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干扰种鲍排精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69305发布日期:2021-10-16 09:56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低干扰种鲍排精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鲍鱼杂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干扰种鲍排精的装置。


背景技术:

2.鲍鱼是名贵海产品,现有的鲍鱼育苗技术中,杂交育苗技术与自交育苗技术相比,已解决了鲍鱼生长速度慢和成活率低的问题,但始终未解决鲍鱼杂交受精率较低的问题。绿鲍和皱纹盘鲍杂较子一代雄鲍和皱纹盘鲍雌鲍杂交过程中,由于单个雄鲍产精较慢,雄鲍群体不集中产精,给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经过反复实验,得出了在绿鲍和皱纹盘鲍杂较子一代雄鲍产精30分钟内进行人工授精,受精率可达到80%左右的较好效果。
3.传统技术中对于新鲜精液(排出雄鲍体外30分钟内的精液)的获得,需要在种鲍排精30分钟时通过鲍鱼刀撬走种鲍,放入另外准备好的孵化缸中再次排精。
4.但是由于撬动对种鲍的刺激,种鲍会出现暂时中止排精,甚至不再排精的情况,这样不能持续获得接下来30分钟内的新鲜精液,以至于影响精液和卵液的受精,进而影响优质杂交幼体的获得量,给鲍鱼苗种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
6.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降低干扰种鲍排精的装置,包括:孵化缸,所述孵化缸内设置有备用板,所述备用板与所述孵化缸活动设置,所述备用板分别对应设置在孵化缸的侧壁和底面位置,所述备用板之间存在间隙。
7.采用上述实现方式,当观察到雄种鲍正在排精时,只需要将备用板缓慢拿走就可以将正在排精的雄种鲍鱼取走,放入其他的孵化缸内继续排精。从而避免了采用鲍鱼刀撬走鲍鱼,降低了对雄种鲍的刺激,进而避免雄种鲍出现暂时中止排精,甚至不再排精的情况。可以连续获得新鲜精液,保障下一步鲍鱼授精过程的持续进行。
8.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孵化缸为无盖长方体孵化缸,所述长方体孵化缸四个侧壁和一个底面均设置所述备用板。设置多个备用板,可实现鲍鱼附着任意一备用板上,均可进行移走的功能。
9.结合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备用板包括第一备用板、第二备用板和第三备用板,所述第一备用板设置在所述长方体孵化缸对应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二备用板设置在所述长方体孵化缸对应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三备用板设置在所述孵化缸的底面上。
10.结合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备用板尺寸小于对应侧壁或底面的尺寸。这样使得备用板之间存在间隙,当取任意一块备用板时,减少对其他备用板的影响。
11.结合第一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备用板两端设置有穿线孔,所述穿线孔上设置有线绳,所述线绳的一端与所述穿线
孔固定连接。第三备用板设置在孵化缸底面上,如果直接取出不方便,因此采用线绳提取,方便快捷。
12.结合第一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备用板两端均设置有两个穿线孔,同一端的两个穿线孔对称设置,两个穿线孔上分别设置第一线绳和第二线绳,所述第一线绳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线绳的第一端分别与穿线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线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线绳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如果第三备用板一端设置一根线绳可能会使得提取第三备用板时不稳定,因此在第三备用板一端对称设置两根线绳,从而提高了取出第三备用板的稳定性。
13.结合第一方面第一至五种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孵化缸的侧壁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备用板活动设置在所述卡槽内。设置卡槽,将侧壁对应的备用板放置在里面,避免了侧壁备用板会倾倒,对雄性鲍鱼产生刺激。
14.结合第一方面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孵化缸为透明聚乙烯材质孵化缸,所述备用板为透明聚乙烯材质备用板。孵化缸和备用板采用透明聚乙烯材质做成,聚乙烯无毒,而且化学性稳定,并且透明材质可以方便观察雄性鲍鱼的排精情况。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降低干扰种鲍排精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备用板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降低干扰种鲍排精的装置的俯视图;
18.图1

3中,符号表示为:
[0019]1‑
孵化缸,2

第一备用板,3

第二备用板,4

第三备用板,5

穿线孔,6

第一线绳,7

第二线绳,8

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0021]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降低干扰种鲍排精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降低干扰种鲍排精的装置,包括:孵化缸1,所述孵化缸1内设置有备用板,所述备用板与所述孵化缸1活动设置,所述备用板分别对应设置在孵化缸1的侧壁和底面位置,所述备用板之间存在间隙。
[0022]
本实施例中,所述孵化缸1为无盖长方体孵化缸1,所述长方体孵化缸1四个侧壁和一个底面均设置所述备用板。所述孵化缸1为透明聚乙烯材质孵化缸1,所述备用板为透明聚乙烯材质备用板。设置多个备用板可实现鲍鱼附着任意一备用板上,均可进行移走的功能。孵化缸1和备用板采用透明聚乙烯材质做成,聚乙烯无毒,而且化学性稳定,并且透明材质可以方便观察雄性鲍鱼的排精情况。
[0023]
具体地,所述备用板包括第一备用板2、第二备用板3和第三备用板4,所述第一备用板2设置在所述长方体孵化缸1对应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二备用板3设置在所述长方体孵化缸1对应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三备用板4设置在所述孵化缸1的底面上。
[0024]
所述备用板尺寸小于对应侧壁或底面的尺寸。这样使得备用板之间存在间隙,当取任意一块备用板时,减少对其他备用板的影响。
[0025]
一个示意性举例,本实施例中孵化缸1缸尺寸为:长42厘米,宽24厘米,高26.5厘米。第一备用板2两块尺寸为长40.5厘米,宽24.5厘米;第二备用板3两块尺寸为长24.5厘米,宽22.5厘米;第三备用板4为备用底板,尺寸为长40.5厘米,宽22.5厘米。当然上述尺寸为示意性举例,实际使用中根据孵化缸1尺寸的不用,备用板尺寸自由调整,不做具体限定。
[0026]
参见图2,所述第三备用板4两端设置有穿线孔5,所述穿线孔5上设置有线绳,所述线绳的一端与所述穿线孔5固定连接。第三备用板4设置在孵化缸1底面上,如果直接取出不方便,因此采用线绳提取,方便快捷。如果第三备用板4一端设置一根线绳可能会使得提取第三备用板4时不稳定,因此所述第三备用板4两端均设置有两个穿线孔5,同一端的两个穿线孔5对称设置,两个穿线孔5上分别设置第一线绳6和第二线绳7,所述第一线绳6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线绳7的第一端分别与穿线孔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线绳6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线绳7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在第三备用板4一端对称设置两根线绳,从而提高了取出第三备用板4的稳定性。
[0027]
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孵化缸1的侧壁上设置有卡槽8,所述备用板活动设置在所述卡槽8内。设置卡槽8,将侧壁对应的备用板放置在里面,避免了侧壁备用板会倾倒,对雄性鲍鱼产生刺激。
[0028]
使用本装置时,首先准备6个本装置,记为1号、2号、3号、4号、5号、6号缸,按编号顺序放置于1排,每个装置中间留有一定的距离,方便操作时不影响其他装置,将装置加好经过紫外线照射的海水,待用。将3枚绿鲍和皱纹盘鲍杂交子一代雄鲍阴干1.5小时,1.5小时后分别放入1号、3号、5号催产缸催产,观察雄鲍的产精情况,待雄鲍开始产精时记录产精时间,待产精近30分钟的时候,将雄鲍附着的板连同雄鲍一起轻轻拿出,缓慢放入1号、3号、5号缸对应的备用2号、4号、6号缸中。原1号、3号、5号缸中新鲜精液倒入准备好的卵液缸中进行人工授精,受精率可达80%以上。再将1号、3号、5号孵化缸连同备用板清洗一下,加入新鲜的紫外线照射的海水,作为下一次收集精液的备用缸。放入2号、4号、6号缸中的雄鲍,3

5分钟后继续产精,记录时间,待30分钟后,按照上述方法将雄鲍放置到对应的1号、3号、5号孵化缸中催产。2号、4号、6号缸中获得的新鲜精液倒入准备好的卵液缸中进行人工授精。
[0029]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采用本实施例的装置,当观察到雄种鲍鱼正在排精时,只需要将备用板拿走就可以将正在排精的雄种鲍鱼取走,放入其他的孵化缸内继续排精。从而避免了采用鲍鱼刀撬走鲍鱼,降低了对雄种鲍鱼的刺激,进而避免雄种鲍鱼出现暂时中止排精,甚至不再排精的情况。可以连续获得新鲜精液,保障下一步鲍鱼授精过程的持续进行。
[003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31]
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
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如来替代,本实用新型仅结合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