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茯苓袋料栽培基质及茯苓袋料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596451发布日期:2021-09-10 22:39阅读:841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属于食药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茯苓袋料栽培基质及茯苓袋料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2.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又名云苓、松茯苓、松腴,属多孔菌科卧孔菌属的兼性寄生菌,是寄生在松树根部的好气性、喜干燥的腐生真菌。茯苓作为大宗传统中药,具有渗湿利尿、和胃健脾、宁心安神之功效,作为药食同源品种,茯苓不仅用于药用研发,还用于食品、保健、美容等领域。
3.茯苓是一种典型的木腐兼性寄生真菌,其菌丝既能侵害活的树根,又能吸收死树的营养而生存。常寄生在松科植物根部,依靠其菌丝在树根和树干中蔓延生长,分解、吸收松木养分和水分作为营养来源。
4.茯苓市场需求逐年增加,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茯苓人工栽培多以松树段木栽培为主,每年因为栽培而消耗大量的松木资源,然而在国家严格的“天然林禁伐令”实施下,茯苓无论从单产量、总产量都呈下滑趋势,现在又面临松木的严格管控,茯苓产业面临的栽培所需的松木原木资源不足问题突出。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从茯苓生长基质所需纤维素、木质素、碳氮比等方面考虑,提供一种茯苓袋料栽培基质及茯苓袋料栽培方法,本发明通过在松针和松枝中加入其它辅料,得到的栽培基质有利于茯苓菌丝的生长。本发明可以改变只能采用松木栽培茯苓的传统模式,减少对松木的消耗,保护生态环境,简化种植方法、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松木利用率,为探索新的茯苓基质栽培提供新思路,有力支撑茯苓产业良性发展。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茯苓袋料栽培基质,包括以下按质量分数配比的物料:
8.松针和松枝65

83.5%;
9.有机氮源10

30%;
10.蔗糖1

2%;
11.石膏1

2%;
12.硫酸镁0.1

0.5%;
13.过磷酸钙1

2%。
14.优选的,所述有机氮源包括米皮、茭白秸秆、麸皮、芒杆、米糠、茭白叶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15.优选的,所述栽培基质的碳氮比值为80

100。
16.优选的,所述栽培基质的含水率为55

60%。
17.本发明一种茯苓袋料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8.步骤1),将以下物料按质量分数配比:
19.松针和松枝65

83.5%;
20.有机氮源10

30%;
21.蔗糖1

2%;
22.石膏1

2%;
23.硫酸镁0.1

0.5%;
24.过磷酸钙1

2%;
25.将上述物料混合搅拌,调节复配基质的碳氮比值为80

100,调节含水率至55

60%;
26.步骤2),装袋,高温高压灭菌,制成茯苓栽培袋料;
27.步骤3),接种茯苓菌种,25

30℃培养28

33天,待菌丝长满菌包下窖,接种茯苓菌核,结苓率98%以上。6

7个月收获时,茯苓生物转化率达43%以上。茯苓多糖含量达70%以上,总三萜含量达0.70%以上。
28.优选的,有机氮源包括米皮、茭白秸秆、麸皮、芒杆、米糠、茭白叶的一种或几种。
29.优选的,步骤2)中,茯苓袋料装袋方法为:在菌袋底部竖放一根5

8cm松木木段。
30.优选的,步骤3)中,茯苓菌核接种方式为:剪开袋子底部,将茯苓菌核接于木段上,覆盖沙土。
31.本发明研发了在松针松枝中加入其它辅料的茯苓袋料栽培基质,利用该基质接种茯苓菌种,所得茯苓多糖和总三萜高于段木栽培。本发明可以改变只能采用松木段木栽培茯苓的传统模式,为探索新的茯苓基质栽培技术提供新思路,有力支撑茯苓产业良性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具体实施例是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说明,但不应理解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33.实施例1
34.一种茯苓袋料栽培方法,将松枝和松针76%、米糠12%、茭白叶8.5%、蔗糖1%、石膏1%硫酸镁0.5%、过磷酸钙1%,加水调含水率至60%,混合搅拌均匀,装袋并底部加木段,高温高压灭菌,制成茯苓栽培袋料。接种茯苓菌种,25

30℃培养30天左右,待菌丝长满菌包下窖,接种茯苓菌核至木段并覆盖沙土,结苓率达98%,7个月收获时,茯苓生物转化率达43%。茯苓多糖含量达72%,总三萜含量达0.72%。
35.实施例2
36.一种茯苓袋料栽培方法,将松枝和松针82.6%、米皮13%、蔗糖1%、石膏1%、硫酸镁0.4%、过磷酸钙2%,加水调含水率至60%,混合搅拌均匀,装袋并底部加6cm松木木段,高温高压灭菌,制成茯苓栽培袋料。接种茯苓菌种,25

30℃培养30天左右,待菌丝长满菌包下窖,接种茯苓菌核至木段并覆盖沙土,结苓率达99%,7个月收获时,茯苓生物转化率达46%。茯苓多糖含量达73%,总三萜含量达0.73%。
37.实施例3
38.一种茯苓袋料栽培方法,将松针和松枝82%、麸皮14.5%、蔗糖1%、石膏1%、硫酸镁0.5%、过磷酸钙1%,加水调含水率至60%,混合搅拌均匀,装袋并底部加木段,高温高压
灭菌,制成茯苓栽培袋料。接种茯苓菌种,25

30℃培养30天左右,待菌丝长满菌包下窖,接种茯苓菌核至木段并覆盖沙土,结苓率达99%,7个月收获时,茯苓生物转化率达48%。茯苓多糖含量达74%,总三萜含量达0.75%。
39.实施例4
40.一种茯苓袋料栽培方法,将松枝和松针70%、芒杆10%、茭白叶15%、蔗糖1%、石膏2%、硫酸镁0.5%、过磷酸钙1.5%,加水调含水率至60%,混合搅拌均匀,装袋并底部加5cm松木木段,高温高压灭菌,制成茯苓栽培袋料。接种茯苓菌种,25

30℃培养30天左右,待菌丝长满菌包下窖,接种茯苓菌核至木段并覆盖沙土,结苓率达100%,7个月收获时,茯苓生物转化率达45%。茯苓多糖含量达73%,总三萜含量达0.74%。
41.实施例5
42.一种茯苓袋料栽培方法,将松枝和松针81%、芒杆15%、蔗糖1%、石膏1%、硫酸镁0.5%过磷酸钙1.5%,加水调含水率至60%,混合搅拌均匀,装袋并底部加8cm松木木段,高温高压灭菌,制成茯苓栽培袋料。接种茯苓菌种,25

30℃培养30天左右,待菌丝长满菌包下窖,接种茯苓菌核至木段并覆盖沙土,结苓率达99%,7个月收获时,茯苓生物转化率达46%。茯苓多糖含量达72%,总三萜含量达0.75%。
43.实施例6
44.一种茯苓袋料栽培方法,将松枝和松针80%、茭白叶16%、蔗糖1%、石膏1.8%、硫酸镁0.2%,过磷酸钙1%,加水调含水率至60%,混合搅拌均匀,装袋并底部加木段,高温高压灭菌,制成茯苓栽培袋料。接种茯苓菌种,25

30℃培养30天左右,待菌丝长满菌包下窖,接种茯苓菌核至木段并覆盖沙土,结苓率达100%,7个月收获时,茯苓生物转化率达44%。茯苓多糖含量达76%,总三萜含量达0.7%。
45.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