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退化湿地植被恢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261427发布日期:2021-11-05 22:06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湿地恢复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退化湿地植被恢复方法。


背景技术:

2.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3.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的特征植物。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湿地强大的的生态净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肾”的美名。在人口爆炸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20世纪中后期大量湿地被改造成农田,加上过度的资源开发和污染,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小,湿地物种受到严重破坏。因此,湿地的恢复成为当下生态恢复的重要课题。
4.湿地恢复又称湿地修复,是指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再现干扰前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征,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湿地恢复的关键是湿地植被的恢复,通过前期植被附着将鸟类等湿地生物引回湿地,从而实现湿地生态恢复。
5.目前,现有的退化湿地植被恢复方法多为蓄水和人工种植的方式,这种方式缺乏前期的论证和后期的验证,大多只能取得短暂效果,当人工干预退出后植被退化迅速,往往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植被恢复。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退化湿地植被恢复方法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退化湿地植被恢复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退化湿地植被恢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前期调查:包括退化湿地植物分布调查、退化湿地水文调查、退化湿地水质调查、退化湿地土壤肥力调查、退化湿地地形测绘;s2、制定栖息地修复方案:包括湿地地形修复方案、湿地水位修复方案、湿地水污染治理方案;s3、制定生态恢复方案:包括湿地植被人工种植方案;s4、首次施工:根据s2中的栖息地修复方案和s3中的生态恢复方案,进行栖息地修复施工和生态恢复施工;s5、首次施工恢复调查:首次施工后每月进行一次植被恢复状况调查,2年后进行
调查总结,根据恢复状态对栖息地修复方案和生态恢复方案进行调整,制定栖息地修复修正方案和生态恢复修正方案;s6、二次施工:首次施工后2年半,根据s5中的栖息地修复修正方案和生态恢复修正方案,进行栖息地二次修复施工和生态二次恢复施工;s7、维护与人工干预:二次施工后,定期对湿地水体和植被进行维护,定期为鸟类投食,逐步拉长维护和投食的间隔期;s8、长期恢复调查:二次施工后,每三月进行一次植被恢复状况调查,可根据植被恢复情况调整调查间隔。
8.优选的,s2中湿地水位修复方案包括40

70%浅水区(水深0.5

1.5m),15

25%深水区(水深1.5

3m)。
9.优选的,s2中湿地水位修复方案还包括引水水道设计和泄洪水道设计。
10.优选的,s2中湿地地形修复方案采用区域内调度方法,即湿地内所挖土壤在湿地水域内堆积若干人工岛屿。
11.优选的,s2中湿地水污染治理方案包括阻断污染水源和建设水质净化站。
12.优选的,s3中湿地植被人工种植方案包括外围密林、岛屿进岸半水生林和滨水湿草带。
13.优选的,s5中首次施工恢复调查包括水位维持情况调查和植被保留率调查。
14.优选的,s8中长期恢复调查包括水位维持情况调查和植被保留率调查以及指示植物、指示生物分布调查。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前期进行退化湿地全方位信息,根据信息分析制定湿地地形修复方案、湿地水位修复方案、湿地水污染治理方案以及湿地植被人工种植方案,而后进行首次施工,首次施工后进行为期两年的首次施工恢复调查,根据恢复调查数据制定二次施工方案,在完成二次施工后进行长期维护和人工干预让湿地生态系统自我恢复,通过长期恢复调查确认湿地生态系统是否完全恢复。这种二次施工,长期恢复调查,缓慢退出人工干预的方法在方案的设计、实施上具有很大优势,可实现方案纠正,避免无效施,在功能恢复上可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湿地生态恢复。本发明方法设计合理,易于实现,有效提升湿地植被恢复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7.一种退化湿地植被恢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前期调查:包括退化湿地植物分布调查、退化湿地水文调查、退化湿地水质调查、退化湿地土壤肥力调查、退化湿地地形测绘;s2、制定栖息地修复方案:包括湿地地形修复方案、湿地水位修复方案、湿地水污染治理方案;s3、制定生态恢复方案:包括湿地植被人工种植方案;
s4、首次施工:根据s2中的栖息地修复方案和s3中的生态恢复方案,进行栖息地修复施工和生态恢复施工;s5、首次施工恢复调查:首次施工后每月进行一次植被恢复状况调查,2年后进行调查总结,根据恢复状态对栖息地修复方案和生态恢复方案进行调整,制定栖息地修复修正方案和生态恢复修正方案;s6、二次施工:首次施工后2年半,根据s5中的栖息地修复修正方案和生态恢复修正方案,进行栖息地二次修复施工和生态二次恢复施工;s7、维护与人工干预:二次施工后,定期对湿地水体和植被进行维护,定期为鸟类投食,逐步拉长维护和投食的间隔期;s8、长期恢复调查:二次施工后,每三月进行一次植被恢复状况调查,可根据植被恢复情况调整调查间隔。
18.本发明前期植物分布调查、水文调查、退水质调查、土壤肥力调查、地形测绘获得退化湿地全方位信息,根据信息分析制定湿地地形修复方案、湿地水位修复方案、湿地水污染治理方案以及湿地植被人工种植方案,而后进行首次施工,首次施工后进行为期两年的首次施工恢复调查,根据恢复调查数据制定二次施工方案,在完成二次施工后进行长期维护和人工干预让湿地生态系统自我恢复,通过长期恢复调查确认湿地生态系统是否完全恢复。这种二次施工,长期恢复调查,缓慢退出人工干预的方法在方案的设计、实施上具有很大优势,可实现方案纠正,避免无效施,在功能恢复上可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湿地生态恢复。
19.可优选地,s2中湿地水位修复方案包括40

70%浅水区(水深0.5

1.5m),15

25%深水区(水深1.5

3m)。
20.浅水区和深水区合理分布,有利于湿地系统的快速恢复和长期保持。
21.可优选地,s2中湿地水位修复方案还包括引水水道设计和泄洪水道设计。
22.引水水道设计和泄洪水道设计分别用于前期补水和防洪。
23.可优选地,s2中湿地地形修复方案采用区域内调度方法,即湿地内所挖土壤在湿地水域内堆积若干人工岛屿。
24.区域内调度方法有效降低项目成本,实现资源合理利用。
25.可优选地,s2中湿地水污染治理方案包括阻断污染水源和建设水质净化站。
26.阻断污染水源和建设水质净化站在两方面共同作用,实现水质快速恢复。
27.可优选地,s3中湿地植被人工种植方案包括外围密林、岛屿进岸半水生林和滨水湿草带。
28.植被丰富性更高,植被保留概率也越大。
29.可优选地,s5中首次施工恢复调查包括水位维持情况调查和植被保留率调查。
30.可优选地,s8中长期恢复调查包括水位维持情况调查和植被保留率调查以及指示植物、指示生物分布调查。
31.通过观察指示植物、指示生物可较为准确分析湿地恢复阶段。
32.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
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