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娄彻链霉菌制备的微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807023发布日期:2022-02-09 02:44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农业防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娄彻链霉菌制备的微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马铃薯黑痣病又称“黑色粗皮病、茎溃疡病”,是重要的土传真菌性病害。主要表现为在马铃薯表皮上形成黑色或暗褐色的斑块,即黑痣病菌核,黑痣病菌以菌核在块茎上或土壤里越冬,或以菌丝体在土壤里的植株残体上越冬。第二年春季马铃薯播种后,当温度、湿度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侵入马铃碧的幼芽、幼苗,并迅速在植株体内扩展。伤口侵入更易造成植株发病,从芽条基部产生的侧枝也可被病菌侵染。在生长季节又可侵入根、地下茎、匍匐茎、块茎。带病种薯是第二年初侵染的主要来源,也是远距离传播的最主要途径。一般混杂品种发病重,新品种和种性纯度高的发病轻;山区发病重,平川水地发病轻。种薯带菌是重要菌源,连作或很少轮作的土地,丝核菌的存活数量会加大,重茬地往往发病较重。总之,从黑痣病发生较重地块留下的种薯会引起较重的黑痣病,低温潮湿的环境利于该病的发生,最适宜该病害发展的土壤温度为18℃,病害的发展会随着温度的提高而减少,但马铃薯结薯后土壤湿度过大,特别是排水不良,便会加重新薯块上的菌核(黑痣)形成。
3.但是,现有的种薯播种到垄沟后需要马上进行沟内喷药,使药物均匀喷到土壤和芽块上才可降低该病害的发生,待芽块出苗后黑痣病零星发生时,还需采用持效期较长的内吸杀菌剂配制成药液喷施或浇灌至茎基部,整个防治过程中周期长,不仅需要分多个阶段进防治操作,且无法对黑痣病进行彻底防治;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利用娄彻链霉菌制备的微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娄彻链霉菌制备的微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整个防治过程中周期长,不仅需要分多个阶段进防治操作,且无法对黑痣病进行彻底防治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娄彻链霉菌制备的微生物制剂,所述微生物制剂包括娄彻链霉菌、50%异菌脲0.25-0.4%、50%可湿性粉剂、50%悬浮剂和5-25%油悬浮剂。
6.优选的,所述娄彻链霉菌,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号为cgmcc
·
no.16142。
7.一种利用娄彻链霉菌制备的微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8.步骤一:将保存的菌种取出,通过培养液对菌种进行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9.步骤二: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
cgmcc
·
no.16142。
26.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利用娄彻链霉菌制备的微生物制剂,微生物制剂包括娄彻链霉菌、50%异菌脲0.25-0.4%、50%可湿性粉剂、50%悬浮剂和 5-25%油悬浮剂。
27.进一步,娄彻链霉菌,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号为cgmcc
·
no.16142。
28.一种利用娄彻链霉菌制备的微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9.步骤一:将保存的菌种取出,通过培养液对菌种进行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30.步骤二: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
31.步骤三:单个菌落的总数控制在290-300之间,对每组菌落进行净化干燥,完成后将娄彻链霉菌进行低温保存;
32.步骤四:将50%异菌脲0.25-0.4%研磨成粉,与步骤三中制得的娄彻链霉菌进行混合搅拌;
33.步骤五:制得的粉剂中加入50%可湿性粉剂、50%悬浮剂和5-25%油悬浮剂混合,制得的制剂装袋后进行灭菌,最后放入冰箱中进行冷藏贮存。
34.进一步,步骤一中,培养基的浓度不宜过高,营养成分不宜过于丰富,其中碳水化合物的浓度应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降低,若为产酸菌种,则应在培养基中添加少量碳酸钙。
35.进一步,步骤二中,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过程:
36.s1:制备平板培养基将氯化钠蔗糖琼脂培养基加热溶化并冷却至65℃,向氯化钠蔗糖琼脂培养基中加入克林霉素溶液3~5ml并混合均匀,然后取20ml 混合均匀的培养基溶液倒入培养皿,轻轻摇动培养皿,使培养基溶液均匀分布在培养皿底部,待培养基溶液凝固后即得平板培养基;
37.s2:制备活性污泥混合液称取活性污泥土样15g,放入盛100ml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烧瓶中,振摇15~20min混合均匀,用一支1ml无菌吸管从中吸取1ml土壤悬液加入盛有9ml无菌水的大试管中充分混匀,制成活性污泥混合液;
38.s3:培养基涂布从活性污泥混合液中吸取0.2ml,滴在平板培养基表面的中央位置,用无菌玻璃涂棒将活性污泥混合液沿同心圆方向轻轻地向外扩展,使之分布均匀。
39.进一步,步骤三中,菌丝状态:基丝无色,直径约0.5-0.7μm,无隔不断裂;气丝灰白色,直径约0.6-0.8μm;孢子丝直形至柔曲,孢子球形至卵圆形,大小0.8-1.0μm。
40.进一步,步骤四中,50%异菌脲0.25-0.4%与娄彻链霉菌的比例控制在1:3。
41.进一步,步骤五中,制剂为粉末状,制得后需要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 65-75℃,干燥时长25-30min。
42.工作原理:将保存的菌种取出,通过培养液对菌种进行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培养基的浓度不宜过高,营养成分不宜过于丰富,其中碳水化合物的浓度应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降低,若为产酸菌种,则应在培养基中添加少量碳酸钙,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单个菌落的总数控制在290-300之间,对每组
菌落进行净化干燥,完成后将娄彻链霉菌进行低温保存,将50%异菌脲0.25-0.4%研磨成粉,与步骤三中制得的娄彻链霉菌进行混合搅拌,50%异菌脲0.25-0.4%与娄彻链霉菌的比例控制在1:3,制得的粉剂中加入50%可湿性粉剂、50%悬浮剂和5-25%油悬浮剂混合,制得的制剂装袋后进行灭菌,最后放入冰箱中进行冷藏贮存,在使用时将制剂取出,按照1:15的比例与水混合,随后将芽块马铃薯放入到药液中进行浸泡,浸泡15min后取出,并将芽块种栽在田块中,当芽块栽种到土壤中后,其表面附着的娄彻链霉菌会延伸到芽孢周围的土层中进行衍生繁殖,这样便可以起到长效的抗菌抑制的作用,避免黑斑的形成,连作马铃薯田块中保持植株健康生长的部分微生态机制包括养分与放线菌两方面,根区土壤中存在高含量速效磷钾及低含量速效氮的养分组合,以及根区土中放线菌数量较多且拮抗性放线菌的拮抗潜势较大,其中的优势放线菌是对马铃薯几种主要土传病害病原真菌有较强拮抗性的有益菌,娄彻氏链霉菌配合50%异菌脲菌剂能够促进马铃薯生长并改良根区土壤微生物区系。
43.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