术实施方便、高效,维修简便。
4.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实现基于水盐运移原理的重盐碱地树木种植方法的种植系统。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基于水盐运移原理的重盐碱地树木种植方法,包括设置于盐碱地上的根系区、湿润区和干燥区,所述湿润区和干燥区依次围设于根系区的外周,所述根系区内为换填土或改良土,所述换填土或改良土的含盐量与
p
h值均低于种植树木的抗性阈值,所述湿润区的土壤含水量大于所述干燥区的土壤含水量。
7.一种用于实现基于水盐运移原理的重盐碱地树木种植方法的种植系统,包括集水沟和防水板,所述集水沟位于根系区外周,与根系区相接,所述防水板设置于集水沟的外周,防水板的内缘向下倾斜,延伸至集水沟内。
8.进一步地,所述集水沟为梯形沟。
9.进一步地,所述集水沟的深度为0.3m。
10.进一步地,所述防水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度

10度。
11.进一步地,所述防水板的宽度为1

3m。
12.进一步地,还包括垒土墙,所述垒土墙围设于集水沟的外圈,位于防水板的下方,与防水板投影位置的内缘相邻或相接。
13.进一步地,所述垒土墙为梯形墙。
14.进一步地,还包括缓坡,所述缓坡位于防水板下方,所述缓坡的外缘下倾。
15.进一步地,所述缓坡从垒土墙顶部向防水板投影位置的外缘延伸,与防水板投影位置的外缘相邻或相接。
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7.(1)该基于水盐运移原理的重盐碱地树木种植方法,基于水盐运移基本原理建立湿润区与干燥区,使水分由湿润区向干燥区单方向运移,隔绝了干燥区外围盐分随水分入侵根系区。
18.(2)该基于水盐运移原理的重盐碱地树木种植方法,通过设置结构简单的防水板与集水沟来建立干燥区与湿润区,防水板在建立干燥区的同时可以将防水板投影面积上的水分收集到集水沟,为集水沟提供充足水源补给,并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19.(3)该基于水盐运移原理的重盐碱地树木种植方法,实施运用方便、高效,成本低,维修简便。
附图说明
20.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1.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水盐运移原理的重盐碱地树木种植方法的剖面图;
22.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水盐运移原理的重盐碱地树木种植方法的平面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
防水板;2

集水沟;3

换填土/改良土;4

垒土墙;41

缓坡;5

原盐土;a

湿润区;b

干燥区;c

根系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6]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7]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28]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29]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水盐运移原理的重盐碱地树木种植方法,包括设置于盐碱地上的根系区c、湿润区a和干燥区b,湿润区a和干燥区b依次围设于根系区c的外周,根系区c内为换填土或改良土,换填土或改良土的含盐量与
p
h值均低于种植树木的抗性阈值,湿润区a的土壤含水量大于所述干燥区b的土壤含水量。
[0030]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水盐运移原理的重盐碱地树木种植方法,基于水盐运移基本原理,即土壤水分由高含水率向低含水率运移,建立湿润区a与干燥区b两个主要分区,令水分只能由湿润区a向干燥区b运移,等效于在湿润区a建立了一个外渗水源,对内根系区c与外干燥区b进行水分补给,阻止了湿润区a外的水分携带盐分运移至根系区c。
[0031]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基于水盐运移原理的重盐碱地树木种植方法的种植系统,包括集水沟2和防水板1,其中集水沟2位于根系区c外周,与根系区c相接,防水板1设置于集水沟2的外周,防水板1的内缘向下倾斜,延伸至集水沟2内。本实施例中,由防水板1与集水沟2来建立干燥区b与湿润区a,防水板1在建立干燥区b的同时可以将防水板1投影面积上的水分收集到集水沟2,为集水沟2提供充足水源补给,并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0032]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干燥区b上设置防水板1,防水板1下端设置立柱支撑防水板1。在防水板1设置作用下,干燥区b的上边界为仅包含蒸发的大气边界,土壤水分通过此边界进入大气,干燥区b水分持续由上边界蒸发带走后,又由四周水分进行补给,土壤盐分在干燥区b的上边界上累积。湿润区a上为集水沟2,主要收集防水板1面汇集的水分,水分由集水沟2进行下渗,形成湿润区a,湿润区a的水分向干燥区b与根系区c同时扩散,湿润区a的水分向干燥区b运移的同时阻止了干燥区b水分向湿润区a运移,隔绝了外界盐碱地的影响。湿润区a的水分向根系区c运移对根系区c进行水分补充。
[0033]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为保证结构稳定,集水沟2设置为上宽下窄的梯形沟,集水沟2的深度为0.3m,该深度下,集水沟2内的水分下渗形成的湿润区a深度与大部分树木的根系深度相当,当然,在树木的根系深度过深或过浅时,可根据需要对集水沟2的深度进行调整。
[0034]
本实施例中,防水板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度

10度,该坡度范围内,防水板1上的水都可由防水板1顶面流入集水坑,不会因为防水板1坡度过大造成水分流入防水板1底面,或坡度过小造成水分从防水板1外缘流出;该防水板1的宽度为1

3m,具体宽度则根据种植树木的冠幅进行调整。
[0035]
本实施例提供的种植系统还包括垒土墙4,该垒土墙4围设于集水沟2的外圈,位于防水板1的下方,与防水板1投影位置的内缘相邻或相接,用于阻挡垒土墙4外圈携带盐分的外界地表径流流入集水沟2,为保证结构稳定,垒土墙4设置为上窄下宽的梯形墙。
[0036]
本实施例提供的种植系统还包括缓坡41,该缓坡41位于防水板1下方,从垒土墙4顶部向防水板1投影位置的外缘延伸,与防水板1投影位置的外缘相邻或相接,缓坡41的外缘下倾,起到进一步阻挡地表径流的作用。
[0037]
实施包括以下步骤:
[0038]
(1)树木根系区c范围确定:树木根系区c范围根据树木冠幅确定,其圆周在冠幅基础上外延30

60cm,树木根系区c深度根据树木根深确定,树木的根深可由树种的根系特点和树木的生长状况进行估算,根系区c在根深基础上向下延伸30

60cm,树木根系区c断面按弧形设置。
[0039]
(2)树木根系区c设置:按照根系区c确定范围开挖原有土壤,用新土置换根系区c原土或对原土进行常规改良,置换土与改良土需保证根系区c土壤含盐量与ph值低于种植树木抗性阈值。
[0040]
(3)防水板1参数确定:防水板1的主要目的是创造干燥区b,并收集集水板投影面积水分补充湿润区a,需保证干燥区b土壤含水量永远低于湿润区a,令土壤水分只可由湿润区a向干燥区b运移。防水板1投影宽度选取为1

3m,运用具体宽度根据树木冠幅确定,当种植树木冠幅小于6m时宜选择1m投影宽防水板1,当种植树木冠幅大于18m时宜选择3m投影宽防水板1,当种植树木冠幅在6

18m之间时等比例选择防水板1投影宽度。防水板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度

10度,以保证防水板1上的水都可由防水板1顶面流入集水坑。防水板1材质可为塑料、钢材、石材等,下设置支柱埋入土层以固定防水板1,支柱材质及数量需保证防水板1支撑稳定可靠。
[0041]
(4)集水沟2设置:集水沟2创造湿润区a,防止集水区外水分携带盐分穿过湿润区a进入根系区c。集水沟2深度设置为0.3m,沟顶宽度设置为0.7m,沟底宽度设置为0.5m。集水沟2外边缘投影与防水板1内边缘投影相交或相接。
[0042]
(5)垒土墙4设置:垒土墙4阻挡外界地表径流流入集水沟2,干燥区b上边界是盐分积累区,地表径流经干燥区b上边界流入集水沟2将携带大量盐分,将危害树木生长。有条件可对干燥区b上表面进行修坡,令干燥区b上表面由内到外形成缓坡41,防止防水板1外地表径流流入。垒土墙4设置高度为0.2m,墙顶宽度设置为0.2m,墙底宽度设置为0.5m。垒土墙4设置在防水板1下方内边缘处,与防水板1投影位置的内缘相邻或相接。
[0043]
(6)后期维护:时常检查防水板1、集水沟2与垒土墙4的状态,如遇防水板1破坏应及时更换,集水沟2与垒土墙4冲刷严重应及时修补,以保证本技术可以正常发挥效果。
[0044]
注:文中所述固定连接的方式,如果未进行特殊说明,选用螺纹连接、焊接、粘接等现有的固定连接方式。
[004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