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浅埋滴灌种植马铃薯的方法

文档序号:26393148发布日期:2021-08-24 16:02阅读:6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浅埋滴灌种植马铃薯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栽培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浅埋滴灌种植马铃薯的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在全球范围内广种范植,是继玉米、水稻、小麦的第四大粮食作物。中国是马铃薯主要种植国家之一,其种植面积约占世界总播种面积的29.6%,年产量超过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达9.68×107t。

内蒙古作为中国马铃薯种植的主产区,其大多位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年均降水量为200-240mm,而马铃薯整个生育时期的蒸散量为300—700mm。因此,降水量不能满足马铃薯整个生育时期的生长所需,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进行补灌以满足其正常的生长发育。

内蒙古马铃薯的灌溉方式主要是露地滴灌和覆膜滴灌。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较,露地滴灌和覆膜滴灌可极大的节约水资源,提高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但是露地滴灌最大的缺点是不能抑制马铃薯生长期的土壤水分蒸发。覆膜滴灌虽然可以抑制马铃薯生长前期的土壤水分蒸发,但是在马铃薯生长后期地膜会抑制马铃薯根系呼吸,从而导致减产。其次覆膜滴灌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残膜回收困难,地膜在自然条件下难降解,导致农田地膜残留量逐年增加,而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破坏了土壤结构,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针对内蒙古阴山沿麓马铃薯主产区降水量少,蒸发强烈,马铃薯生育期内的降水量不能满足马铃薯基本水分需求,需对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进行补灌而设计,实现不使用地膜的条件下减少土壤表层水分蒸发,节水增效环保为一体的种植模式。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浅埋滴灌种植马铃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整地:马铃薯播种前通过旋耕机旋地,旋地深度为20cm,然后耙地。

播种:机器起垄播种施肥,一垄一行,种薯分布在垄中。垄距90cm,垄高15cm,上垄面宽度为20cm,下垄面宽度为30cm,垄底宽度30cm,种薯播种深度为15cm,株距为20cm。

铺管:播种结束后,利用开沟器在种薯正上方开出深度为3cm的管沟,铺管覆土。

中耕:中耕培土后。滴灌带距离地面为5cm。

田间管理:中耕结束后先开始铺主管、接管、安装水表等。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浅埋滴灌种植马铃薯的方法,通过对马铃薯的施肥方式进行改进,由氮肥全部基施改为全部追施,前氮后移,苗期、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的追施比例为2:4:4,提高氮肥利用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浅埋滴灌种植马铃薯的方法,通过改变马铃薯种植过程中滴灌管的铺设位置,提高马铃薯的水分利用效率,节约水资源。

与露地滴灌相比较,浅埋滴灌是将滴灌管浅埋在地下5cm,避免将滴灌管在阳光下曝晒,从而提高了滴灌管重复使用率。

与露地滴灌相比较,浅埋滴灌将滴灌管埋于地下,起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的作用。

与覆膜滴灌相比较,浅埋滴灌将滴灌管埋于地下5cm,在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的同时减少地膜的使用。

与传统滴灌管相比较,在浅埋滴灌中应用硬塑滴灌管。传统滴灌管在铺设过程中易被扯断;覆土后,影响滴头出水量;水压过大,会导致滴灌管崩裂;打结封口,浪费水资源。硬塑滴灌管不易被扯断,覆土后不受土压影响,同时对水压要求较小,滴灌管用堵头塞住,减少无效水的浪费,节约水资源。硬塑滴灌管的诸多优点可以减少人力物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对比例1播种时田垄横截面示意图;

图2为对比例1中耕时田垄横截面示意图;

图3为对比例2播种时田垄横截面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播种时田垄横截面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耕时田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年份:2019-2020年

实施地点:四子王旗乌兰花镇高油坊村(2019年);察右中旗科布尔镇西壕堑村(2020年)

对比例1

露地滴管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整地:马铃薯播种前通过旋耕机旋地,旋地深度为20cm,然后耙地。

播前准备:施足底肥,氮肥300㎏/ha,磷肥180千克/ha,钾肥300千克/ha。磷肥钾肥全部基施,氮肥按照3:7的基追比施肥。

品种选择:冀张薯12。

拌种:在播种前,将切好的种薯用马铃薯种薯和适乐时(拌种剂)按照100~200毫升/100千克的比例拌好,装袋。

播种:5月1日前后进行播种。如图1所示,垄宽90厘米,垄高15厘米。

中耕:6月中旬,马铃薯出苗率达80%左右进行中耕。如图2所示,同时铺管。

田间管理:中耕结束后先开始铺主管、接管、安装水表等。后续会先用除草剂(精稳杀得)按照50-70克/亩的计量进行封闭,再进行人工除草。如果出现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时分别用唑醚代森联(40-60克/亩)、氟菌霜霉威(50-80毫升/亩)进行防治。

追肥:苗期追施氮肥70kg/ha,块茎形成期追施氮肥70kg/ha,块茎膨大期追施氮肥70kg/ha。

收获:9月中旬,当植株枯萎,叶片变黄皱缩时进行收获。

对比例2

覆膜滴管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整地:马铃薯播种前通过旋耕机旋地,旋地深度为20cm,然后耙地。

播前准备:施足底肥,氮肥300㎏/ha,磷肥180千克/ha,钾肥300千克/ha。磷肥钾肥全部基施,氮肥按照3:7的基追比施肥。

品种选择:冀张薯12。

拌种:在播种前,将切好的种薯用马铃薯种薯和适乐时(拌种剂)按照100~200毫升/100千克的比例拌好,装袋。

播种:5月1日前后进行播种。如图3所示,播种、铺管和覆膜同时进行,垄宽90厘米,垄高15厘米。

田间管理:覆膜滴灌不进行中耕,带其他模式中耕结束后先开始铺主管、接管、安装水表等。后续会先用除草剂(精稳杀得)按照50-70克/亩的计量进行封闭,再进行人工除草。如果出现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时分别用唑醚代森联(40-60克/亩)、氟菌霜霉威(50-80毫升/亩)进行防治。

追肥:苗期追施氮肥70kg/ha,块茎形成期追施氮肥70kg/ha,块茎膨大期追施氮肥70kg/ha。。

收获:9月中旬,当植株枯萎,叶片变黄皱缩时进行收获。

实施例1

浅埋滴灌技术模式,包括以下步骤

整地:马铃薯播种前通过旋耕机旋地,旋地深度为20cm,然后耙地。

播前准备:施足底肥,氮肥300㎏/ha,磷肥180千克/ha,钾肥300千克/ha。磷肥钾肥全部基施,氮肥全部追施。

品种选择:冀张薯12。

拌种:在播种前,将切好的种薯用按照马铃薯种薯和适乐时(拌种剂)100~200毫升/100千克的比例拌好,装袋。

播种:机器起垄播种施肥,如图4所示,一垄一行,种薯分布在垄中。垄距90cm,垄高15cm,上垄面宽度为20cm,下垄面宽度为30cm,垄底宽度30cm,种薯播种深度为15cm,株距为20cm。

铺管:播种结束后,利用开沟器在种薯正上方开出深度为3cm的管沟,铺管覆土。

中耕:中耕培土后。如图5所示,滴灌带距离地面为5cm。

田间管理:中耕结束后先开始铺主管、接管、安装水表等。后续先用除草剂(精稳杀得)按照50-70克/亩的计量进行封闭,再进行人工除草。如果出现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时分别用唑醚代森联(40-60克/亩)、氟菌霜霉威(50-80毫升/亩)进行防治。

追肥:苗期追施氮肥60kg/ha,块茎形成期追施氮肥120kg/ha,块茎膨大期追施氮肥120kg/ha。

收获:9月中旬,当植株枯萎,叶片变黄皱缩时进行收获。

对比例1、对比例2和实施例1的结果对比如下表:

表12019年四子王旗不同滴灌模式下马铃薯产量(kg/ha)

表22019年四子王旗不同滴灌模式下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

表32020年察哈尔右翼中旗不同滴灌模式下马铃薯产量(kg/ha)

表42020年察哈尔右翼中旗不同滴灌模式下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

(1)通过将露地滴灌、覆膜滴灌、浅埋滴灌三种滴灌模式在两个不同的灌溉定额下作比较,可以得出浅埋滴灌在灌溉定额为150mm时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产量与浅埋滴灌在灌溉定额为195mm时的产量差异不显著。说明浅埋滴灌与覆膜滴灌相比较,可以实现不减产,甚至可以实现增产的效果。

(2)综合两年的试验发现,浅埋滴灌与覆膜滴灌相比较,在减少地表水分蒸发的同时,还可以减少地膜的使用,是一种绿色无污染的灌溉模式。

(3)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