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增效剂与杀虫剂混配的混合物及其应用

文档序号:28214540发布日期:2021-12-28 21:44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农用增效剂与杀虫剂混配的混合物及其应用

1.本发明属于农业领域,涉及一种农用增效剂与杀虫剂混配的混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2.新菠萝灰粉蚧是我国剑麻的主要害虫之一,同时也是剑麻紫色卷叶病的传播虫媒,严重威胁剑麻产业发展。该虫以刺吸式口器刺破植株叶片、嫩茎吸取汁液,导致植株叶片、嫩茎皱缩枯萎,甚至整株死亡。该虫的雌成虫与若虫还会分泌蜜露,引起煤烟病,严重影响寄主的光合作用。新菠萝灰粉蚧繁殖速度快,1年可繁育多代,危害大;一旦聚集数量大暴发,一般很难灭杀。该虫还会分泌一种蜡质覆盖身体表层,形成蜡质后的介壳虫抗药能力较强,一般药剂很难进入其体内。因此,亟需发掘具有内吸性的高效、低毒杀虫剂。
3.螺虫乙酯(spirotetramat)是由bayer公司研发的杀虫剂新品种,属于季酮酸类化合物,是迄今具有双向内吸传导性能的现代杀虫剂之一。它防治各种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蓟马、木虱、粉蚧、粉虱和介壳虫等。该化合物可以在整个植物体内向上向下移动,抵达叶面和树皮,从而防治如生菜和白菜内叶上及果树皮上的害虫。这种独特的内吸性能可以保护新生茎、叶和根部,防止害虫的卵和幼虫生长。其另一个特点是持效期长,可提供长达8周的有效防治。
4.噻虫嗪(thiamethoxam)是一种全新结构的第二代烟碱类高效低毒杀虫剂,对害虫具有胃毒、触杀及内吸活性,用于叶面喷雾及土壤灌根处理。其施药后迅速被内吸,并传导到植株各部位,对刺吸式害虫如蚜虫、飞虱、叶蝉、粉虱等有良好的防效。
5.n

380是一种市售聚氧乙烯醚改性三硅氧烷类物质,为新型功能助剂,已知具有较好的润湿性能,并且在农药制剂加工中能够有效抑制泡沫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6.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农用增效剂与杀虫剂混配的混合物及其应用。
7.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8.一种农用增效剂与杀虫剂混配的混合物,包括农用增效剂和杀虫剂复配物,其中:
9.所述农用增效剂为n

380;
10.所述杀虫剂复配物为螺虫乙酯与噻虫嗪的复配物;
11.所述农用增效剂、螺虫乙酯与噻虫嗪的重量比为0.02~2:0.33~1:1~1.5。
12.进一步的,所述农用增效剂的工作浓度为5000~50000倍液,螺虫乙酯的工作浓度为1000~3000倍液,噻虫嗪的工作浓度为700~1000倍液。
13.上述农用增效剂与杀虫剂混配的混合物可用于防治农业蚧壳虫,例如卵、幼虫、若虫、成虫等,具体包括桔粉蚧、星粉蚧、康氏粉蚧、根粉蚧、橘鳞粉蚧、橘小粉蚧、新菠萝灰粉蚧、扶桑绵粉蚧等,优选新菠萝灰粉蚧、扶桑绵粉蚧,更优选新菠萝灰粉蚧。。
14.本发明中,所述n

380为符合下述结构的聚氧乙烯醚改性三硅氧烷类化合物的复
配物:
[0015][0016]
其中,n=14~16,且三者的摩尔比mn14:mn15:mn16=1~2:1~2:1~2。
[0017]
本发明农用增效剂与杀虫剂混配的混合物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辅料和工艺制作成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乳油、微乳剂、水乳剂、微囊剂或微囊悬浮剂。
[0018]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0019]
本发明通过选用n

380为农用增效剂,增效剂n

380能够明显增加螺虫乙酯和噻虫嗪复配物的防治效果,使得农用增效剂与杀虫剂混配的混合物能够用于防治农业蚧壳虫。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凡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
[0021]
下述实施例所用的n

380购自诺农北京国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且摩尔比mn14:mn15:mn16=1:2:1。
[0022]
本发明提出的农用增效剂与杀虫剂混配的混合物,包括农用增效剂和杀虫剂复配物,其中:所述农用增效剂为n

380;所述杀虫剂复配物为螺虫乙酯与噻虫嗪的复配物;所述农用增效剂、螺虫乙酯与噻虫嗪的重量比为0.02~2:0.33~1:1~1.5。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辅料和工艺制作成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乳油、微乳剂、水乳剂、微囊剂或微囊悬浮剂。
[0023]
实施例1
[0024]
本实施例中,所述农用增效剂与杀虫剂混配的混合物包括农用增效剂和杀虫剂复配物,其中:所述农用增效剂为n

380;所述杀虫剂复配物为螺虫乙酯与噻虫嗪的复配物;所述农用增效剂、螺虫乙酯与噻虫嗪的重量比为0.2:0.33:1。
[0025]
悬浮剂配方为:农用增效剂0.2%,螺虫乙酯0.33%,噻虫嗪1%,乙醇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钙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2%,黄原胶1%、磷酸丁酯0.5%,丙二醇5%,水补足至100%,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方法制得悬浮剂。
[0026]
实施例2
[0027]
本实施例中,所述农用增效剂与杀虫剂混配的混合物,包括农用增效剂和杀虫剂复配物,其中:所述农用增效剂为n

380;所述杀虫剂复配物为螺虫乙酯与噻虫嗪的复配物;所述农用增效剂、螺虫乙酯与噻虫嗪的重量比为0.02:1:1.4。
[0028]
水分散粒剂配方为:农用增效剂0.02%,螺虫乙酯1%,噻虫嗪1.4%,聚氧乙烯山梨聚糖脂肪酸酯8%,顺丁烯二酸二仲辛酯磺酸钠4%,硅酸镁铝1%,黄原胶4%,硅藻土补足至100%,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方法制得水分散粒剂。
[0029]
实施例3
[0030]
本实施例中,所述农用增效剂与杀虫剂混配的混合物,包括农用增效剂和杀虫剂复配物,其中:所述农用增效剂为n

380;所述杀虫剂复配物为螺虫乙酯与噻虫嗪的复配物;所述农用增效剂、螺虫乙酯与噻虫嗪的重量比为0.1:0.5:1.25。
[0031]
可湿性粉剂配方为:农用增效剂0.1%,螺虫乙酯0.5%,噻虫嗪1.2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6%,月桂酰基肌氨酸钠3%,异辛高岭土补足至100%,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方法制得可湿性粉剂。
[0032]
新菠萝灰粉蚧药效试验
[0033]
1、盆栽试验
[0034]
供试昆虫: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s neobrevipes);
[0035]
供试药剂和对照药剂:螺虫乙酯、噻虫嗪;毒死蜱;
[0036]
供试增效剂和对照助剂:n

380;dmt

500(一种糖基改性有机硅助剂)、gy

t1602。
[0037]
试验方法:
[0038]
用蒸馏水对供试药剂进行配置,螺虫乙酯(3000倍液、2000倍液、1000倍液)+噻虫嗪(1000倍液、800倍液、700倍液),毒死蜱1000倍液,分别吸取一定量的增效剂n

380(1000倍液、5000倍液、10000倍液、50000倍液),对照助剂dmt

500和gy

t1602各自用蒸馏水稀释成5000倍液。根据如下表1的试验设计,向配制好的溶液中分别添加预先配制好的杀虫药剂。
[0039]
将室内饲养的1龄若虫进行南瓜切片后,转接到剑麻植株上让其生长发育至3龄时,采用小型锥形喷头进行全株均匀喷雾。试验重复3次,每次重复3株剑麻。喷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30d调查粉蚧数量,计算防效。结果见下表1。
[0040]
表1各处理药剂的盆栽防效
[0041][0042]
从结果可以看出,添加合理浓度的增效剂n

380能够明显增加螺虫乙酯和噻虫嗪复配物的防治效果,防效可达98.61,远远大于添加dmt

500和gy

t1602时的防效。但是,增效剂n

380与对照药剂毒死蜱的防效与添加dmt

500和gy

t1602时相比,防治效果未观察到明显增加。因此本发明提出的农用增效剂与杀虫剂混配的混合物可应用于防治农业蚧壳虫中,蚧壳虫为桔粉蚧、星粉蚧、康氏粉蚧、根粉蚧、橘鳞粉蚧、橘小粉蚧、新菠萝灰粉蚧、扶桑绵粉蚧中的一种或多种。
[0043]
2、田间试验
[0044]
试验于2020年12月22日在广东湛江农垦东方红农场剑麻田(幼龄麻)进行,土壤为玄武岩发育的砖红壤,种植密度270株/667m2,种植行距约为1m。用3wbd

16a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将药剂均匀喷施于植株地上部分,以清水处理作为空白对照,每个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选取9株剑麻作为观测株。喷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30d调查粉蚧数量。其余试验方法同盆栽试验。结果见下表2。
[0045]
表2各处理药剂的田间防效
[0046]
[0047]
从结果可以看出,增效剂n

380能够明显增加螺虫乙酯和噻虫嗪复配物的防治效果,防效可达92.43,远远大于添加dmt

500和gy

t1602时的防效。但是,增效剂n

380与对照药剂毒死蜱的防效与添加dmt

500和gy

t1602时相比,防治效果未观察到明显增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