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林业苗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88064发布日期:2022-04-23 15:31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林业苗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农林苗木固定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农林业苗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在苗木种植栽培中需要对苗木的枝干进行支撑固定,从而有效的防止风、地势等外力改变苗木生长方向,导致其弯曲。传统的方式通常使用木棍架呈四角或三角对苗木进行捆绑支撑,这样的固定方式容易阻碍苗木的生长轨迹,且不方便对不同高度的苗木进行固定,同时当苗木的生长方向出现倾斜时不方便对其进行矫直。


技术实现要素:

3.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林业苗木固定装置,它可以通过夹持结构的设置对苗木枝干进行固定,实现对苗木枝干进行固定的同时不易对苗木的生长造成阻碍,通过矫直板的设置对生长中的弯曲的苗木枝干进行矫直,使苗木的生长更好。
4.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农林业苗木固定装置,包括夹持结构、支撑结构、定位结构和固定结构;所述夹持结构包括两个半圆形的夹持环,所述夹持结构用于对苗木枝干进行夹持固定;所述支撑结构的数量至少三个,且多个支撑结构均匀分布于夹持结构外壁;所述支撑结构用于对夹持结构进行支撑,且支撑结构轴向长度可变;所述固定结构转动连接于支撑结构下部并用于与地面进行固定;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多个矫直板、两个相互卡接闭合成圆的下压部和分别连接于下压部与任意一个矫直板之间的多组控移结构;所述定位结构用于对生长中弯曲的苗木枝干进行矫直,且定位结构可根据苗木枝干直径改变其内径。
6.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相互滑动连接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夹持环外壁固设有安装块,所述第一连接杆与安装块外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与第一连接杆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杆相对第一连接杆单向滑动的限位结构,当苗木所需固定的位置较高或苗木生长到一定阶段其高度加长时,通过改变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的距离使夹持环位置升高,可更好的对苗木进行固定。
7.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部、拉环、第二压缩弹簧和齿条,所述第二连接杆内开设有滑动槽,所述齿条其中一端固设于第一连接杆靠近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且齿条在滑动槽内滑动,所述限位部其中一端贯穿第二连接杆外侧壁并延伸至滑动槽内,所述限位部位于滑动槽内的一端与齿条相啮合,所述拉环固设于限位部位于第二连接杆外的一
端,所述第二压缩弹簧套设于限位部外壁,所述第二压缩弹簧用于使限位部与齿条啮合固定和使限位部脱离与齿条啮合状态,当改变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的轴向距离时,直接对第二连接杆施力将其往远离第一连接杆的方向拉,第二连接杆被拉的过程中,限位部跟随第二连接杆沿齿条移动,当第二连接杆移动到合适位置时,停止拉第二连接杆,此时限位部位于滑动槽内的一端卡在齿条上相对应的齿内,可实现第二连接杆的停止移动时即完成固定,限位部位于滑动槽内的一端与齿条之间的啮合为可使限位部沿齿条向下移动,限位部不可沿齿条向上移动,当需要使第二连接杆向靠近第一连接杆的方向移动时,向远离第二连接杆的方向拉拉环,拉环带动限位部向外移动,同时第二压缩弹簧因限位部的移动挤压作用而处于压缩状态,此时限位部位于滑动槽内的一端脱离齿条上的齿,将第二连接杆移动到相应位置时,松开拉环,限位部在第二压缩弹簧的回复弹性作用下而恢复原位与相应的齿啮合固定。
8.进一步的,所述控移结构包括固设于矫直板靠近夹持环的一端的滑动部、套设于滑动部位于夹持环内侧的外端的第一压缩弹簧和两个连接于矫直板与下压部之间的拉绳,两个所述拉绳关于滑动部对称,所述第一压缩弹簧其中一端与矫直板相接触,且第一压缩弹簧另一端与夹持环内侧壁相固定,所述夹持环外壁开设有连通孔,所述滑动部在连通孔内滑动,所述下压部位于安装块的下侧,下压部靠近端部的截面为s形结构,方便操作者按压下压部,初始状态下,多个矫直板所围成的矫直内径最小,可对较小的弯曲的苗木进行较大,当苗木枝干随着生长变粗时当需要对弯曲的苗木进行矫直时,向下按压下压部,下压部带动每个矫直板上的两个拉绳同时向下移动,进而使得多个矫直板在拉绳的拉力作用下逐渐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第一压缩弹簧被压缩,当多个矫直板所围成的矫直内径足够放弯曲的苗木枝干时,松开下压部,矫直板在第一压缩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恢复原位的方向移动,当多个矫直板移动至接触弯曲的苗木枝干时停止移动,苗木枝干在多个矫直板的回复作用下被矫直。
9.进一步的,所述滑动部前后两外壁均连接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远离滑动部的一端固设有导向管,所述拉绳部分位于导向管内,使拉绳跟随下压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通过连接部的设置使得拉绳移动时不易与连通孔内壁接触,进而使得拉绳移动时不易产生磨损,且移动时更加省力。
1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与滑动部滑动连接,所述滑动部的中心轴线所在的竖直平面与安装块的中心轴线所在的竖直平面相错位,当多个矫直板所围成的内径逐渐增大,滑动部逐渐移动出夹持环外较长距离时,通过连接部与滑动部之间的滑动连接,使得连接部所在的位置始终与连通孔的出口处位置相对应,进而使得滑动部移动的过程中连接部不易跟随滑动部移动而使得拉绳处于非竖直或水平状态,拉绳的竖直状态或水平状态可有效保持下压部下压过程中拉绳对矫直板的拉扯力度足够。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两个卡合结构,所述卡合结构包括按压部、卡销、复位弹簧和卡合部,其中一个所述夹持环上下任意一端部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按压部滑动连接于活动槽内,所述卡销与按压部位于活动槽内的一端相固定,所述复位弹簧固设于卡销与活动槽内底端之间,另外一个所述夹持环靠近活动槽的一端固设于两个对称的卡合部,两个所述卡合部相互靠近的一端设有钩合槽,所述卡销右端设有钩合部,所述钩合部与钩合槽相钩合连接,两个夹持环通过钩合部与钩合槽之间的钩合作用进行固定,当需要将两个夹持环拆开时,同时按压两个按压部,按压
部带动卡销下移,同时卡销挤压复位弹簧而使复位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此时钩合部脱离钩合槽,即可将两个夹持环分开。
1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转动连接于第二连接杆底部的中空固定杆和开设于中空固定杆外壁的多个通孔,所述中空固定杆底部呈锥形结构,中空固定杆与地面固定,对支撑结构和夹持环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通孔的设置有利于外部的水通过中空固定杆的中空内部和通孔渗入苗木的根部,利于苗木的生长。
12.进一步的,至少一个所述安装块外侧转动连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其中一端与下压部上端面相抵触,所述驱动杆相对安装块向靠近夹持环的方向转动时,所述驱动杆驱动下压部向下运动。
13.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块侧端固设有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位于安装块外的一端固设有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一转动部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杆与第二转动部转动连接。
14.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本方案通过夹持结构对苗木枝干进行固定,实现对苗木枝干进行固定的同时不易对苗木的生长造成阻碍,同时通过矫直板对生长中产生倾斜、弯曲的苗木枝干进行矫直,利于苗木的生长。
15.(2)通过限位结构改变支撑结构拉伸长度,进而可跟随苗木生长高度的改变,使得夹持结构固定苗木枝干位置改变,夹持结构在苗木枝干上位移,即向上移动,对生长中的苗木枝干进行更好的固定。
16.(3)通过控移结构调整矫直板之间围成的圆形面积,当苗木枝干变粗时,矫直板之间围成的圆形面积相应变大。同时利用驱动杆、下压部控制控移结构横向位移,避免逐个调节矫直板横向位移,高效、便捷。
17.(4)通过固定结构的设置,一方面实现了与地面的固定,另一方面可使得外界水流经由固定结构渗入至苗木根部,使得苗木生长更好。
18.(5)通过卡合结构的设置使得两个夹持环之间的固定与拆卸较为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的夹持结构、定位结构和支撑结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夹持环、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部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下压部和控移结构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控移结构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夹持结构、支撑结构和定位结构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的卡合结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的限位结构和支撑结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的固定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中标号说明:
1夹持环、11安装块、12连通孔、2支撑结构、21第一连接杆、22第二连接杆、31下压部、32拉绳、33矫直板、34第一压缩弹簧、35滑动部、36导向管、37连接部、4固定结构、41中空固定杆、42通孔、5限位结构、51限位部、52拉环、53第二压缩弹簧、54齿条、61按压部、62卡销、63复位弹簧、64卡合部、65接杆、7驱动杆、81第一转动部、82第二转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21.请参阅图1-9的一种农林业苗木固定装置,它包括夹持结构、支撑结构2、定位结构和固定结构4。
22.夹持结构包括两个半圆形结构的夹持环1,夹持结构用于对苗木枝干进行夹持固定。
23.支撑结构2的数量至少三个,且多个支撑结构2均匀分布于夹持结构外壁;支撑结构2用于对夹持结构进行支撑,且支撑结构2轴向长度可变。
24.支撑结构2包括相互滑动连接的第一连接杆21和第二连接杆22,夹持环1外壁固设有安装块11,第一连接杆21与安装块11外壁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杆22与第一连接杆21之间设有可供第二连接杆22沿第一连接杆21轴向单向滑动的限位结构5,当苗木所需固定的位置较高或苗木生长到一定阶段其高度加长时,通过改变第一连接杆21与第二连接杆22之间的距离使夹持环1位置升高,可更好的对苗木进行固定。
25.限位结构5包括限位部51、拉环52、第二压缩弹簧53和齿条54,第二连接杆22内开设有滑动槽,齿条54其中一端固设于第一连接杆21靠近第二连接杆22的一端,且齿条54在滑动槽内滑动,限位部51其中一端贯穿第二连接杆22外侧壁并延伸至滑动槽内,限位部51位于滑动槽内的一端与齿条54相啮合,拉环52固设于限位部51位于第二连接杆22外的一端,第二压缩弹簧53套设于限位部51外壁,第二压缩弹簧53用于使限位部51与齿条54啮合固定和使限位部51脱离与齿条54啮合状态。
26.当改变第一连接杆21与第二连接杆22之间的轴向距离时,直接对第二连接杆22施力将其往远离第一连接杆21的方向拉,第二连接杆22被拉的过程中,限位部51跟随第二连接杆22沿齿条54移动,当第二连接杆22移动到合适位置时,停止拉第二连接杆22,此时限位部51位于滑动槽内的一端卡在齿条54上相对应的齿内,可实现第二连接杆22的停止移动时即完成固定,限位部51位于滑动槽内的一端与齿条54之间的啮合为可使限位部51沿齿条54向下移动,限位部51不可沿齿条54向上移动,当需要使第二连接杆22向靠近第一连接杆21的方向移动时,向远离第二连接杆22的方向拉拉环52,拉环52带动限位部51向外移动,同时第二压缩弹簧53因限位部51的移动挤压作用而处于压缩状态,此时限位部51位于滑动槽内的一端脱离齿条54上的齿,将第二连接杆22移动到相应位置时,松开拉环52,限位部51在第二压缩弹簧53的回复弹性作用下而恢复原位与相应的齿啮合固定。
27.定位结构用于对生长中弯曲的苗木枝干进行矫直,且定位结构可根据苗木枝干直径的改变而改变其矫直内径,定位结构包括多个矫直板33、两个相互卡接闭合成圆的下压部31(两个下压部31闭合成圆后位于夹持环1的外侧,下压部31下端与夹持环1底端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或等于矫直板33与夹持环1内壁之间的距离,下压部31靠近端部的截面为s形结构,初始状态下,多个矫直板33所围成的矫直内径最小)和分别连接于下压部31与任意一个矫直板33之间的多组控移结构,下压部31位于安装块11的下侧,控移结构包括固设于矫
直板33靠近夹持环1的一端的滑动部35、套设于滑动部35位于夹持环1内侧的外端的第一压缩弹簧34和两个连接于矫直板33与下压部31之间的拉绳32,两个拉绳32关于滑动部35对称,第一压缩弹簧34其中一端与矫直板33相接触,且第一压缩弹簧34另一端与夹持环1内侧壁相固定,夹持环1外壁开设有连通孔12,连通孔12位于安装块11的上侧,滑动部35在连通孔12内滑动,方便操作者按压下压部31,可对较小的弯曲的苗木进行较大,当苗木枝干随着生长变粗时当需要对弯曲的苗木进行矫直时,向下按压下压部31,下压部31带动每个矫直板33上的两个拉绳32同时向下移动,进而使得多个矫直板33在拉绳32的拉力作用下逐渐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第一压缩弹簧34被压缩,当多个矫直板33所围成的矫直内径足够放弯曲的苗木枝干时,松开下压部31,矫直板33在第一压缩弹簧34的弹力作用下向恢复原位的方向移动,当多个矫直板33移动至接触弯曲的苗木枝干时停止移动,苗木枝干在多个矫直板33的回复作用下被矫直。
28.滑动部35前后两外壁均连接有连接部37,连接部37远离滑动部35的一端固设有导向管36,拉绳32部分位于导向管36内,使拉绳32跟随下压部31上下移动的过程中,通过连接部37的设置使得拉绳32移动时不易与连通孔12内壁接触,进而使得拉绳32移动时不易产生磨损,且移动时更加省力。
29.连接部37与滑动部35滑动连接,当多个矫直板33所围成的内径逐渐增大,滑动部35逐渐移动出夹持环1外较长距离时,通过连接部37与滑动部35之间的滑动连接,使得连接部37所在的位置始终与连通孔12的出口处位置相对应,进而使得滑动部35移动的过程中连接部37不易跟随滑动部35移动而使得拉绳32处于非竖直或水平状态,拉绳32的竖直状态或水平状态可有效保持下压部31下压过程中拉绳32对矫直板33的拉扯力度足够。
30.滑动部35的中心轴线所在的竖直平面与安装块11的中心轴线所在的竖直平面相错位,使得下压下压部31的过程中,导致矫直板33和滑动部35的横向移动,滑动部35逐渐移动出连通孔12外的过程中,滑动部35不易被安装块11所阻碍。
31.固定装置还包括两个卡合结构,卡合结构包括按压部61、卡销62、复位弹簧63和卡合部64,其中一个夹持环1上下任意一端部开设有活动槽,按压部61滑动连接于活动槽内,卡销62与按压部61位于活动槽内的一端相固定,复位弹簧63固设于卡销62与活动槽内底端之间,另外一个夹持环1靠近活动槽的一端固设于两个对称的卡合部64,两个卡合部64相互靠近的一端设有钩合槽,卡销62右端设有钩合部,钩合部与钩合槽相钩合连接,两个夹持环1通过钩合部与钩合槽之间的钩合作用进行固定,当需要将两个夹持环1拆开时,同时按压两个按压部61,按压部61带动卡销62下移,同时卡销62挤压复位弹簧63而使复位弹簧63处于压缩状态,此时钩合部脱离钩合槽,即可将两个夹持环1分开。当所述夹持环(1)上下端部均设置活动槽时,可使得两个活动槽连通,连通处设置接杆(65),两个卡销(62)之间通过接杆(65)固定连接,两个复位弹簧(63)分别为拉伸弹簧和压缩弹簧,使得按压其中一个按压部(61)时,两个钩合部同时与其对应的钩合槽脱开。
32.固定结构4转动连接于支撑结构2下部并用于与地面进行固定,固定结构4包括转动连接于第二连接杆22底部的中空固定杆41和开设于中空固定杆41外壁的多个通孔42,中空固定杆41底部呈锥形结构,中空固定杆41与地面固定,对支撑结构2和夹持环1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通孔42的设置有利于外部的水通过中空固定杆41的中空内部和通孔42渗入苗木的根部,利于苗木的生长。
33.至少一个安装块11外侧转动连接有驱动杆7,驱动杆7其中一端与下压部31上端面相抵触,驱动杆7相对安装块11向靠近夹持环1的方向转动时,驱动杆7驱动下压部31向下运动,通过驱动杆7的设置,使得下压部31向下运动时更加省力。
34.安装块11侧端固设有第一转动部81,第一转动部81位于安装块11外的一端固设有第二转动部82,第一连接杆21与第一转动部81转动连接,驱动杆7与第二转动部82转动连接,第一转动部81和第二转动部82的设置一方面能够使第一连接杆21发生转动,另一方面能够使驱动杆7发生转动,使驱动杆7驱动下压部31发生运动状态改变。
35.使用时,将固定结构4与地面进行固定(即将固定结构4底部钉入地下),然后同时按压其中一个夹持环1上的两个按压部61,使得按压部61带着卡销62下压,复位弹簧63被压缩,此时将另一个夹持环1套接在带有按压部61的夹持环1上,松开按压部61后,在复位弹簧63的弹力作用下卡销62开始向恢复原位的方向运动,卡销62恢复原位时,卡销62上的钩合部与卡合部64上的钩合槽相钩合,使两个夹持环1套在苗木枝干外,再根据所要固定的苗木枝干的部分距离地面的距离来使支撑结构2的轴向长度改变至合适位置,进而支撑结构2带动夹持环1移动至合适的苗木枝干固定部分,对生长中的弯曲的苗木枝干进行固定矫直时,根据所要固定的苗木枝干的直径来调整多个矫直板33所围成的矫直内径,初始状态时,多个矫直板33所围成的矫直内径最小,当需要增大矫直内径时,使驱动杆7向靠近夹持环1的方向转动,驱动杆7逐渐转动的过程中驱动下压部31顺着夹持环1向下滑动,进而下压部31带动拉绳32下移,矫直板33在拉绳32的拉动作用下向靠近夹持环1内壁的方向横向移动,第一压缩弹簧34被矫直板33压缩,直至多个矫直板33围成的矫直内径达到所需增大的内径时,然后松开驱动杆7,此时下压板31和矫直板33在第一压缩弹簧34的弹力作用下向恢复原位的方向移动,当多个矫直板33移动至与苗木枝干相抵触时,矫直板33被迫停止移动,完成对苗木枝干的固定矫直;同时通过限位部51卡合齿条54的位置,进而改变第一连接杆21与第二连接杆22之间的轴向距离,有利于在苗木生长,实现对苗木枝干进行固定的同时不易对苗木的生长造成阻碍,通过矫直板33的设置对生长中的弯曲的苗木枝干进行矫直,使苗木的生长更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