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式可控机械后犁

文档序号:26714506发布日期:2021-09-22 19:46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压式可控机械后犁

1.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压式可控机械后犁。


背景技术:

2.目前,广西甘蔗总种植面积达1400万亩,是我国最大的蔗糖基地,蔗糖产量占全国的40%以上。广西作为全国的甘蔗优势地区,蔗糖业已成为南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因此,种植甘蔗是广西众多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而甘蔗中耕,是直接影响甘蔗产量的一道工序,中耕做不好,极易造成甘蔗倒伏,从而影响机收,降低经济效益。甚至还会缩短甘蔗宿根的使用年限,增加甘蔗种植的成本。但现有的两种甘蔗中耕方式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3.人工中耕,虽然能够精准对甘蔗进行中耕,但工作效率低,工作强度大。因此人工费用上涨,一直采用人工中耕的方法不适合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因此,机器中耕成为主要趋势。
4.现有机器中耕中,我国对中耕培土机械经过多年研究与探索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已经成功研制了不同类型,适宜各地区需要的中耕管理机械。比如任志强等人研制的3zf系列中耕施肥机,中国农机院研制的变量配肥施肥机。但现有的中耕培土机械中,由于后犁覆土间距不可实时调整,容易导致覆土不均,从而使甘蔗在生长过程中极易倒伏,产量减少。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式可控机械后犁,从而克服现有中耕培土机的后犁覆土间距无法调整,容易导致覆土不均,甘蔗易倒伏和产量减少的缺点。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压式可控机械后犁,包括:犁架,其顶部设有犁柱;破土装置,其包括犁壁和犁铧,所述犁壁安装于所述犁架的前侧,所述犁壁包括两个犁板,两个所述犁板呈开口朝后的v形状;所述犁铧以能够拆卸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犁壁的前侧的下方,且所述犁铧呈开口朝后的v形状;辅助覆土装置,其包括两个延长板,两个所述延长板的前端以能够左右摆动的方式各与一个所述犁板的后端铰接;以及驱动装置,其安装于两个所述延长板之间,用于驱动两个所述延长板左右摆动。
7.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两个驱动杆,两个该驱动杆横向设置于两个所述延长板之间,所述驱动杆与所述延长板一一对应,且两个所述驱动杆左右相对分布,每个所述驱动杆的外端与对应的所述延长板的内侧面铰接;连接板,其设置两个所述驱动杆的里端之间,每个所述驱动杆的里端均与所述连接板铰接;以及驱动机构,其安装于所述犁架上,用于驱动所述连接板前后移动。
8.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前端与犁架连接,所述液压缸的后端与所述连接板连接。
9.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延长板包括主延长板和副延长板,所述主延长
板的前端以能够左右摆动的方式与对应的所述犁板的后端铰接,所述副延长板的前端与所述主延长板的后端连接,且所述副延长板自前至后向外倾斜。
10.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延长主板的上端设有犁侧板,所述犁侧板自下至上向外倾斜。
11.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犁板的前侧面为向内弯曲的弧形面。
12.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犁柱上开设有若干个沿上下方向均匀分布的连接孔。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1.本发明辅助覆土装置的两个延长板能够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进行左右摆动,从而调节其覆土角度,以适用于甘蔗行间距的变化,提高覆土均匀性,减少培土时对甘蔗造成的压倒性伤害,以及减少了培土时出现的“火山口”现象,避免甘蔗在生长的过程中倒伏,提高产量。
15.2.本发明的驱动机构为液压缸结构,能够根据甘蔗行间距的变化,实时调整两个延长板的覆土角度,进一步提高培土效果。
16.3.本发明的每个延长主板的上端设有犁侧板,犁侧板自下至上向外倾斜,能够将溢过延长板顶部的土壤,挡回甘蔗根部,提高延长板的覆土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液压式可控机械后犁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液压式可控机械后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19.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0020]1‑
犁架,2

犁柱,3

连接孔,4

犁侧板,5

液压缸,6

连接板,7

驱动杆,8

副延长板,9

主延长板,10

犁板,11

犁铧。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2]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0023]
图1和图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液压式可控机械后犁的结构示意图,该后犁包括犁架1、破土装置、辅助覆土装置以及驱动装置。参考图1和图2,犁架1的顶部设有犁柱2,便于与行走机械相连,通过行走机械的行走,进行中耕培土。破土装置包括犁壁和犁铧11,犁壁安装于犁架1的前侧,犁架1用于固定犁壁,提高后犁稳定性。犁壁包括两个犁板10,两个犁板10呈开口朝后的v形状,用于推土和翻垡。犁铧11以能够拆卸的方式安装于犁壁的前侧的下方,且犁铧11呈开口朝后的v形状,用于破土,使土地上犁出一条沟,沟内的土向两边排出。辅助覆土装置包括两个延长板,两个延长板的前端以能够左右摆动的方式各与一个犁板10的后端铰接,用于将犁板10排出的土培向两侧甘蔗行根部。驱动装置安装于两个延长板之间,用于驱动两个延长板左右摆动,以调节覆土角度。采用本发明辅助
覆土装置的两个延长板能够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进行左右摆动,从而调节其覆土角度,以适用于甘蔗行间距的变化,提高覆土均匀性,减少培土时对甘蔗造成的压倒性伤害,以及减少了培土时出现的“火山口”现象,避免甘蔗在生长的过程中倒伏,提高产量。
[0024]
参考图1和图2,驱动装置可为铰接于两个延长板之间的液压缸;也可为两个驱动杆结构。优选地,驱动装置包括两个驱动杆7、连接板6以及驱动机构。两个驱动杆7横向设置于两个延长板之间,驱动杆7与延长板一一对应,且两个驱动杆7左右相对分布,每个驱动杆7的外端与对应的延长板的内侧面铰接;即左侧驱动杆7的左端与左侧延长板的内侧面铰接,右侧驱动杆7的右端与右侧延长板的内侧面铰接。连接板6设置两个驱动杆7的里端之间,每个驱动杆7的里端均与连接板6铰接;即左侧驱动杆7的右端与连接板6的左端铰接,右侧驱动杆7的左端与连接板6的右端铰接。驱动机构安装于犁架1上,用于驱动连接板6前后移动,从而通过驱动杆7带动两个延长板左右摆动。其中,两个驱动杆7呈开口朝前的v形状。
[0025]
参考图1和图2,驱动机构可为液压缸结构,也可为丝杆螺母结构。优选地,驱动机构包括液压缸5,液压缸5的前端与犁架1连接,液压缸5的后端与连接板6连接,通过驱动液压缸5伸缩,带动连接板6前后移动,从而驱动两个延长板左右摆动,调节延长板间的覆土角度。采用液压缸5调节角度,能够根据甘蔗行间距的变化,实时调整两个延长板的覆土角度,进一步提高培土效果
[0026]
参考图1和图2,优选地,每个延长板包括主延长板9和副延长板8,主延长板9的前端以能够左右摆动的方式与对应的犁板10的后端铰接,副延长板8的前端与主延长板9的后端连接,且副延长板8自前至后向外倾斜,即左侧副延长板8自前至后向左倾斜,右侧副延长板8自前至后向右倾斜,能够将土壤推向甘蔗根部,提高培土效果。其中,两个驱动杆7连接于两个主延长板9之间。
[0027]
参考图1和图2,优选地,每个延长主板的上端设有犁侧板4,即每个主延长板9的上端和每个副延长板8的上端均设有一个犁侧板4,且犁侧板4自下至上向外倾斜,即左侧犁侧板4自下至上向左倾斜,右侧犁侧板4自下至上向右倾斜,能够将溢过主延长板9顶部和副延长板8顶部的土壤,挡回甘蔗根部,提高延长板的覆土效果。
[0028]
参考图1,优选地,每个犁板10的前侧面为向内弯曲的弧形面,进一步提高推土和翻垡效果。
[0029]
参考图1,优选地,犁柱2上开设有若干个沿上下方向均匀分布的连接孔3,便于后犁与行走机械的连接,且能够根据高度需要选择连接对应高度的连接孔3,从而调节后犁相对于地面的高度。
[0030]
本发明的液压缸5的驱动动力可以与行走机械相连,采用行走机械的液压系统来驱动液压缸5伸缩;或者,单独设置驱动液压缸5伸缩的液压系统。为了简化结构,采用行走机械的液压系统来驱动液压缸5伸缩。
[0031]
使用时,将该后犁安装在行走机械上,以对甘蔗行进行中耕培土,当甘蔗中耕培土的间距增大时,驱动液压缸5收缩,带动连接板6向前移动,从而带动两个驱动杆7向外扩展,进而驱动两个延长板向外转动,增大后犁进行甘蔗中耕培土作业的培土间距;当甘蔗中耕培土的间距减小时,驱动液压缸5伸长,带动连接板6向后移动,从而带动两个驱动杆7向内收缩,进而驱动两个延长板向内转动,减小后犁进行甘蔗中耕培土作业的培土间距,以适应甘蔗行间距的变化。采用本发明的后犁,能够在中耕培土时,实时调整培土间距,以适应于
甘蔗中耕培土过程中间距的变化,提高培土效果。
[0032]
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