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生重度盐渍化土壤改良田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24476发布日期:2021-11-17 19:13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原生重度盐渍化土壤改良田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盐渍化土壤改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原生重度盐渍化土壤改良田的装置。


背景技术:

2.土地盐碱化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上升,临近地表使土地表层盐分积累所致,如干旱、半干旱内陆地区较封闭,过度灌溉汇集后的水盐没有出路,导致下游平原的地下水位增高,地下水的矿化度加大,在地表蒸发的作用下,水散盐留,形成盐碱化,在海滨滩涂地区,则由于过度抽取地下水,使海水入侵而造成盐碱化,原生土壤盐渍化是一种地质灾害,原生重度盐渍化土壤改良田目前还没有好的方法和装置,解决原生土壤盐渍化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3.现有的原生重度盐渍化土壤改良田通常是利用种植水稻实现盐渍化土壤的改良,利用耐盐碱的水稻将盐渍化土壤改良成为良田;
4.现有的原生重度盐渍化土壤改良田装置无法对水稻幼苗进行保护,无法提高水稻幼苗的存活率,并且拆装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原生重度盐渍化土壤改良田的装置,可以有效解决现有的原生重度盐渍化土壤改良田装置无法对水稻幼苗进行保护,无法提高水稻幼苗的存活率,并且拆装不便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原生重度盐渍化土壤改良田的装置,包括:第一管体和育苗环,所述第一管体固定安装于育苗环的两端,在所述育苗环内对水稻幼苗进行保护;第二管体和喷淋头,所述第一管体一端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管体外壁与第一连接杆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管体顶端活动设置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上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管,所述喷淋头固定安装于第二连接管的底端,所述喷淋头位于育苗环中央的正上方;加热环,所述加热环固定安装于育苗环的壁层内。
8.优选的,还包括有第一输水管和第二输水管,所述第一管体外壁固定安装有对称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输水管外壁相连接,所述第二管体外壁固定安装有对称的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二输水管外壁相连接,所述第一输水管和第二输水管为同种结构,所述第一输水管外壁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喷水管,所述喷水管外壁固定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孔槽,所述孔槽内壁固定安装有喷嘴。
9.优选的,所述第一管体一端固定安装有第四连接杆,所述第四连接杆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太阳能板。
10.优选的,所述第二管体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五连接杆,所述第五连接杆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太阳能板,所述第四连接杆和第五
连接杆外壁均固定安装有第三支撑杆。
11.优选的,所述第一管体顶端活动设置有对称的第一长钉,所述第一长钉底端贯穿第一管体延伸至第一管体的下方,所述第二管体顶端活动设置有对称的第二长钉,所述第二长钉底端贯穿第二管体延伸至第二管体的下方,所述第一输水管顶端活动设置有对称的第三长钉,所述第三长钉底端贯穿第一输水管延伸至第一输水管的下方,所述第二输水管顶端活动设置有对称的第四长钉,所述第四长钉底端贯穿第二输水管延伸至第二输水管的下方。
12.优选的,所述第一输水管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一注水管,所述第二输水管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二注水管,所述第二管体顶端和顶端内壁贯穿开设有螺槽,所述第一连接管底端外壁固定设置有外螺纹层,所述螺槽和外螺纹层相适配,所述第一管体内壁固定安装有蓄电池。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1、该原生重度盐渍化土壤改良田的装置,通过设置第一输水管、第二输水管、喷水管、孔槽和喷嘴,实现了对盐渍化土壤快速浇灌外界水进行稀释的效果,利于耐盐碱水稻的存活,通过设置育苗环和加热环,可将加热环设置到适宜耐盐碱水稻幼苗适宜生长的温度,有效避免耐盐碱水稻幼苗因温度不够降低成活率,提高了对水稻幼苗的保护效果;
15.2、该原生重度盐渍化土壤改良田的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太阳能板、第二太阳能板和蓄电池,实现了利用太阳能为加热环供电的效果,利于电能的节约,通过螺槽和外螺纹层,实现了第一连接管与第二管体快速拆装的效果,利于该装置的转运工作,运输方便;
16.3、该原生重度盐渍化土壤改良田的装置,通过设置多个长钉,实现了对该装置的定位效果,利于该装置的快速固定,通过设置第三支撑杆,加强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稳定性,利于第一太阳能板和第二太阳能板的稳定放置,加强了该装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管体和第一连接管拆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育苗环内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管体内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第一管体;2、育苗环;3、第一连接杆;4、第二管体;5、第二连接杆;6、第一输水管;7、第三连接杆;8、第二输水管;9、第一连接管;10、第二连接管;11、喷淋头;12、第四连接杆;13、第一支撑杆;14、第一太阳能板;15、第五连接杆;16、第二支撑杆;17、第二太阳能板;18、第三支撑杆;19、第一长钉;20、第二长钉;21、第三长钉;22、第四长钉;23、喷水管;24、孔槽;25、喷嘴;26、第一注水管;27、第二注水管;28、螺槽;29、外螺纹层;30、加热环;31、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3.请参阅图1

4,一种原生重度盐渍化土壤改良田的装置,包括:第一管体1和育苗环
2,第一管体1固定安装于育苗环2的两端,在育苗环2内对水稻幼苗进行保护;第二管体 4和喷淋头11,第一管体1一端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第一连接杆3,第二管体4外壁与第一连接杆3的一端相连接,第二管体4顶端活动设置有第一连接管9,第一连接管9上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管10,喷淋头11固定安装于第二连接管10的底端,喷淋头11位于育苗环2中央的正上方;加热环30,加热环30固定安装于育苗环2的壁层内。
24.如图1所示,还包括有第一输水管6和第二输水管8,第一管体1外壁固定安装有对称的第二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5的一端与第一输水管6外壁相连接,第二管体4外壁固定安装有对称的第三连接杆7,第三连接杆7的一端与第二输水管8外壁相连接,第一输水管6和第二输水管8为同种结构,第一输水管6外壁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喷水管23,喷水管23外壁固定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孔槽24,孔槽24内壁固定安装有喷嘴25。
25.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实现了对幼苗种植地进行快速喷水稀释的效果,利于幼苗的生长。
26.如图1所示,第一管体1一端固定安装有第四连接杆 12,第四连接杆12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杆13,第一支撑杆13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太阳能板14。
2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实现了利用太阳能对蓄电池31充电的效果,进而对加热环30进行供电,利于能源的节约。
28.如图1所示,第二管体4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五连接杆 15,第五连接杆15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杆16,第二支撑杆16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太阳能板17,第四连接杆12 和第五连接杆15外壁均固定安装有第三支撑杆18。
29.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三支撑杆18的设置大大提高了第一太阳能板14和第二太阳能板17的稳定性。
30.如图1所示,第一管体1顶端活动设置有对称的第一长钉19,第一长钉19底端贯穿第一管体1延伸至第一管体1 的下方,第二管体4顶端活动设置有对称的第二长钉20,第二长钉20底端贯穿第二管体4延伸至第二管体4的下方,第一输水管6顶端活动设置有对称的第三长钉21,第三长钉21底端贯穿第一输水管6延伸至第一输水管6的下方,第二输水管8顶端活动设置有对称的第四长钉22,第四长钉22底端贯穿第二输水管8延伸至第二输水管8的下方。
31.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实现了对该装置的定位效果,利于该装置的稳定安装。
32.如图1和2所示,第一输水管6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一注水管26,第二输水管8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二注水管27,第二管体4顶端和顶端内壁贯穿开设有螺槽28,第一连接管9 底端外壁固定设置有外螺纹层29,螺槽28和外螺纹层29 相适配,第一管体1内壁固定安装有蓄电池31。
33.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实现了第一连接管9与第二管体4 快速拆装的效果,利于该装置的转运工作,移动方便,拆装快速。
3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原生重度盐渍化土壤改良田的装置,使用时,首先将该装置放置在盐渍化土地上,将外部的水管连接安装到第一注水管26上,使外界水从喷嘴25中喷出,利用外界水对盐渍化土地进行稀释,之后在育苗环2所在的区域内破土种植耐盐碱性水稻,使水稻位于育苗环2的内部,将第一管体1通过两个第一长钉19钉入地面,将第二管体4通过两个第二长钉20钉入地面,将第一输水管6通过两个第三长钉21钉入地面,
将第二输水管 8通过两个第四长钉22钉入地面,即可完成安装,在水稻幼苗初生阶段,根据天气状况启动加热环30使加热环30保持水稻生长适宜的温度,同时利用喷淋头11将肥料定时喷洒到水稻幼苗上,即可实现对水稻幼苗的培育效果。
3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