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及与小米间作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853614发布日期:2021-10-09 02:46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属于白及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白及与小米间作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2.白及为兰科白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于贵州、四川、云南、湖南、湖北、安徽等省,生于100~3200m的海拔下。以干燥块茎入药,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性苦、涩、甘,微寒,入归肺、肝、胃经,具有止血收敛、消肿生肌之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吐血、咯血、外伤出血、溃疡疼痛、手足皲裂、痈疮肿毒等。现代药理学实验证明,白及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抗氧化等。目前,白及已经从传统的中药材资源发展而成为一种药、工业、保健兼具观赏的特种经济植物。
3.随着对白及的开发利用和印染业、美容业的需求,白及用量日趋增多,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人们加大了对野生白及的采挖,使得白及野生资源的量越来越少。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和保护野生资源,有必要加大对白及的人工栽培。但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基础,在防止耕地“非粮化”背景下,采用传统的栽培种植技术,一块地单一种植白及一个品种,造成药粮争地,土地利用率很低,且易杂草较多,管理成本较高,病害程度高,产量降低,经济效益不好。
4.白及系多年生草本植物,从种苗种植到成熟块茎收获需种植3年。另外,白及喜阴的生长特性,在夏季过高的温度影响了白及的生长。间套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髓,合理的间套作模式不仅能集约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单位面积复合生产力,也是增加农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发展可持续农业的有效途径。目前,有将白及、玉米、高粱、葵花进行间套种的方法,但是白及的产量与土地的综合经济效益仍然没有明显的提高。在防止耕地“非粮化”背景下,白及的人工种植推广中急需一种既兼顾粮食生产,又保证白及稳产增收的种植方法,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收益。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及与小米间作种植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白及与小米间作种植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s1)、选地整地,选择坡度≧15
°
,土壤较肥沃疏松的砂壤土,在冬季时把土翻耕30~40cm,翻耕时撒入腐熟农家肥,经过一个月自然风化后,施入复合肥,再次翻耕20~30cm,使土肥混匀,把土整细、耙平;(s2)、白及种植,选择1~2年生白及种子直播实生种苗,采用宽行和窄行相间排列的顺坡种植方式,宽行行距60cm,窄行行距20~25cm,株距20~25cm,覆盖土3~4cm;(s3)、小米品种选择,选择本地可自留种的株高在60~80cm,生长期短于白及生长期或与白及生长期基本相同的早、中熟糯小米品种;
(s4)、小米种植,在白及种植宽行间,采用点播机播种进行小米种植,小米出苗后2~3片叶进行查苗补种,5~6片叶时定苗,每穴留苗4~5株,并施用尿素进行提苗壮苗;(s5)、田间管理,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追肥;(s6)、小米秸秆覆盖,将小米采收后,继续留小米秸秆为白及遮阴,待白及倒苗后,把小米秸秆刈割覆盖在窄行白及种植面上,覆盖厚度不超过5cm。
7.优选的是,步骤(s1)中,土壤ph值处于6.5~7.5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25~50g/kg之间,农家肥所用腐熟农家肥主要是牛粪,所用复合肥用量为30~40kg/亩。
8.优选的是,步骤(s2)中,所用白及种苗为带假鳞茎的1~2年生白及种子直播实生种苗,且选择生长良好、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炼苗驯化期8个月以上,种苗叶片数为2~4片,种苗根数3~6根,种苗高度≥10cm,整株种苗鲜重2~5g。
9.优选的是,步骤(s5)中,白及人工除草时间为小米定苗时进行人工拔除,小米封行后同时对白及及小米进行简单的中耕松土,小米定苗后5~6月进行小米白及同时追施复合肥40~60 kg/亩,9~10月对白及进行追施复合肥20~30kg/亩。
10.优选的是,步骤(s4)中,小米种植及密度选择包含种植三年,其中第一年种植2行,行距20cm,株距10~15cm,设定播种机每穴5~10粒种,亩用种量400~500g;第二年采用刀片50cm微耕机对宽行进行翻犁,种植2行,行距20cm,株距10~15cm,设定播种机每穴5~8粒种,亩用种量350~450g;第三年采用刀40cm微耕机对宽行进行翻犁,种植1行,株距10~15cm,设定播种机每穴5~10粒种,亩用种量200~300g。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白及属于喜阴作物,而小米属于喜光作物,白及与小米的间作搭配,小米能够提供白及遮阴环境;白及与小米间作后能有效减少草害病害发生,降低白及生产管理成本;小米秸秆覆盖可以有效减少杂草,腐烂后可增加土壤肥力,同时还能保温、保湿;白及与小米间作组成的复合立体结构,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所种植的白及和小米均能在适宜的环境下正常生长,保证白及增产增收,兼顾了小米的粮食生产,在经济效益方面,可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收益。能够有效集约利用空间、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农药使用、有效解决耕地紧张矛盾,资源利用率高,对发展优化立体种植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因此,该方法资源利用率高、有效解决耕地紧张矛盾,具有种植规模大、增产增收,经济效益高的特点,可以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12.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13.具体采用以下方法种植白及与小米,其包括以下步骤:(s1)、选地整地,选择坡度≧15
°
,土壤较肥沃疏松的砂壤土,在冬季时把土翻耕30~40cm,翻耕时撒入腐熟农家肥,经过一个月自然风化后,施入复合肥,再次翻耕20~30cm,使土肥混匀,把土整细、耙平;(s2)、白及种植,选择1~2年生白及种子直播实生种苗,采用宽行和窄行相间排列的顺坡种植方式,宽行行距60cm,窄行行距20~25cm,株距20~25cm,覆盖土3~4cm;(s3)、小米品种选择,选择本地可自留种的株高在60~80cm,生长期短于白及生长期或与白及生长期基本相同的早、中熟糯小米品种;
(s4)、小米种植,在白及种植宽行间,采用点播机播种进行小米种植,小米出苗后2~3片叶进行查苗补种,5~6片叶时定苗,每穴留苗4~5株,并施用尿素进行提苗壮苗;(s5)、田间管理,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追肥;(s6)、小米秸秆覆盖,将小米采收后,继续留小米秸秆为白及遮阴,待白及倒苗后,把小米秸秆刈割覆盖在窄行白及种植面上,覆盖厚度不超过5cm。
14.下面针对不同数据进行说明:实施例一一种白及与小米间作种植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s1)、选地整地,选择坡度≧15
°
,土壤较肥沃疏松的砂壤土,在冬季时把土翻耕32cm,翻耕时撒入腐熟农家肥,经过一个月自然风化后,施入复合肥,再次翻耕21cm,使土肥混匀,把土整细、耙平;(s2)、白及种植,选择1~2年生白及种子直播实生种苗,采用宽行和窄行相间排列的顺坡种植方式,宽行行距60cm,窄行行距20cm,株距20cm,覆盖土3cm;(s3)、小米品种选择,选择本地可自留种的株高在60cm,生长期短于白及生长期或与白及生长期基本相同的早、中熟糯小米品种;(s4)、小米种植,在白及种植宽行间,采用点播机播种进行小米种植,小米出苗后2~3片叶进行查苗补种,5~6片叶时定苗,每穴留苗4~5株,并施用尿素进行提苗壮苗;(s5)、田间管理,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追肥;(s6)、小米秸秆覆盖,将小米采收后,继续留小米秸秆为白及遮阴,待白及倒苗后,把小米秸秆刈割覆盖在窄行白及种植面上,覆盖厚度不超过5cm。
15.进一步的说,土壤ph值处于6.5,土壤有机质含量25g/kg,农家肥所用腐熟农家肥主要是牛粪,所用复合肥用量为30kg/亩。
16.进一步的说,步骤(s2)中,所用白及种苗为带假鳞茎的1~2年生白及种子直播实生种苗,且选择生长良好、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炼苗驯化期8个月以上,种苗叶片数为2~4片,种苗根数3~6根,种苗高度≥10cm,整株种苗鲜重2~5g。
17.进一步的说,步骤(s5)中,白及人工除草时间为小米定苗时进行人工拔除,小米封行后同时对白及及小米进行简单的中耕松土,小米定苗后5~6月进行小米白及同时追施复合肥40 kg/亩,9~10月对白及进行追施复合肥20kg/亩。
18.进一步的说,步骤(s4)中,小米种植及密度选择包含种植三年,其中第一年种植2行,行距20cm,株距11cm,设定播种机每穴5粒种,亩用种量400g;第二年采用刀片50cm微耕机对宽行进行翻犁,种植2行,行距20cm,株距10cm,设定播种机每穴5粒种,亩用种量350g;第三年采用刀40cm微耕机对宽行进行翻犁,种植1行,株距11cm,设定播种机每穴5粒种,亩用种量220g。
19.实施例二一种白及与小米间作种植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s1)、选地整地,选择坡度≧15
°
,土壤较肥沃疏松的砂壤土,在冬季时把土翻耕35cm,翻耕时撒入腐熟农家肥,经过一个月自然风化后,施入复合肥,再次翻耕24cm,使土肥混匀,把土整细、耙平;(s2)、白及种植,选择1~2年生白及种子直播实生种苗,采用宽行和窄行相间排列
的顺坡种植方式,宽行行距60cm,窄行行距23cm,株距23cm,覆盖土3.5cm;(s3)、小米品种选择,选择本地可自留种的株高在75cm,生长期短于白及生长期或与白及生长期基本相同的早、中熟糯小米品种;(s4)、小米种植,在白及种植宽行间,采用点播机播种进行小米种植,小米出苗后2~3片叶进行查苗补种,5~6片叶时定苗,每穴留苗4~5株,并施用尿素进行提苗壮苗;(s5)、田间管理,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追肥;(s6)、小米秸秆覆盖,将小米采收后,继续留小米秸秆为白及遮阴,待白及倒苗后,把小米秸秆刈割覆盖在窄行白及种植面上,覆盖厚度不超过5cm。
20.进一步的说,土壤ph值处于7,土壤有机质含量35g/kg,农家肥所用腐熟农家肥主要是牛粪,所用复合肥用量为35kg/亩。
21.进一步的说,步骤(s2)中,所用白及种苗为带假鳞茎的1~2年生白及种子直播实生种苗,且选择生长良好、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炼苗驯化期8个月以上,种苗叶片数为2~4片,种苗根数3~6根,种苗高度≥10cm,整株种苗鲜重2~5g。
22.进一步的说,步骤(s5)中,白及人工除草时间为小米定苗时进行人工拔除,小米封行后同时对白及及小米进行简单的中耕松土,小米定苗后5~6月进行小米白及同时追施复合肥50 kg/亩,9~10月对白及进行追施复合肥25kg/亩。
23.进一步的说,步骤(s4)中,小米种植及密度选择包含种植三年,其中第一年种植2行,行距20cm,株距12cm,设定播种机每穴8粒种,亩用种量450g;第二年采用刀片50cm微耕机对宽行进行翻犁,种植2行,行距20cm,株距13cm,设定播种机每穴7粒种,亩用种量420g;第三年采用刀40cm微耕机对宽行进行翻犁,种植1行,株距13cm,设定播种机每穴8粒种,亩用种量280g。
24.实施例三一种白及与小米间作种植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s1)、选地整地,选择坡度≧15
°
,土壤较肥沃疏松的砂壤土,在冬季时把土翻耕30~40cm,翻耕时撒入腐熟农家肥,经过一个月自然风化后,施入复合肥,再次翻耕20~30cm,使土肥混匀,把土整细、耙平;(s2)、白及种植,选择1~2年生白及种子直播实生种苗,采用宽行和窄行相间排列的顺坡种植方式,宽行行距60cm,窄行行距25cm,株距25cm,覆盖土3cm;(s3)、小米品种选择,选择本地可自留种的株高在80cm,生长期短于白及生长期或与白及生长期基本相同的早、中熟糯小米品种;(s4)、小米种植,在白及种植宽行间,采用点播机播种进行小米种植,小米出苗后2~3片叶进行查苗补种,5~6片叶时定苗,每穴留苗4~5株,并施用尿素进行提苗壮苗;(s5)、田间管理,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追肥;(s6)、小米秸秆覆盖,将小米采收后,继续留小米秸秆为白及遮阴,待白及倒苗后,把小米秸秆刈割覆盖在窄行白及种植面上,覆盖厚度不超过5cm。
25.进一步的说,土壤ph值处于7.5,土壤有机质含量48,农家肥所用腐熟农家肥主要是牛粪,所用复合肥用量为40kg/亩。
26.进一步的说,步骤(s2)中,所用白及种苗为带假鳞茎的1~2年生白及种子直播实生种苗,且选择生长良好、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炼苗驯化期8个月以上,种苗叶片数为2~
4片,种苗根数3~6根,种苗高度≥10cm,整株种苗鲜重2~5g。
27.进一步的说,步骤(s5)中,白及人工除草时间为小米定苗时进行人工拔除,小米封行后同时对白及及小米进行简单的中耕松土,小米定苗后5~6月进行小米白及同时追施复合肥60 kg/亩,9~10月对白及进行追施复合肥30kg/亩。
28.进一步的说,步骤(s4)中,小米种植及密度选择包含种植三年,其中第一年种植2行,行距20cm,株距15cm,设定播种机每穴10粒种,亩用种量500g;第二年采用刀片50cm微耕机对宽行进行翻犁,种植2行,行距20cm,株距14cm,设定播种机每穴8粒种,亩用种量450g;第三年采用刀40cm微耕机对宽行进行翻犁,种植1行,株距13cm,设定播种机每穴9粒种,亩用种量290g。
29.本发明的实验成果:白及与小米间作栽培示范试验,本次试验以常规白及种植与小米种植为对照组,本次发明一种白及与小米间作的高效种植方法为实验组,试验于2016年4月份开始,试验地址为贵州省植物园施秉县双井镇龙塘村白及种植基地,两个处理组处于同一区域,但是互相隔离,面积各10亩,试验结束后对比成活率、白及生长中的年均除草次数及人工成本、发病情况、采收时的小米及白及产量及经济效益。
30.本发明提供一种兼顾粮食生产的白及与小米间作的种植方法,将中药材白及与小米间作,充分利用白及与小米的互利关系,两者间作搭配,白及成活率提高6.7%,病害发病率减少11.4%;年均管理成本间作比单作白及降低400元,降低白及年均生产管理成本25%;小米秸秆覆盖可以有效减少杂草,腐烂后可增加土壤肥力,同时还能保温、保湿。本发明在正常年份情况下,三年生白及药材产量可达800kg/亩(鲜),比白及单作提高2.5%,实现白及的高产量;白及与小米间作组成的复合立体结构,充分利用光能与地力,保证白及增产增收的同时,兼顾了小米的粮食生产,三年小米产量可达到600kg/亩,三年生产总值可达到26000元/亩,比单作白及、小米分别高出6500元、17600元,年均收益分别高出3467.7元、2567.7元。本发明的种植方法,白及与小米间作能够有效集约利用空间、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有效解决耕地紧张矛盾,资源利用率高,对发展优化立体种植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可以扩大种植规模,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该方法资源利用率高、有效解决耕地紧张矛盾,具有种植规模大、增产增收,质量高、效益高的特点,可以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1.具体情况请参照附表: 白及单作小米单作试验组白及成活率89.6%
‑‑
96.3%年均除草次数422发病率14.6%
‑‑
3.2%年均管理成本(元/亩)160010001200白及鲜产量(kg/亩)780
‑‑
800三年小米总产量(kg/亩)
‑‑
840600白及收益(元/亩)19500
‑‑
20000小米收益
‑‑
84006000种植三年总产值(元/亩)19500840026000
年均收益(元/亩)270018005267.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