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区酸性矸石山生态修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556110发布日期:2021-11-25 00:30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岩溶地区酸性矸石山生态修复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为岩溶地区酸性矸石山生态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2.岩溶地区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岩溶面积占西南地区幅员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由于岩溶地区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脆弱,交通等基础设施薄弱。
3.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是无机物,它们实质上是岩石被风化以后的难溶残渣,但是在岩溶地区的岩石都是容易被水溶蚀的碳酸盐岩,一方面它们坚硬耐风化,另一方面它们很容易被水溶解,跟着水流一起流走,所以这些岩石中的大部分都是无法变成土壤的,在这些地方,充足的降雨冲刷在山坡上的时候,自然很容易将山坡上稀薄的土层冲刷到河流中去,除此之外,岩溶地貌的许多特征也让土壤难以保存,比如在山坡上实际上会发育有许多细小的岩溶裂缝,这些裂缝从山坡一路穿越山体延伸到山内的溶洞中,而在山间洼地上则会发育有大型的落水洞,这可以看成是更大型的裂缝,它汇聚了周围山坡上的流水,每到下雨时节就会将汇集而来的汹涌地表水带到地下,与此同时自然也会让水中的土壤也随之落入地下暗河之中,气候和地貌实际上也是岩溶地区土层薄的主要原因之一,当这些土层一年又一年地被剥离掉之后,我们就会见到一座座光秃秃的石山,无草也无土,在这种山上基本上没有生命能长久繁衍。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岩溶地区酸性矸石山生态修复方法,解决了岩溶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无法构成生态系统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岩溶地区酸性矸石山生态修复装置,包括方盒、固定网格层和连接件,所述方盒的底端中部设置有固定孔,所述方盒的底端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排水孔,所述固定网格层的上端交接点处均固定连接在立柱的一端,所述立柱的另一端均与锥型固定头的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卡孔。
8.优选的,所述方盒、固定网格层和连接件均为生物降解塑料材质。
9.优选的,岩溶地区酸性矸石山生态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s1.铺设固定网格层
11.将固定网格层铺设在岩溶地区的地表,固定网格层铺设时可根据地形任意裁剪形状,并通过连接件将裁剪的固定网格层拼接在一起,让铺设的所有固定网格层连为一体;
12.s2.栽种绿植
13.①
首先若干绿植的种子与泥炭土按: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备用;
14.②
再将山泥、焦泥灰、腐叶土、砻糠灰和骨粉按::;:的比例混合均匀备用;
15.③
将山泥、焦泥灰、腐叶土、砻糠灰和骨粉的混合土装填进方盒中,让混合土的土面位于方盒内部三分之二的位置;
16.④
在每个方盒的混合土的中部开设5~8cm深的槽孔,并将绿植的种子与泥炭土的混合物填入槽孔中,让绿植的种子与泥炭土的混合物位于槽孔深度的二分之一处为宜,再使用山泥、焦泥灰、腐叶土、砻糠灰和骨粉的混合土将槽孔填平,以此方法准备若干个绿植方盒备用;
17.s3.方盒安装
18.通过固定孔将步骤s2中制备的绿植方盒分别插接到步骤s1中铺设的固定网格层的立柱上,通过立柱上的锥型固定头固定住对应的方盒;
19.s4.种植养护
20.浇灌:绿植种植初期没有自然降雨时,需要每周浇灌2~3次,浇灌的水量直至渗透方盒,浇灌时间以早晚为宜;
21.病害:绿植生长初期,使用20%萎锈灵乳剂500~800倍液、敌锈钠250~300倍液或25%粉锈宁500~1000倍液喷射,注意交替用药,以免某些病原对它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每次用药间隔7~10天;
22.虫害:用辛硫磷、三唑磷或73%克螨特乳油2000~3000倍液喷射,交替喷洒或浇灌进行虫害防治;
23.s5.生物降解塑料分解
24.当种植时间经过90~100天后方盒、固定网格层立柱、锥型固定头和连接件完全生物降解,绿植的根系蔓延出方盒延伸至石缝固定住一部分土壤;
25.s6.二次覆土
26.生物降解塑料分解后再次向原土壤的空隙部分和原土壤的表面充填山泥,让二次覆土的山泥均匀铺设在绿植的四周,不影响绿植的正产生长,二次铺设的山泥覆盖厚度为5~8cm为宜,可根据土壤流失程度,重复多次覆土;
27.s7.套种灌木和乔木
28.覆土后的土壤累厚度累积至20cm~25cm以后,便可种植小型灌木,灌木丛能够阻挡雨水的冲刷,也能够进一步稳固土壤,然后土壤继续变厚,当土壤厚度达到125~150cm时,便可套种较大型的乔木,以此改善岩溶地区的生态系统;
29.优选的,所述小型灌木为大叶黄杨、小叶黄杨、南天竹、海桐和珊瑚树中的一种或几种。
30.优选的,所述大型乔木为梧桐、马尾松、柚木、银杏、水杉、白玉兰和朴树中的一种或几种。
31.优选的,所述绿植为狗牙根、高羊茅、黑麦草、早熟禾、四季青、白三叶、红三叶、醡浆草、果岭草和马尼拉中的一种或几种。
32.优选的,所述绿植种子的播种量为每公顷播种量4~12公斤。
33.(三)有益效果
34.本发明提供了岩溶地区酸性矸石山生态修复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35.本发明通过使用可生物降解塑料材质制作盒、固定网格层立柱、锥型固定头和连接件,将固定网格层铺设在岩溶地区的地表,并通过连接件将固定网格层连为一体,将山
泥、焦泥灰、腐叶土、砻糠灰和骨粉混合填入方盒内,再将绿植的种子与泥炭土混合种植到方盒内,再将方盒插接到固定网格层上,让方盒、固定网格层立柱、锥型固定头和连接件完全生物降解后,绿植的根系蔓延出方盒延伸至石缝固定住一部分土壤,然后进行二次覆土并在绿植间套种小型灌木,进一步稳固土壤,待土壤持续变厚直至种植大型乔木,防止水土流失,并以此修复岩溶地区的生态系统。
附图说明
36.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37.图2为本发明的固定网格层的结构示意图;
38.图3为本发明的方盒的仰视图;
39.图4为本发明的固定网格层的拼接示意图;
40.图5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41.图6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
42.其中,1、方盒;2、固定网格层;3、固定孔;4、排水孔;5、立柱;6、锥型固定头;7、连接件;8、连接卡孔。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4.实施例一:
45.如图1

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岩溶地区酸性矸石山生态修复装置,包括方盒1、固定网格层2和连接件7,方盒1的底端中部设置有固定孔3,方盒1的底端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排水孔4,固定网格层2的上端交接点处均固定连接在立柱5的一端,立柱5的另一端均与锥型固定头6的底端中部固定连接,连接件7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卡孔8。
46.连接卡孔8的孔径略小于锥型固定头6底部的最大直径,且连接卡孔8的孔径略大于立柱5的直径。
47.方盒1、固定网格层2和连接件7均为生物降解塑料材质,。
48.岩溶地区酸性矸石山生态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9.s1.铺设固定网格层
50.将固定网格层2铺设在岩溶地区的地表,固定网格层2铺设时可根据地形任意裁剪形状,并通过连接件7将裁剪的固定网格层2拼接在一起,让铺设的所有固定网格层2连为一体;
51.s2.栽种绿植
52.①
首先若干绿植的种子与泥炭土按1:1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备用;
53.②
再将山泥、焦泥灰、腐叶土、砻糠灰和骨粉按40:10:8;5:2的比例混合均匀备用;
54.③
将山泥、焦泥灰、腐叶土、砻糠灰和骨粉的混合土装填进方盒1中,让混合土的土面位于方盒1内部三分之二的位置;
55.④
在每个方盒1的混合土的中部开设5cm深的槽孔,并将绿植的种子与泥炭土的混合物填入槽孔中,让绿植的种子与泥炭土的混合物位于槽孔深度的二分之一处为宜,再使用山泥、焦泥灰、腐叶土、砻糠灰和骨粉的混合土将槽孔填平,以此方法准备若干个绿植方盒1备用;
56.s3.方盒安装
57.通过固定孔3将步骤s2中制备的绿植方盒1分别插接到步骤s1中铺设的固定网格层2的立柱5上,通过立柱5上的锥型固定头6固定住对应的方盒1;
58.s4.种植养护
59.浇灌:绿植种植初期没有自然降雨时,需要每周浇灌2次,浇灌的水量直至渗透方盒1,浇灌时间以早晚为宜;
60.病害:绿植生长初期,使用20%萎锈灵乳剂500倍液、敌锈钠250倍液或25%粉锈宁500倍液喷射,注意交替用药,以免某些病原对它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每次用药间隔7天;
61.虫害:用辛硫磷、三唑磷或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喷射,交替喷洒或浇灌进行虫害防治;
62.s5.生物降解塑料分解
63.当种植时间经过90天后方盒1、固定网格层2立柱5、锥型固定头6和连接件7完全生物降解,绿植的根系蔓延出方盒1延伸至石缝固定住一部分土壤;
64.s6.二次覆土
65.生物降解塑料分解后再次向原土壤的空隙部分和原土壤的表面充填山泥,让二次覆土的山泥均匀铺设在绿植的四周,不影响绿植的正产生长,二次铺设的山泥覆盖厚度为5cm为宜,可根据土壤流失程度,重复多次覆土,绿植的根系吸收养分,土壤肥力下降,为保证其生长繁茂,可适当予以施肥,一个月需施肥1~2次,施肥应用化学肥料较多,主要有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和复合肥,也可配合使用有机肥,常用有机肥有厩肥、堆肥、腐质土、草木灰;
66.s7.套种灌木和乔木
67.覆土后的土壤累厚度累积至20cm以后,便可种植小型灌木,灌木丛能够阻挡雨水的冲刷,也能够进一步稳固土壤,然后土壤继续变厚,当土壤厚度达到125cm时,便可套种较大型的乔木,以此改善岩溶地区的生态系统;
68.小型灌木为大叶黄杨、小叶黄杨、南天竹、海桐和珊瑚树中的一种或几种。
69.大型乔木为梧桐、马尾松、柚木、银杏、水杉、白玉兰和朴树中的一种或几种。
70.绿植为狗牙根、高羊茅、黑麦草、早熟禾、四季青、白三叶、红三叶、醡浆草、果岭草和马尼拉中的一种或几种,它们的根系都非常发达,能够牢固的抓住土壤,吸收水分不会让水土流失。
71.绿植种子的播种量为每公顷播种量4公斤,岩溶地区环境较为恶劣,绿植的存活率比正常环境存活率低,可适当增加种植的播种量。
72.实施例二:
73.如图1

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岩溶地区酸性矸石山生态修复装置,包括方盒1、固定网格层2和连接件7,方盒1的底端中部设置有固定孔3,方盒1的底端四个拐角处均设置
有排水孔4,固定网格层2的上端交接点处均固定连接在立柱5的一端,立柱5的另一端均与锥型固定头6的底端中部固定连接,连接件7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卡孔8。
74.连接卡孔8的孔径略小于锥型固定头6底部的最大直径,且连接卡孔8的孔径略大于立柱5的直径。
75.方盒1、固定网格层2和连接件7均为生物降解塑料材质,。
76.岩溶地区酸性矸石山生态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7.s1.铺设固定网格层
78.将固定网格层2铺设在岩溶地区的地表,固定网格层2铺设时可根据地形任意裁剪形状,并通过连接件7将裁剪的固定网格层2拼接在一起,让铺设的所有固定网格层2连为一体;
79.s2.栽种绿植
80.①
首先若干绿植的种子与泥炭土按2:2.5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备用;
81.②
再将山泥、焦泥灰、腐叶土、砻糠灰和骨粉按50:15:12;9:4的比例混合均匀备用;
82.③
将山泥、焦泥灰、腐叶土、砻糠灰和骨粉的混合土装填进方盒1中,让混合土的土面位于方盒1内部三分之二的位置;
83.④
在每个方盒1的混合土的中部开设8cm深的槽孔,并将绿植的种子与泥炭土的混合物填入槽孔中,让绿植的种子与泥炭土的混合物位于槽孔深度的二分之一处为宜,再使用山泥、焦泥灰、腐叶土、砻糠灰和骨粉的混合土将槽孔填平,以此方法准备若干个绿植方盒1备用;
84.s3.方盒安装
85.通过固定孔3将步骤s2中制备的绿植方盒1分别插接到步骤s1中铺设的固定网格层2的立柱5上,通过立柱5上的锥型固定头6固定住对应的方盒1;
86.s4.种植养护
87.浇灌:绿植种植初期没有自然降雨时,需要每周浇灌3次,浇灌的水量直至渗透方盒1,浇灌时间以早晚为宜;
88.病害:绿植生长初期,使用20%萎锈灵乳剂800倍液、敌锈钠300倍液或25%粉锈宁1000倍液喷射,注意交替用药,以免某些病原对它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每次用药间隔10天;
89.虫害:用辛硫磷、三唑磷或73%克螨特乳油3000倍液喷射,交替喷洒或浇灌进行虫害防治;
90.s5.生物降解塑料分解
91.当种植时间经过100天后方盒1、固定网格层2立柱5、锥型固定头6和连接件7完全生物降解,绿植的根系蔓延出方盒1延伸至石缝固定住一部分土壤;
92.s6.二次覆土
93.生物降解塑料分解后再次向原土壤的空隙部分和原土壤的表面充填山泥,让二次覆土的山泥均匀铺设在绿植的四周,不影响绿植的正产生长,二次铺设的山泥覆盖厚度为8cm为宜,可根据土壤流失程度,重复多次覆土,绿植的根系吸收养分,土壤肥力下降,为保证其生长繁茂,可适当予以施肥,一个月需施肥2次,施肥应用化学肥料较多,主要有尿素、
过磷酸钙、氯化钾和复合肥,也可配合使用有机肥,常用有机肥有厩肥、堆肥、腐质土、草木灰;
94.s7.套种灌木和乔木
95.覆土后的土壤累厚度累积至25cm以后,便可种植小型灌木,灌木丛能够阻挡雨水的冲刷,也能够进一步稳固土壤,然后土壤继续变厚,当土壤厚度达到150cm时,便可套种较大型的乔木,以此改善岩溶地区的生态系统;
96.小型灌木为大叶黄杨、小叶黄杨、南天竹、海桐和珊瑚树中的一种或几种。
97.大型乔木为梧桐、马尾松、柚木、银杏、水杉、白玉兰和朴树中的一种或几种。
98.绿植为狗牙根、高羊茅、黑麦草、早熟禾、四季青、白三叶、红三叶、醡浆草、果岭草和马尼拉中的一种或几种,它们的根系都非常发达,能够牢固的抓住土壤,吸收水分不会让水土流失。
99.绿植种子的播种量为每公顷播种量12公斤,岩溶地区环境较为恶劣,绿植的存活率比正常环境存活率低,可适当增加种植的播种量。
10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