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含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氟氯氰菊酯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95511发布日期:2022-01-29 12:17阅读:17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包含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氟氯氰菊酯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农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含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氟氯氰菊酯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2.溴虫氟苯双酰胺是由三井化学和巴斯夫共同开发的间二酰胺类(间甲酰氨基苯甲酰胺类)杀虫剂。其作用机理与现有的氯虫苯甲酰胺等邻二酰胺类杀虫剂明显不同,它是γ-氨基丁酸(gaba)门控氯离子通道别构调节剂,抑制靶标昆虫的神经传递,导致抽搐、最终死亡,目前具有该作用机理的药剂仅此一种。
3.氟氯氰菊酯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持效期长。适用于棉花、果树、蔬菜、茶树、烟草、大豆等植物的杀虫。能有效地防治禾谷类作物、棉花、果树和蔬菜上的鞘翅目、半翅目、同翅目和鳞翅目害虫。
4.现有技术中并没有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氟氯氰菊酯组合使用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属于农药制剂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包含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氟氯氰菊酯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包含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氟氯氰菊酯的杀虫组合物,活性成分包含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氟氯氰菊酯,并且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氟氯氰菊酯的质量配比为1:20-20:1。优选的,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氟氯氰菊酯的质量配比为1:1-1:20。优选的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氟氯氰菊酯的质量配比为1:10。
7.杀虫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5-80%。优选的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0-50%。
8.所述的杀虫组合物还包含农业上的辅料成分,可制备成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乳油,颗粒剂、悬乳剂。举例说明12%溴虫
·
氟氯氰悬乳剂,配方以及制备工艺如下:
9.组分:包含如下重量百分含量成分:
10.溴虫氟苯双酰胺6%,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soprophor fd)2-2.5%,eo/po嵌段共聚物(500lq)1-1.5%,氟氯氰菊酯6%,200#芳烃溶剂油19.0-20.0%,c16-18醇聚氧乙烯醚9-10%,丙二醇4-5%,黄原胶0.1-0.3%,聚二甲基硅氧烷乳液0.1-1%,苯并异噻唑-3-酮0.01-0.03%,水补足100。
11.工艺:(1)在混合釜中加入去离子水,丙二醇,聚二甲基硅氧烷乳液(消泡剂),开启搅拌,加入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eo/po共聚物,搅拌15-30min待助剂完全溶解后,加入溴虫氟苯双酰胺,继续搅拌30min,导入珠磨机中,砂磨3h后取样检测粒径,d50在1.5μm左右即可停止砂磨。在另外一台混合釜中,加入200#芳烃溶剂油,开启搅拌,加入氟氯
氰菊酯,原药完全溶解后加入c16-18醇聚氧乙烯醚,搅拌30min后备用,
12.(2)2%黄原胶溶液制备;
13.(3)将悬浮液导入剪切釜中,加入聚二甲基硅氧烷乳液消泡剂,同时开启剪切机和搅拌机,加入制备好的油相溶液,高剪切1.5h后取样检测粒径,若d50在2.0μm左右,停止剪切,(注:搅拌不停止),检测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氟氯氰菊酯含量,添加适量的黄原胶溶液,苯并异噻唑-3-酮溶液(折百)和适量的去离子水(根据检测的含量折算补充),检测最终含量,ph,持久起泡性,悬浮率,倾倒性,平均粒径,等指标,符合标准即可!
14.所述的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农作物害虫的用途。所述的害虫包含鞘翅目、半翅目、同翅目和鳞翅目害虫;特别是用于小菜蛾或菜青虫的防治。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1、当溴虫氟苯双酰胺与氟氯氰菊酯质量配比为1:5-1:20时,复配药剂对小菜蛾表现为增效作用。特别是当溴虫氟苯双酰胺与氟氯氰菊酯质量配比为1:10时,ctc值为170.3,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17.2、与相同用量的其他制剂相比,本发明制备的12%溴虫
·
氟氯氰悬浮剂、22%溴虫
·
氟氯氰悬浮剂对于甘蓝小菜蛾或菜青虫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即悬浮剂配方中助剂的配方对活性成分生物活性的提高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18.3、溴虫氟苯双酰胺与氟氯氰菊酯复配使用后可有效降低活性成分的使用剂量,减缓农药抗药性的产生。
具体实施方式
19.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内容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发明。
20.实施例1:复配药剂对小菜蛾室内毒力测定
21.供试害虫:甘蓝小菜蛾,挑选大小一致、健康的3龄幼虫作为试虫;
22.供试药剂:溴虫氟苯双酰胺原药、氟氯氰菊酯原药;市场购买;
23.测试方法:采用浸叶法。在预试验的基础上,将每种药剂设7个浓度梯度,以清水作空白对照,4次重复,每次重复用24头小菜蛾3龄幼虫。将洁净的甘蓝叶片用打孔器打成直径约2cm的圆片,将叶片浸入相应药剂处理浓度中,10s后取出,自然晾干后置于12孔板中,每孔中放1片并接入2头饥饿4h的试虫,12孔板上方盖1层纸(防止试虫逃逸)。试验于养虫室内进行,观察48试虫死亡情况。以毛笔轻轻碰触虫体,不动者视为死亡。以dps软件作为统计工具,计算毒力回归方程、lc50。
24.采用孙云沛共毒系数法计算出各混配制剂共毒系数。并用共毒系数表示各复配剂的联合作用,共毒系数>120表示复配剂有明显的增效作用,<80表示复配剂有拮抗作用,介于80~120之间表示相加作用。
25.测试结果:由表1可知,溴虫氟苯双酰胺原药和氟氯氰菊酯原药对小菜蛾的胃毒活性lc50值分别为0.055mg/l和26.590mg/l,即与氟氯氰菊酯原药相比,溴虫氟苯双酰胺原药对小菜蛾具有较高的胃毒活性。溴虫氟苯双酰胺原药和氟氯氰菊酯原药复配后对小菜蛾表现出相加和增效的联合作用;当溴虫氟苯双酰胺与氟氯氰菊酯质量配比为20:1-5:1时,复
配药剂对小菜蛾表现为相加作用;当溴虫氟苯双酰胺与氟氯氰菊酯质量配比为1:1-1:20时,复配药剂对小菜蛾表现为增效作用。特别是当溴虫氟苯双酰胺与氟氯氰菊酯质量配比为1:10时,ctc值为170.3,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26.表1复配药剂对小菜蛾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027][0028]
备注:
“‑”
表示无。
[0029]
实施例2:复配药剂的制剂配方
[0030]
12%溴虫
·
氟氯氰悬浮剂。包含如下重量百分含量成分:
[0031]
溴虫氟苯双酰胺2%、氟氯氰菊酯10%、分散剂nno 3%、木质素磺酸钠2%、sp-sc3 1%、硅酸镁铝1.5%、黄原胶1%、丙二醇1%、有机硅消泡剂2%、去离子水补足100%。
[0032]
22%溴虫
·
氟氯氰悬浮剂。包含如下重量百分含量成分:
[0033]
溴虫氟苯双酰胺2%、氟氯氰菊酯20%、分散剂nno 4%、木质素磺酸钠1%、sp-sc3 2%、硅酸镁铝2%、黄原胶0.5%、丙二醇2%、有机硅消泡剂1%、去离子水补足100%。
[0034]
33%溴虫
·
氟氯氰可湿性粉剂。包含如下重量百分含量成分:
[0035]
溴虫氟苯双酰胺3%、氟氯氰菊酯3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木质素磺酸钠3%、白炭黑2%、高岭土补足100%。
[0036]
21%溴虫
·
氟氯氰可湿性粉剂。包含如下重量百分含量成分:
[0037]
溴虫氟苯双酰胺1%、氟氯氰菊酯2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木质素磺酸钠5%、白炭黑3%、高岭土补足100%。
[0038]
24%溴虫
·
氟氯氰水分散粒剂。包含如下重量百分含量成分:
[0039]
溴虫氟苯双酰胺4%、氟氯氰菊酯20%、拉开粉6%、木质素磺酸钙3%、羧甲基纤维素2%、尿素3%、高岭土补足100%。
[0040]
21%溴虫
·
氟氯氰水分散粒剂。包含如下重量百分含量成分:
[0041]
溴虫氟苯双酰胺1%、氟氯氰菊酯20%、拉开粉4%、木质素磺酸钙5%、羧甲基纤维素3%、尿素2%、高岭土补足100%。
[0042]
实施例3:复配药剂对于甘蓝小菜蛾田间防效测试
[0043]
测试方法:试验设置设6个处理,以清水作为空白对照。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约25m2,用水量为40kg/亩,于小菜蛾幼虫3龄前施药。施药前及药后7d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定点调查5株的虫口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
[0044]
测试结果:由表2可知,与相同用量的其他制剂相比,本发明制备的12%溴虫
·
氟氯氰悬浮剂、22%溴虫
·
氟氯氰悬浮剂对于甘蓝小菜蛾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为94.5%和91.6%,即悬浮剂配方中助剂的配方对活性成分生物活性的提高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0045]
表2复配药剂对于甘蓝小菜蛾田间防效测试结果
[0046][0047]
实施例3:复配药剂对于甘蓝菜青虫田间防效测试
[0048]
测试方法:试验设置设6个处理,以清水作为空白对照。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约25m2,用水量为40kg/亩。施药前及药后3d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定点调查5株的虫口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
[0049]
测试结果:
[0050]
表3复配药剂对于甘蓝菜青虫田间防效测试结果
[0051][0052]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原料的前提下,可以做适当的改进,这些改进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