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保护绿化防沙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22682发布日期:2021-10-24 05:01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保护绿化防沙栏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生态保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生态保护绿化防沙栏。


背景技术:

2.我国风沙防治工程学的研究和实践要求紧紧围绕我国西北风沙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修复为目标。风沙防治工程的核心,就是采取多种技术措施减少气流中的输沙量,削弱近地表层的风速,延缓或阻止沙丘的移动,以达到削弱或避免风沙危害的目的。工程防沙从其作用原理和功能来划分,可分为固沙措施、阻沙措施和输导措施三种。其中,阻沙措施是增大风沙流运动的阻力,促使其减速沉降,阻滞和拦截过境风沙流,一般位于防沙体系的最外延,是起到最重要作用的先行措施。
3.现有的防沙栏大多是单一的杆件进行安插,其自身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小,容易受到风力的侵袭导致自身倾斜倒塌,影响风沙的防护效果,同时容易破坏绿植的正常生长。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态保护绿化防沙栏,解决了现有的防沙栏大多是单一的杆件进行安插,其自身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小,容易受到风力的侵袭导致自身倾斜倒塌,影响风沙的防护效果,同时容易破坏绿植的正常生长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生态保护绿化防沙栏,具体包括:
8.栏杆柱,该栏杆柱具有锥头主柱体,以及安装在所述锥头主柱体外表面中下位置的定位环,且安装在所述定位环正面和背面的弧形增面杆,以及安装在所述栏杆柱顶部的固定杆,通过弧形增面杆的设计扩大了整体设备与地面接触的面积,提升与地面接触产生的抵触力,同时接触面积的增大提升了设备整体的稳定性,抵触力的提升有效的提升了设备对风沙抵御的能力,提升设备自身的安全性能,所述栏杆柱包括:
9.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具有锥形主体,以及安装在所述锥形主体顶部的凝水装置,且安装在所述凝水装置顶部的供能装置。通过凝水装置的设计使得设备可通过空气进行水分的凝结,辅助对绿化植被的浇灌,强化绿植的存活率,避免因人员浇灌不及时导致的绿植死亡现象,降低人员的劳动强度。
10.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外表面中间位置与所述定位环连接,且所述供能装置顶部与所述固定杆连接,且所述凝水装置位于所述供能装置内腔。通过固定杆对设备整体进行相互之间的拼接和支撑,相互之间产生拉扯力,避免因单一的设备松动导致自身倾斜或倒塌,提升整体设备的作用强度。
11.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
12.尖筒,该尖筒具有锥形筒体,以及开设在所述锥形筒体外表面底部的出水孔,且固
定在所述锥形筒体底部的滴漏管,以及开设在所述滴漏管外表面且位于所述出水孔位置的辅助孔,且安装在所述滴漏管中间位置的调节装置,以及安装在所述尖筒顶部的安装筒管,且开设在所述安装筒管外表面的排气孔。通过出水孔和辅助孔的设计形成向上的防逆流斜孔,避免砂土通过出水孔和辅助孔进入设备内部,避免设备产生阻塞,同时出水孔的位置开设可依据绿植栽种方位进行定向开孔,进行多向辅助浇灌。
13.优选的,所述安装筒管外表面与所述定位环连接,且所述排气孔位于所述定位环正上方。通过排气孔的设计,对内部去除水分的气流进行导出,同时自身的冷气流降低地表面周边的温度,减少地面的水分蒸发量,实现对地面水分的保存,避免地面水分过度蒸发导致植被死亡。
14.优选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环管,以及安装在所述环管两侧的球状旋钮,且安装在所述球状旋钮位于所述环管内腔一侧的转球,以及开设在所述转球表面的十字贯穿孔。通过转球的设计对内部的水分进行流动的阻塞,避免水分快速的流动,水流的快速流动容易使得地面的泥土因水分过多产生流失,实现水土的保护。
15.优选的,所述十字贯穿孔设置有大小不同且相互垂直的孔道,且所述球状旋钮贯穿所述环管并延伸至所述环管内外两侧。通过十字贯穿孔大小孔径的不同实现对水流滴落的控制,在对植被浇灌的水量进行控制,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水资源的浪费。
16.优选的,所述凝水装置包括:
17.筒柱,该筒柱具有圆柱主体,以及开设在所述圆柱主体中间位置的进气孔道,且安装在所述圆柱主体内腔中间位置的冷凝器,以及安装在所述圆柱主体内表面底部的聚流漏斗,且开设在所述聚流漏斗内表面的气孔。通过进气孔道的设计,降低了筒壁的厚度,有利于聚流漏斗与外界进行温度的交换,保持聚流漏斗自身较高的稳定,实现冷空气与聚流漏斗接触产生水滴,可持续性的进行作用,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18.优选的,所述进气孔道设置有倾斜向上的进气口和垂直向上的孔道,且所述冷凝器设置有回字型的流动通道。通过冷凝器回字型的流动通道的设计,延长空气的流动路径,强化空气冷却的效果,尽可能的对空气中的水汽进行提取,适用于大多数工作环境。
19.优选的,所述供能装置包括气泵,以及安装在所述气泵顶部中间位置的能源柱,且安装在所述能源柱顶部的太阳能板,以及安装在所述太阳能板顶部的防护球。通过太阳能板的设计进行阳光的能源补充,避免外接能源的不断补充,降低能源的消耗,更加环保高效。
20.优选的,所述气泵外表面与所述凝水装置连接,且所述太阳能板内表面与所述凝水装置连接。
21.(三)有益效果
2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态保护绿化防沙栏。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3.(一)、该生态保护绿化防沙栏,通过弧形增面杆的设计扩大了整体设备与地面接触的面积,提升与地面接触产生的抵触力,同时接触面积的增大提升了设备整体的稳定性,抵触力的提升有效的提升了设备对风沙抵御的能力,提升设备自身的安全性能。
24.(二)、该生态保护绿化防沙栏,通过凝水装置的设计使得设备可通过空气进行水分的凝结,辅助对绿化植被的浇灌,强化绿植的存活率,避免因人员浇灌不及时导致的绿植死亡现象,降低人员的劳动强度。
25.(三)、该生态保护绿化防沙栏,通过固定杆对设备整体进行相互之间的拼接和支撑,相互之间产生拉扯力,避免因单一的设备松动导致自身倾斜或倒塌,提升整体设备的作用强度。
26.(四)、该生态保护绿化防沙栏,通过出水孔和辅助孔的设计形成向上的防逆流斜孔,避免砂土通过出水孔和辅助孔进入设备内部,避免设备产生阻塞,同时出水孔的位置开设可依据绿植栽种方位进行定向开孔,进行多向辅助浇灌。
27.(五)、该生态保护绿化防沙栏,通过排气孔的设计,对内部去除水分的气流进行导出,同时自身的冷气流降低地表面周边的温度,减少地面的水分蒸发量,实现对地面水分的保存,避免地面水分过度蒸发导致植被死亡。
28.(六)、该生态保护绿化防沙栏,通过转球的设计对内部的水分进行流动的阻塞,避免水分快速的流动,水流的快速流动容易使得地面的泥土因水分过多产生流失,实现水土的保护。
29.(七)、该生态保护绿化防沙栏,通过十字贯穿孔大小孔径的不同实现对水流滴落的控制,在对植被浇灌的水量进行控制,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水资源的浪费。
30.(八)、该生态保护绿化防沙栏,通过进气孔道的设计,降低了筒壁的厚度,有利于聚流漏斗与外界进行温度的交换,保持聚流漏斗自身较高的稳定,实现冷空气与聚流漏斗接触产生水滴,可持续性的进行作用,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1.(九)、该生态保护绿化防沙栏,通过冷凝器回字型的流动通道的设计,延长空气的流动路径,强化空气冷却的效果,尽可能的对空气中的水汽进行提取,适用于大多数工作环境。
32.(十)、该生态保护绿化防沙栏,通过太阳能板的设计进行阳光的能源补充,避免外接能源的不断补充,降低能源的消耗,更加环保高效。
附图说明
33.图1为本发明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本发明栏杆柱的结构示意图;
35.图3为本发明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6.图4为本发明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7.图5为本发明凝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8.图6为本发明供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9.图中:1栏杆柱、11固定装置、111尖筒、112出水孔、113滴漏管、114辅助孔、115调节装置、1151环管、1152球状旋钮、1153转球、1154十字贯穿孔、116安装筒管、117排气孔、12凝水装置、121筒柱、122进气孔道、123冷凝器、124聚流漏斗、125气孔、13供能装置、131气泵、132能源柱、133太阳能板、134防护球、2定位环、3弧形增面杆、4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1.实施例一:
42.请参阅图1

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生态保护绿化防沙栏,具体包括:
43.栏杆柱1,该栏杆柱1具有锥头主柱体,以及安装在锥头主柱体外表面中下位置的定位环2,且安装在定位环2正面和背面的弧形增面杆3,以及安装在栏杆柱1顶部的固定杆4,通过弧形增面杆3的设计扩大了整体设备与地面接触的面积,提升与地面接触产生的抵触力,同时接触面积的增大提升了设备整体的稳定性,抵触力的提升有效的提升了设备对风沙抵御的能力,提升设备自身的安全性能,栏杆柱1包括:
44.固定装置11,该固定装置11具有锥形主体,以及安装在锥形主体顶部的凝水装置12,且安装在凝水装置12顶部的供能装置13。通过凝水装置12的设计使得设备可通过空气进行水分的凝结,辅助对绿化植被的浇灌,强化绿植的存活率,避免因人员浇灌不及时导致的绿植死亡现象,降低人员的劳动强度。
45.固定装置11外表面中间位置与定位环2连接,且供能装置13顶部与固定杆4连接,且凝水装置12位于供能装置13内腔。通过固定杆4对设备整体进行相互之间的拼接和支撑,相互之间产生拉扯力,避免因单一的设备松动导致自身倾斜或倒塌,提升整体设备的作用强度。
46.固定装置11包括:
47.尖筒111,该尖筒111具有锥形筒体,以及开设在锥形筒体外表面底部的出水孔112,且固定在锥形筒体底部的滴漏管113,以及开设在滴漏管113外表面且位于出水孔112位置的辅助孔114,且安装在滴漏管113中间位置的调节装置115,以及安装在尖筒111顶部的安装筒管116,且开设在安装筒管116外表面的排气孔117。通过出水孔112和辅助孔114的设计形成向上的防逆流斜孔,避免砂土通过出水孔112和辅助孔114进入设备内部,避免设备产生阻塞,同时出水孔112的位置开设可依据绿植栽种方位进行定向开孔,进行多向辅助浇灌。
48.安装筒管116外表面与定位环2连接,且排气孔117位于定位环2正上方。通过排气孔117的设计,对内部去除水分的气流进行导出,同时自身的冷气流降低地表面周边的温度,减少地面的水分蒸发量,实现对地面水分的保存,避免地面水分过度蒸发导致植被死亡。
49.调节装置115包括环管1151,以及安装在环管1151两侧的球状旋钮1152,且安装在球状旋钮1152位于环管1151内腔一侧的转球1153,以及开设在转球1153表面的十字贯穿孔1154。通过转球1153的设计对内部的水分进行流动的阻塞,避免水分快速的流动,水流的快速流动容易使得地面的泥土因水分过多产生流失,实现水土的保护。
50.十字贯穿孔1154设置有大小不同且相互垂直的孔道,且球状旋钮1152贯穿环管1151并延伸至环管1151内外两侧。通过十字贯穿孔1154大小孔径的不同实现对水流滴落的控制,在对植被浇灌的水量进行控制,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水资源的浪费。
51.使用时,将栏杆柱1通过固定装置11插入沙漠化的土地中,通过弧形增面杆3增大设备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同时利用固定杆4将相邻的栏杆柱1进行连接定位;
52.启动供能装置13进行持续性的不间断供能,同时将能源供给凝水装置12,对空气进行水分的凝结,使得水分滴落在滴漏管113中进行存储,干燥的气体通过排气孔117排出;
53.通过事先调节球状旋钮1152,使得转球1153在环管1151内部进行转动,实现对十字贯穿孔1154大小孔径连通的调节,使得水滴通过十字贯穿孔1154流下,并通过出水孔112和辅助孔114对绿植进行浇灌。
54.实施例二:
55.请参阅图1

5,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凝水装置12包括:
56.筒柱121,该筒柱121具有圆柱主体,以及开设在圆柱主体中间位置的进气孔道122,且安装在圆柱主体内腔中间位置的冷凝器123,以及安装在圆柱主体内表面底部的聚流漏斗124,且开设在聚流漏斗124内表面的气孔125。通过进气孔道122的设计,降低了筒壁的厚度,有利于聚流漏斗124与外界进行温度的交换,保持聚流漏斗124自身较高的稳定,实现冷空气与聚流漏斗124接触产生水滴,可持续性的进行作用,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57.进气孔道122设置有倾斜向上的进气口和垂直向上的孔道,且冷凝器123设置有回字型的流动通道。通过冷凝器123回字型的流动通道的设计,延长空气的流动路径,强化空气冷却的效果,尽可能的对空气中的水汽进行提取,适用于大多数工作环境。
58.使用时,气流进入冷凝器123,通过回字型的流动通道进行降温效果的强化,之后冷空气与聚流漏斗124进行接触,冷热的相互接触,使得冷空气中的水分在聚流漏斗124表面进行水滴成型并滴落,气流不断的向下排出。
59.实施例三:
60.请参阅图1

6,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供能装置13包括气泵131,以及安装在气泵131顶部中间位置的能源柱132,且安装在能源柱132顶部的太阳能板133,以及安装在太阳能板133顶部的防护球134。通过太阳能板133的设计进行阳光的能源补充,避免外接能源的不断补充,降低能源的消耗,更加环保高效。
61.气泵131外表面与凝水装置12连接,且太阳能板133内表面与凝水装置12连接。
62.使用时太阳能板133不断的吸收太阳能进行能源的供给,并且启动气泵131,使得空气通过进气孔道122进入设备内部,并将能源供给给冷凝器123,同时通过气泵131将空气输送至冷凝器123中。
6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6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