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兔动脉瘤模型的构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618842发布日期:2022-04-13 12:39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兔动脉瘤模型的构建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动物瘤模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兔动脉瘤模型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2.动脉瘤,是由于动脉壁的病变或者损伤,形成动脉壁局限性或弥漫性扩张或膨出的表现,以膨胀性、搏动性肿块为主要表现,严重者会产生动脉栓塞、器官缺血或者坏死等,给人们身体带来了严重的损害。由于人体动脉瘤发现的时候基本都处于晚期,很难对动脉瘤的生成机理以及治疗做深入的研究。因此,建立切实可行、重复性好的动脉瘤模型是研究动脉瘤病理、治疗方法等研究的前提。为此,人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但如何获取一种有效、便于研究的动脉瘤模型,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获得成功率高、便于研究的兔动脉瘤模型的构建方法。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兔动脉瘤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s1:选用n种不同的兔动脉瘤模型建立方法构建n组兔动脉瘤模型,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每一种模型建立方法对应一组兔动脉瘤模型;
7.s2:将s1步骤获得的n组兔动脉瘤模型采用dsa设备进行测量,获取各组兔动脉瘤瘤体短径数据(由于瘤体整体呈椭球状,存在长径和短径,本发明中获取的均为短径数据);
8.s3:将s2步骤获得的n组兔动脉瘤瘤体短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选取瘤体短径最大的兔动脉瘤模型对应的构建方法,即得。
9.本发明中,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为,所述兔动脉瘤模型建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兔右侧颈总动脉根部构建密闭囊腔,然后在囊腔内注入动脉瘤诱导剂,20-30min后,将兔动脉囊腔中的动脉瘤诱导剂清洗干净,然后恢复兔动脉通畅,即得兔动脉瘤模型。
10.本发明中,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为,所述动脉瘤诱导剂为弹力蛋白酶、木瓜蛋白酶、氯化钙、胶原酶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组合。
11.本发明中,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为,所述构建密闭囊腔的具体步骤为:将兔动脉中部的一段两端夹紧或扎紧,形成一个兔动脉密闭腔,抽除兔动脉密闭腔中的血液,并用含肝素钠的生理盐水清洗干净兔动脉密闭腔中的血液,即得密闭囊腔。
12.本发明中,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为,所述兔动脉瘤模型为兔颈动脉瘤模型。
13.本发明中,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为,所述步骤s1中的每组中的有效的兔动脉瘤模型至少为2个,所述步骤2中的各组兔动脉瘤瘤体短径数据为各组有效的兔动脉瘤模型短径数据的平均数;所述有效的兔动脉瘤模型为形成了动脉瘤的模型。
14.本发明中,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为,所述步骤s1中选用3种不同的兔动脉瘤模型建立方法构建3组兔动脉瘤模型,其中:
15.第一组兔动脉瘤模型的建立方法具体为:在兔右侧颈动脉根部构建一个1.9-2.1cm的兔动脉密闭腔,然后用含肝素钠的生理盐水将密闭腔进行清洗至无血水残留,然后向兔动脉密闭腔内注射0.1ml含70u的弹性蛋白酶溶液,用生理盐水保持兔颈动脉周边组织湿润,20-30min后,将颈动脉远心端进一步结扎,然后恢复动脉通畅,饲养28天以上(本发明的以上,均包含本数),即得;
16.第二组兔动脉瘤模型的建立方法具体为:在兔右侧颈动脉根部构建一个1.9-2.1cm的兔动脉密闭腔,然后用含肝素钠的生理盐水将密闭腔进行清洗至无血水残留,然后向兔动脉密闭腔内注射0.1ml含200u的弹性蛋白酶溶液,并保持密闭腔处于充盈状态,用生理盐水保持兔颈动脉周边组织湿润,20-30min后,将颈动脉远心端进一步结扎,恢复动脉通畅,饲养28天以上,即得;
17.第三组兔动脉瘤模型的建立方法具体为:在兔右侧颈动脉根部构建一个1.9-2.1cm的兔动脉密闭腔,然后用含肝素钠的生理盐水将密闭腔进行清洗至无血水残留,然后向兔动脉密闭腔内注射0.1ml含200u的弹性蛋白酶溶液,并保持密闭腔处于充盈状态,用生理盐水保持兔颈动脉周边组织湿润,20-30min后,将颈动脉远心端进一步结扎,恢复动脉通畅,饲养28天以上,饲养期间动物每天饲喂双抗,即得。
18.本发明中,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为,所述步骤s1中的兔动脉瘤模型建立方法选用弹性蛋白酶诱导法、木瓜蛋白酶诱导法、氯化钙诱导法、弹性蛋白酶+胶原酶诱导法和腺病毒诱导法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组合。
19.本发明中,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为,所述步骤s2中的采用dsa设备进行测量兔动脉瘤模型瘤体短径的时间是在步骤s1建立兔动脉瘤模型之后的28天以上。
20.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1.1)通过选用不同的动脉瘤模型建立方法建立不同的兔动脉瘤模型,然后在进行dsa影像测量,并进行比较,筛选出瘤体短径最大的兔动脉瘤模型对应的构建方法,即可获得成功率高、成瘤效果好、便于研究的兔动脉瘤模型,能够更好的指导后续对动脉瘤的研究;
22.2)通过分析,确定了优选弹力蛋白酶浓度的模型构建方法,充分破坏血管内膜,提高了形成动脉瘤的成功率;
23.3)通过分析,筛选出持续饲喂双抗的模型构建方法,减少动脉瘤远心端血栓形成,减少动脉瘤自行闭塞的可能,从而获得动脉瘤模型。
附图说明
24.图1为实施例1中第一组兔动脉瘤模型的建立方法获得的兔动脉瘤模型通过dsa设备测试获得的血管造影图;
25.图2实施例1中第一组兔动脉瘤模型的建立方法获得的兔动脉瘤模型通过dsa设备测试获得的血管造影图;
26.图3实施例1中第二组兔动脉瘤模型的建立方法获得的兔动脉瘤模型通过dsa设备测试获得的血管造影图;
27.图4实施例1中第二组兔动脉瘤模型的建立方法获得的兔动脉瘤模型通过dsa设备测试获得的血管造影图;
28.图5实施例1中第三组兔动脉瘤模型的建立方法获得的兔动脉瘤模型通过dsa设备测试获得的血管造影图;
29.图6实施例1中第三组兔动脉瘤模型的建立方法获得的兔动脉瘤模型通过dsa设备测试获得的血管造影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及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除特殊说明的之外,本实施例中所采用到的材料及设备均可从市场购得。具体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31.一种兔动脉瘤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2.s1:选用n种不同的兔动脉瘤模型建立方法构建n组兔动脉瘤模型,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每一种模型建立方法对应一组兔动脉瘤模型;
33.s2:将s1步骤获得的n组兔动脉瘤模型采用dsa设备进行测量,获取各组兔动脉瘤瘤体短径数据(由于瘤体整体呈椭球状,存在长径和短径,本发明中获取的均为短径数据);
34.s3:将s2步骤获得的n组兔动脉瘤瘤体短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选取瘤体短径最大的兔动脉瘤模型对应的构建方法,即得。
35.通过选用不同的动脉瘤模型建立方法建立不同的兔动脉瘤模型,然后在进行dsa影像测量,并进行比较,筛选出瘤体短径最大的兔动脉瘤模型对应的构建方法,即可获得成功率高、成瘤效果好、便于研究的兔动脉瘤模型,能够更好的指导后续对动脉瘤的研究。
36.对于兔动脉瘤模型的建立方法,可以通过如下方法获得,具体的,所述兔动脉瘤模型建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兔右侧颈总动脉根部构建密闭囊腔,然后在囊腔内注入动脉瘤诱导剂,20-30min后,将兔动脉囊腔中的动脉瘤诱导剂清洗干净,然后恢复兔动脉通畅,至少28天后即得兔动脉瘤模型。
37.对于动脉瘤诱导剂,可以为弹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氯化钙、胶原酶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组合;通过动脉瘤诱导剂,可以对动脉壁造成损伤,从而诱导成动脉瘤。
38.对于构建密闭囊腔的方法,一般采用在动脉上选取一段两端夹紧或扎紧,进行形成一个囊腔体;具体的所述构建兔动脉囊腔的具体步骤可以例举为:将兔动脉中部的一段两端夹紧或扎紧,形成一个兔动脉密闭腔,抽出兔动脉密闭腔中的血液,并用含肝素钠的生理盐水清洗干净兔动脉密闭腔中的血液,即得密闭囊腔。
39.对于兔动脉瘤模型的种类,可以根据位置或者研究的需要进行选择,如腹腔动脉、下肢等;选择兔颈总动脉,更便于操作和研究。
40.为了降低误差或者单个实验的偶然性因素,所述步骤s1中的每组中的有效的兔动脉瘤模型至少为2个,所述步骤2中的各组兔动脉瘤瘤体短径数据为各组有效兔动脉瘤模型短径数据的平均数;所述有效的兔动脉瘤模型为形成了动脉瘤的模型;通过多个数据进行平均值,可以进一步提升相关数据的可靠性,更好的确定模型构建方法。
41.对于兔动脉瘤模型的建立方法,可以选用现有的各种兔动脉瘤模型建立方法,可以例举的是,所述步骤s1中选用3种不同的兔动脉瘤模型建立方法构建3组兔动脉瘤模型,其中:
2.1cm的兔动脉密闭腔,然后用含肝素钠的生理盐水将密闭腔进行清洗至无血水残留,然后向兔动脉密闭腔内注射0.1ml含200u的弹性蛋白酶溶液,并保持密闭腔处于充盈状态,用生理盐水保持兔颈动脉周边组织湿润,20-30min后,将颈动脉远心端进一步结扎,恢复动脉通畅,饲养28天,即得;
56.第三组兔动脉瘤模型的建立方法具体为:在兔右侧颈动脉根部构建一个1.9-2.1cm的兔动脉密闭腔,然后用含肝素钠的生理盐水将密闭腔进行清洗至无血水残留,然后向兔动脉密闭腔内注射0.1ml含200u的弹性蛋白酶溶液,并保持密闭腔处于充盈状态,用生理盐水保持兔颈动脉周边组织湿润,20-30min后,将颈动脉远心端进一步结扎,恢复动脉通畅,饲养28天,饲养期间动物每天饲喂双抗,即得;
57.然后,再对不同组的兔动脉瘤模型(颈动脉)进行dsa影像测量,具体测试结果参见图1-6;通过分析比较,第三组模型的数据更优,确定该组对应的模型建立方法为兔动脉瘤模型构建方法;后续通过实验发现,该方法成瘤率高、重现性好,便于对动脉瘤的病理机制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研究。
58.最后应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